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A教育回归现实 商学院不能化腐朽为神奇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05/27 10:03 北京晚报 | |
在本市的招聘现场,有时会看到这样的应聘条件:“硕士以上学历(MBA除外)”。MBA真的不值钱吗?国内MBA教育在经过虚热之后,如今已经进入到理性阶段。但是,在这一理性阶段难免又出现了矫枉过正的现象。毕竟MBA教育进入国内市场不过十一二年的时间,这与国外发达国家对于MBA的看法相比,终归还是有一定的差距。 上周四,来自北大国际MBA、北大光华管理学院、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清华大学经管 现状一:不是所有人都适合读MBA 三年以上的工作经验,通过全国MBA联考取得优异的成绩,达到学院的录取分数线。之后,通过个人面试、小组面试以及英语面试层层选拔,取得优异成绩的同学才有可能就读MBA。这是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录取MBA学员的标准。 5年以上的成功工作经历,国内名牌大学本科毕业,700分左右的GMAT成绩……这是长江商学院录取MBA学员的标准。 由此可见,就读MBA各家商学院有着各自的标准。中欧国际工商学院MBA市场及招生经理严俊表示,不是所有人都适合读MBA。商学院欢迎什么样的人,对每个学院来说不一样。对中欧来讲,针对的就是人才金字塔塔尖的群体。这一群体拥有良好的学术背景,出色的工作经历,同时具有深厚的发展潜力。此外,中欧国际商学院希望学员有一定的国际视野,有比较强的领导能力,并且要勇于创新和有热情。坦率来讲,各个商学院都希望招的是金字塔塔尖这批人。但是,中国到底有多少人具备这样的特质?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职业发展中心主任毛东辉认为,清华经管学院和众多国内MBA项目招生体制看似相同,其实在这个程序背后,存在着选择什么样的人的问题。总体来讲,清华经管学院在找一种具有管理潜质、领导潜质、希望从事经济管理工作以及领导商业机构运作事业作为自己终生追求事业的这样一群人。同时,这又是一个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职业素养以及把自己的个人成功、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进步,以及企业的做大做强相结合的,这样一群具有很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一群人以及社会道德和价值观的一群人。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MBA中心项目发展部经理滕海川表示,招什么样的学生,首先看大学本科毕业的院校,第二了解工作的单位,之后是职务、工作业绩。但是,这仅仅是面试的基本背景要求。北大光华管理学院要求的学生具有一些工作的经验和未来能成为杰出领导人的潜能,而在进到光华管理学院之前就应该表现出这方面的能力,也才有继续接受MBA深造资格。 不过,北京工业大学中加商学院常务副院长帅扬也发表了独到的见解,MBA项目实际上都是作为商业运作。既然是一个商业运作,那么只要交钱就欢迎。但是,中加商学院喜欢的学员是有一定的学历,有一定的工作经验,有一定的商业运作的体会。这样的学生来学习,能够带动一个班的学习气氛,能够带动案例讨论。因而可以,不管他以前的学历是国内的还是国外的,不管是大专还是本科,还是更高的学历。现在国内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美国也出现了类似情况。在美国就业形势不太好的情况下,读书深造的人越来越多。实际上,如果一个人觉得国家将来市场经济发展前途是很好的,将来与国际上最发达的市场经济都要一样的,那么就应该来读MBA。如果没有这些想法的话,那么就回家当什么都行了。事实上,25岁到35岁的群体是读MBA的潜在生源。相信国内就业市场会越来越好,应该积极学习迎接就业市场高涨的时候。如果等到最好的形势出现了再去读书,那么等拿到学位,说不定形势又不好了,只能又一次后悔。 现状二:本土化成为国内MBA的卖点 如今,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的国际学生已经占到20%。同时,许多学员尽管考了优异的GMAT成绩,但是放弃了出国读国外商学院的机会直接选择了中欧。其实,类似的情况在北大国际MBA、长江商学院都已经出现了。这种现象固然有出于将来“人脉圈”的考虑,但同样也说明国内商学院已经有了与国外商学院竞争的资本。 北大国际MBA市场推广主任王跃霖认为,从MBA教育产品的性质来说,MBA是一个实践型的,而不是研究型的教育产品。这就决定了即便MBA是西方的产物,但不一定非要远渡重洋才能取得真经。国内商学院应该采取拿来主义,把国际惯例和中国实践相结合。从历史的角度来讲,中国特色的MBA教育完全可以促进整个世界MBA教育的发展和创新。北大国际MBA其中一个制高点就是,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有一批像林逸夫等这样对中国经济深刻把握的经济学家,使得MBA的学员不仅有国际课程标准惯例的学习和掌握,同时他们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有着深刻的认识,一方面他们所学的课程能够掌握国际惯例,使他们具有一个执行力,同时对中国经济有一个宏观上的把握,使他们有一种洞察力和前瞻性,所以北大国际MBA培养的人才是企业家和具有企业家精神的职业经理人以及企业的领军人物。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MBA中心项目发展部经理滕海川表示,现在来讲国际化是一个主流,不管是北京大学的MBA还是美国的MBA,最终面对的是全球化的形势。因此,不应该单独把中国的MBA定义为本土的MBA,国外回来就是国外的MBA。但作为国内商学院来说,在重视学习理论的同时,不应该排斥实践的必要性。学生在商学院接受的MBA教育应该加强与企业的交流,教师跟企业应有紧密的联系,不能够在象牙塔里闭门做一些纯的研究。MBA的研究应该跟中国实际的情况紧密结合,才能达到国际上的领先水平。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MBA市场及招生经理严俊认为,随着中国商业经济的发展,国内就业存在相当大的机会,很多人在目前的岗位上做得相当不错了,他们不愿意放弃目前的职位,到国外去就读MBA。所以,更多的会选择国内的MBA教育。近两年来,所有的商学院非常重视MBA教育,商学院请了相当一批海外来的教授授课,这对现实提高整个MBA教育是有好处的。不过,在中国的环境当中培养中国的国际化程度,需要国内商学院更多的投入。 但是,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美国际管理学院学术部主任董保民指出,国内商学院短视现象也比较普遍。一些商学院尽管每年有几百万元的学费收入,却不肯花十几万几十万雇很好的教授。实际上,海外归来的中国博士中有很多很好水平的,而且价格也很低,但是却没有引起国内商学院的重视。目前,合作办学很多。可是,外方教授是上课就来,下课就走,反正自己收到钱就行了,对商学院自身的研究几乎没有帮助。因此,很难通过真正的合办带动学校自己的师资科研水平的提高。 现状三:商学院不是化腐朽为神奇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统计数字显示,该学院毕业的MBA工资的增长率高达135%左右。中欧国际工商学院MBA市场及招生经理严俊却认为,商学院本身不是说化腐朽为神奇的地方。MBA学员相对是比较年轻的人士,像长江商学院平均年龄29岁、平均工作年龄7年左右,中欧也是29岁多一点、6年多的工作经历。因为MBA毕业以后,不可能像EMBA的学生已经是非常有经验了。实际上,商学院给学员未来的发展提供一个很好的基础,或者在未来有很多机会的情况下,通过在MBA过程当中的提升,加上他们以前工作经历的提升以及毕业以后扎扎实实在企业工作一段时间积累的东西,帮他们提升,逐步完成整个职业发展历程。对一个MBA的成功可能不是短暂的一两年、两三年,可能也不是五年甚至于十年甚至于更长的时间。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MBA中心项目发展部经理滕海川表示,对一个学生来讲,应该给它一个很好的平台。一个MBA毕业以后,到一个工作岗位,有一个更好的天地展示能力,给予机会,证明自己,这是非常重要的。对于MBA的学生来说,挑战性无处不在,MBA这三个字母其实是一种压力。同时,MBA不是一个静止的教育。不是说学员奋斗得很好,说明学校培养很好;奋斗得不好,说明实践、市场检验这个产品不行。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职业发展中心主任毛东辉认为,MBA给每个年轻人重新定位自我的机会。因此,就业并不一定就是选择的公司以及职位各方面一步到位。这完全可能在未来的工作中要进行调整,但是方向的选择和明确是非常重要的。方向上希望能够一步到位,少走弯路,也许在未来的职业发展当中还会进行方向上的调整。这个可能性也是有的,但是我们更希望瞄得准一点,选择的准确性大一些,这样的话发展的道路更加顺利。同时也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把握新的提升的机会或者承担更多职责,统率更多资源。所以MBA的职业规划应该不断地调整,这种职业发展应该是非常动态的。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MBA中心项目发展部经理滕海川表示,评判MBA的标准目前很难一下下定论,是所有MBA都不行,或者MBA真的很行,这些都不好说。毕竟国内MBA教育发展很短,对MBA评价需要很长一段时间。不过,可以肯定,经过MBA职业训练以后,自身价值肯定比以前会提高很多。至于如何检验这种升值,也许需要一年、两年,甚至相当长的时间才能使职业生涯走到另一个职业生涯的高度。 长江商学院MBA项目负责人周娟老师认为,MBA是一项投资,是对自己的人生投资,很少一人一生读两次MBA。做这个投资是商业投资,投入的是学费、机会成本和时间,期望的回报固然是无可厚非的,通过MBA教育希望达到职业提升,如果基于以前行业积累的话,回报的期望可能会在短期或者中期得到比较明确的答案。但是,如果从改变职业生涯的发展,或者寻找新的机会出发,还是应该把MBA作为中长期的投资来看。期望MBA毕业之后起薪的翻倍都是不太现实的。 本报记者 郑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