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教育 > 考研政治复习指南 > 正文

《毛泽东思想概论》考试热点

http://www.sina.com.cn 2003/12/28 22:48  恩波教育

  今年大纲的新增考点,主要集中在建国以后,特别是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如以苏联经验为借鉴,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阶段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对外关系的指导方针等,这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共产党人在实践中形成的宝贵思想,在新的形势下又有新的发展,如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两步走战略——三步走战略——新三步走战略等。

  《毛泽东思想概论》考试中具有纵向意义的几个问题

  1、国情——这是最基本的一个问题,2、中国的国情是我们考虑问题的切3、入点。1840年后,4、中国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封建主义虽受到冲击,仍占明显优势,资本主义虽有所发展,但未成为主要经济形式;帝国主义是封建主义的后台,封建主义是帝国主义的傀儡,中国政治经济发展极端不平衡,人民极端贫困。这些就是中国革命发生发展的主要依据。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对的两大历史任务: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前一个任务为后一个任务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后一个任务是前一个任务的最终目的与必然要求。新中国的建立,标志着我们已经顺利完成了第一个任务,但是近代中国国情仍然对我们的建设事业产生着影响,如经济落后、人口众多、经济发展不平衡,现代工业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等,因此我们的发展战略也必须从中国国情出发,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进西部大开发,促进区域经济斜协调发展、以工业为主导,以农业为基础等。

  2、革命性质——社会性质决定革命性质,也决定革命动力和革命对象,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革命只能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性质,中国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其性质始终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革命的领导阶级的更替不会改变革命的性质,只会改变革命的指导思想和前途。同样,中国革命所属的世界革命范畴,也不会改变中国革命的性质。

  3、主要矛盾——鸦片战争以后,4、国内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抗日战争爆发后,5、中华民族和日本帝国主义的矛盾;抗战胜利后,6、人民大众和美蒋反动派的矛盾;新中国建立之初,7、人民大众同8、地主阶级、国民党残余势力和帝国主义势力的矛盾。) 1952年底,9、全国土改完成,10、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成为国内的主要矛盾。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11、人民对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12、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13、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14、当前经济文化不15、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而16、中国共产党每个阶段的工作重点都是为了解决该阶段的主要矛盾。

  17、革命指18、导思想——毛泽东思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有四个阶段:

  毛泽东思想的萌芽阶段(1927年以前):主要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代表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形成阶段(20年代末期到30年代前期):主要标志——关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理论的提出;代表作——《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反对本本主义》。特别是毛泽东于1930年5月撰写的《反对本本主义》,已经包含了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的基本思想。

  毛泽东思想的成熟阶段(30年代末到40年代前半期):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体系;代表作——《〈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

  毛泽东思想继续发展的阶段:主要代表作有《目前形势与我们的任务》、《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论人民民主专政》、《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5、革命步骤——两步走:第一步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第二步社会主义革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在这个问题上,党内出现过两种错误倾向:一是陈独秀的“二次革命论”的右倾机会主义,主张在两个阶段之间横插一个资本主义阶段;二是王明的“左”倾教条主义,主张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毕其功于一役”。前者忽视联系,后者则强调联系,忽视区别。

  革命实践——遵义会议为界,前为国际控制——挫折不断;后为独立自主——成绩卓著。事实证明,中国的事情还是应该由中国人来做,因为只有中国人才最了解自己祖国的国情,如果照搬照抄别国经验,必然遭受挫折。革命实践也证明,当我们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革命和建设事业就不断顺利发展;反之,如果把马克思主义当作教条,照搬照抄别国模式,必然遭受挫折。中国共产党八十多年的实践说明:必须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必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必须坚持与时俱进。

  从苏联模式到中国特色——我国经历了两次(革命和建设)从苏联模式到中国特色的转变。第一次是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共产国际为我党指定了一条暴力革命的道路——“城市中心论”,因为苏联共产党正是凭借这条道路夺取了政权,但是由于中苏两国国情和国际背景的差异,苏联革命的成功模式却在中国屡屡受挫,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挫折中觉醒,终于在实践中创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并一举成功。第二次是在新中国建立后,我们借鉴了前苏联的社会主义模式;1955年底,毛泽东开始质疑苏联模式,决心突破苏联模式,探索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期间虽颇多坎坷,但终究积累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为邓小平开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两次转变的实践告诉我们,不能照抄别国的经验,必须以本国国情为基础,吸取别国的成功经验,敢于创新善于创新,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

  两次工作重心转移——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开始把工作重心转到农村,以广泛发动农民参军参战,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1949年3月(七届二中全会)中国共产党夺取全国政权已指日可待,党又把工作重心从农村转到城市,以尽快恢复和发展生产,实现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变。

  《毛泽东思想概论》重点内容

  从以往的命题情况看,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始终是重点,但由于今年考纲的新增考点主要集中在5——6章,加之2002年和2003年毛概部分的大题均与现实关联度很大,可以预测2004年毛概的小题主要考查基本原理,而大题很可能是用基本原理来分析当前的重点和热点问题,题型会比较活而且可能跨学科,如要求与邓理和“三个代表”联系起来分析。

  1、马克思主义是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行动指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必须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毛泽东思想是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必然产物。它是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对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所作的理论概括。

  首先,先进的中国人为了挽救国家的危亡,迫切需要科学的理论作指导;中国无产阶级的成长壮大和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经验的积累,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提供了物质条件。

  其次,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对中国特色的革命和建设实践经验所作的理论概括,是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2、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及其历史地位。资产阶级建国方案在中国的破产及其原因

  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第一,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第二、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政府,制定了《临时约法》。第三、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法令。第四,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辛亥革命的意义。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开辟了道路,是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但辛亥革命的成果最终得而复失。

  资产阶级建国方案在中国的破产及其原因。

  一是帝国主义不允许(要把中国变为殖民地);

  二是国际社会主义力量不允许;三是国民党统治集团不允许(坚持其一党专政);四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本身的软弱性;五是中国共产党的正确政策及其所领导的革命斗争的胜利发展,促使民族资产阶级放弃了第三条道路。因此,资产阶级共和国让位于人民共和国,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中国人民的历史性选择。

  3、土地问题的政策演变过程

  1925年中共中央在《告农民书》中,第一次提出“耕地农有”的主张。

  1928年12月颁布的《井冈山土地法》,是党领导土改的第一次尝试,其缺陷是“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所有”。1929年4月的《兴国土地法》将其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这是一个重大的原则性修改。

  1931年基本形成了一条正确的土地革命路线:依靠贫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抗日战争时期,将土地改革改为减租减息。

  解放战争时期,又把减租减息改为土地改革,其标志是1946年5月4日发布的《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

  1947年10月颁布的《中国土地法大纲》是一个彻底的比较完善的土地纲领。毛泽东指示解放区的土改必须注意两条基本原则:一是必须满足贫雇农的要求;二是必须坚决地团结中农。

  1948年4月,毛泽东在《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了土地改革的总路线:依靠贫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新增考点解析:(1)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及其历史地位。资产阶级建国方案在中国的破产及其原因。这个考点在2003年大纲中曾被删去,2004年大纲又恢复,因为这是近代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有其特殊的历史地位。而辛亥革命后建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国,很快被北洋军阀所扼杀;抗战胜利后,民主党派所追求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同样被国民党政府封杀。历史证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行不通,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的自觉选择。

  (2)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近代中国社会矛盾发展和人民斗争深入的必然结果。 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革命的面貌就中国焕然一新。这个考点可以从中国共产党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宗旨联系“立党为公”,从中国共产党的思想基础、阶级基础和奋斗目标,说明中国共产党从一成立就是“三个代表”,正因为党始终坚持“三个代表”,才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3)中国共产党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路线方针政策。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充分发挥农民的革命积极性,关键在于实行正确的方针政策,使农民感到党是代表他们利益的。这个经验对当今正确解决好“三农”问题很有启示。

  (4)在新民主主义条件下保护民族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这个考点表达了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正确的资本主义观:首先,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需要发展资本主义以取代封建主义,这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过程:其次,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具有“两面性”,应对其采取利用和限制的政策,也就是说既要在“不操纵国计民生”的前提下允许资本主义发展,但又不能建立欧美式的资本主义社会,而要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最后,是对民主革命后期党内出现的“消灭资本主义”的“左”倾思想的批评,因为民主革命不是一般地反对资本主义,而且资本主义的有限度的发展,正是为社会主义的建立奠定经济基础。“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正确处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关系,是中国共产党人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这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应该大胆利用资本主义,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颇有启示。

  4、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这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的三个基本问题,三个主要法宝

  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指出: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而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这就是三者的相互关系。正确地理解这三个基本问题及其相互关系,就等于正确领导了全部中国革命。

  中国革命必须以长期的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不能搞议会斗争;反动统治者拥有强大的反革命武装;是党的基本经验之一);中国的武装斗争实质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农民战争(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和军队的主要来源;农村是中国革命战争的主要战场。);武装斗争与其他斗争形式的配合(城市工人斗争、学生运动等)。

  5、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全民族的先锋队。抗战时期党首次提出“两个先锋队”

  (1)、“两个先锋队”的提出。1935年12月,瓦窑堡会议决议指出:“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他应该大量吸收先进的工人雇农人党,造成党内的工人骨干。同时中国共产党又是全民族的先锋队,因此一切愿意为着共产党的主张而奋斗的人,不问他们的阶级出身如何,都可以加人共产党”。决议指出,能否为党所提出的主张而坚决奋斗,是党吸收党员的主要标准。社会成分是应该注意到的,但不是主要的标准。

  (2)、“两个先锋队”的理论依据。首先来源于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工人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终解放自己” 的思想,是运用这一思想分析党的性质和使命得出的科学结论。其次是中国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的政党,“不但是工人阶级利益的代表者,而且也是中国最大多数人民利益的代者,是全民族的代表者”。

  (3)、提出“两个先锋队”的意义。有利于中国共产党在增强阶级基础的同时.不断扩大自己的群众基础,增强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更广泛更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把全民族全社会的力量最大限度地团结起来,为实现共同的理想和目标而奋斗。

  中共十六大重提“两个先锋队”党的十六大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根据“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党的性质作了新的表述,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6、新民主主义社会是近代中国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中介和桥梁

  首先,中国共产党关于中国革命两步走的理论,决定了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必须要经过新民主主义社会这个过渡阶段,然后才能转变到社会主义社会去,这是中国社会发展过程中一个不可逾越的阶段,因为社会主义不能建立在小农经济的基础上。

  其次,是由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特征决定的。(1)经济特征是国营经济领导下的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五种经济成分并存的制度。当时的国营经济是主导,非公经济是主体。(2)政治特征是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人民民主专政,民族资产阶级作为一个阶级还存在,并在国家政权中占有一定地位。

  最后,社会主义因素占据决定性地位,即国营经济(社会主义性质)和合作社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占领导地位;政治上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文化上无产阶级思想(共产主义思想)占指导地位,以及有利的国际形势。所有这些,都决定着社会主义因素将不断增长并将获得最终胜利,非社会主义因素将不断受到限制、改造直至消灭。

  7、社会主义改造同社会主义建设的关系 过渡时期总路线是“一化三改”、“一体两翼”的总路线。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以发展生产力,实现工业化为主体;二是以变革生产关系、解放生产力,实现三大改造为两翼。工业化是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和目的;社会主义改造是工业化不可缺少的条件和手段。这两方面互相联系、互相促进、互相制约,体现了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解放生产力的辨证统一。这是一条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同时并举的总路线,它符合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这个客观规律,这是过渡时期总路线最显著的特点。

  社会主义改造是为了确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健全上层建筑,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8、以苏联经验为借鉴,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新中国建立初期,中国“照抄苏联模式”。这既有历史的必要性,也缺乏创造性。而且即使是苏联的成功经验,也不一定完全适合中国。

  1955年底,毛泽东率先在党内提出以苏联经验为借鉴,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1956年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阐述了如何正确处理经济、政治等十个方面的关系,成为全党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先声。随后召开的中共八大阐明了我国社会主义阶段的主要矛盾和党的中心任务,提出了许多创造性的思想,反映了党对社会主义的初步认识。1957年,毛泽东又发表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提出了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和两类不同性质社会矛盾的学说。这三个文献,是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道路初期所取得的积极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

  十大关系: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关系;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党和非党的关系;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是非关系;中国和外国的关系。

  9、中国共产党致力于中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建设“四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两步走战略。

  中国共产党致力中国的工业化:工业化是现代化的核心,毛泽东对实现中国工业化的问题高度重视,1945年在《论联合政府》中,已经基本形成了关于中国工业化的思想。

  1949年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提出要使中国逐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

  1953年在过渡时期总路线中,提出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社会主义改造是手段,社会主义工业化是目的)。

  1956年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发展中国工业化的道路,首先要正确处理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关系问题。

  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周恩来在1954年的一届人大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宣布了“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就是要建设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的国防。这是“四个现代化”的最初表述。10年后,周恩来在1964年的三届人大一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重新提出要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的宏伟目标。

  两步走战略:1964年周恩来在三届人大一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正式提出“从第三个五年计划开始,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可以按两步来设想:第一步,用15年时间,即在1980年以前,建成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在本世纪内,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我国国民经济走在世界的前列。”

  新增考点解析: (1)“以苏联经验为借鉴,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这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源头,是邓小平理论的基础。可以这样思考:如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始于毛泽东,成功与邓小平;学习外国经验必须与本国实际相结合,既要大胆学习,又要与时俱进,善于创新等。

  (2)“从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到建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至少需要五十年到一百年的时间。中国处在不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这个考点在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上,处理得都不那么好,主要是高估了所处的发展阶段,因此制定的政策就比较冒进,我国也是在遭受了大跃进的挫折之后才重视这个问题的,其作为新增考点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该考点既可以出辨析题,也可以出论述题,或者与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江泽民的初级阶段是整个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很长历史过程的初始阶段结合起来,出材料题。

  (3)“中国共产党致力于中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建设‘四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党从形成中国工业化的思想到领导人民走社会限一直延伸到“十六大”提主义工业化的道路,充分说明党始终是代表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该考点既有历史的跨度,又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有考大题的可能,在复习时应该重点把握新型工业化道路。

  (4)“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两步走战略。”中国共产党对“四个现代化”的提法先后有两次,这个内容可以出选择题。至于发展战略,邓小平提出“三步走战略”、中共“十六大”提出“新三步走战略”,在复习时应该联系起来掌握,因为这三个发展战略既有联系,又有发展,也属于既有历史跨度又有现实感的考点,也有大题的可能。

  10、适合国情的中国工业化道路。以工业为主导,以农业为基础发展的方针。

  毛泽东指出,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因此不能照搬外国经验,特别要吸取苏联等国片面发展重工业的教训,走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要在中国实现工业化,首先要正确处理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关系问题,后来,毛泽东提出以农、轻、重为序安排国民经济的方针。到60年代,他提出了“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思想,并把它确定为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表明了毛泽东对中国工业化道路探索的深化。

  把发展农业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是毛泽东工业化道路的一大特色。

  11、建设现代化国防,发展现代化国防技术与国防工业。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

  (1)为了建设现代化国防,在精简整编基础上,建立了各军种兵种,完成了由单一步兵型军队向诸军兵种合成的转变;制定了纪律、内务、队列三大条令,调整了国防体制,促进了部队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在军队官兵中开展大规模的文化教育,改建和新建一批军事院校,初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军队院校体系;特别是实行义务兵役制、军衔制、军官薪金制的三大制度,这对推动军队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2)1964年成功地爆炸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1967年第一颗氢弹爆炸;1970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论述了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他指出,国防不可没有,一定要加强国防。但是,要加强国防,一定要首先加强经济建设,因为经济建设是国防建设的基础。

  12、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

  1955年毛泽东在《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文中指出:“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在社会经济制度发生根本变革的时期,尤其是这样。”

  1957年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指出:“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

  1942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

  2004年大纲的主要新增考点:(1)“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三个世界”划分的思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营造和平建设的有利国际环境。“中国的外交政策在考研政治试卷中从未出过大题目,作为今年的新增考点,应高度关注。如和平外交方针能与当代世界政治与经济联系起来理解。“三个世界”划分的考点往前可以追溯到建国初期的“一边倒”外交方针,往后可以延续到当前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外交政策的发展和变化,主要基于对时代主题的判断。围绕这些问题,可以出辨析题和分析题。

  (2)“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的主张。”这个考点是当今社会的热点,特别是最近台湾当局又在搞什么“制宪公投”,对祖国统一的大局缺乏诚意,应该全面掌握中央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一贯立场(从“一纲四目”到“一国两制”)。该考点有可能与时政问题结合起来出题(辨析题或分析题)。

  在非新增考点中,也有两个问题值得重视。一是执政党建设与当前党建的关系。苏东剧变以后,党把自身建设提高到生死存亡的高度来认识,以“三个代表”来要求全党。可以从执政党建设的重要性角度出题,也可以与民主革命时期的党建经验联系起来出题。 二是中国工业化道路问题,可以与“十六大”新型工业化道路进行比较分析,也可以与第五章的“中国共产党致力于工业化”的考点结合起来出题。

  13、实事求是的基本内涵与基本要求。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1930年,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指出要“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第一次提出了“思想路线”的科学概念。《反对本本主义》已经孕育了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三方面的思想。

  1941年,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对“实事求是”作了科学解释。“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实事求是的基本内涵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实事求是的基本要求:第一、实事求是的本质要求,就是理论与实际相统一。第二、要做到实事求是,必须对实际情况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第三、坚持实事求是必须反对主观主义。主观主义包括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

  调查研究是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础环节,也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途径和方法。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中,第一次提出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后来又进一步指出“不做正确的调查同样没有发言权”。

  14、群众路线的基本内涵和基本要求。有无群众观点,是中国共产党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

  群众路线:是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党的根本的工作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是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点;是党的三大作风之一;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之一;是中国共产党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

  1943年毛泽东指出:“有无群众观点是我们同国民党的根本区别,群众观点是共产党员革命的出发点与归宿。”

  周恩来比较早地使用“群众路线”的概念。刘少奇把群众路线概括为四个方面:第一、一切为了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第二、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第三、相信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第四、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

  群众路线的基本内涵和基本要求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中国共产党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首先,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先锋队,它从诞生起所进行的一切奋斗,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其次,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它始终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第三、我们党始终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党除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

  以上资料由恩波教育提供新浪网独家使用,严禁复制!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评论】 【推荐】 【 】 【打印】 【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search 小灵通 儿童用品 香水
 
热 点 专 题
十大空气污染最重城市
《十面埋伏》争议
2004范堡罗航空展
杜邦不粘锅致癌风波
惠特尼休斯顿北京个唱
亚洲杯精彩视频集锦
美洲杯 视频点播
环青海湖自行车赛
海岩新作:河流如血

   



文化教育意见反馈留言板电话:010-62630930-517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