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大学2004年毕业生意向调查报告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04/16 14:22 中国大学生就业 | |
中国人民大学是一所以人文社会科学、经济和管理科学为主的综合型大学,虽然2004年也将有应用化学、食品科学及计算机等理科专业和音乐、艺术设计及绘画等艺术类专业毕业生,但总体上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专业结构,以及由于这种结构所导致的“宜零售,不宜批发”、就业岗位目标不明确的特点,决定了人民大学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要比理工科专业院校毕业生承受更大的心理压力。 而2004年对于中国人民大学毕业生来讲更是压力倍增的一年,因为非定向毕业生人数预计将达到5600人,增幅超过全国平均值,几乎翻番。为了准确了解我校毕业生的打算和就业的基本意向,并进而开展更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和“推销”工作,中国人民大学学生就业指导中心通过就业网(http://career.ruc.edu.cn)实施了此次一年一度的毕业生就业意向调查。到12月4日止,共有4025名毕业生注册接受了此次问卷调查,问卷全部有效。经过对数据的统计分析,基本结论如下: 一、毕业生的初步打算:考研者增加,出国者减少 在全体毕业生中,有55.6%的毕业生表示毕业后要参加正式工作,与往年比例基本相当。另外,还有1.1%的毕业生选择毕业后自主创业或打工。 调查同时显示,只有1.0%的毕业生明确表示打算毕业后出国留学。这个比例较往年的出国留学意向比例有所下降,也远低于近几年我校毕业生实际出国留学的比例。出国留学热的降温与赴美签证困难,而其他如英国等奖学金太少费用太高等都有着直接的关系。 参加问卷调查的毕业生中,有13.3%的毕业生表示正在为考研、考博或第二学士学位做着准备,但他们注册用户信息的事实也表明,他们在备考的同时,也会时刻关注就业网上的需求信息和校园招聘预报,只要有合适的用人单位招聘信息,他们也不会放弃供需见面的机会,他们并不是坚定的考研者,准确的说他们是边求职、边考研、“脚踩两只船的考研一族”。另外,还有29.1%的毕业生没有登陆网站填写问卷,也没有按要求注册用户信息,也就是说他们近期不打算参加学校就业中心举办的任何校园招聘活动,也不打算查询就业网上的需求信息(只有注册用户才能查询信息服务和校园招聘活动预报),我们分析认为,这部分毕业生实际上是在全心全意准备研究生的考试,应该属于“铁了心的考研一族”。而“铁了心的考研一族”与“脚踩两只船的考研一族”二者合计的比例占全体毕业生的42.4%,延续了近几年考研比例连年增加的惯性,反映了考研热继续升温的现实。 对于考研的目的,大多数考研者(66.0%)表示是基于对科学研究的兴趣;而为了提高在未来就业竞争中的实力考研的比例也达到28.6%。如果将这两种考研动机归为主动型,那么只有极少数考研者是出于就业难和改变专业等被动的考虑,比例分别为3.5%和2.0%。 二、对就业形势忧多于喜,对就业政策比较了解 对于明年的就业形势,如右图,主流的看法是认为将比今年更难,比例占受调查者的41.8%,比例较往年有上升。这与当前大学毕业生人数规模连年大幅增加、就业一年更比一年难的严峻现实也是基本一致的。还有18.4%的毕业生认为明年的就业形势与2003年差不多,而2002年以来的就业形势总体来讲是严峻的,因此,这些毕业生也应该属于悲观论者。二者合计比例超过六成,可见,多数毕业生对明年的就业形势持悲观态度。 但是,调查也显示,对明年就业形势抱乐观态度的毕业生也不少,比例达31.8%。在严峻的现实面前,还能有三成以上的毕业生乐观面对,我们认为原因可能在于两个方面,要么是对自身能力有自信,要么是上一届或几届的师兄师姐较好的就业状况给了他们信心。对于毕业生自身的信心我们没有进行直接调查,但是对于他们对于我校近几年就业状况的评价的调查显示,超过一半(50.3%)的毕业生认为师兄师姐的就业状况较好,只有5.0%的毕业生认为较差。可以认为,师兄师姐良好的就业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毕业生成功就业的信心。 另外,还有8.1%的毕业生对前景表示说不清,没有明确判断。 对于就业政策,如右图,基本呈左偏分布,有16.0%的毕业生表示很了解,另有45.7%的毕业生表示有所了解,了解就业政策的比例合计达到61.7%。而对就业政策表示不太了解的比例为37.2%,只有2.1%的毕业生表示完全不了解就业政策。 三、就业意向:地区意向很集中;择业行业较传统;初出茅庐就想做高管 对于毕业后在哪里就业,绝大多数毕业生(高达93.8%)的第一选择是北京。愿意将其它地区作为首选就业地的毕业生极少,即使是广东和东部沿海发达城市也只分别吸引到3.5%和2.4%的毕业生愿意将其作为就业地区的第一选择。只有0.4%的毕业生考虑将中西部地区作为其就业的首选地;甚至没有一名毕业生愿意将回省就业作为其第一选择。 在北京就业不能实现的情况下,毕业生的第二选择就显得不那么集中了。其中倾向于将广东和东部沿海发达城市作为就业第二选择的毕业生比例较高,分别达到36.1%和40.6%;即使是第二选择,也只有少部分毕业生考虑回省就业,比例为15.4%,位居广东和东部沿海发达城市之后。 毕业生在北京就业、而且只在北京就业的意向是如此高度的一致,在求职越来越难的今天,对于他们成功就业其实是十分不利的。 对于就业行业的意向,高校科研、金融保险业和党政机关历来都是我校毕业生最感兴趣并且实际就业也最多的三大行业。今年的毕业生在行业意向上也基本上延续了这一传统,首选比例分别达到毕业生的25.6%、23.1%和22.1%。其中有意当公务员的比例较前几年有所增加,这与各级政府近两年招录公务员名额逐年增加有一定的关系。 对于毕业后希望从事的工作岗位,高达46.2%的毕业生表示希望做“负责人或高级管理工作”。可以肯定,对于基本没有工作经验的大学应届毕业生来讲,直接做高级管理人员的就业期望值太高了。往届毕业生求职不成功的经验,以及我们最近对2003年就业难毕业生的问卷调查所发现的“最初期望值太高,等认清现实时已经错过了”被就业难者列为影响程度最高的影响因素的结论都证明,不切实际的、过高的就业期望值不利于毕业生成功就业。毕业生既要树立远大的职业理想,但更要脚踏实地。 有志于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毕业生比例为29.2%;另外,还分别有16.3%和8.3%的毕业生愿意从事一般管理工作和其它工作。 四、实现个人价值是选择单位的首要因素;要求学校服务的核心仍是提供需求信息 调查发现,“发展机会”、“发挥个人专长和才能”和“经济收入”是准备就业的毕业生选择单位时最优先考虑的三大因素。这一结果与前几届毕业生完全一致。它准确的反映了我校毕业生的择业观,即以实现个人价值作为其最主要的考虑。 对于最希望学校提供的服务项目的调查,绝大多数毕业生(92.8%)表示需求信息是他们最想接受的服务,这一比例甚至较往年都要高,反映了2004届毕业生对需求信息更加迫切的要求。另外,毕业生希望学校提供的服务居第二位的是求职技巧指导,虽然只有2.4%的毕业生将其列作第一选择,但却有高达49.7%的毕业生将其作为需要学校服务的第二选择。(文书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