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浪教育 > 求职招聘 > 中国大学生就业杂志专栏 > 正文

访宁波人事局人才开发处处长黄茂胜

http://www.sina.com.cn 2004/04/16 14:09  中国大学生就业

  站在2004年的门槛上我们看见,全国280万大学毕业生又将走出校门,开始打造自己的未来。选择一个合适的地方实现自己的事业是很多人慎重考虑的问题。一个地区的人才政策、用人环境、人才需求与个人事业的发展密切相关。近日,笔者就宁波市的人才问题采访了宁波市人事局人才开发处处长黄茂胜,他让我们相信,在宁波这个广阔的天地里,是人才的你,一定大有可为。

  记者(以下简称“记”):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科技创新都离不开人才,一切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您认为人才在宁波发展中的重要性和战略地位是什么?

  黄茂胜(以下简称“黄”):一句话,人才决定发展。在过去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下,企业要想发展,主要找市长,找政府。但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中,尤其加入WTO后,一切企业活动都要按国际规则办事,必须按市场化的配制,引进和依靠人才和技术,否则企业发展就会走向死胡同,无法在市场中占一席之地。

  我曾采访过100个民营企业,发现老总们对人才的重要性都有着充分的认识,越来越多的企业家都已确立“科技兴企”、“人才兴企”,把人才和科技作为企业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的一环。像波导、三星集团都已成立了国家级的博士后工作站,为企业进一步发展提供动力。全国服装产业知名品牌,产品销售收入分居国内服装业第一、三位的雅戈尔、杉杉在搞“数字雅戈尔”、“数字杉杉”,迈开了与中科院等全国著名科研院所合作的实质性步伐,这对于他们继续保持在中国服装业的龙头地位起了非常大的作用。现在的一些企业老总遇到问题,喜欢跑科研所,找专家,而不是跑机关,找领导。大家都已经明白:只有依靠高素质人才的创新能力,只有依靠高新技术的大量引进,只有融入世界经济大循环之中,企业的发展才有光明前途。所以我说,人才和科技是直接关系到宁波新世纪目标能否实现的重要战略性问题。

  记:既然人才如此重要,那么市委市政府把人才工作放在一个怎样的地位?

  黄:宁波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人才工程,1999年,把它纳入了宁波“科教兴市”的“一号工程”。该工程以“三高”为主要内容,即“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高等教育,加快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三高”目标相辅相承:科技是重点,教育是基础,人才是关键。这三驾马车,齐头并进,是我们宁波在人才战略上的一个高招。人才的引进,不是一个孤立的单一的工程,它应该跟高新技术的发展,高等教育的发展,齐头并进,因为人才最终是在高新技术企业发挥作用,人才的引进和培养都依靠高等教育。“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高新技术是第一经济增长点,开发人才资源是第一要务,是第一把手第一位的工作”,我们用“五一”的态度对待“一号工程”,把人才工程摆在了最重要的位置。

  实施“一号工程”五年来,宁波市通过各种渠道引进了许多优秀人才。目前人才总资源已达38万,其中专业技术人员总量达30万,拥有400多人有突出贡献的专家队伍,其中,院士6人,博士、博士后近400人,硕士近3000人,国家、省、市有突出贡献专家156人,国务院特贴专家207人,省、市政府中奖专家17人,进入国家、省人才工程序列高级专家31人。但是这相对于2010年远景目标中提出的,到2010年,硕士研究生达到1万,博士研究生达0.2万,博士后达500人以上,每万人拥有600人才的目标还有很大空间。

  记者:综观全国全球,人才竞争如此激烈,宁波用什么来吸引全国和世界的优秀人才和科技成果?

  黄:宁波在人才资源开发上努力营造四种环境:

  一.良好的社会环境。通过观念的转变,人才战略的确立,在全社会营造“重才,爱才,用才”的良好环境。宁波要成为人才的“三地”。首先,对所有人才来说,它应该是个“平地”:任何人才都可以毫无障碍地到宁波创业。人才来创业以后,宁波应该成为一个“盆地”:为人才的创新创业提供一切必要的服务,帮助他们取得成功。只有这样,宁波最终才能成为人才的“高地”。

  二.优越的创业环境。引进人才,首先要给他们一个施展才能的舞台。这几年我们非常注重创业平台的建设,经济开发区、保税区、大榭开发区、科技园区,形成宁波的高新技术产业带。我们要建设高教园区的南园、北园,我们还和清华、北大、复旦、同济建立了合作关系,这些对我们宁波人才创新、创业的开发和支持,必将使我们受益无穷。我们还建设了博士创业园,留学生创业园,博士后工作站,使人才引进有更多的渠道。

  三.宽松的政策环境。政策是政府对经济活动最主要的推动手段,政府要在政策层面替人才“放宽,松绑”,对影响人才引进培养、激励创新创业的一切障碍,包括体制上、制度上、地区上的壁垒都要扫除。主要有:

  户籍政策。即“无门槛引才政策”:中专以上只要在宁波找到工作的人,都可以在宁波落户,这在全国绝无仅有。对应届大学本科以上毕业生采取“先落户,后就业”的优惠政策。

  编制政策。事业单位是引进人才的重点,除了扫除户籍障碍,还放宽了编制,即事业单位引进高层人才,不受职称、编制的限制。

  激励政策。第一,用人激励。所有的用人单位都实行聘用制,竞争上岗,形成了“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机制。第二,职称激励。打破了谈资论辈的传统,只要你有真才实学,都有机会被提升。这2年来,我们破格提升了两千多人,为人才脱颖而出创造了环境。第三,重奖激励。宁波有“科技创新特别奖”,“青年优秀论文奖”,“十大青年科技创新奖”等市级奖项,每年都评出一批为宁波的三个文明建设做出贡献的人才。我们每年都要申报国务院特贴专家、省市政府重奖专家、各级的突出贡献专家,而且尽量提高奖励名额和金额。第四,待遇激励。我们专门制定了《宁波市专家管理办法》,为宁波做出贡献的专家,我们在出国疗养,国内培训,医疗保健,书报费补贴,参政议政等各方面,提供了优先的待遇。

  四.全方位的服务环境。服务是政府的首要职能,我们为人才引进创造条件:每年都要举行以服务大中专毕业生为主的毕洽会,以引进海外专家和技术为主的浙洽会,以引进高层次人才为主的高洽会,再加上人才市场“一周双市”和其他各个县市区的招聘活动。我们的目标是:一年365天,天天都是人才旺市,天天都能为人才和用人单位搭建对接的平台,让他们随时都可以找到自己的创业基地,引进所需要的人才。

  记:宁波现在最紧缺哪些人才?2004年人才的具体需求情况是怎样的?

  黄:宁波是一个现代化港口城市,宁波最紧缺四类人才:WTO事务人才、综合管理人才、国际经贸人才、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高精尖人才。

  2004年宁波预计接受大中专毕业生3.3万人,其中外地生源约9000人左右(2003年为7402人)。全市各地各部门上报2004年大中专毕业生计划需求总量9329人(2003年为6415人)。其中博士287人,硕士1162人,本科生4038人,专科生2179人。从历年社会实践供需看,我市博士、硕士、高级工程师等高层次人才,高级技师、技工等操作型人才供不应求,存在40%左右的缺口。需求专业主要集中在工科、财经、医药卫生、文科四大科类,占需求人数的80%左右,农林、理科类需求较少。需求较大的专业为电子、机电一体化、自动化仪表及应用、计算机、机械、化工、建筑、国贸、管理、市场营销、英语、临床医学、材料、法学、药学、光电、金融投资、会计、文秘等。需求流向主要为:非国有中小型企业、民营股份制企业、合资企业、教育和卫生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及乡镇基层组织。

  记:相对于上海,杭州,宁波市的人才结构存在哪些不足?跨海大桥的建设对宁波利用人才有哪些优势?

  黄:宁波的人才基础较薄弱,和杭州、上海比有很大差距。虽然处在沪杭甬这样的“金三角”上,我们曾经有这样的顾虑,叫“大树底下不长草,人才都往杭州上海跑”,但是有一点应该记住,所有事物都是相辅相成的,它既有不利的一面,也有有利的一面,我们不能惧怕上海杭州的辐射所造成的一些不利影响,只要我们宁波在人才制度上更开放,人才政策上更优惠,人才工作上更稳定扎实,使上海杭州的人才为我所用,我们可以让“大树底下不长草”变成“大树底下可乘凉”。

  跨海大桥的建成使宁波成为“长三角”水陆运输的枢纽,这对人才的吸引力是很大的。对上海、杭州的人才,我们现在的方针就是“不求为我所有,但求为我所用”,实现“三不意义”、“两种方式”上的流动。

  一.不分性质。即不管人才属于哪种性质的单位(国有的,民营的,私营的,机关的)。

  二.不分地域。不管人才来自是发达地区还是不发达地区。

  三.不分身份。不管人才是干部还是工人或是其他。

  两种方式,即“刚性”引进和“柔性”流动相结合,我想这才是真正的自由流动。这样一种流动,对我们整个人才开发的大环境肯定是非常有利的。如果你问美国纽约市市长:“你到底有多少人才?”他是说不出来的。因为很多人才都在为纽约服务,但他未必住在纽约。所以,人才的科学定义应该是两个方面的:“有用即人才”、“为我所用即人才”,这个理念必定成为我们人才开发开辟广阔的前景。

  记:政府对应届毕业生服务提供了哪些特殊服务?

  黄:学生就业问题尤其初次就业属于政府公共服务的范畴,因为应届毕业生就业不仅仅是一个人才资源开发工程,它还是一个能保障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大工程,同时,它也是每个家庭的希望工程。市政府投入了很大的财力和物力,使每个大学生免费进入各种招聘会,对学生实行“先落户,后就业”的户籍政策,实行毕业生就业服务周,举办学生专场、专业专场、地区专场,一系列举措使我们的学生就业工作在浙江,乃至全国都处在前列。我想对全国的学生朋友,对有意创业宁波、服务宁波的各类人才说:“宁波是一个开放的城市,从观念、政策到服务都是全开放的。开放的宁波欢迎您的加盟,发展的宁波期待你的创业。”

  采访后记:采访黄处长的整个过程中,笔者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当年“隆中三分天下”的激情,从“不找领导找专家”、“不求所有,但求所用”、“营造人才的平地、盆地、高地”等语句中笔者读到的是一种崭新的人才吸纳概念,黄处长以飞快的语速为笔者描绘着这样一个场景:全国各地乃至国际人才如百川归海一般流向宁波,与宁波的本地人才一起,在这片无比湛蓝的天空下、在这块肥沃的热土上缔造又一个辉煌的亚特兰蒂斯文明。(张益丹 闫华)




评论】 【天生我才论坛】 【推荐】 【 】 【打印】 【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search 小灵通 儿童用品 香水
 
   



文化教育意见反馈留言板电话:010-62630930-517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