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浪教育 > 《高校招生》 > 正文

由失去思考能力的孩子想到的

http://www.sina.com.cn 2004/04/13 14:51  《高校招生》

   作者:罗夕

  一只顽皮的白波斯猫,有天趁着父母不注意时,偷偷溜到附近的森林公园玩耍。森林公园是个美不胜收的地方,波斯猫越玩越浑然忘我,最后竟然在森林中迷失了。它转来转去,就是找不着原来的那条路。如果你是波斯猫,你该怎么办?

  不要以为这是个简单的问题,因为就有孩子作出了这样令人震惊的回答——坐着等死!

  现在,有不少孩子(包括很多高三的学生)在面对自己应该独立思考的问题时,存在着这种“坐着等死”的想法。他们由不相信自己的思考能力,不相信自己渐渐发展为失去思考能力。有家长曾对笔者说:“现在的孩子也不知道怎么了,什么都不缺,就是一遇到事就没主意。我们家孩子下学期就要分文理科,到现在都没想好到底是学文还是学理,结果还是我和他爸就替他做决定了。”

  有人做过一次调查:在黑板上画一个圆圈之后,问学生这是什么?小学生的回答最为丰富多彩,说是零、圆圈、苹果、太阳、月亮、汽球、车轮、铁环、月饼等等;初中生除了说是“零”、“圆”之外,还有说“球”的;高中生除了说是“零”、是“圆”之外,就不能说出更多的答案了。为什么我们的孩子接受教育越多,创造性和想像力却越来越贫乏呢?这种随着知识增多,独立思考能力反而下降的现象,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失去独立思考能力的孩子,其共同表现为:凡事只有一个答案或没有答案;不敢反驳别人的意见;习惯附和他人的看法,缺乏创意。但这些特征并非与生俱来,而是与儿童的想象力、创造性此消彼长。而扼杀后者的,正是我们的教育环境。从某种意义上说“失思”的孩子必定有“扼杀型”的父母。

  在家庭中,父母对子女思考能力的“扼杀”,就其表现形式而言可以分为溺爱型和干涉型。前者是父母对孩子的一切事务都包办代替,对孩子过于溺爱,结果造成孩子过分依赖家长,缺乏生活自理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束缚了孩子个性的发展和开拓精神,甚至连智力也因此受到限制。后者则表现为家长对孩子实行“专制”,用“棍棒”教育孩子,过分限制孩子的言行,为孩子的学习和生活画出死框框,务必使孩子言行符合其愿意。孩子稍有差错,就唠唠叨叨,这样不行,那样也不可以,令孩子无所适从,结果使孩子变得小心谨慎,畏手畏脚,限制了孩子的个性,自然渐渐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不论是“溺爱型”还是“扼杀型”,其实质是相同的。

  在这样的家庭教育环境下,孩子很可能蜕变成一部“考试机器”,麻木,顺从,何谈独立思考能力呢?这些弊端带来的严重后果,在高三学生填报高考志愿前充分暴露出来。相当一部分高三学生此时会陷入困惑和迷茫。上什么大学,学什么专业,本应是一种自觉的、理智的、快乐的选择。但事实上,相当一部分高三学生此时此刻都体验着一种无奈的,甚至是痛苦的心情。据一份调查显示,在校大学生中有40%不喜欢自己所学的专业,在这些所学非所爱的大学生中,不少人都是因为在填报志愿时,不清楚自己的兴趣和理想,索性盲目选择,结果后悔终日。这种情况对个人而言,是悲剧,它不但浪费了一个人的生命,也增加了其心理负担。对社会而言,它给本来就资源短缺的高等教育造成浪费,属于一种隐性的低效率、低回报。

  为什么原本快乐的选择反而变成了一种痛苦呢?因为有许多孩子,他们的兴趣和爱好在幼年时就被粗暴地掐断,他们也从来没有机会去思考(甚至是没有想到自己应该去思考)今后要从事什么职业,想从事什么职业,只是盲目地以父母为他们描绘的未来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

  在同考生家长的接触中,笔者发现,事实上就算是“扼杀型”的家长也往往对孩子的“失思”表示不满和担忧,他们也在努力寻找一种能使孩子拥有自信和独立思考能力的方法。当然,每个家庭、每个孩子都有其独特的个性,我们不能企图用一种模式来涵盖所有的对象。但在培养孩子的思考能力上,有一些问题却是值得家长共同关注的。

  信任

  培养孩子的思考能力和自信心的第一步是:要信任自己的孩子。要记住家长的责任是为孩子创造各种独立做事的条件,不当“拐杖”当“向导”,帮助孩子强化自我意识,激发孩子的主观能动性。既然放手让孩子锻炼,就要信任他们,就不要怕他们做不好,也不能责备求全,更不能包办代替。孩子的自信来自于父母的信任。

  鼓励

  孩子思考能力、独立性和自信心的建立需要一个过程,要遵循一个必然规律,即循序渐进。只要是孩子付出努力独立去做的事,无论结果怎样,都要给予认可和赞许,使孩子产生“我能行”的感觉。当孩子遭遇失败时,家长应该鼓励孩子重新再来,绝不能动辄就说“我说你不行吧,就会逞能”,更不应该把孩子推到一旁自己动手代劳。尤其当孩子执意去做那些难度较大的事情时,家长应进行鼓励并给予帮助,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增加他们的锻炼机会,养成独立的行为。

  倾向

  聪明的家长懂得引导孩子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无论是小到生活上的事,亦或大到孩子的发展方向,都给孩子“说”的权力。谈话,不仅增强了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沟通,而且孩子在说的同时,也正是一个思维、思考的过程。

  如果不注重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那么由此所带来的种种弊端,将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陆续显现。无论是学校,还是家长,都应该对此认真反思,不要轻易便剥夺孩子的创造性,抹杀他们广泛的兴趣,遏制他们独立思考能力的生长。亡羊补牢,为时还不晚,从现在起,请尊重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让他们说自己想说的话,鼓励他们发表与大人们不同的意见,甚至提出批评,为他们提供自己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鼓励他们独立地去面对人生中的选择,培养他们的独立自主精神,使他们在生活的磨练和教育中真正成熟起来,做一个幸福、快乐、坚强、富有智慧的人。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评论】 【推荐】 【 】 【打印】 【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search 小灵通 儿童用品 香水
 
   



文化教育意见反馈留言板电话:010-62630930-517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