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浪教育 > 《上海教育》 > 正文

图说“小班化”

http://www.sina.com.cn 2004/05/08 11:27  上海教育

  文/本刊记者 沈祖芸 周 慰 图/本刊记者 解澄宇

  “小班化”一路走来:悄然改变着教育

  小班额、围坐式、环境布置、师生互动、个别化指导……正日益成为上海小学课堂教学的常态。在近日举行的上海区域推进小班化教育现场会上,长宁区率先宣布区域内所有公办小学已100%实施小班化教育,并同时承诺,到2007年,实现从小学一年级至初中三年级整个义务教育阶段“小班化”教育全覆盖。

  长宁区区域推进“小班化”的成绩正是蓬勃发展中的上海小班化教育的一个缩影。上海市教委有关数据显示,上海市小班化教育自1997年开始,首先在12所小学开展,经过7年的发展,目前全市已有303所小学起始年级开展小班化教育,占全市小学总数的39%,全市超过40%的小学生可以享受“小班”优质教育的权利。在一些区县,小班化教育已经延伸到了初中阶段,34所初中已经开始了“小班化”试点。

  “小班化”,顾名思义即班额较小,一般为小学每班30人以下,初中每班35人以下。除了班额减少外,“小班化”在硬件、软件上都要求相应的配套,以达到适应学生差异、均衡发展个性的教学目的,使每位学生都拥有均等的参与教学机会。

  上海小班化教育实施7年,一个很显著的特点就是它在改变班额的同时改变着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教育的变化总是和经济社会的变化有着最直接的关联,“小班化”的出现就是如此。“小班化”的最初出现是因为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得到教师更多的关注,有机会享受更优质的教育资源,而班额过大无疑减少了这种可能性,随后年年出现的生源萎缩,使小班化教育成为现实选择。

  小班化教育一方面顺应了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另一方面适应了人口数量变化的趋势。上海2003年以后市区和郊县小学常住户口的新生入学人数将进入低谷状态,每年维持在6万至7万人,教育资源将出现较大宽裕。这也正是“小班化”蓬勃发展的契机。

  “小班化”保留了传统班级授课制的优势,但是它避免了传统的大班额必然带来的不能充分适应学生个性差异,无法照顾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因此学生的个性化培养受到忽视的状况。由于“小班化”在教学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以及随之而来的教育设计和教育方式方法的变化,教育变得精致了。“小班化”带来的对个体受教育充分程度的关注体现了教育上的人文关怀,单纯学生数的削减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小班化教育,小班化教育的核心在于实现以人为本,这为传统班级授课制注入了新的活力。

  “小班化”的出现堪称优质教育需求和生源萎缩的现实之间一个最佳结合点,随之而来的是教育方式和方法的改变,是教师教育思想和观念的转变,“小班”改变的不仅仅是班额大小,而是在逐步改变着教育本身。上海实行“小班化”是为了实现办“一流基础教育”的目标追求:让学生更充分享受各种教育资源,增加接受优质教育的机会,它成为个性化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被称为“教学领域的一场革命”。

  上海市教委副主任瞿钧指出:继续深化区域推进

  上海推行小班化教育7年来呈现出四大特点:一是各区县把推进“小班化”和推进二期课改,进行研究性学习很好地结合起来,注重发挥“小班化”的优势,推动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二是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各区县充分认识到区域推进小班化教育必须依靠具有先进教育理念的教育管理人员和教育教学实践者,因此,把更新教育理念,推广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并有效地采取了多种手段;三是重视制度保障,积极地研究和制定配套政策,在师资配比,生均经费等方面制定特殊的扶持政策;四是切实改变了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无论是在外显层面还是在内涵发展上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强化用区域推进的方式发展小班化教育,为每个孩子提供平等、均衡的受教育机会,是政府的责任。下一步上海小班化教育将很好地结合二期课改继续推进,注重内涵发展。

  首先要进一步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改变过去教育教学只关注结果,关注最终学业成绩的传统思维方式,变“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

  其次要进一步改变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真正了解学生在想些什么,要观察每一个学生,恰当地引导学生采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同时,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必然会带动教师培训内容和方式的转变,教师培训一定要着眼于未来。

  三是要进一步注重“小班”的环境建设。过去,无论是学校环境还是班级环境,氛围都过于凝重,不适合孩子的成长。今天,要改变这样的状态,要从体现以学生为本的角度出发,充分认识到学校环境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时要注重政策环境建设。政府的责任在于创造环境,为学校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教学的探索和实践提供条件,消除校长、教师的后顾之忧,要突破传统的教师培训模式,切实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最后要进一步结合课改,整体推进。今年9月二期课改在小学起始年级的全面铺开是一项革命性的工作,它的影响至少会持续10年、20年,要充分利用“小班化”的优势,主动把“小班化”和二期课改有机结合起来,为二期课改的全面铺开提供空间和条件。

  点击“小班符号”

  符号一:张锦堂

  说起“小班化”实践,张锦堂绝不能绕开,这位北京东路小学原校长是上海小班化教育实践的第一人。早在1993年,张锦堂就提出了“小班化”的设想,并很快投入了实践。

  十年弹指一挥间。今天,“小班化”在上海已是“遍地开花”,什么时候可以收获果实?张锦堂说:“‘小班化’最大的意义在于,让每一个学生受到均衡、充分的教育,不仅要关注每个人认知水平的差异,还要关注学习方法上的差异,进而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能力、心理等心智体能的全部,甚至能够为每个人设计适合其发展的课程, 让每个人都能拥有充分选择的自由。”

  符号二:环境

  “小班”以后,教学空间和环境的设计变得更加“讲究”,课堂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课桌摆放方式,而同一班级在不同时间、不同课堂上也出现了不同的座次设计。每人一椅一桌的设置可根据不同课程的教学要求变换为“品字式”排列、“围坐式”排列等,改变了过去固定的“秧田式”排列。

  “小班”教室都放有一个书包架,小学生可以把书包、书本及相关物品“寄放”在里面,这样给多年来沉重的课桌松了绑。

  “小班”教室的布置也别具一格。它更注重培养学习兴趣和孩子情趣,因此“让每堵墙每扇窗都会说话”成为一些班级教室布置的目标,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教室在开展“小班化”实验的班级和学校几乎完全消失。

  符号三:互动

  “小班”学生数量的减少要求教师必须更加关注每个学生的个别情况,更加关注教育细节的设计和教育环境的布置,小班化教育精致的特点要求教师必须“精心”。

  “亲其师而信其道”。正因为如此,教师在课堂上尽量向学生传递情感信息、爱的语言,如鼓励的眼神、欣赏的语气、热烈的掌声……这一切都在向学生表达一种“爱学生”的信息。

  符号四:“25”效应

  有研究表明,“小班”人数一般不多于25人为宜,这样可以使班级规模与学生学习空间充分利用。不多于25人使得学生的参与度与双边共振的频率大为增多;实现了教师对学生的个别化指导。课外作业完成时间不多于25分钟,这是学生鲜活生命价值的解读。师生课堂互动交往距离不多于25分米,这样有利于营造课堂宽松的情感氛围。另外,学生课堂训练、动手探索研究时间不少于25分钟,这样能让学生的创造与实践能力真正得到提高。最后,师生课堂有效互动不少于25次,达到个体之间激情的燃烧和智慧的碰撞。




评论】 【推荐】 【 】 【打印】 【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search 小灵通 儿童用品 香水
 
   



文化教育意见反馈留言板电话:010-62630930-517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