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要发现美,然后才能表现美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06/01 13:37 新浪教育 | |
我们培养卜镝和卜桦画画,不是手把手地教他绘画技术,而是给他创造各种条件,让他在丰富的儿童时代生活中,在接触各种艺术形式中,用自己的眼睛,自己的心灵,自己的双手去体验、发现和表现生活中的美。 随着孩子的成长,我们不断地把他送入新的生活中去,让他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美。 在一个初春的早晨,我们带着两个孩子到北海公园去春游,看见一排排高大的杨树,挺拔的树干,灰绿色的树枝,枝枝向上,充满了春天的气息。 回家后卜镝画了张《春天的长廊》,画面上用灰绿色的树干,鹅黄色的树枝组成一条春天的长廊。树下跳跃的孩子与树上欢唱的小鸟,形成一个跳动的旋律,谱出了春天的诗意。 又有一次,在一个冬日的雪天,卜镝和妹妹在上学路上,看到一排排电线,上面落着许多跳来跳去的小鸟。漫天皆白,只留下上学孩子的两行足迹。根据这一清新的印象,卜镝画了一幅《冬雪》。诗人柯岩看了这幅画后,高兴地题了这样一首诗: 小鸟,小鸟, 你为什么 不坐在高高的树梢? 小鸟,小鸟, 你为什么 在电线上来回跳跃? 明白了,明白了, 你们错把 电线当成五线谱了。 小鸟音符 啊,音符小鸟—— 多么美的曲调…… 诗人把孩子眼里的美,提高了,升华了,酿造成艺术的美。 在一个冬日的夜晚,卜镝偶然向窗外望去。啊,好看极了,从楼上看街灯下飞舞的雪花像透明的宝石,闪烁着五颜六色的光辉。据此卜镝画了一幅《彩色的雪花》。 卜镝是在生活中用他自己的眼睛发现了美,然后才表现了这种美。 如果说美术家需要一双巧手的话,那么首先应该从培养一双慧眼开始。 罗丹说:“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对美的发现。”培养孩子画画从何入手呢?是从一般绘画技术开始呢,还是从培养孩子一颗美好的心灵与观察发现美的眼睛开始呢? 我记得傅雷先生曾说过这样的话:“凡是一天到晚闹技巧的,就是艺术工匠,而不是艺术家。一个人跳不出这一关,一辈子也休想梦见艺术女神。”绘画固然需要一双巧手,但光靠手产生不了伟大的艺术。眼睛看不见画,手又怎么能画出画来呢?我们对孩子的培养首先是从学会观察开始的。 观察不是指人的肉眼仅仅能看见外界的景物,因为这是一般动物都能做到的。艺术家的观察是对自然的一种选择,而不受自然的支配。观察是一种特殊职业的习惯。不会观察的人在生活中会视而不见,不能在平凡中发现不平凡。歌德说得好:“艺术家一旦通过观察掌握了自然,那个对象就不再属于自然了。”观察是艺术家创造的开始,观察是艺术家智力结构的眼睛。艺术家可以根据自己的观察铸造一个可信的世界,一个有自己面貌的崭新的艺术世界。 因此,我们培养卜镝画画,不是手把手地教他绘画技术,而是给他创造各种条件,让他在丰富的儿童时代生活中,在接触各种艺术形式中,用自己的眼睛,自己的心灵,自己的双手去体验、发现和表现生活中的美。 因此,我们经常利用节假日带他们到他们愿意去的地方——公园、动物园、植物园、美术馆、音乐厅、剧场、电影院,还带他们到山区旅行,海滨游泳,工厂参观,农村访问,参加各种有趣味有意义的活动。 每次活动,卜镝都在美术日记上记下来。把他的爱,把他的激动,把他眼里、心里的愿望都凝固在纸上。他的日记与日俱增,这些成了他童年生活的缩影。 例如,卜镝4岁的时候,和妹妹一起看画册,他们特别喜欢小熊、兔子、小鹿等动物,每翻过一页,他们就争先指着一个可爱的小动物说:“这是我,这是我”。孩子们爱动物,愿意把自己想像成小动物。我们的作家也非常了解这一点,经常用儿童愿意接受的对象——动物世界和植物世界去教育孩子。卜镝画画就是从画动物开始的,他四五岁时画猴子、长颈鹿、小马、青蛙等,一直到现在还画各种动物。 观察能力是学习与创作的基础,在儿童尚未形成健全的逻辑思维能力的时候,通过绘画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是非常有效的。它有助于孩子们从更宽的角度,更多的细节去分析世界,评论世界,表现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