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浪教育 > 考试中心 > 考研政治复习指南 > 正文

林代昭:2004年考研政治预测试题及答案(12)

http://www.sina.com.cn 2003/12/31 08:52  北京领航考研

  作者:林代昭

  一、下列每题的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每小题1分,共15分)

  1. 真理的相对性应理解为

  A. 真理与谬误之间没有确定的界限

  B. 对同一对象不同的乃至对立的认识都是真理

  C. 真理的标准是多重的

  D. 真理有待扩展和深化

  2. 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观既是唯物的,又是辩证的。真理观的辩证法表现在

  A. 承认客观真理和主观真理

  B. 承认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

  C. 承认具体真理和抽象真理

  D. 承认终极真理和永恒真理

  3.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发展起促进或阻碍作用,是由

  A. 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所决定的

  B. 生产关系自身是否适合生产力的状况所决定的

  C.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所决定的

  D. 生产关系的相对稳定性所决定的

  4. 社会的观念结构或社会意识形态是指

  A. 一切思想观点的总和

  B. 一切精神现象的总和

  C. 反映一定社会经济形态的思想、观点的总和

  D. 反映一定社会形态的情感、风俗习惯、情绪的总和

  5.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价值规律的作用是通过

  A. 国家宏观调控实现的

  B. 市场自发实现的

  C. 自觉运用和自发作用共同实现的

  D. 价格围绕商品价值的上下波动实现的

  6. 作为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枢纽的是

  A. 商品二因素学说 B. 劳动二重性学说

  C. 剩余价值学说 D. 平均利润学说

  7. 生产和资本国际化的基础是

  A. 科技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

  B. 国际分工的发展

  C. 交通运输和通讯信息技术的革命性变革

  D. 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

  8.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是指

  A.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总和

  B. 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

  C.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具体实现形式及运行方式

  D. 社会主义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体系

  9. 社会主义条件下人民最大的权利是

  A. 选举权 B. 表决权

  C. 知情权 D. 管理国家事务和经济文化事业

  10. 在1956年的知识分子问题会议上,提出科学是关系国防、经济和文化各方面的决定性因素这一论断的领导人是

  A. 毛泽东 B. 刘少奇 C. 周恩来 D. 邓小平

  11. 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

  A. 加快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和文化

  B. 尊重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特点和文化传统

  C.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D. 促进各民族间的团结

  12. 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是

  A. 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本地方事务的权力

  B. 加强中央政府的统一领导,发展少数民族经济

  C. 扩大少数民族的权利,维护国家的统一

  D. 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增强民族团结

  13.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

  A. 消灭剥削和两极分化 B. 推进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

  C.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D. 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14.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

  A.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B. 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D. 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15. 当前做好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基本目标是

  A. 大力调整农村经济结构 B. 增加农民收入

  C. 实行税费改革 D. 推动农村城镇化

  二、下列每题的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少选、多选、错选,该题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30分)

  16. 面临环境被污染,使人类越来越重视环境问题,这是因为

  A. 地理环境是人类物质生活的必要条件

  B. 地理环境直接决定社会的发展

  C. 地理环境能决定社会的性质

  D. 地理环境通过物质生产制约社会发展

  E. 地理环境能决定社会发展的方向

  17. 坚持党的思想路线,就应该坚持

  A. 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开拓创新

  B. 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适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C. 把思想认识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

  D. 把思想认识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

  E. 抛弃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

  18. 利润率的变动与

  A. 剩余价值率同方向变化

  B. 资本有机构成高低反方向变化

  C. 资本有机构成高低同方向变化

  D. 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反方向变化

  E. 不变资本的节省程度同方向

  19. 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要求是

  A.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B. 商品交换以商品的价值量为基础

  C. 商品交换必须实行等价交换

  D. 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E. 价格与价值经常不一致,价格往往要背离价值

  20. 马克思指出,产业资本连续进行的现实循环,不仅是流通过程和生产过程的统一,而且是它的所有三个循环的统一。这里讲的“三个循环”是指

  A. 生产资本循环 B. 货币资本循环

  C. 流通资本循环 D. 商品资本循环

  E. 商业资本循环

  21. 根据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含义和我国改革的经验,我国现阶段公有制在经营方式上可以实行

  A. 公有公营 B. 公有民营

  C. 租赁 D. 承包经营

  E. 联合、兼并

  22.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是

  A. 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

  B. 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

  C. 使中国革命有了科学指导思想

  D. 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革命方法

  E. 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前途

  23. 20世纪70年代,我国在外交上取得重大成就,主要有

  A. 中法建交 B. 恢复中国在联大合法席位

  C. 中苏关系正常化 D. 中美关系正常化

  E. 中日关系正常化

  24. 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

  A. 要体现时代性 B. 要把握规律性

  C. 要富于创造性 D. 要体现群众性

  E.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

  25.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是与时俱进的,是因为

  A. 马克思主义立足于实践

  B. 马克思主义本质上是革命的批判的

  C. 马克思主义是绝对真理

  D. 马克思主义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目的

  E. 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26. 邓小平关于“三个有利于”标准的依据是

  A. 马克思主义关于所有制的原理

  B. 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的原理

  C. 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原理

  D. 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的原理

  E. 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最终决定力量是生产力的原理

  27. 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于2003年10月11日至14日在北京举行,全会

  A. 听取和讨论了胡锦涛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

  B. 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C. 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并决定提交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

  D. 吴邦国、温家宝分别就《建议(讨论稿)》和《决定(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

  E. 充分肯定十六届一中全会以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

  28.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不能简单地把有没有财产、有多少财产当作判断人们政治上先进和落后的标准,而主要应该看

  A. 他们的思想政治状况和现实表现

  B. 他们的财产是怎么得来的以及对财产怎么支配和使用

  C. 他们以自己的劳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所作的贡献

  D. 他们是在公有制企业还是在非公有制企业劳动

  E. 他们在遵守国家法律方面的表现

  29. 2003年3月1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与采访两会的中外记者见面时指出,新一届政府工作必须把握的原则是

  A. 城乡协调、东西互动 B. 解放思想、与时俱进

  C. 内外交流、上下结合 D. 抓住机遇、深化改革

  E. 远近兼顾、松紧适度

  30. 2003年5月31日,胡锦涛会见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时指出,发展新世纪的中日关系

  A. 必须牢记中日友好的历史和经验教训,珍惜来之不易的中日友好成果

  B. 以史为鉴、面向未来,恪守《中日联合声明》、《中日和平友好条约》、《中日联合宣言》的原则和精神

  C. 既要不断的扩大双方利益的汇合点,又要重视并妥善处理好对方的关切

  D. 两国领导人应牢牢把握两国关系发展的大方向,抓住历史机遇,进一步发展长期稳定的睦邻友好与互利合作关系

  E. 尽快以实际行动切实承担对发生在齐齐哈尔的日本遗留化学武器泄露事件应负的责任

  三、辨析题(共3题,每题6分,共18分)要求对所给命题或观点进行辨别、分析,观点正确,言之成理。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31. 由于社会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人们有可能象自然科学那样,用精确的眼光考察研究人。

  32. 价值的创造以财富的生产为前提,因此,财富的增长就是价值的增长。

  33. 中国共产党既是工人阶级先锋队又是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因此,我们党是一个全民党。

  四、分析题(共4题,其中第34、35、36题每题9分,第37题10分,共37分)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34. 江泽民在“七一讲话”中说:“必须认识到,如果只讲物质利益,只讲金钱,不讲理想,不讲道德,人们就会失去共同的奋斗目标,失去行为的正确规范。要把依法治国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为社会保持良好的秩序和风尚营造高尚的思想道德基础。”

  根据江泽民的论述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有关原理,分析说明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

  35. 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指出: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问题,主要是指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关系问题。我国的经济建设是以重工业为中心,这一点必须肯定。但是同时必须充分注意发展农业和轻工业。”

  请根据毛泽东这段科学论述,来分析说明适合中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问题。

  36.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全党同志要深刻认识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繁荣。”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辅相成。”

  结合所学知识,联系实际说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三者的关系以及依法治国与道德治国的辩证关系。

  37. 本题为选做题,请在I、II两道题中选取其中一道作答,若两题都回答,只按第I道试题的成绩记入总分。

  选做题I:

  下列是有关日本对外关系的几组材料:

  材料1

  在和约和本条约生效之日,由日本授予,并由美利坚合众国接受在日本国内及周围驻扎美国陆、海、空军之权利。

  ……

  (美国驻军)镇压由于一个或几个外国之煽动和干涉在日本引起的大规模暴动和骚乱。

  ……

  未经美利坚合众国事先同意,日本不得将任何基地给予任何第三国,亦不得将基地上或与基地有关之任何权利、权力或权限,或陆、海、空军驻防、演习或过境之权利给予任何第三国。

  摘自《日美安全保障条约》

  材料2

  材料3

  在内政方面,为运用以往经济成长的成果,谋求国土的划时代的利益,解决公害、住宅、土地问题等,要断然推行基于长期展望的对策,实现国民的福利;在外交方面,要加紧实现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邦交正常化,要在动荡的世界形势中强有力地推进和平外交。

  摘自田中首相在首次内阁会议上的讲话

  美国顾不上日本了。日本也要提高自主性,这是必要的。

  摘自日本外相大平正芳的谈话

  美国舆论普遍认为:“日中关系正常化将削弱美国在远东的影响……在外交、军事和经济方面与美国紧紧连在一起的日本现在将开展它自己的独立外交”。

  摘自1972年9月28日共同社华盛顿电讯

  材料4

  要在世界政治中加强日本的发言权,增加日本不仅作为经济大国的份量,而且作为政治大国的份量。

  摘自1983年7月30日中曾根首相在群马县的讲话

  现在要求我们站在两千年传统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特点,在文化上和政治上为世界作出贡献……只停留在经济国际化,而不在文化、政治方面为世界作贡献,就不可能成为真正的国际国家。

  摘自1983年9月9日中曾根首相在国会的演说

  必须以美、日、欧三极为主导来形成世界新秩序。

  摘自日本首相海部俊树1993年1月给美国总统布什的信

  1988年世界国民生产总值达到20万亿美元,其中美欧各占5万亿,日本3万亿。三者合计占据了世界经济的2/3。这一5∶5∶3的格局恰好与战前相似,它象征着共同分担国际责任的比例。也就是说,日本再次成为5∶5∶3一员的,处在了参与构筑和维持国际秩序的地位。由于美国独立支撑世界政治经济秩序的时代已经结束,美、日、欧协调的体制就成为掌握今后世界和平与繁荣的关键,建立新秩序的责任,也就必须由美、日、欧三极共同负担。为此,日本应尽快将战后以来中小国家式的被动外交转变为积极进取的大国外交,为国际新秩序的建立作为更大的贡献。

  摘自日本外务省次官宫票山高一《动荡的90年代与日本外交的新进展》

  请回答:

  (1)从材料1,说明战后初期日本的国际地位和对外政策如何。

  (2)根据材料2和3,说明70年代初日本在国家经济实力和对外政策上有何重要特点。

  (3)结合材料4,从材料4和3的比较中,说明80年代以来,日本对外战略的变化,试分析产生这一变化的原因。

  选做题II

  两极格局终结后,美国作为仅存的超级大国,利用其雄厚的综合国力,竭力追求对世界的主导地位。它主导了冷战后的三次地区性战争,在国际事务中也表现出愈来愈强的单边主义色彩,造成某种“单极世界”的表象。结合所学的知识说明,当前多极化仍然是世界格局发展的趋势。

  一、下列每题的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每小题1分,共15分)

  1. D【解题分析】此题是考查考生对相对真理含义的确认。真理的相对性表现为它的条件性,即任何真理都是对整个世界某一领域、某一过程的反映、是有条件、相对的,但这种有条件的相对的反映,仍是对特定事物的正确反映。因而A和B是错误的;真理的相对性还表现为程性,即相对真理趋向于绝对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发展过程,但在这发展过程中的特定时刻,真理只有一个,C也是不对的。因此,答案为D。

  2. B【解题分析】本题是考生对真理观问题上的辩证法的确认。马克思主义真理观即辩证唯物主义的真理观与旧唯物主义真理都是坚持真理的客观性,即都坚持真理观问题上的唯物论,二者的区别在于是否承认真理观问题上的辩证法,即是否承认真理既是绝对又是相对的,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统一。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观不仅坚持真理的客观性,同时又坚持真理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统一这个真理的辩证法。题中的A项和C项的内容是唯物主义真理观和唯心主义真理观的对立,D项的内容是形而上学的真理观。所以B项是正确选项。

  3. B【解题分析】此题是考查考生对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反作用的确认和理解。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中,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生产力。反作用有两重性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时,对生产力的发展起积极的促进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时,对生产力的发展则起消极的阻碍作用。但是,不管哪种情况,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归根到底还是由生产力决定的,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反作用的性质也是取决于它是否适合生产力的状况。考生回答此题最容易误选A项而丢分,A项的内容是讲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的原因,而题干是说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反作用的性质是由什么决定,所以B项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

  4. C【解题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对社会意识形态概念的确认。题中所提供的4个备选答案都是社会意识范畴,回答此题必须清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形式、社会意识形态这三个概念的区别。社会意识是一切意识思想等精神现象的总和,当然包括社会意识形式和社会意识形态。社会意识形式是有理论、有系统的观点体系;而社会意识形态是反映一定社会经济关系的社会意识形式。这样分析A、B、C、D四个选项,A项不符合题意,B项是指社会意识个大范畴,D项不是观点体系,只有C项才是正确的答案,A、B、D项应当排除。该题中A、项有很大的干扰迷惑性,所以考生一定要非常明确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形式、社会意识形态这三个概念的界定和区别。

  5. C【解题分析】考查对价值规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作用的实现方式的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在自由资本主义经济条件下,价值规律是通过价格围绕商品价值上下波动来实现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价值规律也会自发地发挥作用,但同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又强调宏观调控的作用,国家会自觉地运用价值规律调节经济,因此,C项是唯一正确的答案。A、B项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实现方式之一,D项是自由资本主义经济条件下价值规律作用的实现方式,都不符合题意。

  6. B【解题分析】考查劳动二重性学说的重大理论意义。劳动二重性学说是由马克思创立的,它科学地回答了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没能回答的什么劳动创造价值的问题,使劳动价值论有了坚实的科学的基础。在此基础上,马克思科学阐明了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二重性、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资本有机构成以及资本积累理论等。用马克思自己的话说,劳动二重性学说“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7. B【解题分析】考查对生产和资本国际化的基础的认知。科技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国际分工的发展,也推动了交通运输和通讯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从而有力地推动了生产和资本的国际化。国际分工的发展过程,同时就是生产和资本向国际化方向发展的过程。因而,国际分工的发展是生产和资本国际化的基础。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和资本国际化等经济活动国际化发展的新阶段。由上述分析可见,B项是正确选项。

  8. C【解题分析】此题考查对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确认。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社会经济制度是指体现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性质的基本制度,而经济体制是指一定经济制度的具体实现形式和运行方式。因此,A、B不正确。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与社会主义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研究范畴和角度也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前者着重研究生产关系和运行方式;后者着重研究社会主义生产和再生产的运行系统,所以D项也不符合题干的要求。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是指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具体实现形式及运行方式(C项)。

  9. D【解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对社会主义条件下人民最大的权利的掌握。我们党历来以实现和发展人民民主为已任。共产党执政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所以管理国家事务和经济文化事业是社会主义条件下人民最大的权利。因此,备选项D符合题干要求,为本题正确答案。

  10. C【解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对知识分子问题会议主要内容的掌握。在1956年1月召开的知识分子问题会议上,周恩来在报告中强调在社会主义时代比以前任何时代都更加需要充分地提高技术,发展科学,科学是关系国防、经济和文化各方面的决定性的因素,并提出了“向现代科学进军”的任务。因此,备选项C符合题干要求,为本题正确答案。

  11. C【解题分析】此题考查对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的认识。这是基本知识点,需强行记忆。四个选项中,A、B、D是干扰项,排除,只有C是正确选项。

  12. A【解题分析】此题是考查考生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理解把握。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我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各级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就是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本地方事务的权利。题中给定的4个备选答案都属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题干问的是核心内容,只有A项才是符合题意的。

  13. C

  14. A

  15. B

  二、下列每题的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少选、多选、错选,该题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30分)

  16. AD【解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对社会发展起作用的有三个主要因素,即地理条件、人口条件和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其中物质资料生产方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和必要条件,它们对社会的发展能起加速或延缓的作用。因此,该题的正确答案是A项和D项,B、C和E项显然不对。17. ABCD【解题分析】这是一道联系实际的选择题。江泽民在十六大政治报告中指出: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这在哲学认识论上就是说要坚持A、B、C、D项所讲的内容。E项内容是完全错误的,所以A、B、C、D项是正确选项

  18. ABE【解题分析】考查对影响利润率因素的掌握。利润率是剩余价值与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这一原理说明:第一,利润率与剩余价值量是同方向变化的,而剩余价值量又与剩余价值率成正比,因此,利润率与剩余价值率同方向变化;第二,利润率与资本有机构成高低呈反方向变化;第三,不变资本节省,意味着预付资本量减少,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利润率就会提高。因此,本题只有A、B、E是正确的答案。

  19. ABC【解题分析】考查对价值规律内容和要求的理解和掌握。ABC是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D项是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E项反映的是在现实的商品交换中存在的现象,而价值规律的客观要求是商品的价格与价值一致。因此D、E不是正确答案。

  20. ABD【解题分析】考查对资本循环职能形式的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产业资本循环运动要经过购买、生产、销售三个阶段,相应地产业资本要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因此,本题的正确选项是A、B、D。

  21. ABCD【解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我国现阶段公有制实现方式的把握。我国现阶段公有制实现方式是多种多样的,特别是在具体的经营方式上,既可以是所有权和经营权相结合,也可以是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因此,题中除了E项由于具体情况的不同,会出现多种所有制的情况外,A、B、C、D项都是正确的选项。

  22. ABCDE【解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对中国共产党成立伟大意义的掌握。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近代中国社会矛盾发展和人民斗争深入的必然结果,是马列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使中国革命有了科学指导思想;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革命方法,并沟通了中国革命和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之间的联系,为中国革命获得广泛的国际援助和避免资本主义前途提供了客观可能性。因此备选项A、B、C、D、E都符合题干要求,为本题正确答案。

  23. BDE【解题分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重大成就的掌握。1971年10月在亚非拉等国家支持下,第26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票数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在上海发表中美联合公报,标志着两国关系开始正常化。1972年9月毛泽东会见了日本首相田中角荣,中日邦交也实现了正常化。因此,备选项B、D、E符合题干要求,为本题正确答案。备选项A. 中法建交是在1964年;C. 中苏关系正常化是在1989年。因此,备选项A、C都不符合题干要求,不是本题正确答案。

  24. ABC【解题分析】此题所考查的知识点是与时俱进的精神实质。所谓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A项);“要把握规律性”(B项);“要富于创造性”(C项)。这些是十六大报告中所阐述的具体内容,所以正确选项为A、B、C。

  25. ABDE【解题分析】此题是考查对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与时俱进的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就是因为“马克思主义立足于实践”(A项),它一定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马克思主义本质上是革命的批判的”,它在不断否定、“扬弃”中而发展;“马克思主义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目的”(D项),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具体的历史的,所以马克思主义也要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E项),所以它一定是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不是绝对真理,所以C项是错误的选项。这样将C项排除,A、B、D、E四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此题虽然重要,但不难,一般考生都应作出正确选择。

  26. CDE【解题分析】此题所考查的知识点是邓小平关于“三个有利于”标准的依据。邓小平在1992年视察南方重要谈话中提出:衡量各项工作,“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邓小平关于这“三个有利于”标准提出的依据就是C、D、E项的内容。所以C、D、E是正确选项

  27. ABCDE

  28. ABC

  29. ACE

  30. ABCD

  三、辨析题(共3题,每题6分,共18分)要求对所给命题或观点进行辨别、分析,观点正确,言之成理。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31. 【答案要点】(1)此观点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正确观点。它说明了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共性。

  (2)社会和自然界一样都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都是一个合乎规律的辩证的发展过程。所以马克思总结说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

  (3)正因为人类社会和自然有许多共同点,我们完全可以从中抽象出规律性的东西,其规律之一就是,人们完全有可能象自然科学那样,用非常精确的研究方法去研究考察人。

  32. 【答案要点】(1)价值创造与财富生产是相互联系的,二者都是人类劳动的结果。由于财富或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就没有价值,所以价值的创造是以财富(使用价值)的生产为前提的。

  (2)财富的增长并不一定导致价值的增长。因为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具有价值,而且财富的增长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成正比,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却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这表明价值量与财富数量是两个具有不同变化规律的量。从市场角度来看,商品价值的实现还必须经过交换环节,受到供求关系、竞争的影响,这又使价值创造与价值实现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

  33. 【答案要点】(1)群众基础是党的动力和源泉。人民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党的事业是中国最广大人民的事业,从这些意义来说,中国共产党不仅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而且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2)必须指出“工人阶级先锋队”是回答党的阶级性问题,中华民族先锋队是回答党的群众性问题,两者不能混同。中国共产党从阶级性质来看,是无产阶级政党,而不是全民党。

  (3)只有无产阶级政党,才能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方向,才能代表人民根本利益,也才能具有先进性。把党说成“全民党”,实际上是把无产阶级政党混同于一般群众组织,降低了党的先进性和代表性。

  四、分析题(共4题,其中第34、35、36题每题9分,第37题10分,共37分)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34. 【答案要点】(1)历史唯物主义认为:①道德是调整人们之间、个人和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道德属于社会意识形态,属于上层建筑,在阶级社会是有阶级性的。②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映经济基础,并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道德作为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对社会的经济基础和社会的发展有重大的反作用。

  (2)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内容是“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思想道德建设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着力点。

  (3)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①以德治国,有利于全社会正确估量道德的社会作用,进一步增强全党全国重视道德建设的自觉意识。②对于形成追求高尚、激励先进的良好社会风气,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促进整个民族素质的不断提高,全面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5. 【答案要点】(1)实现工业化是中国共产党奋斗的目标:第一,早在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就指出:“我们共产党是要努力于中国工业化的。”第二,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在酝酿制定过渡时期总路线时,便把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作为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提出来的,并通过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来实现。第三,毛泽东提出要从中国实际出发,即从中国是一个大农业国这个基本情况出发,注意吸取苏联和东欧国家片面发展重工业的教训,走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中国工业化道路。

  (2)要在中国实现工业化,首先要正确处理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关系问题:第一,一五计划在处理农轻重关系方面,没犯原则性错误:优先发展重工业,同时适当安排农业、轻工业和其他事业的发展。第二,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适当调整重工业和农业、轻工业的投资比例,更多地发展农业、轻工业。他辨证地论述了重工业和农业、轻工业的发展关系,提出了发展重工业的两种办法:一种办法是少发展一些农业、轻工业;一种是多发展一些农业、轻工业。从长远观点来看,后一种办法会使重工业发展得多些和快些,而且由于保障了人民生活的需要,会使重工业发展的基础更加稳固,这里已经有了农业是重工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的思想。

  (3)把发展农业放在非常重要位置,这是毛泽东关于中国工业化道路思想的特色:第一,1957年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毛泽东集中论述重视发展农业基本观点,他强调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农业就是工业。第二,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毛泽东把重工业和农业、轻工业的发展关系问题提到了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高度加以论述,提出了发展工业和发展农业同时并举的思想。

  (4)毛泽东对中国工业化道路探索的深化:第一,毛泽东后来进一步提出以农、轻、重为序安排国民经济方针。第二,到20世纪60年代,毛泽东把“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思想确定为发展国民经济总方针。

  36. 【答案要点】(1)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三者的辩证关系。①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二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三者相互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发展的基础,它为人们从事精神生产和政治建设提供物质生活条件和物质手段,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发展的基础,它为人们从事精神生产和政治建设提供物质生活条件和物质手段,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的源泉,决定着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发展水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对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有巨大的反作用,它决定物质文明建设的思想动力和方向,科学文化教育通过一定的途径还可以直接转化为生产力,政治法律制度可以保证物质文明的顺利发展。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建设互为目的。即一方面建设高度的物质文明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的目的,另一方面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也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的目的。③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建设互为条件。如果物质文明不够充分,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就难以充分发展;如果精神文明和政治文化薄弱,或与物质文明的发展不相互协调,也会影响甚至破坏物质文明建设。④为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我们需要三个文明一起抓,使其互相促进,协调发展。

  (2)依法治国与道德治国的辩证关系。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这是因为:①法律体现着统治阶级的意志,体现着国家对其成员在政治、经济、社会等各个领域的行为的要求,用强制的手段来约束人们的行为,从而维护社会的秩序、保障社会的稳定。因此,依法治国,是无产阶级政党治国方略的根本。而道德也体现统治阶级的利益,但它的实施不是依靠强制性手段,而是通过道德教育的手段,以其说服力和劝导力来影响和提高社会成员的道德觉悟,因此,“以德治国”是立法的基础,也是无产阶级治国方略的基础。②法治强制人的外部行为,德治规范人的内心世界,是执法的基础,只有两者相辅相成,才能从根本上巩固社会的稳定。如果德治不举,人心不稳,依法治国就难以实行。而法治松弛,惩恶不力,“以德治国”也无法实施。③由于法律重在惩罚已经违法犯罪的人,而道德则是重在教育那些尚未违法犯罪的人,提高他们的道德素质,使他们不去犯罪,因此,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刑罚是治标的,而道德建设是守法的基础,才是治本的。

  37. 选做题

  选做题Ⅰ:【答案要点】(1)1951年9月,通过《旧金山对日和约》、《日美安全保障条约》的签订,日本在法律上取得独立地位,与签约国结束了战争状态,但是依据上述条约的有关规定,美军得以改头换面的形式继续驻扎在日本,从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控制日本。日本实际上仍然处于半占领状态,没有完整的独立与主权。日本在对外政策上奉行对美一边倒的方针,追随美国,充当附庸。

  (2)战后日本依靠美国的庇护,埋头于经济,经过近20年的努力,到70年代初日本已经发展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强国。随着经济实力的增长,在国际事务中日本不再甘心于充当美国附庸的角色,在对外政策上作出重要调整。在维系日美同盟关系的前提下,积极推行“多边自主外交”,从而迈出从追随美国到独立自主外交的步伐。

  (3)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日本迅速地成长为世界经济、金融、科技大国,于是在外交上把谋求政治大国作为对外战略的主要目标。使日本由经济大国发展为“得到国际公认的能起领导作用的国家”,为“以日本为中心的太平洋时代”铺平道路。为此,日本立足亚太,建立以日本为主的亚洲经济圈;坚持日美同盟为基础,借助美国以扩大日本在国际舞台的分量;加强日、美、欧三边关系,建立日美欧为主导的三极世界;加强日中友好关系;改善同俄罗斯的关系,增加走向政治大国的筹码;积极参与联合国和其他国际活动,争取在国际上有更多的发言权,争取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加强军事力量,重视日本军事人员素质和军事装备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出现上述变化的原因是:①80年代以后日本经济大国地位更为突出,成为世界经济、金融、科技大国,处于世界经济重要位置;②美苏两极长期对抗实力削弱,两极格局走向解体,为日本走向大国外交创造了前提条件;③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特别是亚太地区是世界经济中最富朝气、增长率最高的地区,地处亚洲并以亚洲头号经济大国自居的日本,强烈希望在政治经济等方面发挥主导作用。

  选做题Ⅱ:【答案要点】

  两极格局终结后,美国竭力追求对世界的主导地位。在国际事务中也表现出愈来愈强的单边主义色彩,但从发展上看,从实质上看,多极化是世界格局发展的趋势。

  (1) 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决不是偶然的。它是世界经济多极化的必然产物。世界经济发展总是不平衡的,从20世纪70年代以后,一些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迅速,推动了世界经济多极化的发展,这正是政治多极化的经济基础。世界经济多极化的发展,必然推动着世界政治的多极化趋势。

  (2) 世界政治的发展也是不平衡的,从20世纪70年代以后,世界各大力量迅速发展,除了美国之外,各大力量从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出发,必然反对单边主义和单极世界,主张世界多极化。

  (3) 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由于世界军事力量对比严重失衡,美国在经济、科技、军事上处于超强地位,世界走向多极化的进程不会一帆风顺,将会经历一个较长的时期。多极化还只是指一种趋势,到目前为止还并没有能成为一种基本的格局。作为一种过渡状态,当前国际关系框架结构的主要特点是“一超诸强,多元多极”。国际战略格局的过渡性,为现有各大国强国扩展自己的实力,调整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提供了巨大的空间。在多极化的进程中,“单极”与“多极”是一对突出的、将会伴随始终的矛盾。

  (4) 多极化政治格局的实现要依靠各国人民的斗争才能实现。

  以上资料由北京领航考研提供新浪网独家使用,严禁复制!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评论】 【考研论坛】 【推荐】 【 】 【打印】 【关闭

     激情为你燃烧 就等你哦!


  注册新浪9M全免费邮箱
  新浪二手市场重新开张 结识新网友,短信免费发,就来了了吧!
  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被捕 订阅新浪新闻随时掌握最新动态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search 小灵通 儿童用品 香水
 
新浪精彩短信
两性学堂
快来提升躯体魅力
更恩爱的超级法宝
非常笑话
嗒!只要点下这里
马上进入爆笑天地
图片
铃声
·[朴 树] 白桦林
·[和 弦] 她的背影
·鸟啼铃语 蟋蟀铃声
铃声搜索


企 业 服 务


新年贺岁招商有礼!
新网站,想要人知道?
手机搜索,英明选择!
企业网上商机市场!


分 类 信 息
北交大MBA直通车(京)
西安教育资讯!
出国留学大优惠(鄂)
牛皮癣鱼鳞病重大突破
揭开糖尿病难治愈之迷
分类信息刊登热线>>
每日2条,28元/月
原色地带--普通图片铃声,5元包月随意下载随心换. 
炫彩地带--彩图和弦铃声,10元包月下载,时尚又精彩
超级精彩
爆笑无比
酒楼小姐抱怨旗袍开叉太高:腿毛都露出来了!老板咬牙…
每日2条,30元/月



文化教育意见反馈留言板电话:010-62630930-517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3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