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前夕,随着备考气氛的日趋炽热,学生感到紧张忙乱,面对这些情况,如何取得最佳复习效果呢?从多年的教学经验看,这一阶段学生以自我调整为主,回归教材,自纠缺陷,培养能力,提高心理素质,可以达到最佳迎考效果。学生经过前一阶段复习,已基本上掌握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高考前一个多月里,重点是使掌握的知识体系更完整,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更完善。这一阶段复习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回归教材,抓住根本
近几年高考内容改革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方向,许多试题在课本中都能直接找到原型,如2001年理科综合第30题,源于物理第三册第七章的章末练习;该试卷考查的环境污染、原子结构、离子方程式、常见化合物鉴别等试题在化学教材中均能找到原型。考前复习应该果断跳出题海,回归课本,课本内容是高考命题的重要素材,若离开课本去盲目做题,完全是本末倒置。依托课本,将已学过的知识,结合《考试说明》进行系统整理,注意高考试题在本章中的切入点和能力考查方式,检查自己知识结构中的缺陷,有针对性地去解决,这样做可以有的放矢,提高效率。
二、注意纠错,减少失误
前一阶段,学生已做了大量试卷,有些同类型试题做了几遍仍是错的,这一阶段应投入时间进行自查纠错,究根问底,彻底弄清,然后“对症下药”,进行同类型试题的训练,以巩固战果,这样比做大量题目效果好得多。当然平时训练中没有删除的怪题、偏题和超纲题不在此列,不要因“啃”这些“骨头”而浪费时间;对于过深的难题,经独立思考又无法解决的,干脆放一放,和同学讨论或请教老师,不要钻“牛角尖”。
在高考前夕,各地的“模拟卷”“押宝题”“高考内参”“临门一脚”等琳琅满目,鱼龙混杂,这时没有必要盲目做这些试题,相比之下,对已做过的试卷进行自查自纠,从效果来看,更有利于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
三、解题技巧,至关重要
考前一段时间,对常见题型进行归纳回顾,掌握解题技巧,提高快捷解题能力是考前复习的重要内容。解题中,首先要准确、全面地审题,在草稿上作出草图,明确已知量、待求量,弄清情景和过程,找出解题的切入口,形成顺畅的解题思路,然后在草稿上快捷分析、计算,理清步骤,最后在试卷上简明扼要地列式、求解,力求书写格式规范。在分析题意时,注意将数据、图线、图表、图示等信息与学科模型挂钩,与所学的规律联系,进而解决问题。对探索性、开放性试题应注意多角度、多层面地剖析,对一切可能的结果都要进行科学预测,深入讨论,解决这一类试题要广泛联想、发散思维。对学科间综合题,通过隔离研究对象、分离各个过程、针对不同情景,“化综为单”,各个击破。新情景题是高考中出现的新题型,背景材料不拘泥于教材。解决这类问题需要建立一个理想模型,运用类比方法,进行创新思维,通过各类题型分析,掌握解题方法,如等效法、类比法、整体法、隔离法、横向联系法、极端思维法、变通拓展法等,通过典型试题的整理和反思,一定会有所收获。
四、关注实验,提高实验能力
近几年,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十分注重实验能力考查,实验设计题所占比例较大,从考试情况来看,实验题失分很严重,平均得分在0.3~0.4之间,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这一阶段,对所有学生实验、演示实验必须系统回顾一下,感到有必要的可动手做一做,增加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还可以将一些验证性实验改为设计性实验,从中探索实验设计方法,以提高自己的实验能力。
五、关注热点,熟悉综合方式
理科综合的试题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和科技实际,这一阶段尤其要关心时政热点和科技新成果,如近期我国发射的“神州三号”无人飞船、诺贝尔奖、纳米科技、高温超导、绿色奥运、基因工程、空间技术、生物材料等注意与课本内容进行横向联系,运用所学知识去探讨,提高分析能力。对结合生产实际与科技热点的综合测试题,要熟悉它的组合方式和解决方法,如复合、迁移、扩展、重组、交叉、类比等,分析综合测试题应掌握其框架,分清层次,各个击破。掌握框架即掌握解题切入点,分清层次旨在分散难点,各个击破即处理细节,这样对理科综合题的难点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
六、调节心态,进入最佳竞技状态
考生的心理状态对高考成绩影响很大,这一阶段,自己复习不能再“深挖洞”,以免产生无所适从的“悲观焦虑心理”。这一阶段做题,应以基本题为主,题型要新颖,难度不要太大,试题总量要与新高考相吻合,适中的试题可提高自己的信心,有利于在高考中心态稳定,超常发挥,取得最佳竞技效果。临近高考,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树立必胜的信念,保持健康的身体是高考制胜的重要条件。(江苏海门市天补中学 姜启时 王九琴 王文清)
特别说明:由于高考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高考消息可能与实际情况有所出入,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动感短信、闪烁图片,让您的手机个性飞扬!
闪烁短信--时尚至爱 动感短信--最佳祝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