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考研政治形势与政策预测试题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01/05 12:32 北京领航考研 | |
注:形势与政策的内容以选择题的方式进行考查,这里主要列出重点问题及背诵要点,记牢即可。 一、十六届三中全会 1.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增强企业活力和竞争力,健全国家宏观调控,完善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体制保障。 2.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任务。 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建立有利于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体制;形成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完善宏观调控体系、行政管理体制和经济法律制度;健全就业、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建立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机制。 3.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全面落实十六大精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4.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则。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注重制度建设和体制创新。坚持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有重点、有步骤地推进改革。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好改革进程中的各种利益关系。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5.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6.大力发展和积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 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是促进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清理和修订限制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消除体制性障碍。放宽市场准入,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入的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及其他行业和领域。非公有制企业在投资、税收、土地使用和对外贸易等方面,与其他企业享受同等待遇。支持非公有制中小企业的发展,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做强做大。非公有制企业要依法经营,照章纳税,保障职工合法权益。改进对非公有制企业的服务和监管。 7.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 产权是所有制的核心和主要内容,包括物权、债权、股权和知识产权等各类财产权。 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有利于维护公有财产权,巩固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有利于保护私有财产权,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有利于各类资本的流动和重组,推动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有利于增强企业和公众创业创新的动力,形成良好的信用基础和市场秩序。这是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在要求,是构建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基础。 要依法保护各类产权,健全产权交易规则和监管制度,推动产权有序流转,保障所有市场主体的平等法律地位和发展权利。 8.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管理和监督体制。 坚持政府公共管理职能和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能分开。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对授权监管的国有资本依法履行出资人职责,维护所有者权益,维护企业作为市场主体依法享有的各项权利,督促企业实现国有资本保值增值,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和企业经营业绩考核体系。积极探索国有资产监管和经营的有效形式,完善授权经营制度。建立健全国有金融资产、非经营性资产和自然资源资产等的监管制度。 9.土地家庭承包经营是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核心。 要长期稳定并不断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依法保障农民对土地承包经营的各项权利。 农户在承包期内可依法、自愿、有偿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完善流转办法,逐步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10.深化农村改革,完善农村经济体制: (1)完善农村土地制度。(2)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农产品市场和对农业的支持保护体系。(3)深化农村税费改革。(4)改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环境。 11.完善市场体系,规范市场秩序: (1)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市场。(2)大力发展资本和其他要素市场。(3)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建设现代市场体系的必要条件,也是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 12.深化劳动就业体制改革。 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改善创业和就业环境。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和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鼓励企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改革发展和结构调整都要与扩大就业紧密结合。从扩大就业再就业的要求出发,在产业类型上,注重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在企业规模上,注重扶持中小企业;在经济类型上,注重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在就业方式上,注重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加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帮助特殊困难群体就业。规范企业用工行为,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 13.加快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 二、胡锦涛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七·一”讲话)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反映了我国最广大人民的共同意愿,体现了当今世界和中国发展的时代精神,显示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强大力量,是全党全国人民在新世纪新阶段继续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必须把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引向深入。这就是党中央提出在全党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典范,又是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典范。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创造性地运用它们分析当今世界和中国的实际,为我们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认识和把握社会发展规律、更好地推进我国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了新的理论概括。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为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最终奋斗目标、根据实际制定和实施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科学战略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必须植根于人民的政治立场,注重从人民群众的实践中吸取养分,为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提出了新的理论要求。 (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巨大勇气,为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断在实践中推进理论创新打开了新的理论视野。 3.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 益,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工作必须以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衡 量标准。 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新世纪新阶段全党全国人民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根本指针。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系统概括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成果,科学预测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趋势,规划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宏伟蓝图和一整套发展战略。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依据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实践,紧紧把握我国社会生活和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作出了科学判断。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审视当今世界格局的变化,准确判断国际形势的发展趋势,深刻分析国际社会各种力量和矛盾的交互运动,提出了我国外交工作的战略策略方针。 (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紧密联系起来,赋予党的性质、宗旨、指导思想和任务以丰富的时代内容,确定了党的建设的总体部署。 5.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根本目的就是要推动全党更好地带领人民群众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6.“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7.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 对于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来说,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充分发挥全体人民的积极性来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始终是最紧要的。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全部奋斗的最高目的。 8.实现人民的愿望、满足人民的需要、维护人民的利益,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9.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牢牢把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这是衡量有没有真正学懂、是不是真心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最重要的标志。 第一, 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必须落实到党和国家制定和实施方针政策的工作中去。 第二, 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必须落实到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和行动中去。 第三, 第三,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必须落实到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中去。 三、十六大报告。(注:结合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复习)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1)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2)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3)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4)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5)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6)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2.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3.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4.创新是:(1)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2)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3)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5.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四个必须,四个新”。(1)必须使全党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2)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 第一要务,不断开创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3)必须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增添新力量。(4)必须以改革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不断为党的肌体注入新活力。 6.判断人们政治上先进和落后的标准:(1)不能简单地看有没有财产、有多少财产。(2)主要应该看:①他们的思想政治状况和现实表现。②他们的财产是怎么得来的以及对财产怎么支配和使用。③他们以自己的劳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所作的贡献。 7.我国在本世纪头二十年的奋斗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8.为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个奋斗目标的“四个新”: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 9.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10.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1)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2)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3)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不能把这两者对立起来。(4)各种所有制经济完全可以在市场竞争中发挥各自优势,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11.深化分配制度改革:(1)调整和规范国家、企业和个人的分配关系。(2)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3)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4)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既要提倡奉献精神,又要落实分配政策,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悬殊。(5)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发挥市场的作用,再分配注重公正,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职能。(6)规范分配秩序,合理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 12.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提高全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 13.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14.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15.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1)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2)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3)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 16.“一国两制”是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1)两岸统一后,台湾可以保持原有的社会制度不变,高度自治。(2)台湾同胞的生活方式不变,他们的切身利益将得到充分保障,永享太平。(3)台湾经济将真正以祖国大陆为腹地,获得广阔的发展空间。(4)台湾同胞可以同大陆一道,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利,共享伟大祖国在国际上的尊严和荣誉。 17.我们党始终是:(1)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3)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四、十届人大一次会议 1.2003年3月5日,朱钅容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实现经济振兴和国家现代化的根本大计是发展科技,教育 2.温家宝总理提出,新一届政府工作要实现的目标是保持经济持续较快增长同时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3.温家宝总理提出新一届政府工作要抓住的关键环节是: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继续扩大对外开放;把握的原则是:城乡协调、东西互动,内外交流、上下结合、远近兼顾、松紧适度 4.2003年3月18日,胡锦涛在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议上讲话表示,新一届国家机构工作人员一定努力做到: A.扬民主、依法办事、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坚定不移地维护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和原则,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 B.忠于祖国、一心为民,坚持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始终做人民的公仆 C.继往开来、与时俱进,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学习和发扬我国老一辈领导人的崇高品德,永不自满,永不懈怠,开拓进取,不断前进 D.严以律已、廉洁奉公,始终保持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作风,为国家和人民夙兴夜寐地勤奋工作 五、抗击非典斗争 1.2003年5月9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签署第376号国务院令,发布实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2.2003年4月13日,温家宝指出,做好非典型性肺炎防治工作总的要求是:沉着应对,措施果断;依靠科学,有效防治;加强合作,完善机制 3.2003年4月28日,胡锦涛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在当前这场防治非典的斗争中,要大力弘扬的精神是: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团结互助、和衷共济;迎难而上,敢于胜利 4.2003年7月28日,胡锦涛在全国防治非典工作会上的重要讲话强调指出,在抗击非典的斗争中,我们能够克服困难,战胜风险,夺取了防治非典工作的阶段性重大胜利,是因为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正确指引;全党全国人民的团结奋斗 5.全国防治非典工作会议7月28日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非典斗争阶段性胜利 A.进一步显示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更加坚定了全国各民族人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 B.极大地提高了我国人民战胜困难的勇气和能力 C.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D.极大地增强了世界各国对中国发展前景的信心E.扩大了我国在国际上的影响 6.全国防治非典工作会议7月28日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非典斗争取得阶段性胜利的宝贵经验包括 A.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果断决策,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认真负责,靠前指挥,充分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广大基层党组织战斗在第一线,广大党员干部冲锋在最前面,成为群众抗击非典的主心骨、贴心人 B.实行全民动员,群防群控,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充分发挥了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社会各方面团结一致,齐心协力,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形成了共克时艰的强大合力;全民族万众一心、迎难而上,伟大的民族精神得到锤炼和升华,形成了凝聚人心、克敌制胜的强大精神支柱。 C.坚持依靠科学、运用科学、充分发挥科技人员的作用和科学技术力量,使科学技术成为战胜疫病的有力支撑 D.坚持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制定和运用有关法律法规,使法律成为战胜疫病的有力保障 E.坚持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统筹安排、促进发展,为战胜困难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基 7.公共卫生建设的目标是,争取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建立健全:卫生执法监督体系;突 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疾病预防控制体系。 六、对外关系 (一)胡锦涛首次出访 1.2003年6月1日,胡锦涛出席了在法国举行的南北领导人非正式对话会议并发表演讲,演讲题目为《世代睦邻友好共同发展繁荣》。这次对话会议的主题是:发展。 2.2003年6月1日,胡锦涛出席在法国举行的南北领导人非正式对话会议,就加强国际合作和促进共同发展问题提出的意见有: A.采取有力措施,促进全球经济增长 B.倡导和睦相处,维护世界多样性 C.加强多边合作,推动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D.加大支持力度,充实南北合作的实质内容 3.2003年5月29日,上海合作组织6个成员国元首在莫斯科举行会晤。胡锦涛就上海合作组织的发展方向提出的看法主要是: A.加快组织的机制化建设是当前上海合作组织面临的首要任务 B.深化和拓展安全合作一直是上海合作组织的工作重点 C.经济合作是上海合作组织的重要基础和优先方向 D.开展对外交往是上海合作组织参与国际事务的必由之路 4.2003年5月29日上海合作组织峰会 A.决定中、俄、哈、吉、塔五国在8月举行首次联合反恐军事演习 B.决定在北京设立秘书处 C.决定在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设立反恐中心 5.2003年5月27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与俄罗斯总统普京举行会谈时提出的推动中俄关系不断向更高水平发展的建议是: A.保持并巩固两国现有的元首、议会和政府间高层交往机制和部门间的合作机制,同时拓宽两国其他各级别、各领域的交流和磋商渠道 B.本着平等互利的原则,结合各自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扩大和深化双方经贸科技合作 C.重点开展大项目合作,提高双边经贸合作的层次和规模 D.加强中俄教文卫体合作委员会的指导协调功能 E.进一步发挥以中俄友好、和平与发展委员会为主渠道的民间组织的作用,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民间外交活动,使双方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人士投身到中俄世代友好的事业中来 (二)中国与东盟关系 1.2003年10月8日,中国和东盟国家领导人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东盟国家领导人联合宣言》,宣布建立“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 2.2003年10月6日至8日,温家宝总理出席了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举行的东亚国家领导人系列会议。一共出席了20场活动,签署并发表了一系列重要文件,提出29项倡议或主张。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成果是: A.全面介绍了我国致力于“睦邻、安邻、富邻”的周边外交政策 B.与东盟十国领导人签署并发表了《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联合宣言》,与东盟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 C.和东盟领导人出席了我国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的签字仪式,正式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 D.与日韩领导人签署了《中日韩推进三方合作联合宣言》 E.阐述了10+3合作的指导原则,即平等协商、互利共赢、循序渐进、开放包容 F.提出了一系列具体合作倡议。如2005年实现中国与东盟年贸易额突破1000亿美元,建立10+3和10+1青年、卫生、科技、文教等合作机制,举办中国“振兴东北”和东北亚合作研讨会等 (三)胡锦涛出席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1.国家主席胡锦涛10月20日下午出席了在曼谷召开的亚太经合组织第11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第一部分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着重就共同促进亚太地区和全球经济的发展、加强成员间的合作提出了三点主张。 (1)要加强相互信任,保持亚太地区稳定。 (2)要采取有效措施,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3)要推动相互开放市场,健全多边贸易体制。 2.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曼谷举行,会议的主题是“在充满多样性的世界为未来建立伙伴关系”。 会议在21日结束时发表《领导人宣言》,决定加强伙伴关系,推动贸易投资自由化与便利化,保障民众和社会免受安全威胁,并能从自由开放贸易中充分受益。 宣言从促进贸易投资、加强安全以及帮助民众和社会从经济全球化中受益三个方面阐述了亚太经合组织21个成员在本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达成的共识。 (四)中日关系 1.2003年5月31日,胡锦涛会见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时指出,中日双方要重视并妥善处理好对方的关系,尤其要处理好历史问题和台湾问题。发展新世纪的中日关系 A.必须牢记中日友好的历史和经验教训,珍惜来之不易的中日友好成果 B.以史为鉴、面向未来,恪守《中日联合声明》、《中日和平友好条约》、《中日联合宣言》的原则和精神 C.既要不断地扩大双方利益的汇合点,又要重视并妥善处理好对方的关系 D.两国领导人应牢牢把握两国关系发展的大方向,抓住历史机遇,进一步发展长期稳定的睦邻友好与互利合作关系 2.2003年6月6日,日本参议院通过的“有事三法案”是:《应对武力攻击事态法案》;《自卫队法修改案》;《安全保障会议设置法修改案》 七、港澳台问题 1.2003年6月29日,内地与香港共同签署了《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下的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自由化的具体承诺开始实施的时间是2004年1月1日,其总体目标是 A.逐步减少或取消双方之间实质上所有货物贸易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 B.逐步实现服务贸易的自由化 C.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 D.减少或取消双方实质上所有歧视性措施之后,内地与澳门共同签署了《内地与澳门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 2.2003年7月1日,温家宝在庆祝香港回归6周年酒会发表讲话,香港明天更美好,在于: A.(根本在于)坚持“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基本方针长期不变,坚持香港基本法不动摇。 B.香港的优势依然存在,而且将长期发挥作用 C.香港善于灵活应变、革故鼎新 D.香港特区政府和人民自强不息,百折不挠 E.伟大的祖国始终是香港的坚强后盾 3.2003年9月5日董建华宣布撤回《国家安全(立法条文)条例草案》4.2003年3月1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参加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台湾代表团审议时就做好新形势下的对台工作提出的意见是 A.要始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B.要大力促进两岸的经济文化交流 C.要深入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 D.要团结两岸同胞共同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八、关于宪法问题 1.2002年12月4日,胡锦涛在首都各界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公布施行2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 A.我国的根本法 B.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C.保持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长治久安的法律基础 D.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制保证 E.一部符合国情的好宪法 2.2002年12月4日,胡锦涛在首都各界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公布施行2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20年来的实践证明,我国宪法在国家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表现在 A.宪法保障了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B.宪法促进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建设 C.宪法推动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D.宪法促进了我国人权事业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 3.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A.是国家的根本法 B.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C.是保持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长治久安的法制基础 D.现行宪法是一部符合我国国情的好宪法,在国家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E.现行宪法是一部符合我国国情的好宪法,保障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4.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指出,修改宪法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立足我国国情,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严格依法办事,做到有利于 A.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B.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C.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 D.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E.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九、就业和再就业问题 1.积极促进再就业,是 A.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政治任务 B.深化国有企业优势,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前提条件 C.解决当前困难群众生活问题的重要措施 D.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2.2003年8月15日至16日,全国再就业工作座谈会在北京举行,会议指出,当前再就业要集中力量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A.大力开发就业岗位,全面落实再就业扶持政策 B.增加再就业资金投入,强化再就业技能培训 C.进一步搞好再就业服务 D.引导下岗失业人员转变就业观念 E.落实下岗失业人员的社会保障,进一步做好“三条保障线”的衔接工作 3.符合我国国情的就业发展战略包括 A.坚持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B.大力提高经济竞争力,注重发展就业容量大的产业和企业 C.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采取多种方式分流富余人员 D.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不断提高劳动者的创业和就业能力 E.提高对外开放水平,通过扩大国际交换发挥我国劳动力资源优势 4.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和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 十、我国进行首次载人航天飞行 10月15日9时整,我国自主研制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发射升空。9时9分50秒,飞船准确进入预定轨道,将中国第一名航天员成功送上太空。 10月16日6时34分,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在内蒙古中部地区成功着陆,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获得圆满成功。中国由此成为世界上继俄美之后第三个有能力将航天员送上太空的国家。 1.“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把我国首位航天员成功送入浩瀚的太空并安全返回,这一举世瞩目的重大科技活动向世界庄严宣告 A.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B.是中国人民在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征程上完成的又一个伟大壮举 C.是我国航天发展史上耸立的又一座里程碑 D.是我们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进程中取得的又一个辉煌成就 E.是中国人民为世界航天事业作出的又一个重要贡献 2.伟大的事业孕育伟大的精神。在长期的奋斗中,我国航天工作者不仅创造了非凡的业绩,而且铸就了伟大的航天精神,这就是 A.特别能吃苦 B.特别能战斗 C.特别能攻关 D.特别能奉献 3.实施载人航天工程,不仅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而且为我们更好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积累了重要经验,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启示。 A.必须坚持以科技进步和创新为先导,努力实现技术发展的跨越 B.必须坚持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形成万众一心共创伟业的生动局面 C.必须坚持自主创新的方针,牢牢掌握尖端技术发展的主动权 D.必须坚持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以与时俱进的精神不懈登攀 十一、国际问题 1.北京六方会谈 8月27日至8月29日,北京六方(中、朝、美、韩、俄、日)会谈在钓鱼台国宾馆举行,北京六方会谈既是中朝美三方会谈的延续和扩大,更是一个新的开端。北京六方会谈目标是通过对话和平解决核问题。经过有关各方的共同努力,本次会谈为和平解决朝鲜半岛核问题迈出了重要一步。 本次会谈各方的基本姿态都是积极的,美朝双方表达了不少建设性的信息,如美国强调和平解决核问题是应该也是可能的,美国无意威胁朝鲜,无意入侵和攻击朝鲜,无意更迭朝鲜政权,希望通过谈判解决双方关心的问题,逐步走向美朝建交等;朝鲜方面表示渴望和平,愿与所有国家建立友谊,无核化是朝鲜总的目标,拥核不是目的。只要美改变对朝的政策,不再对朝鲜进行威胁,朝鲜可以放弃核计划,朝鲜愿与美和平共存。 这次会谈的重要收获是各方存在一些重要的共同点: (1)各方都愿致力于通过对话以和平方式解决朝鲜半岛核问题,维护半岛的和平与稳定,开创半岛的持久和平; (2)各方都主张半岛应无核化,同时也都认识到需要考虑和解决朝鲜在安 全等方面提出的关切; (3)各方原则上赞同按照分阶段、同步或并行实施的方式,探讨并确定公正合理的总体解决方案; (4)各方同意在和谈进程中不采取可能使局势升级或激化的言行; (5)各方都主张保持对话、建立信任、减少分歧、扩大共识; (6)各方同意继续六方会谈的进程,并尽快通过外交渠道确定下一轮会谈的时间和地点。 上述共同点是六方共同努力的结果,体现了谅解与合作的精神。通过这次会谈,进一步廓清了解决核问题的目标、途径和方针。 (1)北京六方会谈确定了明确的目标,即朝鲜半岛无核化。 (2)北京六方会谈与会各方确认了化解核问题僵局的途径,即通过对话以和平方式解决核问题。 (3)北京六方会谈与会各方原则赞同解决核问题采取并行同步的方针。 这些都为会谈继续下去奠定了必要的基础。这次会谈是有益的,向和平解决核问题又迈出了重要一步。 2.2003年6月2日至3日,八国集团首脑会议在法国东部的埃维昂举行。会议的主题是:经济增长,国际安全,团结。会议提出的行动原则是:团结,责任,安全,民主。6月3日,八国集团首脑会议最后公报的声明包括: A.应让伊拉克拥有完整主权,并成立稳定民主的政府 B.对世界经济前景表示乐观 C.重申对全球环保问题的关切 D.成立行动小组对付恐怖主义 E.表达对非洲和平的支持,并同意增加捐献协助对抗艾滋病的肆虐 3.伊拉克战争对国际政治的影响。 (1)破坏主权原则。 (2)损害联合国权威。 (3)导致国际关系变化。 (4)影响了大国关系。 4.中国政府对伊拉克战后重建的主张 (1)尽快恢复伊拉克的稳定和正常秩序是伊当前最紧迫的任务,也是包括中共中央在内的国际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 (2)伊拉克问题的最终解决还是要依靠伊拉克人民。伊拉克新政权应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伊拉克人民的政治意愿和选择应得到充分尊重。 (3)联合国的有效参与有助于伊拉克问题的妥善解决,也符合伊拉克人民的利益。 (4)各国在伊拉克的正当、合法权益应切实得到保障。 (5)中国政府十分关注并愿积极参与伊拉克战后经济重建。 5.欧盟北约扩大 北约决定邀请10个候选国中的7个加入北约,它们是:拉脱维亚、爱沙尼亚、立陶宛、斯洛伐克、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和斯洛文尼亚。 欧盟批准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塞浦路斯、马耳他等十国加入。 选自北京领航、北京导航政治教师团队编著的《政治考前预测及最后三套题》,版权所有,请勿复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