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读者向本报编辑部投诉,他们认为目前的“人才歧视”已经越来越多,比如一位姓“贾”的先生指出,有的企业在招聘条件中明确写出姓“裴”的、姓“白”的、姓“吴”的、姓“贾”的人不用,原因是这些姓氏的发音不吉利。这位贾先生认为这样的招聘启事,其负面作用不可低估,类似传染病病毒,很快就会流传开来,使得这些姓氏的人在企业不能被正确对待。与此同时,有媒体报道,通过笔迹考察应聘者已经成为一些企业择才的一种新手段。
白领是一群什么样的人?他们信奉什么样的文化?星座、血型、姓名学、笔迹学、从下车的姿势判断一个人的未来,这些原本是时尚杂志上的花边文字,现在却堂而皇之地成为一些企业选择人才的标准,甚至有的企业明确在招聘广告上注明“某某血型免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这算不算新白领迷信?
他们凭什么判断一个人的未来
据媒体报道,一家名字叫做北京韩进徐庆元笔迹心理学研究所的公司自开张以来,为很多企业用人提供咨询。日前时讯记者找到这家今年3月刚刚注册的公司,韩进和徐庆元先生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他们认为:“笔迹心理学完全可以作为一门职业存在,因为市场有这样的需要。现在,公司的业务内容主要是接受用人单位的要求,对应聘者进行分析;为一个人了解其他人的性格提供分析,还给一些想学习笔迹学的人搞培训、做辅导。”
据韩进、徐庆元介绍:“目前来找的大多数都是私营企业的老板。在海南、长沙、广东等地也有专门从事笔迹学研究的人,但别人都不能成为我们的竞争对手,他们开始研究笔迹的时间和我们差得很远,很多都是看了我的书后才开始研究的,我们能把笔迹学中科学的道理用通俗的语言表达出来,但这些在业务上是具有保密性的,不能随便传授,这些问题只能收费解答。”
那么,韩进的笔迹学是师从何人呢?韩进说:“我大学是在内蒙古大学中文系上的,当时有一个叫张瑾燕的同学说他的家乡内蒙古集宁市有个人会看笔迹,放假时他就把我们十几个同学的笔迹拿了回去让这个人看。再开学回来时,张瑾燕带回来了那个看笔迹的人对我们每个人的一句话评价,我记得非常清楚,他给我的评价是‘这个人不论做什么事都一定能成功。’短短的一句话让我有颇多的感触,我觉得他对我的判断非常准确。就是从这个时候起,我对笔迹学也产生了兴趣,但是我没有见过那个给我看笔迹的人,也没找到机会去认识他。于是我就开始满处搜集熟人的笔迹,自己开始了笔迹学的研究。这时候我对笔迹学一无所知,因为都是熟人,所以只能先通过了解这个人,然后找出他们的笔迹规律,慢慢地自己对不同的笔迹就有了感觉。我的笔迹学上升到理论是在1988年,有一次,我爱人把他们单位的一个同事的笔迹拿回家让我给看看,我对这个人根本不认识。但是我爱人把我给他写的评价拿回去后,得来的结果是百分之百的正确。我一下子就更有兴趣和信心了,而且我觉得有了更深的感悟。”
徐庆元对笔迹学的研究早于韩进,是1976年。他表示自己电大学的也是中文,只不过他对笔迹学的研究是从研究自己开始的,“小时候我写字慢,思维受阻,而且影响考试,于是就练快写,结果发现写字变了,自己的性格、心态、思维也跟着发生了变化。我以前写字慢,性格内向、拘谨,后来字写得流畅、开放了,性格也随和、开朗起来了。通过对自己的笔迹的研究,我发现了笔迹学的奇妙,这对我的启发性很大,于是就喜欢观察别人写字,上课时看老师书写板书,琢磨老师的性格;下课就看同学以及很多不同的人写字,最后大脑形成的信息多了,便开始对笔迹进行探索。”
当记者问到笔迹学是不是已经作为一个新的学科被有关部门认定时,韩进说:“我们就是笔迹学的开创人,一开始我也曾找过公安部门、社科院的有关部门请他们认定,但是迟迟得不到答复。”
是什么人在根据笔迹招聘人才?
在记者采访过程中,一位叫诸钧(他给记者的名片上写的是“诸军”,而后记者在公司营业执照上法人代表一栏看到写的是“诸钧”,据徐庆元讲这两个名字是一个人,因此以下简称诸先生)的男士来到公司,他说自己原本是一个私营公司的老板,过去是韩进、徐庆元的客户,一开始他拿着自己和亲戚朋友的笔迹来测验,结果发现非常准确。于是他就开始把每次招聘时应聘者的文字资料寄给韩进,通过他们的笔迹研究决定录用某人。诸先生说:“在企业的管理过程中,我真是觉到用人的不易,如果给人安排错了位置或用了不适当的人,会给企业造成很大的损失。过去,我招人一般都是先试用三个月,用得好留下,不好就开掉,即使这样,走的人也会给公司造成损失,因为我的培训工作是有成本的。现在好了,我招人时都要求他们手写简历,然后告诉韩老师我的用人标准,通过他们的分析选出来。从去年初到现在,企业所有的员工都是通过笔迹学测定招聘的。无论他应聘的是生产厂长,还是一般工人,就连民工我都给他们测试。所以现在我和韩进、徐庆元都成了好朋友。”
现在,“诸钧”成了韩进徐庆元笔迹心理学研究所的法人代表。徐庆元说:“我和韩进都是搞技术的,要办公司就需要诸钧这样的经营人才。”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企业负责人说:“以前也没觉得姓氏、血型、笔迹会跟人的性格有关,甚至能影响到工作上,可是现在好多人都这么说,我心里也有些含糊,特别是像我们这些给自己做生意的人都怕生意失败,不是说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吗?”一位开了一个家装设计小公司的老板说:“我就听说一个哥们招了四个人,结果发现这个人的姓连起来正好念“裴(谐音赔)钱关张”,他最后就把这四个人都炒了鱿鱼。“如果真的能够通过一个人的笔迹判断一个人的性格能力,那该有多简单。”
专家意见
北京大学心理学教授谢晓非认为用笔迹作为企业招聘人才的标准是很荒谬的,她说:“心理学是很严谨的,什么说法都必须有科学依据。人的笔迹可能与家庭背景、受教育水平有关,有很多人是专门练过写字的,如果能看出性格那也只是一些表层的现象。”谢晓非教授认为一些企业老板用这样的方法招聘人才,可能与人与人之间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的诚信危机有关。“一些人喜欢把很少数人的感受泛化。我个人也不认为它是心理学,这是对公众的误导。”
北京大学社会学教授赵斌在接受时讯记者采访时,对笔迹测试人的性格,并被许多用人单位所采用表示非常的不理解,她甚至说:“笔迹怎么能测出人的性格、品质呢?一代人和一代人都不一样,老一代人就很注重写字,都是练过的,而我们现在电脑很普及,不看重字写得好不好了,字写成什么样都是有一定原因的,比如我就写不好字,因为我是左撇子,要练右手写字,写起来就很困难。”
赵斌教授说:“有人相信这个也是很正常的,当企业被用人问题所困扰,人与人的信任度降低,就必然要找各种各样的方法测试,所以这样的新鲜事总会有它的市场。这也说明了目前社会上的一种心理———不管干什么,只要达到目的,就算是成功。像这种测字的,只要有市场,能挣到钱,就算他们成功了。但这种目的主义其实是很荒唐的。”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副院长刘而铎教授认为衡量一个人应该是全面的,是不是人才要经过很多种测试,如果测试笔迹只是很多种方法中的一种,作为参考,并无可非议,关键在于不能把它当作惟一的依据。如果把这种方法推到极至,只测笔迹,而其他的都不测,就是走入误区了。根据血型、笔迹等测性格有一定的道理,从统计学上讲,某一种血型的人性格可能有一些共同的规律,比如写字大而猛的人可能性格上就会有相似之处,但这种规律是不确定的,笔迹和人的各方面能力还是有很大的差异,只有一部分人会遵循“字如其人”的规律。
刘教授强调,如果把测笔迹作为衡量人才的惟一标准,一方面对应聘者不够公证,因为一些有能力的人也许不遵循这个规律,就不能得到聘用;另一方面,这样做也违反了现代管理学的原则和人力资源管理的科学规律,人才必须通过多种科学的方法来测量。
刘教授分析说:“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是招聘方的知识结构不是很合理,也可能是因为迷信。而且从统计上说,人总是想测量的方法多一点,准确性就更高一点。”
一位从事社会学研究的先生则表示,笔迹血型星座这些东西的兴起可以归为新白领迷信。这不能简单地说就是因为大部分白领属于有知识没文化或者白领生活普遍乏味而工作压力又过大造成的,应该有人更深入地研究这一社会现象。为什么会有企业用测字用相面去选择自己未来的员工?这样做合适吗?这些问题都应该受到广泛的关注。他说:“至少我认为企业不应该太过于嚣张,直接就在招聘启事里说什么血型的免谈这样的话。”(记者张杰 实习生赵文毓)
一首歌声,两份祝福,万张贺卡免费送母亲!
闪烁短信--时尚至爱 动感短信--最佳祝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