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浪教育 > 《上海教育》 > 正文

尹后庆:改革进取,勇破难题

http://www.sina.com.cn 2004/05/08 11:17  上海教育

  与浦东新区社会发展局局长尹后庆相约对话很不容易,整整一个月,他都以婉拒的方式回避着我们。我们很清楚,一是因为繁忙。开会、规划、谈话、下基层,自任局长以来,尹后庆几乎没过上一个消停的双休日,许多人告诉我们“他太累了”;二是因为低调。从上海市教委基础教育处处长到督导室主任再到浦东新区社发局局长,从宏观政策的部署制定,到教育问题的深入研究再到今天直接推动一场触及机制、体制的改革,尹后庆越发感到如履薄冰。

   然而,当本刊连续推出三期“关注浦东新区教育改革”报道之后,尹后庆终于接受了专访。他要把这场正在进行的改革、自己的长远思考和浦东的美好明天呈现给广大读者,因为他明白,这是一道改革命题,需要大家共同关注,共同破解。

阳光明媚的春日里,我们走进了浦东新区社会发展局,与局长尹后庆面对面。尽管他的脸上透着倦意和疲惫,但他的目光依旧深邃和坚定。这是一个有着强烈使命感和责任感的人,对话中,他经常引用《学习的革命》中的一句话:“如果今天你不把自己放在明天,那么明天你就将生活在昨天。”

  尹后庆:改革进取,勇破难题

  策划采访/金天工作室

   领衔记者 金志明 记者 沈祖芸

   图/本刊记者 解澄宇

  浦东,开发开放的改革热土

  《上海教育》:您担任浦东新区社会发展局局长多长时间了?

  尹后庆:算起来,正好10个月。

  《上海教育》:我们听到许多基层校长评价您是“一个教育出身的非常专业的局长”,您认同吗?

  尹后庆:可能不太准确吧。因为以前的工作相对超脱,主要致力于市级宏观层面的教育政策制定和教育问题研究;而现在的工作相对具体,既要有宏观的思考,更要有中观,甚至微观的探索,而且涉及面相当宽泛,不仅仅是教育,还有卫生、体育、人口和计划生育等,有些事情对我来说是全新的,经常处在一个重新学习和不断学习的状态。

  《上海教育》:上任10个月,您最主要做的事情是什么?

  尹后庆:调研,深入地调研,了解情况。在调研的基础上,依靠领导和群众共谋改革和发展的良策。

  《上海教育》:如果从您以前督导的角度,对您的调研作一个分析,您会对身处的这个环境和它的教育状况有一个怎样的认识?

  尹后庆:这是一块热土。

  浦东新区面积533平方公里,是由原上海市川沙县和几个区的浦东部分变更行政区划组建而成的。开发开放以来,浦东新区的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始终保持着持续、高速、健康的发展,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如今的浦东已经成为上海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四大中心建设的核心功能区,是上海市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我国经济发展的龙头。

  置身于浦东开发开放的大背景,新区教育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视下,经过教育工作者的积极努力,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效益不断增强,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基础教育体系,基本满足了新区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人口急剧增加对教育的急迫需求。从1993年建区以来,十年间,浦东新区中小幼学生数占全市的比例从1/9上升至1/7,学校超过400所,教育质量和水平也得到了整体提升,初步突显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

  调整,面对差异的必然选择

  《上海教育》:应该说,新区教育有着良好的发展势头,同时也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按照新官上任的常理应该烧上“三把火”,您作为比较懂行的局长,本可以通过提高待遇、加强培训等途径一下子提升自己的影响力,可您却选择了最难“啃”的管理体制调整作为新区教育改革的切入点,这可能是一件吃力又不一定讨好的事情。您为什么要做这件“伤筋动骨”的事?

  尹后庆:浦东新区基础教育管理体制调整,是新区区委、区政府为全面贯彻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和农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市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而采取的重大举措。它对于推进新区的郊区城市化、村民市民化、城乡一体化,率先实现现代化的总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项改革是上一届区委、区府已经作出决策的,上一任领导也已做了许多基础性工作,正好在我到任之后正式实施。

  新区建区以来,在郊区教育的管理和资金筹集方面一直实行区、镇两级政府分别管理和筹集财政补助经费的体制。应该看到,在建区初期,由于农村地域较广,区级财力尚不充裕,推行区、镇两级财政管理体制,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镇政府办基础教育的积极性,较好地克服了区级财力不足的困难,使郊区基础教育在一个时期内取得了较大进步。但是,近几年来,随着浦东新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区级财力增长迅速,区政府在基础教育方面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城区和郊区基础教育的差异日益扩大。

  《上海教育》:也就是说,不断拉大的差异导致了这场调整,进而加快了城乡教育一体化的步伐。我们也听到其他区的一些疑问,是不是浦东的步子太大了?现在促进城乡一体化是不是有些超前?甚至有人担心会矫枉过正。这里,能否请您具体阐述一下“差异”到底体现在哪些方面?

  尹后庆: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首先,镇财政对教育的投入水平滞后于区财政,城乡教育经费投入差距有进一步拉大的趋势。2000年,区管学校与镇管学校生均教育经费之比,高中为1.36:1,初中为1.21:1,小学为1.04:1,到2001年,高中扩大到1.73:1,小学扩大到1.24:1。与此同时,镇与镇之间教育投入的差距也进一步凸现,按人口平均的镇财政教育经费投入,最高的镇达到866.55元,最低的镇仅为233.79元。

  其二,由西向东内外环线不同地区教育财政负载的梯度落差更趋明显。随着新区城市化进程的梯度推进,形成了黄浦江沿岸地区、内外环线以外地区教育布局的梯度落差。

  其三,区、镇学校经费的差距使全区的有关指标值下降。2001年上海市教育检测公报显示,新区的初中生均经费为4626.87元,同期区管学校初中生均经费为4836元,因区、镇投入的差异,使平均值减少210元;同样的原因,初中生均公用经费平均值减少259.35元,小学生均经费平均减少409元,小学生均公用经费平均值减少249.74元。

  其四,郊区学校总体教育质量相对较低。依据办学水平评估若干综合指标,镇管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约2/3处于全区平均水平以下。

  其五,郊区教育资源布局调整难度增加,教育资源利用率不高,郊区教师外流现象严重。如新区于2002年底开始实施的高中教育资源布局调整方案,对镇管小规模、低质量的高中,需撤销其招生计划时,都因体制缘故,难以落实;因条件较差,待遇偏低,一些边远地区学校留不住教师,即使在郊区范围内进行教师交流,也因需要跨镇调剂,操作上增加了相当的难度。

  随着新区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综合实力明显增强,政府财政有能力支撑基础教育的发展。因此,按照中央和上海市的发展目标以及对浦东新区的发展要求,将基础教育体制由区、镇两级管理转为区级统一管理,促进实现城乡教育的一体化就是一项必要而有效的措施。

  《上海教育》:这次调整涉及面有多广?

  尹后庆:此次调整工作,涉及新区13个镇的镇管公办及镇办学校共86所。新区政府在学校经费、教师购房贷款贴息、基建项目和资产等方面与各镇政府交接后,实行统一管理,以逐步缩小城区与郊区学校之间在办学条件、师资水平和教育质量等方面的差距,从而推进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提高全区基础教育的整体水平。

  均衡,稳步推进的发展目标

  《上海教育》:调整管理体制,确定城乡一体化目标之后,最终要实现的是教育的均衡化发展。那么在这一进程中,新区已经做了什么,以及还将做些什么呢?

  尹后庆:首先是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为均衡化发展打好基础。我们做到了义务教育阶段生均公用经费同步增加。体制调整前,部分郊区学校生均公用经费定额标准低于城区水平。自去年9月起,区财政增加教育投入,使全区所有初中、小学的生均公用经费定额分别达到752元和640元,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经费保障。学校的办学条件也同步得到了改善。

  其次是通过增加教师收入,壮大师资力量,为均衡化发展铺平道路。体制调整前,城区、郊区教师的收入水平存在一定差距。从去年9月起,区财政投入1亿元资金用于提高教师收入。同时教师的职务评聘向郊区倾斜,郊区学校的中级职务评聘比例可在市规定的结构比例基础上再放宽5个百分点。

  再次是加快信息化建设,加强城郊互帮,为均衡化发展推波助澜。体制调整后,我们落实资金400多万元,为郊区中学新配计算机900多台,并决定安排资金900万元,为60所原镇管中小学各配备一套远程教育专用教室,同时在城区学校建设6间主播教室,以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使学校信息化建设同步进行。

  最后统一城郊学制,消除城郊差别,为均衡化发展提供保障。

  郊区基础教育管理体制调整后,实现了城乡教育的四个“统一”,即统一硬件配备水平,统一拨款标准,统一信息平台,统一提供教师培训与发展的机会。

  《上海教育》:通过这样的调整之后,您能用形象的语言来描述一下现在浦东最好与最差的学校的差距吗?

  尹后庆:这要看从哪些标准来衡量了。从硬件的角度讲,差距不大,特别薄弱些的2~3年就能完全拉平;如果从教师的收入水平、学历等方面比,也最多2~3年就可以完全一致。但是我最担心的还是“内涵发展”问题。教育理念、文化背景,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在教育教学的思想和行为方式上的差异,可不是两三年就能完全缩小的。

  《上海教育》:其实在“四个化”中,改变速度和成效最慢的也许就是“村民市民化”了。所以,新区在推进调整的过程中,还是采取了不少举措的,是吗?比如,四大教育署的成立。

  尹后庆:的确,四个教育署是社发局的派出机构,它为学校发展搭建舞台,创设条件,做好服务的。我们可以看到以前的学区将城区划归城区,农村划归农村,城乡之间是很难互通的。而现在的教育署则打破了城乡之间的界限,以陆家嘴为中心,向外辐射成四大条块,这样,同一教育署涵盖了中、小、幼和中职等不同学段的近百所学校,且城乡同处,长此以往可以增加信息交流的机会,促进共同发展。

  校长,教育改革的舞台主角

  《上海教育》:在管理体制调整,加快城乡教育一体化步伐的进程中,基层学校感受最深刻的可能还是这两个月中不断推出的那些被称为“下猛药”的改革举措。除了教育署成立,影响更大、波及面更广的应该是校长聘任了吧?

  尹后庆:从某种角度看是这样,校长聘任是一场教育改革的遭遇战,引起的反响比较大。此次新一轮校长聘任中,共聘任了285名校长,其中125人被新提任。通过校长聘任,不仅加大了优秀年轻干部的使用力度,党政领导班子队伍平均年龄明显下降,同时也充实进一批政治素质好,全局观念强,有改革思路和开拓进取精神,熟悉业务,对不同岗位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在本岗位中做出过较好成绩,廉洁自律,群众公认的优秀干部,使党政领导班子结构得到了改善。

  《上海教育》:这是不是您认为的好校长的标准?如果我们从更理想一些的角度出发,您认为校长应该具备怎样的品质才是优秀的?

  尹后庆:我认为有三条标准。首先应该有公信力,这点非常要紧。校长要有威信,在群众中有感召力,成为“众望所归”首先应该是一个公正而无私的。这无论是从治校原则还是个人品质来看,都是非常重要的基础。其次是要有进取精神。第三条就是作为教育工作者,要有对文化价值的不懈追求。有了这三条,校长就会自觉地学习和钻研,不断地提高和发展。

  《上海教育》:但也有人认为校长要研究问题,要有业务素养,这才是最重要的。您认为呢?

  尹后庆:我认为只有解决了刚才那三条,才有可能谈专业化的问题。有了这三条,校长专业问题的解决也就有基础了,这时你对教育的理解、对人发展的理解、对学习的理解,都会发生变化。作为校长,只有真正关注教育,理解人,理解学习,才能做到“以学生发展为本”,才能带领广大教师开展涉及教育本源的教育改革实战和行动研究。

  《上海教育》:您是不是在说现在的校长就缺少这些品质呢?

  尹后庆:这倒不是,这是一种理想的追求,是无论哪个国家哪个地区的校长都应该奋斗的目标。在这里,我要特别强调的是,我们应该倡导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应该围绕“今天我们倡导什么”来树立一批榜样和典型,让校长们有可以学习的目标。我们要研究为什么“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好校长并非是比有本领搞创收,比谁的办公环境布置得漂亮,而是这个校长办学理念先进在什么地方,他的思想如何转化成管理行为,他的办学特色是什么,这些特色怎样体现教育的规律……只有这样思考、学习、研究、交流,才能形成校长们共同的主流价值取向,才能形成一种文化观念去引领学校的发展。这是我10个月调研积累的最深刻的感受。我始终记得在《学习的革命》一书中有一句话:“如果你今天不是把自己放在明天,那么明天你就生活在昨天。”这句话值得大家好好去体会。

  内涵,不断发展的动力源泉

  《上海教育》:在进行对话之前,我们也收集了一些基层关心的问题。比如大家担心,城乡教育一体化之后,会不会带来削峰填谷似的均衡?

  尹后庆:完全不会。关于均衡化的问题,我早在2002年4月就在《上海教育》上撰文发表过自己的见解。教育均衡化不等于学校之间办学水平的划一化。教育均衡化的原则不主张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运用对公共资源的支配权,集中本该均衡配置的资源,创办“重点学校”。然而,在政府对学校的配置水平基本均衡的前提下,我们不仅应该坦然面对学校之间存在的客观差异,而且应该鼓励和倡导学校之间开展符合教育科学规律的办学水平竞争。对于这种基于学校自身发展内在机制的差异,我们应该看作教育整体发展的动力。因为在学校群体中,只有部分学校的发展取得突破,才有可能引领同类学校群体的整体发展。所以从这点上考虑,我们可以看到现在4个教育署内学校的分布,分别由华东师大二附中、进才中学、建平中学、洋泾中学、上南中学等4所资质较好,办学质量较高的学校作引领,带动起署内的其他学校共同发展。

  《上海教育》:围绕着走向均衡的目标,经历了教育署成立、校长聘任、英语教师培训等改革举措后,越来越多的校长和教师体会到这是真正触动神经的一场改革,大家都认为自己别无选择,只有融入其中,以自己的实践推动改革继续向前,所以大家也非常想知道浦东新区接下去又会有哪些动作呢?

  尹后庆:主要做这样几件事。一是继续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在融入上海教育新一轮的发展中,浦东新区要体现“科学发展观”的新思路,在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上有新的突破,要在增强区域教育综合竞争力上有新的举措。我们将从改革办学体制入手,以民办、转制学校和部分幼儿园为试点,在办学体制上,尤其是在民办教育制度创新上进行大胆探索。二是改革机制,主要是改革拨款制度,使得有限的教育经费与其他资源一起发挥更大的效益。三是规范管理,通过会计核算中心、资产管理中心等机构的建立以及相应管理制度的健全,达到资金与资产管理规范、高效的目的。四是加强校长和教师的培训,我们要通过努力引进一批项目,要吸收全市的资源来为校长和教师的培训提高创造条件。五是积极推动课程与教学改革。六是成立教育发展研究院,要放眼全国乃至全球,搭设平台,引入课题和人才,以课题来带动自身的队伍建设,推动内外交流。通过承接项目,来提升教师的理论和实践水平。七是发展社区教育,形成终身教育体系,让新区的社区教育,成为老百姓自身发展的需求。

  《上海教育》:通过这样一系列的改革举措,您期待看到什么样的改变?

  尹后庆:一是期待无论是从事一线教学工作的教师,还是教育管理人员,能通过这场教育改革找到为浦东新区的教育发展建功立业的信心和愿望;二是期待每个教育工作者都能从教育工作中找到自身的价值;第三就是经历了这场改革之后,在加强管理、提高质量之后,能形成一些有价值的改革经验。如果能用3、4年的努力实现这些目标,我就很满意了。

  《上海教育》:浦东新区正在经历着新一轮的教育改革,机遇与挑战并存,困难与希望同在,您是否想过在自己的任期内把新区教育推向怎样的高度?

  尹后庆:其实一切都还刚刚起步,到目前为止,新一轮改革也仅仅开了个头,不可能一蹴而就,立马见效。我也从未刻意去考虑个人会有多大的作用,会把新区教育带到怎样的高度。我只是想依靠方方面面的支持和关心,依靠系统内群体的力量,团结齐心作一些探索。现在社发局的班子是求真务实、团结奋进的,是很有希望的集体,应该是有作为的。我个人当然对浦东新区教育发展趋势会有自己的理解,那就是按照“夯实基础、优化队伍、提高品质、争创特色”这16字的目标,浦东新区教育发展将在继续关注数量发展的同时,更加关注内涵和质量的发展;在继续关注硬件建设的同时,更加关注软件提升,加强管理,建设好校长和教师两支队伍;在继续关注教育体制与机制改革,提高教育效率和效益的同时,更加关注课程与教学,提高浦东教育教学的水平和质量,力争在较快的时间里,构建起与浦东新区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教育体系,为浦东的开发开放做出新的贡献。

  尹后庆推荐

  适合校长阅读的10本好书

  1.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

  钟启泉等 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评点:以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课程理念为统领,一方面从不同专业背景阐述了相关的核心概念;一方面以专门的章节对新课程中教师的成长进行了论述。

  2.教育新理念

  袁振国 著 教育科学出版社

  评点:从实践活动的现状出发,构建教育科学的理论体系,是一本面向大众的教育科学图书。

  3.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

  朱慕菊 主编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评点:以素质教育思想为指导,从解答广大教育工作者在学习、阅读《纲要》过程中所产生的疑惑入手,阐述对推进新课程工作的思考。

  4.人是如何学习的——大脑、心理、经验及学校

  [美]布兰斯福特等 编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评点:学习是人类一项基本的、习得性的功能,但学习科学却是在上世纪中后期诞生的新领域。美国十多所大学和研究机构的学者们对此作了总括性回顾。

  5.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

  [加]马克斯·范梅南 著 教育科学出版社

  评点:从“现象学教育学”的角度,以教师、父母和学生的生活经历为原材料,对教育学的诸多方面进行深刻而有益的思考。

  6.多元智能——哈佛大学当代心理教育名著

  [美]霍华德·加德纳 著 新华出版社

  评点:开发多元智能,将使具有特点的孩子及早摆脱传统教育的束缚。本书在欧美引发教育“革命”的浪潮。

  7.重建学校精神家园

  易连云 著 教育科学出版社

  评点:以德育的学科体系为主线,在对我国学校德育的过去,现在和将来进行多方面研究和分析。

  8.科学是美丽的——科学艺术与人文思维

  沈致远 著 上海教育出版社

  评点:阐述大科学知识及思想的精品。

  9.教育的问题与挑战——思想的回应

  朱小蔓 著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评点:用理性的思考,历史的、辨证的思维方式对教育观念中的问题作应答。

  10.教师人文读本(共三册)

  张民生、于漪等 总主编 上海辞书出版社

  评点:唤醒教师的活跃思维,重新审视教育的本源。




评论】 【推荐】 【 】 【打印】 【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search 小灵通 儿童用品 香水
 
   



文化教育意见反馈留言板电话:010-62630930-517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