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浪教育 > 《成功宝典--从小学到大学》 > 正文

知识库--初中生的能力与素质

http://www.sina.com.cn 2003/12/25 14:42  新浪教育

  初中生的能力

  要培养孩子的能力,除了学校的必修课学习以外,还要充分利用其他各种途径。在校内,课外活动是提高各种能力的重要途径;家长的责任在于鼓励孩子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课外活动,同时还有在课余时间理为孩子提供各种适宜的课余学习的条件和机会,孩子在课余时间里的健康、有益的活动可以锻炼和培养许多在学习必修课中无法培养的种种能力。家
长在指导孩子培养学习能力时还要考虑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根据初中学生的需要和可能性来规划和实施“能力培养工程”才能取得最大的效果。

  1、学习能力

  如果说孩子在小学阶段的学习主要是培养基本的读写能力,为以后的学习打基础的话,那么初中阶段的学习就应该重视思维能力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初中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不仅是他们在高中阶段的学习的必要条件,也是在为他们将来走进社会后终生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初中生的学习能力有赖于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人们的行动多半取决于习惯”(法国莫泊桑)。家长从可以从指导孩子学习方法和调整孩子学习心态着手。

  初中的孩子好胜性和表现欲都比较强,家长要利用和引导孩子的这种好胜性和表现欲,使之转化为良好的学习习惯。家长要根据孩子的特点,鼓励他们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学习竞赛。学校常常举行的竞赛有作文竞赛、演讲比赛、辩论赛、数学竞赛、智力竞赛、小发明比赛以及在课外活动中的种种竞赛。孩子在参加竞赛的过程中,不仅能扩大他们的知识面,还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在备战竞赛竞赛和参加竞赛的过程中,孩子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都能得到锻炼;更具有意义的是在竞赛活动的参与中,能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求知欲望,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和毅力。同时,家长可以通过孩子参加竞赛活动发现他们的在某一方面的天赋,当家长了解了孩子的在某一方面的才能后,就可以设法为提高孩子某方面的能力的年继续发展和提高创造必要的条件。

  一些家长只关心孩子的文化课的学习,即孩子智育的发展,忽视孩子孩子的德智体多方面素质的全面和谐的发展。而只有智育的发展的学生,其学习的潜力是不足的,往往缺乏学习的后劲。因此,家长在积极鼓励孩子努力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还要鼓励孩子积极参加学校和班级的社会公益活动,支持孩子担任学校和班级的小干部;还要让孩子积极参加各种类型的体育活动,使孩子的整体素质得到发展。目前学校每年评比三好学生,家长要鼓励孩子去积极争取,即使评不上三好学生,争取的过程对孩子来说也是一种锻炼。

  2、 做事能力

  组织管理能力:担任社会工作

  社会交际

  2、心理素质

  初中学生进入了人生发展中的“第二次断乳期”,这一时期是身体和心理迅速发展的时期,因此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更加突出。上海市对小学到高二年级的学生进行心理检查,发现27%的学生有心理偏异,有厌学、早恋、吸烟、出走等不良行为反应;存在着冲动、嫉妒、焦虑、忧郁四种不良情绪;不少学生在性格上表现为自卑、娇弱、攻击、任性等。体象烦恼、白日梦、性烦恼和人际关系问题是他们的四大困惑。有研究表明,中学生至少有40%的学生存在不良、忸怩、胆小、神经质和过分依赖等心理障碍。

  中学生的心理困惑大多是自身成长发展中的问题,良好的家庭教育能帮助他们正确对待这种困惑,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康地成长;而不当的家庭教育却会诱发中学生心理障碍的发生。用科学的方法对待和处理学生心理发展中的问题,预防和减少心理障碍的发生率,不仅是学校教育的责任,也是家庭教育必须十分重视的问题。

  在初中学生心理问题中,与家长教育关系较密切的问题基本上有三大类:

  ⑴ 学习适应问题,较多的是注意力不集中和学习习惯的问题。孩子学习中的注意力与学习环境、学习兴趣和健康状况等方面有关。

  首先家长要为孩子创设一个清静的学习环境,避免嘈杂,孩子在学习的时候,家长在屋里看电视、搓麻将等,或是在孩子学习的时候在一旁唠唠叨叨,都会影响学习的注意力。家长要指导孩子学会自己安排学习任务和学习时间,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做完了才可以玩耍,这有利于孩子集中精力学习。要督促孩子做到一坐到书桌前就开始学习的习惯,不在书桌前做别的事,学习时一般不要听音乐,容易分心的同学,在开始学习时可以用有节奏感的、起伏不大的音乐坐为背景引导一下,但在思考难题的时候尤其要保持安静。由于孩子保持注意力的时间有限,家长应该每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提醒孩子休息一下,之孩子在以后的学习时间里保持注意力。要关心孩子的健康和情绪状态,不要在身体不适、有病或情绪不良的时候逼孩子坚持学习,这样不仅学习效果差,还会使孩子对学习产生厌倦,从而影响学习时的注意力,孩子情绪不良时要找到其原因,进行针对性的疏导和排解。学习时的注意力的培养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对孩子能集中注意力学习的时候,要及时地鼓励和赞扬,以强化集中注意力的好习惯。如果发现孩子不仅在看书写作业时难以集中注意而影响学习,而且在看电视玩耍时也老是好动,就应该带孩子去心理门诊检查是否有多动症,以便进行针对性的治疗或心理训练。

  ⑵ 亲子关系问题,常见的是的孩子过分的逆反心理和所谓“代沟”的问题。青少年孩子对大人的话常常会提出不同的、甚至反对的意见。家长不必把这种现象都斥之为“不听话”,这种“不听话”往往是他们独立性发展的一种表现,是“长大了”、“能独立思考”、“有主张”的表现;反之,如果孩子不管什么事都唯命是从倒是成问题了。

  逆反心理的产生往往与家长在教育孩子中的过多的指责和唠叨有关,孩子对过多的指责和唠叨是很反感的。家长在处理与孩子有关事情的时候,不妨多听听孩子自己的想法,肯定和赞扬其合理的方面,设身处地地表示理解孩子的心情,这样孩子就比较愿意与家长谈心里话;当孩子有了与家长对话的愿望以后,家长就能通过孩子述说对他们的想法有比较全面的了解,此时家长再同孩子谈自己的看法,平等地与孩子讨论和商量,孩子在家长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的感染下,其逆反心理也渐渐地随之消失了。所谓“代沟”问题,无非是两代人对某些事的看法和观念不一致。当双方意见出现分歧时,可以与孩子进行“谈判”,首先在“大方向”上求得共识,然后双方各自“让步”和“提出条件”,以达到“求同存异”,一旦达成“协议”,双方就按“协议”共同执行;如果孩子能够执行“协议”,家长应该给以适当的鼓励和表扬,如孩子没有特殊原因而不执行“协议”,则可以进行适当的“惩罚”。总之,家长在与青少年孩子的沟通方式上要少指责批评,多鼓励关心;少教育口气,多理解肯定;少命令要求,多商量引导。这样做不仅有利于克服孩子“逆反心理”,还能逐渐培养孩子的自控能力,使他们的独立性获得健康地发展。

  ⑶ 情绪失衡问题,往往表现为孩子的情绪波动,即情绪的冲动和低落。情绪容易波动是成长中的初中生心理的基本特征之一,一般来说是正常的,但如果处理不好,也会产生情绪障碍,应引起家长们的重视。

  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会遇到种种心理矛盾,如:与同学的争执、受到别人不公正的评价、学习上的落后、处事中的挫折等等,都会发生新旧认知的矛盾,引起思想上的暂时混乱,他们或者情绪激动、异常兴奋,或者情绪低落、痛苦后悔,甚至耿耿于怀,其心理陷入极端的矛盾之中,他们企图以不同方式解脱困扰,从而往往会作出过激、鲁莽等不理智的行为,有时也表现为沉默不语、郁郁寡欢。此时,如果家长在不了解底细的情况下就劝告和责备,会对孩子的心理起到“火上浇油”的后果。因此家长要细心体察孩子在情绪上的蛛丝马迹,以关心的态度去向孩子耐心地询问,给予必要的同情和理解,诸如:“今天你看来很激动,是什么事惹着你了?”、“你看上去闷闷不乐,有什么为难的事吗?”,以诱导孩子说出他们的心里话。然后,再酌情疏解他们的不良心情,帮助他们解决遇到的困惑。情绪的疏导最常用的是对情绪本身表示理解,先进行冷处理,如向孩子表达:“这事使你感到气愤”、“你对这事感到冤枉”等等。当孩子的心情稍平静以后,再对所遇到的事作客观冷静的分析也来得及,决不能操之过急。引起孩子情绪波动的事情,大致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主要由客观外界环境所致,另一种是主要由主观因素所致。对于前者,家长要让孩子了解有些环境的不良因素和他人行为的问题不是我们所能改变的,要经得住挫折的锻炼和考验;对于后者,要启发孩子认识自己在处事中的不当的观念和态度,学会确立正确的、合理的态度和认识,当孩子一旦了解了在这件事情上应该采取的正确的、合理的态度和认识,就会减轻或消除不良的、过激的情绪。家长耐心而合理地处理孩子的情绪障碍,还能使孩子学会了正确的处事方式,避免导致孩子日后的情绪障碍。

  109〓初中新生的心理适应

  佳佳突然失眠了,这在她的生活中可能还是第一次。明天她就从一个小学生变为初中生了,因此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和谁坐在一起呢?会不会是像王良那样整天和我吵架又帮助我作功课的学生呢?老师喜欢我吗?要不要和同学讲话呢?大家都不认识讲什么好呢?……”孩子从小学进入初中,是他们的生活道路上的第一次重大转折,熟悉而值得留恋的一切都将过去,充满期待而又陌生的生活开始了。激动、兴奋、害怕交织在一起,如何迈好这新的一步,家长和孩子自己都很关心。

  刚入初中,学生遇到的第一个问题是地位的新旧逆转。在小学那会,他们是全校资格最老的人,一切学生都不在他们的话下。运动会、歌舞比赛,几乎由他们主宰一切,而且是全校学生的“大哥哥”、“大姐姐”。而此刻他们成了资格最嫩的“小弟弟”、“小妹妹”,从高峰跌到谷底。但同时在亲戚、家人面前地位上升了,再听不到“这个小学生”的字眼。

  第二个问题是,面对一个“陌生世界”,一切都是未知的。许多小学里习惯了的制度,规矩都要改变。小学里允许的,中学里可能受到禁止;小学里禁止的,中学里却允许了。这使初中伊始的孩子在开始的那段时间会无所适从,不得不改变旧的习惯,而打破惯性需要花费很大的精神能量。

  第三个问题是老师同学间关系的某种变化。小学里,自己有了什么困难,同学之间出了什么事,不需要担心,班主任就在身边。中学不一样了,课程多了,班主任要上好几个班级的课,来班里的机会少了。而且各科老师了解的只是学生的本科成绩。一科不好任课老师就认为是个差生。另外,朋友、同学关系变了。客观条件使老友逐步疏远,新朋取而代之。做到这点,孩子要承受很大的感情矛盾。如果不能很快地在感情上适应新朋环境,会使这些新同学在班级里紧张、孤单甚至厌学。

  因此,在学习环境新老交替的时刻,需要培养新生的适应能力。

  抓住关键期进行自强的教育〓首先家长要认识到,环境的转变是对孩子的考验。有一个学生在小学里因为脾气过犟,与班主任发生过冲突,影响了学习成绩。进中学的前夕,他父亲有目的地带他到苏州游玩,在灵岩山顶的茶室里与孩子进行了一次人生目的谈话,用亲切、生动的语言告诉儿子,新生活的起步可以使他变成一个全新的人,因为任何人对你没有成见。

  这次关键的谈话,产生了神奇的效果,使儿子充满信心地顺利结束了中学课程。

  另外,要避免旧友牵连〓如果到了新的学校还经常与小学里的同学频繁往来,就要引起注意。虽然有些学生可能是与原来同学感情关系太深,具有成人密友的特点,但大部分学生往往是出于讨厌新环境,对新环境不适应,才用旧友来代替。这样做是对新集体的一种抗拒。家长应分析原因,及时指导。

  最后,帮助学生建立新学习规范〓而且越早越及时成效越大。新生进校后一般行为谨慎,正值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学习方式的模仿阶段的高峰,是行为规范训练的最佳期。一旦错过这段时期,良好的行为习惯就很难培养了。

  111〓青少年的“第二反抗期”

  当孩子渐渐长大时,他们会发现自己的父母已经不是生活的依靠,而是自己行动的障碍和束缚,于是出现了对父母的反抗态度。这一奇怪的现象约从12岁开始,在15岁前后的二三年间尤为明显,这一时期就是所谓的儿童“第二反抗期”。在这个时期,孩子对母亲唠叨的管束和父亲呆板的说教深为反感,他们往往用不加理睬、冷冷发笑等方式来表示自己的不满情绪,有时甚至用出走、自杀相威胁。许多父母不理解孩子这一时期的心理变化,许多人因此而伤透了心。

  那么,这个时期的孩子有一种怎样的心态呢?

  “为从父母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而战斗”这句话原来是心理学家杰西德对这一时期少年心理的概括。由于个体的长大和生理上的渐趋成熟,孩子感到自己似乎是大人了;但是在心理上,有的时候又摆脱不了孩子习惯的幼稚行为。这种不和谐使青年人产生心理上的“自我不协调”的冲突,潜意识地憎恨自己的软弱和无能,并进而仇视父母的管束。同时,孩子也在努力培养自己,不仅在形体上,而且在心理上都成为真正的“大人”。

  用反抗来探索自己的价值与力量〓进入青春期,许多孩子开始注意起自己的形象。这种自我关心,说明这些孩子已渐趋成熟,但并不完善。他们有时非常自信,有时却非常自卑;这种情绪上的变化,反映了他们认识上的不稳定性。本来很乖的孩子,有时会莫名其妙地发脾气,或借题发挥与父母唱反调。他们有一种幼稚心理,就是希望通过与父母唱对台戏来检验自己的力量。

  青春期烦恼的发泄〓家长常不自觉地用自己的童年来理解子女的幸福,埋怨子女身在福中不知福。其实青少年正处于心理的烦恼期,他们的烦恼有些来自父母。如有的父母常教训孩子,“小小的年纪就这么自说自话”,或“长这么大了什么都不懂”。把孩子时而看大,时而看小,这就使青年人在这种夹缝里增加了自我评定的困难。

  这个时期的孩子在学习、生活和社会交际等方面都会遇到许多新问题,而这个时期的家长往往喜欢用严肃的口吻与孩子讲话,父母亲与子女之间的感情难以沟通,孩子也不愿对父母讲心里话,他们甚至会说“跟爸爸妈妈根本就没什么好谈的”。结果,孩子就用沉默、不加理睬表示不满。当子女与父母的感情背离时,许多家长是难以忍受的。

  找不到人格模仿的样式〓孩子到了青春期,就开始注意社会价值与自已的关系,真心诚意地寻找理想人的模式。但是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价值观多样化的状态。在家里一般受到安分守已的说教,而在社会上受到的却是竞争、开放的强烈影响。我国的改革、开放才刚刚开始,尚未形成某一固定模式,青年人因此也缺乏可供模仿的理想样式,他们只能在实践中逐步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双重结构”的负向影响〓父母心理的不平衡是子女反抗心理加重的重要诱因。现代的父辈曾生活在封闭的、受传统伦理制约和经历“文革”十年磨难的时期,而当前改革、开放的形势又要求他们从旧的传统道德观念中转变过来,以致他们的内心深处形成了不可测知的双重结构。父母这种矛盾的双重结构,理性上是保守的、正统的,而感性上却是享乐的、实惠的。他们教育孩子要循规蹈矩地做人,但在日常生活中又常常流露出对市场价值的追求。这种双重的人格特征影响到孩子,就必然会产生负向效应:孩子对父母越来越缺乏信任,他们的心理状态也更不稳定,他们的不满情绪也会增加。

  那么,有哪些方法能帮助子女顺利地渡过“第二反抗期”呢?

  1.要有正确认识〓家长都希望子女在家里温顺听话、彬林有礼,如果子女不顺从,就认为是变坏了。其实,“第二反抗期”是青年人成长过程中的必经历程,体现了青年人格独立的一种追求。父母亲应当对孩子多加关心和引导,使青年朝着健康的方面发展,培养孩子顽强的性格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2.寻求良性过渡〓这种反抗是青年人格第二次诞生时的阵痛,是既想脱离父母,又不舍得脱离的一种心理状态。如果父母对子女横加干涉,孩子会更起劲地“反抗”;反之,孩子却会悄悄地向你请教。因此,父母要善于利用少年反抗与服从,自主与依赖的矛盾心理,因势利导、多加鼓励,让孩子顺利地渡过“第二反抗期”。许多“反抗”性很强的孩子,随着他们年龄的增大,他们会对父母产生越来越深的感情,甚至会对自己幼年时鲁莽的语言和举动而后悔。

  3.减少心理压力〓许多父母总把孩子看作是自己的寄托,是自己的私有财产。尤其是一些事业上成就平平的父母,就把希望寄托在子女身上,“望子成龙”就成了这些父母共同的指导思想。父母的这种期望,有时却给子女带来了沉重的思想压力。因此,父母应当认识到:子女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追求和希望,不能把自己的好恶强加在子女身上。这样的话,父母和子女所承受的心理压力都减少了,孩子可以花更多的精力去寻找自己的追求,可以在事业上取得更大的进步。




评论】 【推荐】 【 】 【打印】 【关闭

     激情为你燃烧 就等你哦!


  注册新浪9M全免费邮箱
  新浪二手市场重新开张 结识新网友,短信免费发,就来了了吧!
  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被捕 订阅新浪新闻随时掌握最新动态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search 小灵通 儿童用品 香水
 
新浪精彩短信
两性学堂
快来提升躯体魅力
更恩爱的超级法宝
非常笑话
嗒!只要点下这里
马上进入爆笑天地
图片
铃声
·[朴 树] 白桦林
·[和 弦] 她的背影
·鸟啼铃语 蟋蟀铃声
铃声搜索


企 业 服 务


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
新网站,想要人知道?
商家急寻合资合作!
发传真,你已经落伍了


分 类 信 息
北交大MBA直通车(京)
秋意浓浓美妙重重!(京)
心的冬季旅游(豫)
牛皮癣鱼鳞病重大突破
谁说糖尿病无法治愈!
分类信息刊登热线>>
每日2条,28元/月
原色地带--普通图片铃声,5元包月随意下载随心换. 
炫彩地带--彩图和弦铃声,10元包月下载,时尚又精彩
超级精彩
爆笑无比
酒楼小姐抱怨旗袍开叉太高:腿毛都露出来了!老板咬牙…
每日2条,30元/月



文化教育意见反馈留言板电话:010-62630930-517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3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