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浪教育 > 《上海教育》 > 正文

“两会”前夕访万钢:定位大学

http://www.sina.com.cn 2004/03/12 16:46  上海教育

  万钢,1952年出生,1981年在同济大学获得硕士学位。1985年赴德国Clausthal大学机械系留学,1990年以优秀成绩获博士学位。

  1991年,万钢博士进入德国奥迪汽车公司工作。在技术开发部负责计算机轿车虚拟开发,工作期间研制8项开发技术,形成奥迪汽车公司独特的开发系统。1996年,万钢升任奥迪公司生产部和总规划部技术经理,负责信息化制造技术和管理工作。他所领导的多项技术
创新项目为新一代奥迪A4轿车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2000年,万钢向国务院提出了开发洁净能源轿车,实现中国汽车工业跨越式发展的建议,受到科技部、经贸委领导的重视和支持。2000年底,万钢在科技部领导的盛情邀请下回国工作。

  万钢现任同济大学主持工作的副校长、同济大学汽车学院院长、同济大学新能源汽车工程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他同时被科技部聘为国家863计划电动汽车重大专项的首席科学家、总体组组长。

  作为全国政协委员,万钢在即将赴京参加两会之际接受了本刊记者的专访。

  作为教育工作者,作为科学家,最珍贵的不是在于你发明了什么,而在于你能否预见未来,并为社会发展提出先导性的建议。这才真正体现教育从边缘走向中心

  促进大学功能的中心化

  《上海教育》:您马上要赴京参加全国“两会”,我们特别想知道作为教育界别的政协委员,您最关注的问题是什么?

  万钢:国家强调“科教兴国”的战略相当明确,在此基础上,我们谈知识创新,上海确定“科教兴市”是“华山天险一条路”,这些都给我们的教育界提出了一个很严肃的问题:教育不再被动,不再边缘化,过去那种“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已经过去,教育正在发生着根本性变化――走到了社会经济发展的中心。而这点促进了大学功能的转变,大学必须中心化。

  《上海教育》:教育要走到社会经济发展的中心,高校也应义不容辞地承担起为社会、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的责任,这点已经被中国高校所认同。但是究竟什么是中心化,高校功能中心化怎么体现?

  万钢:随着以高科技为基础的知识经济的兴起,要求大学从社会的外围、边缘走到社会的中心,从而赋予大学功能以新的内涵。与传统的培养学生、发展科技和对外交流等功能相比,大学为社会服务、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功能越来越突出。大学拥有人才、信息、设备等资源优势,不但可以在教学、科学研究领域间接为社会服务,还应该融入社会,积极主动争取在社会发展和生产建设第一线直接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上海正在大力推进的“产学研”合作,鼓励高校以高技术参与传统工业的改造,支持新型工业化道路,正是中心化的充分体现。

  从这个意义上说,高等教育要改变以往滞后的状态,要超前。要把“总结”变成“探索”,去探索社会与经济发展的规律,探索企业市场竞争的需求。教育一定要具有先导性。我曾在2000年提出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将面临燃油和石油进口问题。2001年在制订规划的时候,我提出按这样的速度发展下去,我国在2005年将需要进口1亿吨油,当时许多人都持怀疑态度,认为大概到2010年差不多,可事实上到2002年就已经突破1亿吨了。所以我认为,作为教育工作者,作为科学家,最珍贵的不是在于你发明什么,而在于你能否预见未来,并提出一些先导性的建议,从而避免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可能会出现的一些漏洞,这是教育的使命。教育从边缘化走向中心化,要向国家战略靠拢,要向经济建设靠拢,要向社会发展靠拢,更重要的是要审时度势,对国内外经验进行科学分析。

  《上海教育》:从您对中心化的诠释中,我们可以理解目前同济大学在承担国家或区域的许多重大项目的深层次意义了。

  万钢:是的。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从上海浦东开发,建造黄浦江上第一座大桥开始,同济大学就以“工程报国”的信念,投身于区域经济发展的热潮之中,作出了重要贡献。与此同时,学校也获得了快速发展,赢得了社会声誉。

  同济大学目前已经确立了发展战略,这其中需要以两个因素为指导,一是与国家的科技发展战略相适应,二是同本校的特色、优势、办学理念、功能定位和总目标相协调。这两个方面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国家的科技发展战略所确定的研究领域具有很强的权威性和前瞻性,不仅有未来基础研究的重点和可能的突破口,也有未来我国经济发展迫切需要的科技发展方向,因此这对学校制定学科发展规划具有直接的指导作用。

  国务院从去年三月份开始,着手制订国家的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这个科技规划由国家领导人亲自担任组长。八月份开始了20个专题的规划研究,我们学校有许多同志参加了这些专题的规划工作。规划要确定我国从2005年到2020年15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从规划中要精炼一大批重点工程和重大项目。在一些重大课题的研究方向上,同济大学已经有了很强的基础,比如:人口、健康与公共安全科技问题研究、可持续发展科技问题研究(资源、能源、海洋、防灾减灾)、制造业信息化、城市发展、综合交通科技问题、科学普及、创新文化与科技人力资源发展问题等。

  此外,在教育部的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制订的过程中,我们学校也有3名专家参加了项目的规划。在教育部的规划里,我校也有许多优势学科,如在基础研究方面的纳米技术、生物信息技术等,在重大科技问题中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先进制造技术、国防安全现代化技术等。

  同济大学在上海“科教兴市”战略中,获得了许多比过去好得多的机会。仅在最近上海确定的60多项产业重点攻关项目中,同济大学牵头负责的就有5项,参与3项,是承担项目最多的单位。

  企业经营的目标是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而学校经营的目标是追求社会利益最大化和学生利益的最大化

  经营学校才能更好地服务社会

  《上海教育》:在中心化的过程中,学校该如何体现服务社会,融入社会经济发展?

  万钢:服务社会,融入社会,这其中隐含着观念的改变,过去的学校是国家的一个机构,靠国家拨款,而今天我要提出“经营学校”的概念。经营学校不是指后勤该如何赚钱、赚多少钱,如何多收费。而是要树立这样一个概念,学生是学校最大的“产品”,学生对社会服务的贡献率才是学校经营的成果。学生进入学校,仅仅是培养中的一个环节,如何与服务社会紧密联系,这就要求学校融入社会。

  我们在设计嘉定的几个校区时就考虑了,上海作为国家工业城,要为国家的生产、制造、装备业作出贡献。于是,嘉定投入了上千亿用来发展,涉及了零部件、制造、贸易等各个方面。在这个背景下,我们办学就要形成这样的思想,嘉定地区是上海的装备制造业中心,我们的嘉定校区也就应把与之对应的学科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我们在各个部门进行大量调研的基础上,最后总结出,只有把像汽车这样的学科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才能为这个地区服务,我们的学校也才能有生命力。这就是我所说的“经营”,它不仅指科研开发,而且要为落户在嘉定的大众、上汽等企业服务。在这样一种思想的引领下,我们学校的会议中心就不仅是上课的地点了,还要作为学术交流的场所。我们的培训中心现在已取得了中国汽车工业学会、中国营销学会的审评资格。所以,学校作的全方位服务,就是要为这个区域的生产、开发、营销、检测作全方位的服务,我校在构筑学科的时候就要考虑到这一点。

  《上海教育》:那么所有的这些考虑与培养学生有什么关联呢?

  万钢:如果学生能较早地接触到最新的发展动向,就能较早地树立起服务意识,这一方面来源于社会实践,一方面来源于课堂知识,瞄准客户,瞄准市场,就会让你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经营”并不只是窄化的有偿服务,而是更主要地把学校的培养方针放在首要地位考虑,它与企业的经营理念是不同的。企业经营的目标是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而我们学校经营的目标是追求社会利益最大化和学生利益最大化。如果学生的就业状况良好,对学校来说就是培养成功了。我校土木工程是传统的优势学科,可以说上海许多大的工程,都有同济大学的参与,我认为这也是一种经营,学校的经营应该体现在社会需求上。

  《上海教育》:说到学生,我们知道您在担任汽车学院院长的时候就特别强调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那么您担任校长后,是否会进一步强调并推广这一理念呢?

  万钢:当然。如何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这是我们学校一直在考虑的问题。我认为创新能力只有在创新的过程中才能培养出来。这点我有深切体会,我曾提出汽车的一种新型的设计方案,当时一些同行和专家也提出过质疑,但交给学生这个任务后,他们没有框框,不怕失败,并且完成了研究,获得了很大的成就感。所以要敢于带学生去做一些有风险的项目,把学生的思维意识以及课余活动中的能量集中到创新上来。学生有了自由思维,才会了解这种思维与实际之间有多大距离,这其中的距离就叫创新能力,空想并不叫创新。许多创新思维不能被激发出来,往往就是被一些传统思维局限了、框死了,认为“不可能”,这才是最失败的教育。

  我们要去努力争取学科上的单项冠军,只有单项冠军的数量多了,学校的整体实力也就上升了,学校也就真正强起来了

  按学科发展的规律设计模式

  《上海教育》:同济大学多年来始终坚持学科建设为龙头,提升教育质量、科研水平和综合实力,那么您上任后将在学科建设方面有何新的举措?

  万钢: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更新的周期越来越短,产业结构和职业结构的调整越来越频繁,高校一些传统的学科如果不抓紧改造,将很快被时代所淘汰。面对时代变迁,我们有很强烈的危机感,虽然土木、交通、机械等传统学科目前在国内还具有一定优势,但我们必须尽快实施学科改造,找到新的学科生长点。学科的发展有多种轨道,我们要按照“高新化、强势化、集约化”的策略寻找新学科的萌芽,走学科改造、带动多学科交叉和渗透的发展之路。

  《上海教育》:概括起来就是三句话,传统学科高新化、新兴学科强势化、交叉学科集约化。能否请您具体作一下解释?

  万钢:对传统优势学科来说,高新化是发展的必由之路。同济大学测量学科过去只开展大地测量、工程测量等传统课题研究,长期得不到发展。近年来,由于引入了激光测试、图像信息处理、感应测试分析理论等新技术,开展了卫星测量、遥感遥测、全球定位系统研究,学科面扩展到交通、导航、搜索、制导等领域,今年获得了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我校机械学科智能化建设起步早,在计算机控制大型构筑物提升和顶升技术领域独树一帜,完成了很多重大工程项目。道路交通学科与信息化紧密结合,不但为许多城市设计了智能交通控制系统,还实现了交通信息实时传送,比如,最近在上海延安路高架建成的显示实时交通情况的信息系统“情报板”为缓解高架路拥堵状况起到显著作用。

  对于新兴学科来说,我们要努力促进它的强势化。高校的新兴学科是与国家的产业调整紧密结合的,要为产业发展提供强大技术支撑,并支持产品升级换代。因此,新兴学科启动之际,就一定要瞄准市场,抢占制高点,要进入学科发展的前沿,并努力保持长久的领先优势。我校大规模集成电路研制确定向汽车、轨道交通、移动通信的控制专门芯片发展,就找到了大市场,产生了价值链。燃料电池轿车“超越一号”采用了自主的控制策略、自主的总线通讯协议,知识产权得到了保护。土木工程防灾已经形成一门重要的新兴学科,我校风洞实验室承担了全国80%以上特大桥梁设计的抗风试验。

  同时,交叉学科要强调集约化。多学科合作不能漫无目的,必须定位于重大项目。多学科合作也不是完成某一个项目的权宜之计,而要以科研项目为依托,开辟新的学科领域。在注意理工结合的同时,要加强与人文、哲学、社会科学以至于艺术学科的综合。科技的发展会引起生产力的变革,并导致生产关系以及社会价值观的变革。因此社会科学的研究就十分重要,现代大学的特征就是学科的进一步融合。科技发展没有人文、哲学、艺术和社会科学的加入,将永远达不到完美的境地,反之亦然。我校在上海“工业博览会”上大受欢迎的“四维电影”展品,源于多媒体信息技术。科技的进步赋之予“神”,然而电影内容又是一种精神,也就是要有“魂”。从“形”到“神”到“魂”,来之于现代信息技术和艺术的紧密融合。

  我认为“强校”的根本并不是每一个学科都强,这点即使哈佛大学也无法做到,它有强势学科,也有弱势学科。所以,我们主张要在每个学科上努力争取得单项冠军,一旦拥有了比较多的单项冠军,学校的实力也就自然提升了,学校也一定能强起来的。

  前沿观点

  就业形势挑战下的高校发展策略

  文/万钢

  就业问题不是大学一厢情愿的事,它是学校和社会、毕业生三方面组成的一个复杂系统,高校和毕业生要主动适应社会的需求,通过自身的变革来赢得社会的认可。

  在谈论大学生就业挑战问题之前,我们必须要了解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发展战略的变化。首先,高科技竞争激烈,商品更新换代频繁,促使企业产品开发周期缩短。反映在企业人才需求上,就是对扎实掌握本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并且有创新能力的人才特别欢迎。其次,企业重视产品研究-开发-生产-销售-服务的生命线,重视经营范围的扩展。这就要求企业人员尤其是管理人员具有较强的团队精神和沟通、协调及组织能力。第三,企业已经开始重视以产品为中心的企业联盟,发展产业链。因此,了解企业合作、商业规范和资金运作等专门知识并有实践经验的人才,特别受到企业青睐。这一要求对刚从大学毕业的学生来说,还是高了一点,但高校要朝这个方向努力。

  针对社会和企业的要求,高校能够做的大致有三个方面:第一是发展和调整学科,第二是提升毕业生竞争力,第三是畅通供需渠道,其中学科发展是最重要的一环。

  根据国家需要、发展来调整高校的学科

  在制订学校学科发展规划时,一个根本策略,就是要与国家的中长期科技发展战略接轨、与社会的发展方向接轨。根据“十六大”制定的方针,我国要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尤其是装备业的发展。高校要与国家战略接轨,必须要对传统的办学理念进行革命。在知识经济时代,高校一定要走到社会的中心,大力拓展学校的服务功能。要以解决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为己任,包括为社会培养急需和紧缺人才。高校功能中心化,要求我们在进行教学和研究的时候,必须有科学的预见性和正确决策的能力,把握经济发展的走向,把握社会人才需求的趋势,并且能够起到引领这种走向的作用。

  根据社会需要,制定培养方针,提升毕业生的竞争力

  知识经济条件下的企业,对大学毕业生的素质有更高的要求。以我在德国的体验,以及我接触到的许多上海企业来看,主要有如下的标准:掌握高新技术又具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强并具学习意愿;具有团队精神,善于与人沟通;敬业精神及工作稳定性。

  大学的教改十多年来持续不断,过去比较注重的是知识面的拓宽,希望培养出适合不同学科领域工作的复合型人才。近些年来我们认识到,要注重学生各种工作能力的拓展。现代大学要建立课堂教育、实训教育、社会实践和创新基地四位一体的教学构架,把专业知识、动手能力、奉献精神和创新意识有机地组成培养目标。我们不但通过提高教师水平、加强评估检查等途径来保证课堂教学的质量,更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财力,来建设实训基地和创新基地,与社会合作设立了数以百计的实习基地。对学生的评价也从单一的课堂学习成绩变为多元评价综合指标。

  我要特别强调的是:团队精神、沟通协调能力和适应能力是企业非常看重的人才素质。这些素质的养成不仅在课堂和学校内,而且是在人际和社会之中。因此大学生不能被动地接受学校的教育,而应主动地、有意识地加强基本素质的训练。

  根据用人单位和毕业生需要,建立信息沟通和反馈机制

  作为一所现代大学来说,社会对毕业生的认可就是对学校工作的认可。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是学校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

  学校要努力向社会推介毕业生。要把用人单位请到学校里来,实地了解各专业的课程设置,授课内容,甚至于要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增加科目。要尽量把学生安排到企业里去实习,感受工作氛围,经受挫折磨炼,缩短角色转换周期。

  学校要创建并维护毕业生的品牌。毕业生就是学校的产品,应该有明确的质量标准。要建立毕业生跟踪调研制度,反馈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对培养过程的意见。要及时根据就业市场的变化情况,调整专业设置和招生计划。要教育毕业生树立诚信意识,建立起供需双方长期合作的机制。

  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大学毕业生是大有用武之地的。我国的高级人才不是太多,而是太少。毕业生就业应该挑战的是我们自己的观念。认清形势、摆正心态、脚踏实地、努力进取,每一个人的前途都是光明的。(沈祖芸 金志明)




评论】 【推荐】 【 】 【打印】 【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search 小灵通 儿童用品 香水
 
   



文化教育意见反馈留言板电话:010-62630930-517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