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课件讲解 (点击右键“另存为”可下载。如果你无法打开此课件,请先下载播放软件。)
姚家祥
2002年高考结束了,面对语文试卷(北京卷),觉得有如下几个特点。
1.基本符合《考试说明》的要求,除个别地方外,在难度上、范围上没有突破学科教 学大纲的范围。
2.全面多角度地考查了语文学科的基本能力,具有鲜明的综合性。语言运用能力、古诗文阅读能力、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均有所考查。在阅读能力考查中,还兼及了以获取信息、求取知识为目的的能力考查和以分析、评价、鉴赏为目的的考查。这样的试卷,体现了语文学科的学科特征。
3.注重了对学科的基础能力——语言运用能力的考查。考查的范围对不同角度(认读、书写、用词、造句、组段)、不同层级(词、语、句、句组)均有所覆盖,这对语文教学、语文教改均有积极、深远的影响。
4.突出了对考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考查,鼓励考生展现健康的个性特征,这对促进素质教育的进一步落实和学生心智的发展有很重要的作用。例如第六题中的第24题、25题,命题人只规定思维方向,在这个大前题下,怎么说、说什么、由考生自己作主。有理由相信考生的答案中会出现一批很有创造性的东西。
5.现代文阅读部分,阅读文本的选择反映出命题人的良苦用心。
第三大题的阅读文本具有兼容性,既有自然科学的成分,更有人文科学的成分,这样的阅读文本,更有助于考查考生的阅读能力,更符合高等学校选拔学生的需要。
更有特色的是第五大题阅读文本的选择和试题的设计。大题的阅读文本融思想教育与人文教化为一体,使考生接受考查过程又成为一个接受思想、人文教育的过程。有的考生可能过目难忘而受益终生。
试题的设计,全面地考查了考生的现代文阅读能力,有的试题考查对文中重要语句的理解;有的试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把握;有的试题考查对作者写作动机的推断与领悟;有的试题考查对文章结构方式的分析;有的试题考查对文章写作特点的评鉴和赏析。这样的考查,其结果必然有较好的效度与信度。
6.作文的命题是试卷中的一大亮点。
从命题形式上坚持了近年高考的话题作文,而在话题上又加以必要的控制,这就使得作文考题既具有开放性,又具有选拔性试题的公平性。
“规则”这一话题,给考生以广阔的思维空间,考生可以充分地展开联想和想象,可以自由地选择素材。法规、条令、守则、规范、要求、规定、注意事项LL无一不是规则;比赛、学习、走路、吃饭、睡觉、交往、游乐LL处处涉及规则,适度的规则,僵化的规则,适时的规则,过时的规则,规则的严肃性,规则在特殊情况下的灵活性LL都在规则范围之内。诸如上述内容都可以进入考生的作文。即使写作能力弱一点的,也能从命题人所给的同学甲、乙、丙、丁的议论中得到直接启示。
“规则”这一话题还有极强的时代感,申奥成功、“入世”之后,深化改革,都给我们提供了许多属于“规则”方面的话题,这些话题,每个考生都必不避免地思考。“人人有话说,看你会说不会说”,这是考生命题的一条“规则”,今年的作文命题是极符合这一规则的。
应当说今年的高考语文试卷从命题意图来看,应予充分肯定。但任何良好意图,如果没有具体的措施、手段来保证,都难以较圆满地转化为现实。对于今年的高考试,可以用“宏观意图良苦,微观考虑欠佳”来概括。
1.整个试卷总体难度偏大了一些。首先从量的方面看,全卷的阅读书写量比较高,使得考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感到紧张。再从质的方面看,比如文言文的难度大了些,应当借助一些注解,减少高考的阅读障碍。还有一些命题的欠严谨,也增加了考生答题的难度。
2.具体试题有欠严谨的地方。例如:第5题,要求考生找出有语病的一句,实际四项中,不只C项是病句。就拿A项来讲“捍卫”是指对既成现实的东西而言的,“榜”只有竞赛全部结束后才能揭晓,在比赛中如何“捍卫”。此外,“捍卫”与“荣誉”搭配的也不大完美。在D中还有选材不精的毛病,“生命力”与“暂时”不对应,只有“生命力长久”与“生命力短暂”才对应。
又如第10题中的第①句“请寝之丘,故至今不失”,“请寝之丘”确实表现了“知其弥精,其所取弥精”,而“故至今不失”是表明“请寝之丘”的结果的,说它用来表现“知其弥精,其所取弥精”不太相宜。
再如第14题,题干表述不完整。“人过马路可以明智地躲过川流不息的车辆”这个选肢作者要说明的是“人又巧妙地利用自己的建立的模糊概念来进行判断、推理和控制,完成那些现代先进设备所不能完成的工作”,而不是“人巧妙地利用模糊概念”。作者显然是从因果两个角度说的。
第16题的第②问是“唐代诗人王之涣曾经写下一首著名的同题诗作,与畅当的诗相比,王之涣的诗显然更胜一筹。你认为王之涣诗的优胜之处主要表现在哪里?”这里至少有两处失误。其一,这道题应是以考查鉴赏能力为主的题,但是,如果有的考生不能背下王之涣的诗,如何作比?考生如果因此而丢了鉴赏方面的分,能有效反映考生的鉴赏能力吗?其二,由于思考角度的不同,考生不认为王之涣的诗“显然”更胜一筹不可以吗?在强调发展个性的背景下,不允许合理的个性有所张扬,应当是不大适宜的做法。
试卷中还有一些欠成熟之处,无需一一列举。我们指出一些欠当之处,是希望将来的应考生更好地备考,而不致受到负面影响,并不是为了研究如何命题。从命题的角度说,确定也显出缺乏经验,不够成熟。首次次命题,有所不足应当是在情理之中的,但作为国家级考试,应力求成熟些,老练些。
姚家祥 语文特级教师,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员。恢复高考制度以来,负责海淀区高考语文复习指导工作共15年。主编、编写过高考复习指导读物60余册,亲自执笔400余万字。现在精华听课网担任高三语文教学工作。
特别说明:由于高考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高考消息可能与实际情况有所出入,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