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浪教育 > 《高校招生》 > 正文

2003年高考语文满分作文及评析(一)

http://www.sina.com.cn 2004/04/09 11:00  《高校招生》

  下面是2003年高考作文(全国卷)的材料和要求,以及本刊特别邀请的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语文老师所推荐的满分作文(全文未经删改,插图为编辑所加)。推荐老师对这些作文均进行了评析。

  本期选登的文章均为由文言文写作的高考满分作文。

  作文材料和要求:

  宋国有个富人,一天大雨把他家的墙淋坏了。他儿子说:“不修好,一定会有人来偷窃。”邻居家的一位老人也这样说。晚上富人家里果然丢失了很多东西。富人觉得他儿子很聪明,而怀疑是邻居家老人偷的。

  以上是《韩非子》中的一个寓言。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听到类似的故事;但是,也常见到许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况。我们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时候,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认识的正误深浅有没有关系呢?是什么样的关系呢?请就“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识”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1)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试题引用的寓言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2)立意自定。(3)文体自选。(4)题目自拟。(5)不少于800字。(6)不得抄袭。

  吊屈原赋

  尚记两千年前,贾公过长沙,自慨命运之不济,悒郁思索,而做斯赋。竟有同命相似之感叹,其悲叹人才之不为用,而忠言不被纳之意,盖与君之所行谬矣。命吾于考场之上,端午佳节,重做斯赋,以吊先生之灵。

  呜呼,君虽为楚王之同姓,其血缘之亲.可谓近矣,君累世为官,与楚王之忠心,可谓昭然也,然竟为世人所不易,被君王黜免,终于郁郁而沉于汩罗矣。虽有昭昭若明星之德,有日月齐辉之才,一旦被疏,不复被用,虽心系楚国,胸怀天下,岂不枉然。

  余叹其感情之无用焉,君临天下,当以理为重,奈何信奸谗之语,而疏远信臣忠义之士也,怀王不用汝击,终招患祸,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吾惟惜其不以事理相推,而竟以感情之草草行事也。

  故天下之成就大事者,莫不恪守理,而自制于情也,人情莫不好悦己者,而恶直言者也,故庄宗虽有天下而终自谬于伶人之手,其沉溺于私情使然也。夫奸谗当道,以美色诱之,丝竹乐之,财物乱之,使其远正直而近谗邪,虽已似日之昏昏,而不自知,至于祸已至矣,乃有悔色,岂不晚哉?

  人情有远近,而缘有亲疏,而公理无远近,正道无偏邪,君于九天之上,可忆及昔日否,子兰之流,力劝怀王之秦求和,终使怀王之魂留他乡,子兰岂不为楚王之亲近哉,有骨肉之亲,却不能远谋,有远谋之臣,未有骨肉之亲,情理相较,于情于理,竞何如哉,怀王屈理从情,终至斯地,虽有天地为其悲惜,然流笑柄子青史矣。

  君沉汩罗,去今两干余载矣,夫两千余载之中,屈理而从情者,不可尽数,今日光华闪耀大地,然此事仍无有断绝之时,余作此文,毕汝可知,展汝之盛德,示汝之才华,以警戒世人,使其屈情从理,如此,则官不贪,如此,则民不奸,如此则百姓直田享用不尽矣。

  怀王于冥冥之中,定当后悔不迭,特以为情乃理之末,而理为情之始也,理从情而家不立,则国不治,则天下难平,情从理,则行路之人,可为骨肉之亲,邂逅之人,可助成大事,岂不如此哉?

  点评:这是一篇别具一格的考场佳作。作者用文言文写作,一挥而就,且文采裴然,显示出深厚的古文功底。文章文笔流畅,骈散结合,巧用修辞,议论精辟,巧扣话题——从屈君之沉汩罗,留下警钟长鸣:“理从情,则家不立,国不治,天下难平。情从理,则行路之人,可为骨肉之亲;邂逅之人,可助成大事。”正体现了: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以事为镜,可以明道理之理由。作者了然中国古代历史,熟悉古人命运,将古今融于一炉,谈古讽今,悲悯古人,折射现实,观照当今,纵论感情与政治的关系,弘扬真理,鞭苔邪恶。(唐仕伦)

  岂以亲疏辨好恶

  芝兰玉树,其皆出于庭乎?蓬蒿杂草,其皆植于外乎?不尽然也。

  亲之,则菽麦难辨,蓑草蓬花,皆以之为倾国之色;疏之,则沙金不分,芙蓉玉露,皆以之不为凡尘泥淖,非独花草也,贤者亦如斯。

  昔楚王亲郑袖、靳尚而疏屈原,为其近于心而谄于行也。由是则燕雀乌鹊,巢于朝堂之上,露中辛夷,死于林薄之中,鲍臭日近而香兰日远,致国之殇,无怪也。

  蜀之刘禅,亲小人而远贤臣,朝专权于宦官,君沉溺于酒色,是以孔明六出祁山而不利,姜维九伐中原而无功。朝臣自危,皆欲远避,忠言日去而佞语日进。后以邓艾而推蜀二世之功业,无乃出于此乎?

  其明好,亲之。辨其恶,疏之。是以曹孟德不徇法之以人举士,而行唯才是举之为,乃致帐幕之下,贤者如云,俊采星驰,北破袁绍,东擒吕布,西伏马腾,南收刘综,三分天下,奄有其一,不可不谓明贤辨佞之功也。

  齐桓公之治于天下,外有管仲、鲍叔修于朝政,内有易牙之辈献媚于前,然其明辨之,不以易牙之亲而疏管鲍之贤,其重管鲍而轻易牙,专心国事而疏于酒色,是以有饮马黄河,傲睨天下之霸业,而其亦不失为一代雄奇之王也。

  孔明有言: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之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之所以倾颓也。亲疏不同,而有国之兴衰之异,足以为后世之训也。然非独国事如此,君子欲修身立德,亦必先择善而从,此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是也;若亲善近贤,则如蓬生麻中,不扶自直;若亲佞近谀,则如白沙在涅,其欲求不与之俱黑,则难矣。

  亲者之言,为已而谋者有之,构陷他人者亦有之,非皆为善言,而疏者之言,其辞多厉,其语多直,若欲求顺耳之言,难矣。然则苦口良药,方有利于病;逆耳之忠言,方有利于行,此所以君子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好恶之别,不应以亲疏辨之;贤愚之勘,不应以近远而区之,君子贵明辨好恶而决亲疏,纳逆耳之忠言,后修身立德,则可矣。

  点评:这是一篇颇具才情的考场佳作。文章标题用一反问句,紧扣话题,亮出观点,为读者亮出了第一道美丽的风景。开篇,作者用一妙喻、对比兼设问,紧承文题,统领全篇。然后,或例证,或引证,或正反论证,逐层深入,有力地阐明了自己的观点。作者先从反面选用昔日楚王亲郑袖、靳尚而疏屈原,为其近于心而谄于行,致国之殇;蜀后主刘禅亲小人而远贤臣、忠言日出而佞语日进,终致庙堂倾覆的史实对开篇的比喻进行阐释,由物及人,对观点进行佐证;再从正面选用曹操不徇法之以人举士,乃至帐幕之下,贤者如云,俊采星驰,终能三分天下,奄有其一;齐桓公不以亲疏治天下,而成为一代雄奇之王的史实对观点进行论证。不仅如此,作者还进一步引诸葛亮的名言,分析阐释,有力地证明了观点,使论证十分严密。文章引经据典,信手拈来,充分有力。运用文言叙事说理,娴熟流畅,文采裴然;结尾化用苏轼《石钟山记》的名句照应题目,使结构严谨。(唐仕伦)

  谏王

  春秋战国,狼烟四起,诸子谋臣游说王侯。诸国君欲王天下,皆广纳贤臣。

  一日,商鞅上朝拜王,谏曰:“今天下诸侯纷争,秦欲王天下必先革除积弊立新法,方可图强。”王曰:“子欲何?”鞅曰:“设郡县,王管之。废亲贵之特权,奖善战之士、耕种之农,禁商者而重农耕。若此,不过百年则秦必北伏匈奴东向大海而南取北越。望王三思。”王疑,顷之,挥手令鞅退。

  诸权贵闻之,惧。皆入朝见王。或曰:“鞅者,卫人也,必有所图。”或曰:“鞅欲离间秦,以弱秦。”王疑。

  商贾之人亦惧之,以珠宝献于后宫之妃。妃亦谤鞅于王。王终不用鞅法。

  鞅闻此,伏案泣。客有知者,见鞅,曰如是云云。鞅喜,遂命人备金银珠玉、奇珍异宝。旦日,鞅访王之宠臣,拜王之爱妃,以奇宝示之,悦,皆曰愿效命。

  后宠臣言变法之利,后宫之妃亦言变法之利。久之,王召鞅于朝堂之上。鞅言变法,王听之,遂变法。

  后百余年,秦人奖耕占,废特权,设郡县,国力日盛。至始皇,已灭六国。后蒙恬北击匈奴,筑长城迁民五十万充塞;南取百越之地,委命下吏;东登山而视大海,西固秦之根本。

  后千余年,世人多言秦之伟绩。

  惟鞅泣于九泉之下,王惑,问之。鞅不敢言。再问,鞅曰:“吾,卫人也。慕王之亲贤而奔于秦。吾欲变法强秦,王疑,偏信于宫妇亲贵。吾泣,客献计使贿王之左右及宫妇。王遂用吾法。倘吾之奔于他国,今王天下者不可知之。王亲奸佞,几亡秦。”

  王悔,良久,曰:“卿所言极是。寡人信亲近之人而远良臣,是寡人之错也。亲者,吾信之。谋臣,吾疑之,错矣。”

  吾观今世,亦如此。亲近之人,虽错亦信之;疏远之人,纵有良言万语犹疑之。

  人,大举于此,信亲近而远他人。

  点评:文章将商鞅变法的史实进行创作翻新,巧解话题。作者据古而又不泥古,通过商鞅为了变法而“谏王”的无奈和苦涩,不得不昧心地去贿赂宠臣、后妃的记叙,以及商鞅变法前后的语言行动和感情的变化的描写,生动地刻画了一个具有改革精神的忠臣的形象。秦王由猜疑、不辨正误到最终采用变法的心理嬗变,宠臣后妃的贪财变色的丑态与商鞅的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商鞅的形象更加高大丰满。

  特别是文章后半部分假想商鞅泣于九泉之下,与秦王的对话,秦王后悔的情景的描写和对现实的抨击,更是奇思妙想,有力地鞭苔了秦王因感情的亲疏影响自己的认知,“几亡秦”的劣行使中心得以深化,使文章更具现实意义。结尾巧妙地模仿《史记》手法,卒章显志,画龙点晴。(唐仕伦)

  祭宋礼文

  清浊不辨枉送命

  ————题记

  维公元2050年1月1日,韩非子谨以清酌遮羞之莫,致祭于亡友宋礼之墓下,而吊之以文曰:

  上苍愁容锁万里,日月昏暗百云低,乌鸦枝头哀音啼。友人三魂渺渺归西去,七魄悠悠极乐把足立。

  呜呼宋礼,不幸归西,年纪轻轻,命终三纪。忠义之心,英灵之气,昔日英武,今日草靡。吾不见君久矣,犹能仿佛君之生迹。想君幼年,大器早成,南征北战,所向披靡。聚敛财富,如粟如栗。经商事政,老幼不欺,挥洒自如,无忧无虑,理应为国效力,以图大计。

  呜呼宋礼,聪明一世,糊涂一时,墙院遭损,理应修葺。家有财富,盗贼之心,寻寻觅觅,心当无旁贷,自戒自律。更有邻人提醒。何忧何虑,以修一墙,成事皆宜,奈何贼心不去,夜入其壁。贼人如意,汝等何可萎靡?

  吾以为,先生一世精细,不枉生嫌疑。那知先生顿生疑心,邻翁成嫉,其可谓命途多舛时运不济,自生一番好情义,岂知好心祸不离。更不知,先生私下设刑具,设下公堂私审理。岂知出手轻重没分析,邻翁呜呼命归西。

  呜呼宋礼,杀人偿命,自然之理。生前事迹,可歌可泣,眼下先生,如垃如圾。损人性命,害人利益,形同幽草,冥冥迷迷。

  事经查理,罪犯已缉。到如今,心中泪,点点滴。虽后悔,犹莫及。做事三思而后行,再思则佳矣。

  呜呼宋礼,生死永离,若有见期,除非南柯梦里觅。年纪轻轻命归西,生前即为杰,死后亦为稀,人生一世兮苦短,处世兮胡离!曾经莫名兮,今作尘粒,意其九泉之下,不化为朽壤,而敛其精英之气,化为精玉之极。

  呜呼宋礼,不见君也已久矣,感念畴昔。生即做人杰兮,死亦当自立,告诫后人兮,认识要周密。排除感情兮,独立看问题。

  君有其灵,以鉴我意,朴守其贞,冥冥迷迷,略备薄酒墓前祭,续望先生三思宜。

  吾心实痛,生死别离,九泉之下,瞑目安息。伏维,尚飨。

  点评:文章作者在考场上神思飞扬,巧用作文材料,将时间推至2050年1月1日,假韩非子祭亡友宋礼而运思走笔。先生动的叙述了宋礼“聪明一世”的一面,然后,作者将笔锋一转,从反面痛陈其“糊涂一时”的罪孽。并以此告诫世人,以宋礼为镜,切不可凭感情的亲疏论事处世,不然,会铸成千古遗恨,留下万世骂名。

  文章开篇用一题记,点明主旨;正反映衬,使形象鲜明;构思奇特,中心突出。拟古人祭文,别开生面,既合祭文文法,又生奇思妙想。字里行间,气韵流畅;骈散参差,琅琅上口;才思敏捷,思辨雄俊。(唐仕伦)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评论】 【推荐】 【 】 【打印】 【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search 小灵通 儿童用品 香水
 
   



文化教育意见反馈留言板电话:010-62630930-517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