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教育 > 求职招聘 > 求职跳槽升迁之薪酬风向标 > 正文

白领暂别涨薪高峰 “坏年头”还要熬多久?

http://www.sina.com.cn 2004/06/11 12:22  中国《新闻周刊》

  涌进职场的人才越来越多,老板们也越来越精明,从2003年起,白领们暂别了薪水年年高涨的好日子。这样的“坏年头”还要熬多久?

  5月15日晚间,北京市海淀区健德桥西的四川孙鲶鱼饭庄,26岁的小陈一如既往地掏

  出200元人民币,对记者说:“下次,你再请我。”

  这个来自东北的女孩有着很多男人式的豪爽。通常,她会把每月4400元的工资全部花光。问起她,她孩子气地耸耸肩:“原来挣得多,养成习惯了。”

  对小陈来说,薪水的骤然下降,是从去年秋天开始的。她在9月满怀壮志地离开了原来做通信设备生意的IT公司,心里想着,以自己的能力和两年销售经理的经验,加上对京津两地市场的熟悉,找个月薪一万元的工作应该不成问题。

  在中关村转了一个月,愣是没碰着符合自己工资要求的公司!

  “没办法,只好屈就了”。她说。

  小陈在2002年的收入,超过了10万元,准确地说是10万3千元,包括7.5万的年薪和2.8万的年终奖金。

  现在的收入,则是那时的一半。

  2003年首次降薪?

  大志只有29岁,却已出任过两家知名IT公司的技术部经理。面对记者的求证,他说IT降薪风潮确实存在,但他并没卷进去。

  “三年前,一个普通的大学毕业生进‘华为’,起薪就有6500~7000元/月”。大志说。

  “那时我只好接受求职者的开价,否则我就找不到人”。中国科技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人力资源部部长李学峰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小陈恰好毕业于三年前,IT业全国一片飘红的大好形势加上“北广”的招牌,她没怎么费劲就进了一家利润空间很大的IT公司,半年的秘书工作后开始干销售,“收入一下就多起来”。

  IT的热门吸引了很多新的人才。在2001年下半年开始的IT寒冬之后,IT业的老板们意外地发现,这一行业的人不是少了,而是多了。一个理性的做法是,不再以7000元的月薪养很多的工程师,而是以一个万元月薪的成手带一批月薪3000元的小伙子。大志就是那个成手,成功开发了北京移动WAP1.2项目的他,是市场上的抢手货。

  也曾在IT业就职的李学峰说,目前拥有研究生学历的普通白领,在市场上的薪酬也就是3000元左右/月。和通信、电力沾边儿的行业,待遇会稍高一点。全国人才中心的戴雅丽处长证实了他的说法。

  关于降薪群体,北京市人才服务中心主任韩光耀指出,他们都在那些因市场行情而动的行业里工作,并且,拥有足够的降薪空间。较之享受“低保”的群体和公务员群体,白领薪酬偏高。

  在证券行业效力已达10年的李学峰透露,该行业“做业务的一批人,薪酬下降了30~40%”。

  韩光耀透露,近年来炙手可热的MBA,也已开始贬值。

  小孙作为法国一所商校毕业的MBA,月工资9000元。北京大学国际MBA办公室的尹建红老师对本刊说,这个工资,在MBA群体中“算低的”。

  韩光耀主任认为,决定工资多少的,是工作岗位和能力。“如果你只有MBA学位,却并无太多的商业管理经验,如何拿得了高薪?”

  关于薪酬的涨跌,来自北京市统计局的数字与中华英才网的数字(均为2003年)截然相反,前者上涨15.8%,后者下降14.7%——这是这家机构近年首次发现白领薪酬的降低。

  中华英才网发现,2003年受调查者的平均收入为35333元,一半的人年收入不足2600元。

  调查发现,薪水降幅最大的是IT业。在此次调查中,计算机与互联网行业年薪均值为38723元,较上期下降接近7000元;互联网、电子商务行业,下降了将近5000元(年薪均值35707元)。

  如此巨大的反差,反映了双方调查样本的不同。前者的调查对象,是北京的社会职工全体;后者的调查对象,是具有上网条件的49377位网民,“也就是我和我的朋友们,我们对降薪感同身受”。小陈说。

  降薪毕竟还有口饭吃,一个新的现象是中国出现一批高学历失业者。据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失业保险处提供的数字:北京市登记在册的大专以上学历的失业人数为2100人。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上海和深圳。今年“五一”之前,南京市有27名硕士登记失业。

  “海归”变成“海待”

  小林从2002年11月19日成为一名海归,并迅速转变为“海待”。原因很简单,她一直没有工作。

  她也曾试图工作,当时正值“非典”,一家旅行社的老板说“疫情结束之后再说”,后来没了动静。

  回首往事,小林承认出去得有些盲目。

  20年前,在北京一外企工作的洪晃(章含之之女)的月薪是7000美元,而中国的大学毕业生挣56元的月工资。天壤之别。

  这个差别,只是因为洪晃是70年代的赴美留学生。

  实际上,洪晃当时的高工资,在李学峰看来,是物以稀为贵的结果。

  羡慕洪晃的生活水准,小林在1997年大学毕业前就已下定决心要出去。“人真的命运不同”,她对记者说,“我同寝室的3个姐妹都去了美国,我却被拒签”。

  去不了美国就去其他国家。毕业后,小林先工作了两年,在赴法签证放宽的时候,实现了自己的夙愿。

  她在法国,大部分的时间都在打工——每天7小时的香水店售货员,两小时的语言课。她甚至没有上过一天法国的大学。

  一个大学毕业生就在国外做一辈子的售货员?国内的男友、现在的丈夫催她尽快回国。在赴法整整31个月之后,小林踏上归途。

  2003年全年,中国新增两万名“海归”。和洪晃那个年代不同了:那时,绝大多数出国人员是经过严格选拔后的公派,现在的“海归”——用张车伟(中国社科院人口所副所长)和李学峰的话来说——鱼龙混杂,留学人才市场渐成买方市场,部分“海归”贬值甚至成为“海待”、“海干”都是这一背景下的产物。

  根据世界HR实验室经过近期对随机抽取的1500多个“海归”样本进行统计的结果显示,有35%以上的“海归”存在就业困难,同时40%的“海归”感觉自己的职业方向出错。

  以上海为例,2003年找不到工作的“海归”已达7000人左右,逾三成“海归”就业难。

  海归人数的增多,使他们不再享有物以稀为贵的诸般好处。李学峰说,在他们公司,就有拿3000元月薪的海归。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院长曾湘泉说,“海归”变“海待”的大背景是留学人员在大量增加,而学的专业则以理论型居多,因为好拿奖学金,而理论型人才在全世界找工作都存在着一定的困难。

  “有很多海归,在国内是学生,在国外还是学生,不曾有过工作经验”,张车伟研究员对中国《新闻周刊》说,“我曾建议一个留美学生在那边工作几年再回来”。他指出,目前用人单位要的是能力,洋文凭如果不能与中国国情相结合,薪水降低就是很正常的事。

  《京华时报》在报道5月20日~5月22日举行的“第三届北京留学人才招聘会”时说,所有招聘企业不约而同地发出同一个声音:“工作经验和个人实际能力是目前招聘企业最看重的,学历和海外留学背景并非绝对的必要因素。” 42家招聘单位提供的月薪从2000元到4万元不等,落差很大,而且大多数岗位为初级岗位。

  韩光耀主任认为,目前国内对“海归”的需求,集中在拥有世界前沿科研课题的研究人员、短缺的高层管理人才和证券、金融、保险等亟需与国际接轨的行业。熟悉国际市场规则、行情、跨国文化、拥有国际化理念的人才仍然可以拿到高薪。“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出去过的人都具备这些‘竞争优势’”。

  颇可玩味的是,在中国科技证券责任公司,还有拿6万元人民币月薪的海归。海归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已经比得上20年前洪晃与普通本科毕业生的薪水差距。(杨中旭 刘溜)




评论】 【天生我才论坛】 【推荐】 【 】 【打印】 【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search 小灵通 儿童用品 香水
 
热 点 专 题
中国工人在阿富汗遭袭
胡锦涛出访欧亚四国
雅典奥运圣火全球传递
美国前总统里根病逝
八国首脑会议
纪念诺曼底登陆60周年
中国残疾人艺术团赴美
《后天》 孙燕姿巡演
2004欧锦赛 NBA总决赛

   



文化教育意见反馈留言板电话:010-62630930-517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