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报考MBA越来越热,相关的考前辅导班也就多了起来,然而为什么仍然会出现信息匮乏的情况呢?本报记者对目前本市各类MBA辅导班进行了调查采访发现,考前辅导市场的不成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考生合理选择院校。
MBA热带动考前辅导火爆
目前,国内MBA(工商管理硕士)的报考录取比例已经高达6∶1,也就是说每六位考生中只有一位幸运儿能如愿以偿,比普通硕士研究生的竞争还要激烈。这还只是全国平均数字,具体到一些著名院校,如北大、清华、人大、复旦等,考录比更是高达10∶1以上。而这对许多基础一般、工作又繁忙而又缺乏学习环境的考生来说不啻是个难题。于是五花八门的考前辅导班应运而生,而且它们的生意还都不错。记者算了一笔账,据统计2002年MBA报考人数达5万余人,保守估计,按每位考生平均花费辅导费和资料费2000元来计算,这个市场也有一亿元的产值。
MBA信息服务几乎空白
许多MBA考生认为在考前辅导上花个几千元值得,毕竟相比每年数万的学费来说,这只是个微不足道的支出。他们愿意付账,条件是获得比较好的辅导和服务。遗憾的是,他们的愿望在这个远未成熟的市场中经常难以实现。目前MBA考前辅导在这方面存在重大缺陷:信息资料服务几乎是空白。几乎所有考生都希望辅导机构能提供信息服务,但记者在采访中遇到的许多MBA考生都对目前的辅导市场状况颇有微词。
“报考清华报错了!”
报考MBA的小张落榜后逢人必说:“报考清华报错了!”并不是说清华MBA不好,恰恰相反,是因为它名气太响、太热了,报考的人过多,分数线也就水涨船高,涨的结果就是把小张这样的一大批考生给淹到水平面以下了。
据统计,今年有4482人报考清华MBA,而全国的报考人数也就5万多人。清华是全国62所MBA招生单位之一,却集中了近十分之一的考生,竞争不激烈才怪。据学校方面介绍,报考清华的考生中其实达到国家最低分数线的考生有1552人。但不到一半、740名考生收到了复试通知书,而在紧张的复试之后,最终又只有480人能被录取。
小张就属于过了国家最低分数线、但却没能收到复试通知书的“不幸”之人,而其实他的成绩还是挺高的,要是换报一个同档次的招生单位,绝对能录取。在报考清华的考生中和小张遭遇相同的就有近千人。
盲目决策造成高分落榜
MBA教育界的一位专家认为这种情况不正常,对考生也很残酷。他指出,清华、北大一类的名校由于品牌效应和较高的教育质量,报考的人多一点、竞争激烈一些是理所当然的,但目前惨烈到这种程度,就有问题了。再联系到有些质量也很不错的院校却门可罗雀,报考的还没录取的多,问题就更大了。
这位专家说,这种现象从短期来看对清华这类名校是有利的,因为它的选择余地很大,可以录取到顶尖的学生,但从长远来看对整个MBA教育是很不利的,因为这是教育资源和考生资源配置的一种扭曲。一方面,许多一般的院校只能将就着招生,质量肯定上不去;另一方面,许多优秀的考生却仅仅因为一不小心报考了个热门院校而被MBA拒之门外。
专家进一步指出,造成目前状况的原因除了这种选拔性的考试体制本身存在缺陷外,主要问题就出在考生获取的信息不全面、不充分上,用一个比较时髦的经济学术语就是“信息不对称”。小张的说法佐证了专家的意见,他事后想想,觉得自己当时的报考决策挺盲目的:“都怪消息不灵。从来也没人告诉我清华竞争会这么激烈!”小张去年报了一个很有名的辅导班,但除了知道要钱,别的都一问三不知。小张气愤地表示,今年再考的话,无论如何也不去那个鬼地方了。
针对考生反映的种种情况,记者对目前本市各类MBA辅导班进行调查了解后发现,考前辅导市场存在的问题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问题一:
办学主体资格混乱
首先是MBA考前辅导班的办学主体资格十分混乱。从目前来看,开办MBA考前辅导培训的机构主要有以下三类:一些招生单位出于创收目的亲自操刀或与其他企业等合作;一些与MBA没什么关系、但比较有名气的高校教育部门办班;民间机构办班。
据教育部门相关人士介绍,国家是有严格的法律规定的,必须经教育主管部门批准和人事部门审核备案才能获得办学资格。但据记者的了解,多数辅导班拿不出这样的证明文件、批准文件。有些MBA的考前辅导班不但没有获得有关部门的许可、未在有关部门备案,甚至连最基本的教学设施都是七拼八凑,临时搭起来的。租一间门脸,聘几名老师,雇几个巧舌如簧的咨询人员,再满大街塞广告,接着就是“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了。这样的辅导机构辅导出来的质量可想而知。
与办学资格混乱联系一起的,是品牌上的假冒伪劣。例如在京城比较有名气的启航学校,自从名气大了以后,就多了很多搭便车的,这两年冒出来许多“×航”,还真迷惑了一些考生。
问题二:
辅导质量缺乏保证
其次是辅导质量往往没有保证。教学是辅导培训的灵魂,而教学质量要上去,要靠精心设计的授课方案。即便在大学日常教学中,再著名的教授也要事先精心备课,定期参加教研活动,才能保证自己的课有内容,吸引人。而记者所了解到的一些辅导班,很多都没有做起码的工作。教学计划,授课方案,什么都没有,完全靠每个教师单兵作战,自由发挥。而目前颇有声望的教师中,有许多都能兢兢业业,对考生负责,对自己负责。而也确实还有所谓的名师,并非在象牙塔内潜心攻学的有识之士,而是靠东家讲西家串哄抬名声的人,他们整日忙于“南征北战”,到处讲课,下了飞机连喘气的时间都没有,又如何钻研教学呢?
问题三:
虚假广告泛滥成灾
记者还发现,许多MBA辅导机构不在教学和服务上下工夫,反而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广告大战之中。而连广告战也停留在低水平,不比构思,不比文案,专比吹牛,看谁吹得凶,胆大就赢钱。
去年有家辅导班打出了所谓命题教师授课,暗示提前透题的广告,收费则高得令人咋舌,结果全国还真有一些考生千里迢迢地上当来了,结果等发现情况不对、要求退款时,办班者不知缩到哪里去了。这种不正常的、甚至带有欺诈色彩的广告,不仅令许多考生陷入茫然以至于作出错误的选择,同时也造成了“劣币驱逐良币”的结果,让一些守规矩的辅导机构蒙受不白之冤,常遭考生怀疑。
问题四:
欠缺针对性服务
MBA考生的最大特点是:已经远离校园,又有工作家庭的双重压力。因此要及时获得MBA报考、考试、招生、录取和调剂等关键信息有很大的难度,而这些信息又是至关重要的。
记者采访中遇到的所有考生都希望能有一个专门机构,而且最好就是由辅导机构来承担这项工作,他们认为不论是从权威性还是高效率来讲,这都是最好的安排。而同样令考生失望的是,目前除了新近成立的启航MBA备考服务中心外,几乎没有什么辅导机构能提供比较全面的信息咨询服务。很显然,想赚钱又怕麻烦是一个主要的原因。不过据启航MBA备考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介绍,目前已有将近千名会员在接受他们的免费服务,今后随着经验的丰富和操作模式的成熟,这个问题迟早可以获得解决。
中国MBA的发展
上世纪80年代初至80年代中期:与西方国家合作,引进师资,我国MBA教育启动。但当时学习的内容全部是西方理论,与我国实际结合不够。
1991年至1996年:吸收外国经验,开办中国自己的MBA教育,确定26所MBA试点院校。但由于学校单独组织考试,试题水平不够统一。
1996年至今:借鉴国外MBA经验,结合中国实际,全国统一命题,对教育质量进行评估等,争取在与国际MBA教育接轨的同时,创建出有中国特色的MBA教育体系。
中国MBA的缺陷
麻省理工(MIT)斯隆管理学院自1997年起与复旦大学、清华大学联合培养国际工商管理硕士。院长RichardSchmalensee(斯默兰)教授认为,中国的MBA学员在与工商界的沟通联系方面十分欠缺。
他介绍说,在美国,顶级商学院的MBA学员入学后,往往自愿成立小组,或干脆注册公司,到外面去招徕咨询项目。这样,MBA学生对工商界就有了深切的感受。另外,MBA学员和外界公司保持密切联系,对公司的相关背景、招聘计划、对候选人的要求,以及实习机会都了如指掌,往往是毕业前半年就能确定就职去向。而在中国,由于条件所限,在这方面还有很大差距。
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教授还指出,中国的MBA学员目前最需改进的是敬业精神。如果中国培养出来的MBA学员只热衷于赚钱,那对谁来说都将是个失败。
闪烁短信--时尚至爱 动感短信--最佳祝福
新浪短信+新东方在线=新新随身英语系列短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