首页 新闻 搜索 短信 分类 聊天 导航

新浪首页 > 文化教育 > 千万别“管”孩子--自主教育哈佛启示录 > 正文

自主教育的内涵

http://www.sina.com.cn 2001/12/20 18:19  新浪教育

  自主教育作为一个适应时代发展、社会需求的崭新的教育理论体系,有着丰富而独特的内涵。自主教育的主客体

  自主教育的客体是起辅助作用的教育者,在学校为老师,在家庭为家长。她们是具有一定知识和知识传授能力的人。在教师和家长中,由于目前应试教育体制改革工作尚未全面展开,自主教育的工作大部分落在了父母身上。

  自主教育的主体,是受教育者,她们是教育过程的主动方,需要通过教育学习并掌握某些知识或技能的人。自主教育的主体可以是任何学习者。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自我教育中的主客体并非固定不变的。也就是说,并非教育者一直都是教育者,受教育者永远都是受教育者。

  在自主教育的前期,父母与老师是客体。到了自主教育的后期,受教育者已经掌握了自主教育的方法并将之应用到自己的学习生活中后,受教育者(自主教育的主体)就发生了转变,变为了自我教育的客体。这时,受教育者既是主体也是客体,教育行为自身化了。自主教育的目的

  自主教育推崇的是对人生意义和对理想的追求,反对盲目的信仰和崇拜权威,强调理性,重视科学知识。在实际的自主教育过程中,重视个体个性的发展,德智体美并重,反对“分数决定论”、“成绩决定论”。

  自主教育的目的是要造就具备适应时代发展的有竞争力、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和个性的人。因此,知识的积累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能力的培养和人格的塑造。自主教育的内容

  一个人从平凡走向成功的关键在于超强的能力和完善的人格。自主教育正是紧紧抓住了这两点,挖掘孩子身上的潜能,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情和高尚的品德。

  1、培养能力

  能力包括实能和潜能。实能是一个人现在懂得什么和能干什么,即已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潜能是一个人的身体和心理条件决定的完成某种活动的可能性。对于父母来说,要把孩子培养成一个有良好的理解能力、分析事物的能力、判断能力、自我调控能力的人,主要是开发孩子的潜能,通过练习和实践,把这种潜能最终变为实能。

  人的潜能有两个重要的源泉。一个是学习能力。首先,良好的智力水平有助于学习能力的提高。对儿童来说,开发智力的最好方法就是游戏,寓教于乐。快乐是儿童先天的基本情绪,游戏是儿童的天职。在儿童快乐的玩耍中,不仅锻炼了儿童的注意力、感知能力、记忆力、思维能力,还陶冶了儿童的性情,培养了兴趣。以及意志品质。其次,要有好的学习能力,就必须学会学习,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在学习的过程中能有效的自我监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意思就是送给别人鱼作为食物,吃完就没有了。传授给别人捕鱼的方法,却可以常吃常有。

  潜能的另外一个源泉就是创新意识。一个缺乏创新意识的人是无所作为的人,一个缺乏创新意识的民族是注定要落后的民族。从某种意义上说,创造力才是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重视学习,忽视创新,一直是我国教育的一个误区。从家庭、学校到社会实施的“听话教育”是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的。

  让学生为了考试而学习,终日淹没于题海之中,为追求所谓的正确答案而循规蹈矩、照本宣科,这样的教育能培养出象比尔.盖茨这样的人才吗?

  2、培养性情

  具备了各种能力,并不能说明这个人就是一个完善的人。记得有句话说,做学问要先从做人开始。具有良好的性情比智能更重要。

  性情就是性格和情绪。关于性格我们在前面已经作了介绍,这里主要来谈谈情绪。

  时下很流行谈论情商,情商是什么呢?所谓情商又称情绪智力或社会性智力,指的是能否正确地认识和表达个人的情绪,调整或改变自己的不良情绪,设身处地地体会她人的情绪,并与人进行良性而有效的情感交流。情绪和对情绪的调整在这里起了很大的作用。

  人类的基本情绪有愉快、惊奇、厌恶、痛苦、惧怕和悲伤。这些婴儿的基本的先天情绪只有在与成人的交流互动中才能真正的发挥作用。一般来说,正性的情绪比如愉快,对行为活动起支持和促进的作用,负性的情绪比如厌恶、惧怕、痛苦对行为起干扰、破坏的作用。

  直接的兴趣可以说是一种先天性的情绪。它在认知、技能和智力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人类的任何思维和创造不断地被兴趣激情的鼓励所强化。儿童任何能力的发展不可能没有持续的兴趣。

  下面我们把本书主人公所具备的那些好的个性特点做一个简略的综合总结,有助于家长来明确和把握。

  自信

  自信是个人对自身能力的信任。自信是一个人性格的核心。成人对孩子期望过高、保护过度、管制过严,特别是负面评价过多,会影响孩子的自我评价,挫伤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孩子或者胆小退缩,经不起挫折,或者凶狠残暴,对她人和社会充满敌意,表现出极大的攻击性和破坏性。一个缺乏自信的人,很难建立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不但在学习和工作上难以取得成功,在生活上也难有幸福感。

  自律

  自律是自我约束和自我控制的能力。自律其实是控制能力在自己身上的反映。一个成功的人是可以控制自己和周边的资源环境的,这种控制能力的基础就是自律。古人说:“有所为,有所不为”。自律的人具有高尚的道德感,认同社会的议事原则和规范,个人的发展也会推动社会的前进。

  执着

  执着是一个人对某种期望的事物表现在行为上的不舍弃的心理态度。它是一个人的行为方式。执着首先反映了个人对自己判断准确性的肯定,即主观能动性的强烈程度。结合现实来看,任何人都不可能在所有的条件都清楚的时候才开始行动,也不是能够看清楚将要遇到的所有问题,但是执着可以让人更主动地去追求,而不是躲避和退缩。只有敢于迎头挑战的人才有可能成功。

  理性

  理性相对于感性,是人对事物的思考方式。理性是一个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础,没有理性的思考,很难找到问题的症结,也很难正确地解决问题。对于受教育者来说,缺乏理性的思考容易盲目和形成惰性,不知道学习的目的、不知道努力的方向,最终导致对学习的厌倦。这种现象在所有受教育者中是屡见不鲜的了。形成理性思考的基础就是要学会观察和认识身边的事物。

  责任感

  对于现在的父母,最迫切的一件事情就是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责任感是人唯一的可以挖掘内心的需要并启动无比强大的主观能动性的金钥匙。现在的孩子都过惯了娇生惯养的生活,她们很难懂得什么是责任感,。这样的孩子长大后缺少追求,也不会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社会要培养的人不是只会享受的人,这样的人无法面对竞争,没有动力源泉,在社会上会遇到困难而一蹶不振。

  乐观

  乐观是用平静的心态去对待事物,以积极的态度来面对世界。乐观是人永远的加油站。当你不顺心的时候,痛苦的时候,失意的时候,只有乐观才能挽救你。如果父母总是用刻薄的、有打击性的话语和行为来对待孩子,孩子不能乐观的看待一切,还有什么生活和奋斗的乐趣,又怎么能成功?

  冷静

  冷静是一种行为方式也是一种态度,同一个人的理性有密切的关系。这样的行为方式或态度可以给掌握它的人带来思考后的无穷乐趣,而不是用不假思索的冲动来处理问题。我们的很多孩子之所以容易犯错误,原因就是缺乏冷静的思考和分析。孩子在成长到一定的阶段后就具备了思考的能力,但是在控制力上还很薄弱。培养冷静的态度对孩子顺利的成长,实现理想有很大的帮助。 3、培养品德

  重视智力开发,忽视品德培养,是许多家庭教育的误区。德育对儿童来说,首要的是法制教育和公德教育。当然,信仰教育亦不可少。维护法纪靠强制,维护公德靠舆论,都要借助于外力控制。信仰是将外在价值准则内化所形成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只有在信仰支配下的行为才是自觉的内控的行为。信仰有好有坏,有善恶之分,人不能没有信仰,更不能信仰邪恶。

  -自主教育的方式方法

  自主教育理论强调不管孩子,这里的“不管”不是放任自流,而是在不管中“管”,给孩子一个自由自主的空间。自主教育反对对孩子的强制与命令,对孩子的灌输与说教,对孩子的压抑和打骂,对孩子的溺爱和言听计从。

  具体地说:

  1、身教重于言教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家长在日常生活中给孩子树立起好的榜样,不仅适用于年龄大的儿童,也适用于年幼的孩子。这里的榜样,可以是父母自身好的品质,也可以是父母做的一件小事,父母发表的某一点意见,或是一个好的思路,好的方案。

  父母要注意根据孩子年龄的不同在教育的内容上有所侧重。

  更重要的是,父母期望孩子具有什么样的品德和习惯,具有哪些情感素质和性格特征,首先要要求自己有相应的修养和行为举止。不要以为身教重于言教是孩子长大之后才应当注意的事情,对孩子早年的影响也会贯穿发展的始终。

  陈宇华说:“有些东西很难说是天生还是后天的,如果说我乐观,可能和老爸给我的影响有关,带来了很深的影响”。

  其中的一个故事就是宇华的爸爸得了甲亢,药的副作用很大。陈爸爸用自己的乐观和积极的态度解除了家里人的担心,也给小宇华树立了一个榜样,帮助宇华培养了乐观的心态。2、激励与启发

  激励启发式教育与强制教育是对立的。激励是来自外界的令人兴奋的刺激。即对人的动机的激发,是对主动性、积极性的调动。从行为主义的观点来看,人的行为是人这个有机体对刺激做出的反映。人通过一连串的行为动作来实现其预期目的的过程,包括四个环节:刺激或情境——人(有机体)——行为反应——行为结果(达到目的)。

  激励教育是在尊重孩子主体性的基础上,通过创造各种各样的有利的外部条件,激发孩子的内驱力,从而使孩子积极主动的发展。

  启发教育不是强迫孩子去学和从事她们不感兴趣的事情。而是捕捉孩子身上将要显露出来的,或是孩子尚未意识到的对事物和学习的兴趣,通过引导,培养孩子的兴趣,发挥她们的潜能,使孩子能在自身能力的发展中享受自己的成就和享受快乐的生活。

  有一个广为流传的关于美国总统华盛顿小时侯的故事就是激励教育的典型例子。

  华盛顿小时侯用斧头砍掉了庭院中的苹果树,他的父亲看到后很生气。华盛顿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后主动认错,父亲不但没有责备,反而赞许他的诚实。父亲的这种赞许对华盛顿来说是一种鼓励,他的诚实习惯因而逐渐养成。

  那么如果误用了这种方法会有什么后果呢?也有一个例子。

  有一个孩子,一次去商店,趁售货员不注意,偷拿东西并且塞在了嘴里。回到家里把嘴里的东西吐了出来,还告诉了妈妈他是怎么拿到的。母亲听了后不但没有责备他,反而夸儿子聪明。母亲的这种鼓励让孩子很高兴,他不认为这是错的。以后小孩子经常动脑筋偷东西,后来这个孩子成了盗窃犯,并且判了死刑。

  ——《儿童行为矫正》,吕静主编

  3、寓教于乐

  寓教于乐,是一种愉快教育。用“乐学”取代“苦学”,否定了教育和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充满痛苦的、令人厌烦的、被动的过程,是一个让学生产生逆反、逃避心理的过程。它主张的是减轻孩子过重的课业和心理负担,使孩子能够生动、自主的学习,可以快乐、活泼的发展。

  这样的例子其实是很多的。

  伟信和小如从小都有阅读方面的困难。伟信一直都喜欢拼凑模型和玩电脑游戏,她的父母也不断的在这些方面给她创造机会,在玩耍中教育她,最后她终于在加拿大学习电脑课程了。

  小如则是喜欢画画,父母就经常让她画图画、编织等等。她现在已经是香港一位非常著名的室内设计师了。

  ——《克服孩子的阅读障碍》,黎程正家著

  她们两个都是香港有阅读障碍的孩子,可是她们却从小时的游戏玩耍中发现了兴趣,给了她们和正常儿童一样的发展空间。

  4、注重沟通

  孩子与父母的沟通交流实际上从孩子出生那一刻就开始了。孩子的哭闹,孩子的微笑,都是与父母沟通的方式,传递给父母关于她们自身的信息。心理学一项追踪研究的结果表明,影响孩子以后成就最重要的早期因素是她们的父母是否真心地钟爱她们,在她们的生活早期是否生活在亲子间融洽的感情环境里。父母是否始终与孩子处在感情上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的状态中,以及分享快乐与痛苦,分担忧愁与困难方面。

  良好的沟通方式是怎样的呢?父母应该耐心地倾听孩子,并表示理解。对待孩子的不足以及给孩子的建议要向孩子说明理由。用赞美、鼓励的方式引导孩子,帮助孩子在做事的过程中坚持不懈,克服困难。在孩子完成任务的时候,给予即时的反馈。让孩子理解父母,父母也要去理解孩子。

  自主教育理论中的沟通,不仅指孩子和父母之间的沟通,还包括父亲和母亲以及与家人的教养观念和经验的沟通,孩子父母间的沟通,和专业人士的沟通等等。通过这些渠道,父母可以更清楚的了解自己的教养方式是否得当,更有助于解决教育中的疑难问题。同时也可以从不同的侧面了解自己的孩子,比如从老师、从孩子的同学那里,看到孩子离开父母的另一面。

  我们主人公的开朗善交流是大家都知道的了。其实她在很小的时候并不是很开朗和会说话的孩子。

  父母与宇华的主动交流在其中起了很大的作用。

  为了让宇华的性格开朗起来,爸爸妈妈开始积极地行动起来,每天宇华上学回来,她们首先就会简单地问一问宇华在学校的情况。

  “宇华,今天在学校里学了些什么啊?”

  “学了《农夫和蛇》的故事了吗?”

  “今天是不是考试了啊?考得怎么样啊?”

  ……

  类似,孩子与父母的交流,往往会使孩子从中获益非浅。

  宇华考上大学后,内心矛盾重重,在是出国还是留在国内完成学业这一问题上犹豫不决。最后她与父亲的交流促成了她做出最后关键的决定。“出去闯一下,锻炼锻炼,学习知识,提高能力,对你有好处。我们相信你。你想做的,你就去做,带着热情、带着豪气去做,把它做好!”

  经过与父亲的交流之后,宇华终于下定了决心:出国!

  5、给孩子正确的爱

  “可怜天下父母心”,说的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哪个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呢?可是怎样的爱才是正确的,才是有益于孩子的成长的呢?

  爱孩子是把爱心和亲情带给孩子,爱心不能用金钱来衡量,更不能以金钱作为标准。不一定是物质上的满足能表达对孩子的爱。一个微笑、一句表扬、一份关心,都是表达爱的方式。过分的爱是溺爱,过分的关心就是过度的保护。

  父母唯孩子的命令是从,要什么就给她们买什么,让父母干什么父母就不能不干。这样是没有亏待孩子,在物质上没有亏待孩子,可是在思想和精神上却是亏待了孩子。这样宠爱出来的孩子只会养成惟我独尊、任性的坏毛病。等孩子长大了,想改正都困难了。

  爱的目的是要给孩子一个成长的良好环境,让孩子身体和心理两方面都能健康全面的发展。

  在电视中有这样一个报道:一个20多岁的青年人,家里的独子,亲手杀害了自己年迈的父母。他的父母平日里对她是爱护有加的,只有这么一个男孩啊,是家里的独苗,父母怎么能不爱呢?

  这个男孩在逃跑之后,终于被公安机关绳之以法。在记者采访他的时候,他竟然毫无悔过之意地说:“我早就想这么做了”。

  记者无语了,我看到这里也感到迷惑了?这是怎样的孩子啊?父母的爱是对他好呢?还是害了他?

  6、挫折教育

  既然父母要创造一个快乐与充满爱的环境给孩子,孩子需要悲伤和痛苦吗?既然现在物质条件有了巨大的提高,生活安定,父母又是如此的关注孩子的成长,孩子还能够遭遇挫折吗?

  答案是孩子不能够不经历挫折。儿童生活的外部环境与儿童之间总会有不适应的地方的,她们遇到困难和挫折,产生痛苦、悲伤、愤怒等负性情绪,是在所难免的,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如果父母总是尽量的避免孩子遭受失败和挫折,甚至帮孩子来承受。这样的过度保护只能使孩子在将来独立的人生路上缺乏对付艰难困苦的经验,容易被困难击倒,再也站不起来。

  父母不妨放手让孩子自己去闯,做好孩子情感上和生活上坚实的后盾就可以了。

  有一次和一位朋友谈起了这个话题。他给我举了一个很好的例子。

  “我还记得姐姐的孩子两岁时,送她进托儿所,姐姐总是放心不下,想着她是不是在哭,惦记着她饭吃的好不好,午睡了没有,好几天心理都不能平静。好几次都是把孩子送进去了,又把孩子领了回来。这样只会给孩子造成心理上的伤害,导致孩子产生厌学的思想。

  舟舟是一个智障的孩子,但是却有着对音乐的强的感受和领悟能力。曾经和国际级的音乐大师同台合作,而舟舟这个只会写自己名字的孩子,却作为指挥站在台上。

  我想这一切首先要感谢舟舟的父母,他们没有因为舟舟的缺陷而放弃对她的培养。他们在和舟舟玩耍,教育这样的一个特殊儿童的过程中,发现了舟舟的潜能和兴趣,并创造出了舟舟去学习和应用的机会。

  我们总会在舟舟每一次的指挥中看到舟舟幸福的笑。

  相反,近年来我们也会从报纸、电台等新闻媒介获得这样的消息。某某中学的学生因为不堪考试的压力而自杀身亡。记得有一个年轻的初中女生,平常学习成绩名列前茅,只是因为一次中考的成绩不理想,没有达到父母平日里考试就要考第一的要求,觉得对不起自己和父母,就走上了自杀之路,轻易地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也终结了她和父母所有的希望。

  这样的结局是什么导致的呢?经不起挫折,唯考分是尊,还有就是对自己的要求过高,谁能无过呢?父母和学校给孩子的压力是不是太大了呢?要求是不是太高了呢?


   短信节日传情奖中奖:数码相机、CD/VCD……大奖总值5万元!


发表评论】 【读书沙龙】 【短信和E-Mail推荐】 【关闭窗口

 相关链接
自主教育的作用(2001/12/20/ 18:16)
专家给您的建议——怎样培养孩子具有一颗执著的心(2001/12/20/ 18:07)
教育心理点滴(2001/12/20/ 18:02)
父母教育方法自测题(2001/12/20/ 17:57)
不吃零食的小姑娘(2001/12/14/ 17:21)
千万别“管”孩子 --自主教育哈佛启示录 专题

新 闻 查 询

订实用短信,获赠超大VIP邮箱、个人主页、网上相册!


分 类 信 息
投真实一票 送精彩大奖!
:北外培训寒假特训
   清华工商管理培训
   Adobe设计师认证
   人大在职研究生MBA
   首医大-反射培训
   注会职称考前辅导
:具竞争找东方瑞利
   春秋旅游网更精彩
   唯有服务永恒不变
   BMW摩托驶进上海
:颐和园=谊和缘
   新网络服务器平让
:最新飞行器广告
   超级星期天招商
:全新人才招聘信息
   马场友谊婚介联网
:电脑印刷打印纸
   手机电池的伴侣
:星车的感觉真好
   江西特产超市招商
:西安交大出版社聘
   C&C寰球英语培训
:好大夫美牙器
   超乎所值的性价比
分类信息刊登热线>>




文化教育意见反馈留言板电话:010-62630930-5178 欢迎批评指正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 1996 - 2001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

本网站由北京信息港提供网络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