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价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05/11 12:09 《人力资本》 | |
麦当劳新CEO查理·贝尔一定很不开心,刚刚被宣布为继任者,就被随后出版的《商业周刊》质疑了一把。《商业周刊》上说他“不靠谱”,主要原因是名气不够大,还说,虽然吉姆·坎塔卢波指定他为接班人,但老吉姆本来准备再干3年的。 在纽约股市,麦当劳股票应声下跌5%。这算是新官上任的代价。 前麦当劳全球董事长兼CEO吉姆·坎塔卢波是因为心脏骤停猝死的,同月稍早,爱立信中国总裁杨迈也因为同样原因辞世。长期过于疲劳是许多企业领袖和高管们的常态。在中国的一些民营企业,老板甚至用是否肯加班到很晚,是否白天眼睛里带着血丝上班来衡量员工的工作态度。其结果,这些CEO不仅是在消耗或者谋杀员工,同时也是在谋杀自己。可以想见的是,一旦有“过劳死”现象出现,对于企业、个人都将带来巨大的损失——代价。 为了企业发展和个人发展透支健康,这是精英们必须付出的代价。 在本期内容中,为了企业和个人发展支付代价的故事还有很多,而且不仅限于健康。 HP全球CEO卡莉·费奥瑞纳曾经把3只袜子卷起来塞在裤子里,对大男子主义们大吼“我们的家伙不比你们小!”此种河东狮吼的形象很不“女人”,是卡莉为达到管理目标付出的个人形象代价;前朗讯中国CEO等4位高管被解雇,朗讯失去了4位长期培养起来的经理人以及可能损失部分生意,这是为其全球市场利益和长期利益支付的代价;而某位政府官员及国企老总引咎辞职,也是一种惩前毖后的代价。 代价有很多种,有的是为了铺垫,有的是为了交换,有的是为了试错。 将欲取之,必先予之。“取”是目的,“予”是代价,没有“予”当然不会有“取”。问题在于,我们在许多企业发现,他们对“取”的期望值很高,对“予”则考虑不到或者不考虑。 比如在员工培训、福利、安全、健康和法律手续方面,很多企业采取的就是能省则省、能免则免的态度,不出问题,算是抄上了,出了问题,自认“倒霉”。 其实我们可以从另一种角度来看待“代价”。能够想得到并且做了准备的,一定是可以承受的较小代价;想不到或者没有准备的,则可能是大的代价。最可怕的,是那些我们本来可以想到,但往往被忽视的代价。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此言不假。孙虹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