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考研模拟试题:政治最后三套题(二)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01/05 12:58 北京领航考研 | |
一、下列每题的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每小题1分,共15分)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特征是 A.理论和实践的统一 B.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 C.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D.实践性、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2.对事物从客体的或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这是 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钉子缺,蹄铁卸,战马蹶;战马蹶,骑士绝;骑士绝,战事折;战事折,国家灭”,这说明 A.事物是由量变引起质变 B.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C.事物是发展变化的 D.事物的本质是由现象展示的 4.商品交换是按照价值量相等的原则进行的。货币出现后,“等价交换”的要求表现为 A.交换双方的价值量相一致 B.交换双方的使用价值量相一致 C.交换的数量和比例相一致 D.价格与价值相一致 5.货币具有价值尺度职能是因为货币本身 A.具有使用价值 B.是商品,具有价值 C.是金银 D.由政府法定 6.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殊性是 A.它能转移自身的价值 B.随着使用价值的消失,价值也消失 C.它能吸纳生产资料的价值 D.能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 7.1959年底到1960年初,毛泽东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明确指出我国处于 A.新民主主义社会 B.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 C.高度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 D.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 8.中共八大确定的今后我国经济建设的指导方针是 A.建设规模必须同国力相适应 B.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C.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D.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9.提出“科学是关系国防、经济和文化各方面的决定性因素”这一论断的领导人是 A.毛泽东 B.刘少奇 C.周恩来 D.邓小平 10.毛泽东提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这一论断是在 A.《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B.《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 C.《〈共产党人〉发刊词》 D.《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11.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根本途径是 A.发展科学技术 B.贯彻教育为本的思想 C.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D.把科技、教育与经济建设紧密地结合起来 12.贯彻“三个代表”要求,关键在于 A.坚持执政为民 B.坚持与时俱进 C.坚持发展生产力 D.坚持党的领导 13.中国对外政策的宗旨是 A.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B.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C.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 D.同世界上一切国家友好交往,平等相待 14.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指出,所有制的核心和主要内容是 A.产权 B.维护公有财产权 C.保护私有财产权 D.推动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 15.2003年7月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是 A.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B.是否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是否始终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 D.是否始终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 二、下列每题的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少选、多选、错选,该题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30分) 16.文化和文明是密切联系而又区别的两个范畴。二者的关系表现在 A.文化与自然相比较,文明与愚昧无知相对立 B.文明是指人类活动的成果,文化包括人类活动的过程、方式和手段 C.文明是指人类活动的积极成果,文化包括人类活动的一切成果 D.文化就是文明 E.文化的进步和文明的水平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17.黑格尔说对同一句格言,年轻人所理解的意义总不如饱经风霜的老年人所理解的广泛和深刻。这说明了 A.认识来源于经验 B.在经验的积累中加深认识 C.认识的深刻性与经验的多少在一定意义上成正比 D.老年人的认识在一切方面都超过青年人的认识 E.认识的深刻性与知识的积累有密切联系 18.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的各自作用是 A.资本积聚扩大了个别资本总额 B.资本积聚有利于资本集中 C.资本集中是资本积累的直接结果 D.资本集中促进资本积聚 E.资本集中扩大个别资本总额 19.资本主义相对人口过剩 A.是资本积累的必然产物 B.是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前提条件 C.是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直接结果 D.是人口增长比食物增长快的结果 E.是相对于资本需求而过剩的人口 20.中国共产党深深扎根于中华民族之中,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了杰出贡献,这主要表现在 A.党从成立那一天起就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庄严使命 B.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创造了前提 C.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胜利开始了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 D.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开始了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 E.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找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赋予民族复兴新的强大生机 21.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提出的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的主张有 A.爱国一家、爱国不分先后 B.以诚相见、来去自由 C.一纲四目 D.一国两制 E.第三次国共合作 22.在新中国成立前夕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要求全党在革命胜利后务必继续保持的作风是 A.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 B.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 C.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 D.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 E.艰苦奋斗的作风 23.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 A.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B.贯穿于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各个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C.表现在毛泽东的全部科学著作中 D.表现在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活动中 E.表现在中国共产党人的全部著作中 24.贯彻“三个代表”要求,要做到 A.必须使全党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 B.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开创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C.必须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增添新力量 D.必须以改革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不断为党的肌体注入新活力 E.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不断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新动力 25.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作出的理论概括,使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水平,这是因为 A.它突出了社会主义解放发展生产力的要求 B.它突出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性质 C.它体现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 D.它体现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 E.它体现了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与最终目标的统一 26.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必须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A.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B.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 C.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D.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E.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27.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强调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必须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十六大精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 B.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 C.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D.统筹兼顾 E.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28.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为此应坚持的方针是 A.劳动者自主择业 B.市场调节就业 C.政府促进就业 D.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 E.改善创业和就业环境,鼓励企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 29.胡锦涛指出,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思想主要是指 A.无产阶级政党一切植根于人民,坚持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鲜明政治立场B.一切以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衡量标准 C.注重从人民群众的实践中吸取养分,以最广大人民的实践为理论创新的源泉,以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理论创新的目的 D.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先锋队 E.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0.2003年10月6日至8日,温家宝总理出席了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举行的东亚国家领导人系列会议。一共出席了20场活动,签署并发表了一系列重要文件,提出29项倡议或主张。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成果是 A.全面介绍了我国致力于“睦邻、安邻、富邻”的周边外交政策考虑 B.与东盟十国领导人签署并发表了《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联合宣言》 C.和东盟领导人出席了我国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的签字仪式 D.与日韩领导人签署了《中日韩推进三方合作联合宣言》 E.与东盟领导人率先确定2010年建立自由贸易区的目标,双方签署《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 三、辨析题(共3题,每题6分,共18分)要求对所给命题或观点进行辨别分析,观点正确,言之有理。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31.必然性是偶然性的总和。 32.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应该是武装斗争与其他斗争形式互相配合。 33.价值创造与财富生产的条件同源泉是一样的。 四、分析题(共4题,其中第34、35、36题每题9分,第37题10分,共37分)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34.阅读材料 材料1 公元2003年的春天,当全党和全国人民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的时候,一场突如其来的灾害降临到我们的头上,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又一次考验和锤炼着中华民族的民族意志和民族精神。这就是抗击非典的斗争。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无形长城迅速筑起:领导干部临危不惧,深入一线;共产党员迎难而上,冲锋在前;白衣战士日夜奋战,视死如归;科技人员携手共进,并肩战斗;祖国大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事实给我们一个深刻的启示:危难之中见精神;事实给世人一个鲜明的昭示:我们的党和国家、我们的民族和人民是任何危难都压不倒的。 ——摘自“人民日报”2003年5月15日“危难之中见精神” 材料2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伟大民族,历来以勤劳勇敢、不畏艰苦著称于世。中国人民不仅从来不在侵略者面前低头,从来不在自然灾害面前退却,而且还在同各种敌人和困难进行百折不挠的斗争中造就了威力无比的民族精神,历经磨难而不衰,饱尝艰辛而不屈,千锤百炼更坚强。越是遇到危难,这种精神越发放射出耀眼夺目的光芒。“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疾风知劲草”、“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等,就是对危难之中见精神的写照和赞美。 ——资料来源同上 材料3 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中国共产党,是在我们祖国和民族的危难中诞生,在团结和带领广大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奋斗中成长壮大、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我们党聚集了千千万万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在长期的斗争实践中,以“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的大无畏气慨,排除万难,一往无前,谱写一曲又一曲惊天动地的壮歌,诠释着危难之中见精神的深刻内涵。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等,就是民族精神不断与时俱进的具体体现。 ——资料来源同上 请回答: (1)依据材料1,从认识论上分析说明危难之中见精神。 (2)依据材料2,从价值观上分析说明危难之中见精神。 (3)依据材料3,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说明抗击非典的伟大精神必将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 35.下面是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性质的一组材料: 材料1 看一个政党是否先进,是不是工人阶级先锋队,主要应看它的理论和纲领是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是不是代表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是不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摘自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01年7月1日) 材料2 中国共产党深深扎根于中华民族之中。党从成立那一天起,就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庄严使命。 摘自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2002年11月8日) 材料3 我国工人阶级是近代以来我国社会发展特别是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产物,具有严格的组织性纪律性和革命的坚定性等品格。我们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自己定为中国工人阶级的政党,始终坚持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为保持自身的先进性奠定了坚实的阶级基础。……我们党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工人阶级的形成是建党的根本条件。 摘自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01年7月1日) 材料4 不要城市就是否认共产党是无产阶级政党,就是否认无产阶级对农民的领导,结果共产党只有变成小资产阶级农民党。 摘自《中共中央致湖北省委信》(1929年2月) 材料5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因此一切愿意为着共产党的主张而奋斗的人,不问他们的阶级出身如何,都可以加入共产党。一切在民族革命与土地革命中的英勇战士,都应该吸收入党,担负党在各方面的工作。 摘自瓦窑堡会议中央政治局通过的《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议》(1935年12月) 材料6 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迫切地需要建设这样一个党,建设这样一个党的主客观条件也已经大体具备,这件伟大的工程也正在进行之中。……现在是民族统一战线的时期,我们同资产阶级建立了统一战线;现在是抗日战争的时期,我们党的武装在前线上配合友军同敌人进行残酷的战争;现在是我们党发展成为全国性的大党的时期,党已经不是从前的样子了。如果把这些情况联系起来看,就懂得我们提出“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是怎样一个光荣而又严重的任务了。 摘自毛泽东:《〈共产党人〉发刊词》(1939年10月4日) 材料7 民主革命时期,由于当时中国社会的特点,我们党的绝大多数党员来自农民和其他劳动者,也有不少来自知识分子,还有来自非劳动者阶层的革命分子。但是,我们党的理论和纲领是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我们党高度重视在思想上建党,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武装全体党员,不仅要求党员在组织上入党,而且要求党员首先在思想上入党,指导他们为实现党的纲领和任务而奋斗,因而保持了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 摘自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01年7月1日) 请回答: (1)根据材料1~3,并结合所学知识,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是怎样增强党的阶级基础的?(2)根据材料1、4和7,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怎样判断党的性质?当时教条主义者在处理吸收工人之外的农民、知识分子等入党与保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的关系问题上犯了什么错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 (3)根据材料5,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瓦窑堡会议是怎样正确认识党的性质的? (4)根据材料6,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要把中国共产党建设成一个什么样的党? (5)根据材料1~7,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分析说明在党的性质问题上会得出什么历史结论?其理论依据是什么?在民主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怎样正确认识和处理党的成分构成与党的性质辨证关系的?有何意义? 36.胡锦涛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十六大提出,我们要紧紧抓住本世纪头20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集中力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个宏伟目标令人振奋又十分艰巨。在实现这个目标的征程中,我们将长期面对以下三个重大课题一是要科学判断和全面把握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正确应对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以及科技进步的发展趋势,妥善处理影响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各种复杂和不确定因素,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在日益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中牢牢掌握加快我国发展的主动权。二是要科学判断和全面把握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这个社会主要矛盾,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不断增强综合国力,逐步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三是要科学判断和全面把握我们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肩负的历史使命,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党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执政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始终成为团结带领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能否始终解决好这三个重大课题,关系我们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成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这些重大课题提供了科学理论和科学方法,指明了方向。 请结合上述材料和相关知识说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新世纪新阶段全党全国人民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根本指针。 37.本题为选做题,请在I、II两道题中选取其中一道作答,若两题都回答,只按第I道试题的成绩记入总分。 选做题I: 材料1 最近美国五角大楼在《2025年的亚洲》这份报告中强调,中国将成为美国在亚太地区利益的最大威胁,美国若要继续在南亚和东南亚扮演重要角色,就必须解决在这些地区没有前沿作战基地的问题,还必须加强与中国周边国家的联盟以约束中国。为此,美国已经作出将其军事战略重心从欧洲移往亚洲的计划。与此同时,有人提出在亚太地区拼凑“小北约”,对中国编织包围圈。美国新政府上台后,曾将中国确定为它的“战略竞争对手”。还有人直言,美国搞国家导弹防御系统(NMD)的主要原因是中国。 转引自古平:《如何看待中国发展》《人民日报》2001年8月31日 材料2 以新姿态登上世界舞台的是中国。中国人占世界人口的1/4,而且,拥有世界最大的潜在市场的中国经济在全球也不失为最富有活力的经济,这一点已为世人所瞩目。所以,拒绝中国参与建立协调的世界秩序的工作是大错而特错的。只要回首一下本世纪的历史便可以了解,一切企图孤立和遏制中国的政策到头来都是注定要失败的。尤其在全球化时代的今天,这一点将更加深信无疑。只有中国以负责的立场参加,才能够度过全球性的挑战,并且建立起在政治、经济、社会和环保方面保证稳定的世界秩序。因而由中国参与一切发展过程对于全球稳定来说是不可缺少的。中国尽可能迅速地参加世界贸易组织并参加将来的主要国家首脑会议是至关重要的。 摘自日本《读卖新闻》1998年2月1日发表的德国前外长根舍的文章《中国也是建立新秩序的柱石》 材料3 中国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很大进步,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中国人口多、底子薄,发展水平还不高,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要进一步改善中国12.7亿人民的生活,基本实现现代化,还要进行长期的艰苦努力。一心一意发展经济,努力改善人民生活,始终是我国建设的中心任务。我们实现现代化,需要一个持久和平的国际环境。中华民族自古就是一个爱好和平的民族。中国人民需要和平,热爱和平。我们早就明确对世界宣告,中国不称霸,就是将来发达了,也永远不称霸,得到了世界各国人民的赞赏。我们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愿意同世界各国发展平等的友好合作关系。 《江主席纵论中美关系、祖国统一和改革开放》《人民日报》2001年3月26日 材料4 在回答是否担心中美两国可能开始一场新冷战的提问时,江泽民说:中国人民和各国人民一样,都不愿看到世界上任何地方再发生新的冷战、动乱,而是渴望世界持久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和共同繁荣。我们把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作为中心任务。中国不搞扩张。中国不对任何国家造成威胁,也无意同任何国家对抗。中国愿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世界上一切国家平等相待,友好交往,互利合作。中美两个大国存在分歧并不奇怪,但在维护亚太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促进各自国家和全球经济的发展与繁荣,在应对全球性问题上,都有共同的责任,需要加强合作。我们希望与美国发展建设性合作关系。我对中美关系的前景是乐观的。江泽民在接受美国《纽约时报》采访时,就中美关系、反导问题、中俄关系、台湾问题等问题回答了提问。 《人民日报》2001年8月14日 材料5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发展势头举世瞩目。在此情况下,研究中国腾飞的经验,推测中国发展对亚太乃至世界会产生何种影响,这是正常的。世界普遍认为,中国是维护世界特别是亚太地区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国的发展,有益于亚太地区乃至全世界的稳定与繁荣。但也有人以阴暗心理揣度中国,认为中国强大了就会成为“威胁”,必须动员各种手段对中国进行遏制。中国是个爱好和平的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早在新中国建立之初,中国政府就倡导各国之间实行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指导下,中国同所有邻国恢复或建立了正常关系。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经成为被普遍认同的国际关系准则。这是中国为维护亚太乃至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的重大贡献。从维护地区的和平与发展出发,中国对国际争端向来反对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而主张通过和平谈判寻求妥善解决。中国已经同绝大多数邻国解决了旧中国遗留下来的麻烦问题,划定了边界。对有争议的领土,中国提出“搁置争议,共同开发”这样合情合理的主张。 古平:《如何看待中国的发展》《人民日报》,2001年8月31日 请回答: (1)比较材料1与材料2,分析这两材料各自所阐述的对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与作用的观点。(2)评材料2,德国前外长根舍所说的,“由中国参与一切发展过程,(它)对于全球稳定来说是不可缺少的”这一观点。 (3)综合材料3、4、5,评材料1中美国五角大楼在《2025年的亚洲》这份报告阐述的观点。为什么说“中国威胁论”是错误的? (4)评材料1所说的,美国搞NMD的主要原因是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和原理分析材料并回答问题。 选做题II: 2000年6月28日,江泽民同志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讲话提出:“这里,我想提出几个需要全党同志共同深入研究,从思想上政治上进一步取得科学认识和作出正确回答的大问题,请大家一起来思考。第一个问题,关于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这是我们党的理论研究和思想政治建设面临和必须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请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说明对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的意义。 第二套题参考答案 一、下列每题的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1分,共15分) 1.D 2.C 3.B 4.D 5.B 6.D 7.B 8.B 9.C 10.D 11.D 12.B 13.B 14.A 15.A 二、下列每题的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少选、多选、错选,该题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30分) 16.ABCE 17.BCE 18.ABDE 19.ACE 20.ABDE 21.ABCE 22.DE 23.ABCD 24.ABCD 25.ABCE 26.ABCDE 27.ABCDE 28.ABC 29.ABCDE 30.ABCD 三、辨析题(共3题,每题6分,总18分)要求对所给命题或观点进行辨别、分析,观点正确,言之成理。 31.[答案要点] (1)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关系是:必然性存在于偶然性之中,并通过偶然性表现出来;偶然性表现必然性,偶然性背后隐藏着必然性,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补充和表现形式。它们之间是一般和个别的关系。而不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因而不能说必然性是偶然性的总和。 (2)此命题把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关系歪曲和归结为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所以是错误的。 32.[答案要点] (1)中国革命以长期的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并不是说可以放弃其他的斗争形式。开展其他各种非武装的斗争形式,诸如工人运动、农民运动、青年运动、学生运动、妇女运动以及思想政治战线上的各种斗争等也是非常必要的。 (2)其他形式的斗争要围绕着武装斗争,而不能脱离武装斗争;反之,没有其他各种形式的革命斗争的配合与支持,武装斗争也难以取得最后的胜利。 33.[答案要点] (1)价值创造与财富生产都是生产活动的结果。两者是人类劳动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创造价值的是抽象劳动,生产财富即生产使用价值是具体劳动,而抽象劳动与具体劳动二者是统一的。 (2)价值创造与财富生产的条件是统一的。价值的创造以财富的生产为前提。价值要以使用价值即财富为物质承担者,在商品经济中,价值与使用价值是统一的,生产价值必须首先生产使用价值,因而生产使用价值的条件也是生产价值的条件。没有物质条件,生产不出使用价值,也生产不出价值。因此,一切生产要素,也是生产价值的必备要素。 (3)价值要以使用价值即财富为物质承担者,但生产使用价值即财富的劳动,并不必然生产价值。原始社会的劳动和一切自然经济中的劳动都生产财富,但不形成价值。财富是同人类社会并存的,而价值则是商品经济范围,是历史范围。 (4)在商品经济中,价值与使用价值是统一的,生产价值必须首先生产使用价值,因而生产使用价值的条件也是生产价值的条件。没有物质条件,生产不出使用价值,也生产不出价值。因此,一切生产要素,也是生产价值的必备要素。 (5)不能把生产财富的必要条件同形成财富的源泉混同起来,更不能把生产价值的条件同价值的源泉混同起来,也不能把财富的源泉同价值的源泉混同起来。使用价值有两个源泉:具体劳动和自然物质。抽象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 四、分析题(共4题,其中第34、35、36题每题9分,第37题10分,共37分)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仅简单复述材料者酌情扣分。34.[答案要点] (1)危难之中见精神,从认识论上讲,就是不断认识真理、在改造世界中掌握客观规律。客观世界在矛盾中存在和发展,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改造也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不断并进。矛盾就包含着困难险阻。无论革命战争的规律,还是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规律,都是经受危难的严峻考验,在艰辛探索中逐渐掌握的。 (2)危难之中见精神,从价值观上讲,是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我们党的一切奋斗,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我们总是为着解决各种困难去工作、去斗争,并在团结、依靠群众克服各种困难中造福于人民的。 (3)抗击非典的伟大精神必将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物质生产在社会发展中具有决定作用,精神活动在人们改造客观世界中具有能动作用。在一定条件下精神可以变物质,精神的力量可以转化为物质的力量。强大的精神力量不仅可以促进物质技术力量的发展,而且可以使一定的物质技术力量发挥出更大更好的作用。这是辩证唯物主义揭示的一条基本原理。把抗击非典的伟大精神转化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强大物质力量,最重要、最根本的一条,就是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中央周围,坚决响应党中央的号召,认真贯彻党中央的决策,全面落实党中央的部署。 35.[答案要点] (1)工人阶级的形成是建党的根本条件,因此中国共产党一开始就重视在城市中开展工人运动,在工人中发展党员,增强党的阶级基础。 (2)看一个政党是否先进,是不是工人阶级先锋队,主要应看它的理论和纲领是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是不是代表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是不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内一些教条主义者在党员的社会成分问题上犯了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错误,单纯地从党员的社会成分构成来判断党的性质;片面地认为只要在农民和知识分子中大量发展党员,就会改变党的性质,就有使党变为“小资产阶级农民党”的危险,结果使党犯了严重的关门主义错误,难以肩负历史的使命。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1927年后农村根据地的斗争实践中正确对待和解决在农民中大量发展党员的问题,提出了从政治思想上教育农民出身的党员,用无产阶级思想克服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进而把他们改造成为无产阶级先锋战士的重大任务,解决了在中国这样一个农民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国家里如何建设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重大课题,形成了着重从思想上建设党的建党思想。 (3)1935年瓦窑堡会议上中央政治局通过了《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议》,强调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它应该大量吸收工人、雇农入党,造成党内的工人骨干;同时中国共产党又是全民族的先锋队,因此一切愿意为着共产党主张而奋斗的人,不问他们的阶级出身如何,都可以加入共产党,这就纠正了在党的组织发展问题上的长期存在的“左”倾关门主义错误,此后党的队伍不断扩大。 (4)1937年抗战爆发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把党建设成为“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任务,将一切愿意为党的纲领而奋斗的积极分子和群众领袖特别是大量优秀知识分子吸收到党内来,迅速壮大了党的队伍,增强了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提高了党的社会影响力和凝聚力,而且创造了整风这种全党范围的普遍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的好形式,极大地提高了全体党员特别是党的高级干部的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水平,使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达到空前的巩固。 (5)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全民族的先锋队。“两个先锋队”的提法首先来源于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工人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终解放自己”的思想,是运用这一思想分析党的性质和使命得出的科学结论。“两个先锋队”的理论基础是中国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的政党“不但是工人阶级利益的代表者,而且也是中国最大多数人民利益的代表者,是全民族的代表者。”一方面,要反对党员成分问题上的“唯成分论”,把来自农民和其他劳动者、来自知识分子,甚至来自非劳动者阶层的革命分子,大胆地吸收到党内来,扩大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增强党在全社会的影响力,使党真正成为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另一方面,要始终坚持无产阶级思想、马克思主义在全党的领导地位,坚持将全体党员,特别是来自农民等其他阶级、阶层的党员的思想提高到无产阶级思想的水平,从而保持了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和党的先进性,使党肩负起领导中国革命的重任,并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总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正是这样不断地在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指导下,根据变化了的社会历史条件和党的发展要求,创造性地解决了党的建设面临的重大现实和理论问题,积极推进党的建设,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使党成为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核心力量。 36.[答案要点]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系统概括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成果,科学预测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趋势,规划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宏伟蓝图和一整套发展战略。坚持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始终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创新作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治党治国之道,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我们就能经过不懈努力实现既定的发展目标。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依据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实践,紧紧把握我国社会生活和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作出了科学判断。坚持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始终认为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广大农民是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力量,在社会变革中出现的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妥善处理各种利益关系和社会矛盾,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我们就能集聚起推进事业发展的强大力量。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审视当今世界格局的变化,准确判断国际形势的发展趋势,深刻分析国际社会各种力量和矛盾的交互运动,提出了我国外交工作的战略策略方针。坚持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高举和平与发展的旗帜,维护世界多样性,促进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我们就能不断为我国现代化建设营造和平的国际环境和良好的周边环境。 (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紧密联系起来,赋予党的性质、宗旨、指导思想和任务以丰富的时代内容,确定了党的建设的总体部署。坚持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不断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我们党就能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5)总之,全面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系党和国家工作的全局,关系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关系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长远发展。全党同志一定要从这样的高度不断增强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牢固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全党一切工作中的指导地位,自觉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动,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前无古人的伟大实践中继续创造新的辉煌。 37.选做题选做题Ⅰ:[答案要点] (1)材料1与2反映西方国家对当今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与作用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材料2肯定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指出,中国“对于全球稳定来说是不可或缺的”,材料1则大肆宣扬“中国威胁论”,错误地认为,中国经济、政治发展对世界和平构成威胁。(2)德国前外长根舍所说的“中国参与一切发展过程,对于全球稳定来说是不可缺少的”这句话,肯定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3)材料1宣扬的“中国威胁论”是十分错误的,是站不住脚的。①一个国家对于世界和地区的和平是否构成威胁,并不在于它的国力是否强大,而在于它奉行怎样的对外政策。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新中国成立后,积极倡导并身体力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一贯执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为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不懈努力。②对外政策是对内政策的延伸,当前中国正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进行现代化建设,中国渴望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③中国的发展对促进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具有重要作用。中国人口占世界四分之一,至今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比较落后,中国经济如果得不到发展,12亿人生活在贫困之中,将对世界经济产生消极的影响。中国经济的发展,使中国与世界各国的联系更加紧密,各国间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世界形成一个比较稳定的力量结构,这对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将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4)美国建立国家导弹防御系统的实质是借防御之名,行进攻之实。其目的是加强美国的军事威慑力,继续扮演“世界警察”的角色,妄图建立美国主导的单极世界。这在多极化趋势加速发展,世界人民呼唤和平、反对霸权的今天,是必然要遭到反对的。 选做题Ⅱ:[答案要点] (1)事物发展的过程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上升的。因为:事物在发展过程中,每一次否定都是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过程;新事物既克服了旧事物的消极因素,又保留了旧事物的积极因素,并在新事物基础上得到改造和提高,实现了事物自我发展、自我完善。 (2)事物发展的具体道路是曲折的。因为:事物经过两次否定,出现一个周期,在形式上仿佛又回到了原来的出发点;否定因素开始时总是比较弱小,处于被支配地位,新事物对旧事物的否定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要经历反复斗争的曲折过程;在特定条件下,新事物还可能失败,出现暂时的倒退。 (3)掌握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统一的原理,对于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①坚持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心。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当代历史发展的大趋势。已经取得社会主义胜利的国家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②要准备走曲折的道路。社会主义是新生的社会制度,又是在极其复杂的环境中成长的,只有经过长期、复杂、曲折的斗争,不断积累经验,才能逐步走向完善。社会主义要消灭一切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在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剥削制度的长期过程中出现严重曲折,这也是难以完全避免的规律性现象。我们要充分估计和克服前进中的困难,认清社会主义发展的曲折性,把社会主义推向前进。 选自北京领航、北京导航政治教师团队编著的《政治考前预测及最后三套题》,版权所有,请勿复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