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着近2002年高考研究经验的北京师大附中特级老师杨子坤日前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讲,文科考生在备考综合考试时,切莫埋在题海里面,更不要进行知识扫荡。现在时间很宝贵,一定要首先明确文科“3+X”命题的主导思想和2002年的基本考向,否则复习的方向反了,再多的精力,都可能付之东流。
考生必须学会把握“中心问题”
杨子坤介绍说,“3+X”命题的主导思想是“中心问题”,即以问题为中心,像考卷上出现的“据图判断”、“据此回答”、“据此完成下列要求”等等,都是“中心问题”。
杨老师认为,2002年夏季高考的“中心问题”包括以下五个范畴。
一、基本概念类型的“中心问题”。重点考察学生的理解能力,所涉及的概念绝大部分在课内,所以考生应该对课本的基本概念有足够的重视。
二、重要结论类型的“中心问题”。考生应该特别重视的是任何结论都是人做出来的,是对相关客观内容的主观认定,是理性认识,不是就事论事。
三、材料图形类型的“中心问题”。由于材料、引语、图表、数据等基本上来自课外,是平常少见的和前所未见的,试题源于教学大纲,又不拘泥于教学大纲。
四、重大事件类型的“中心问题”。由于重大历史事件是学科的重点,它们或多或少地存在多方面的关联,利于命题人进行政、史两科相跨的考查。
五、重要规律类型的“中心问题”。这样的“中心问题”需要考生认知、发现和阐述人类社会和自然的变化过程及其客观规律,特别是代表进步方向的规律,这也非常符合社会科学的特点。例如“历史上的重大社会改革,往往需要以思想解放为前提,据此回答下面5个小题。”主要考查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百日维新”、陈独秀主张民主共和、1978年否定“两个凡是”等跨度大、思维空间开阔的5个方面内容。命题人之所以出这样的单科综合题,为的是以极强的说服力展示历史规律的固有性、必然性和普遍性。
现代意识和热点问题相当于“3+X”的导向和考向
据记者了解,杨子坤老师自从去年9月就开始研究近年外省市“3+X”考试,试图从中发现文科命题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他认为,考生至少要对下面7个焦点问题进行深入的了解和体会。
一、发展。例如: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巨大影响,资本主义海外市场的形成和变化,列强对海外市场的争夺;部分民族独立国家包括中国的经济成就为世界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当今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和全球一体化的趋势;国际经济竞争;重要的经济制度,经济资源的调整与合理配置等。考生必须意识到经济因素对社会领域的穿透力和影响力这一点。遇到一些问题,首先要知道从社会经济中寻找原因,因为人类社会最基本的要素就是社会经济。
二、科学技术。例如:科教兴国,科学领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成果。
三、政权、法制和道德。例如:依法治国、以德治国、民主管理等等。
四、正确进步的理论、观点和主张。例如: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理论。
五、安定、团结、统一、和平。
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理论、方针政策、成就与曲折等。
七、人类、自然、社会协调发展。例如:防止环境污染、合理利用能源和资源、控制人口增长、重视生态平衡、实施西部大开发等等。
杨老师还介绍,不是理解了“中心问题”和现代意识与热点意识,就可以轻松应对文科“3+X”考试,还要注意“三重”———重理解、重综合、重“三基”(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基本理论观点),所以会应考的学生应该将杨老师的这3个独创的“3+X”理论进行统一集成,这样才可以手持法宝应对高考的千变万化。
“3+X”历史单科的基本考向
杨老师预测,历史学科在300分的卷面上大约占有120分左右的分值,以本学科综合为主,辅之以少部分的学科之间的综合,二者大致比例应该是3:1。综合试题以“七综合”为主,所谓“七综合”即历史时空中综合、历史专题中综合、历史知识的主体性、重点性、特征性和规律性“四性”内容中综合、各种关系中综合、引入材料中综合、鉴古知今中综合、理性认识中综合。
杨老师说明,上述综合具有以下特点,一是系列性选择题以时间跨度大为特点,以纵跨为多;二是考查专题史的非选择题入题容易答好难,因为情境是崭新的,以应用为主题目标,突出综合能力;三是孤立、静止、琐碎的历史知识无法成为综合的对象;四是历史的因果关系和国际关系是单科综合的重中之重;五是媒体上涉及有创意的社会科学素材肯定会被引入试题;六是通过鉴古识今诱发未来意识;七是大型非选择题越来越重视理性化的阐释和应用。(本报记者 李海清)
特别说明:由于高考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高考消息可能与实际情况有所出入,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动感短信、闪烁图片,让您的手机个性飞扬!
闪烁短信--时尚至爱 动感短信--最佳祝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