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 降低期望值vs提高“就业力”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04/16 13:21 新浪招聘 | |
引言:“我的期望值已经降到不能再降了,为什么还是找不到工作!?”应届生小王这样说。而一些企业的说法是:“如果应届生有工作能力,我们宁愿出高一些的代价聘请,而不希望花几百元请来一个无法快速适应工作的大学生。”那么,在求职过程中,降低期望值和提高“就业力”究竟哪个更重要呢? “降低期望值”不能完全解决问题 “降低期望值”是近几年提倡的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的一个就业观念,就是要大学生们不要因为想一步到位而错失很多别的机会,要“先就业、再择业”。一些高校还给家长寄信,希望与家长一起做大学生的思想工作。这种做法在一定程度上是有必要的,但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现实情况是,很多的大学生也确实降低了自己的期望值,他们从原来的非大企业不去、工资低于3000元不去,变成了一千块钱的活也要抢着干。一些大学生的反应是:“我们现在已经把期望值降到最低了!难道我们只想有一份能基本养活自己的工作,这样的要求也过分吗?用人单位对大学生是否太苛刻了?!” WAKA中国区首席代表岳玉柱表示:“大学生的工作经验少,我们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但是很多大学生连基本的就职能力、职业素养都很缺乏,这让我们难以接受。如果我们接受这样的学生,我们还得花几个月的时间去培训他们如何与人沟通这样的基本常识,时间成本太高。作为用人单位,我们愿意为有工作能力、适应能力强的大学生多支付一些工资。” 由此,“降低期望值”已经成了一个尴尬的说法。 缺乏“就业力”是关键 一家媒体的编辑对应届毕业生的评价是:“虽然有很多学生来自重点学校,但是工作起来总让人不放心,不能很快进入角色。”这种评价在各个企业都占了很大比例,很有代表性,那么,为什么应届生缺少“就业力”呢? 北京联合大学的郭稳同学表示:“我们在学校学的东西太缺少应用性了,实习的时候感觉有20%能派上用场就不错了。所以我觉得我们就是吃亏在没有人告诉和指导我们,就业到底需要哪些能力,企业用人的兴趣点在哪里。”大多数的应届毕业生在实习的时候都遇到了郭稳这种情况,“学”与“用”结合不起来,以至在实际工作中吃了很大的亏。 作为应届生,用人单位的期待不会很高。虽然说应届生刚刚参加工作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但是这种学习已经和在学校中的学习不一样了,在学校有老师手把手的教会专业知识,在工作中却不会有人事无巨细的来教你该做什么,需要自己具有一定基础的职业素养,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在旁边看、听、学。因此,有很多大学生在工作初期就遭遇了心理的低谷,觉得自己没有人重视,甚至觉得自己很委屈,也因此影响了工作。这样的结果只能是让用人单位觉得大学生“没能力”, 一位低年级大学生的家长对这种情况很担心:“我的孩子过两年也要面临找工作的问题, 真希望学校或者社会能有一个教孩子怎么应对就业的课程,别到了毕业的时候‘临时抱佛脚’,这种培训课应该在大学入学就有,多交钱我们不在乎,孩子怎么样能更快更好的在社会上立足才是最重要的。” “就业力”的缺失,已经成为目前用人单位、学校、家长和学生共同面对并希望迈过去的“槛”。 “就业力”培训照亮求职之路 在新加坡,有关就业力的教育从小学就展开了,学校开设类似于“模拟投资”的课程来培养孩子从小对于创业的兴趣。但是在我国,很少甚至没有这方面的实践活动,最接近于就业的“实习”,也只有在大学四年级的时候有很短的几个月时间。 最近在北京的高校中流行的“大学生就业力培训”让那些希望提高就业能力、职业素质的大学生似乎看到了自己的就业前景。“大学生就业力培训”系列课程由“就业、职业、专业”三个阶段的不同课程构成,由国内首家专业的大学生职前培训机构——北京贯能管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www.k-force.com.cn)推出。参加培训的对象多为应届毕业生,也有很多大二、大三的学生。培训的内容既包括就业阶段必须的“就业形势与行业分析、认识企业、职业思考与规划、有效求职方法、积极心态”,也包括获得就业机会后所应该具备的基础职业素质的培训,如“高效团队、有效沟通、任务执行、时间管理”等。囊括了大学生在求职、工作、岗位上将要碰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旨在提高大学生的“就业力”。在场的大学生在体验了“大学生就业力培训”课程之后都表示非常认可,化工大学的刘同学表示“受益非浅,课程非常实用,虽然我还在上大三,但这些课程对今后的就业肯定有帮助。”除了课程之外,他们对贯能公司所提供的“就业推荐”服务也非常感兴趣。他们表示“为什么这么好的培训课程以前一直就没有?” 贯能公司首席培训师陈伟表示:“我们的课程设计完全是基于用人单位的需求及大学生的不同求职阶段和实际问题来设计的。大学生的求职培训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在求职过程中遇见的困难,这一阶段需要从行业知识、企业知识、职业规划、职业心态、求职技巧等方面来进行培训;其次就是在通过努力获得了就业机会之后,而由于缺乏应有的基础职业素质,难以适应职场要求,这也是当前许多用人单位不愿意直接招收大学生员工的重要原因,所以应该提供基础职业素质的培训;第三则是大学生在学校所学的专业知识与用人单位特定岗位所需要的实际专业能力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需要目标岗位导向的专业技能培训。” “降低期望值”逐渐变的尴尬,“提高就业力”更加实用。当然,参加“就业力培训”并不是给就业买了一份“保险”,即使被推荐到用人单位实习,个人是否能灵活掌握在培训中学到的就业知识和技巧,在工作实践中去体会和运用是最关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