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教育 > 求职招聘 > 中国大学生就业杂志专栏 > 正文

开创高校毕业生就业新局面

http://www.sina.com.cn 2004/06/15 17:49  中国大学生就业

  同志们:

  2004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全面总结了200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认真分析了毕业生就业工作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明确了2004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目标和任务,周济部长的主题报告既高屋建瓴又务实具体,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对于我们提高认识开拓思路,做好2004年的就业工作都很有意义,下面我想谈三点意见做一个简单的小结

  提高认识 认清形势 总结经验 明确目标

  进一步提高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认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事关改革发展的稳定大局,事关高等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大家应该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从教育要坚持三个面向,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为人民服务的高度,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更大的决心、更积极的态度、更有力的措施、更扎实的行动,切实做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四个“事关”说的是四个关系,它是有层次的,因此做好高校毕业生工作的意义是多方面的,我们的工作目标也是分层次的。做好这项工作第一个层次的目标和意义就是要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使更多的学生有业可就。其目的是要维护学生利益,维护社会的稳定。做好这项工作更深层次的意义则在于要以此为切入点,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密切高等教育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系,确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教育发展观和教育人才观,同时要在全社会营造一种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氛围。目前我国的人才总量并不高,同时人才资源的配置又不尽合理,所以做好就业工作将有利于使全社会更加重视人才。在高等教育战线中工作的同志们都应该看到我们面临的形势。这其中有两点值得我们去深思:一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高等教育的要求,特别是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定,要求我们的教育观念、体制和做法要从计划经济的观念和做法中解放出来,要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第二,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发展出现了新的特点、新的规律。我们过去不重视就业的原因主要在于计划经济和精英教育。现在我们要高度重视毕业生的就业工作,要千方百计地把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做好,努力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转变教育思想,调整专业结构,改进教育模式,更新教学内容和方法,把握和运用好市场经济的供求规律和竞争规律,建立起自我激励、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发展机制。

  认识认清形势,进一步增强紧迫感。2004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比较严峻,一是毕业生的总量增大,今年共有毕业生280万人,比2003年净增了68万人;二是全国就业和再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由于下岗职工、农民工的转移,新增劳动力的数量持续增长,劳动力数量供大于求的矛盾在我国现阶段将会长期存在。全国就业的总体形势应当比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更加严峻;三是学生家长的就业观念和用人单位用人观念的转变需要一个过程,我们确立一些新的政策机制,它的能量的释放也需要有个过程。例如2003年我们出台了很多政策,但是真正发挥作用,落到实处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四是高校的专业结构和学生的知识结构,现在还不能很好地适应国家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发展变化,这些都表明2004年我们的就业工作还将面临很大的困难。

  总结经验,进一步增强信心。2004年就业工作有困难但亦有信心。信心来自于很多方面,首先是2003年我们的就业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绩。2003年是我们第一次遭遇就业高峰,缺乏经验,也没有现成的政策,同时我们的家长和学生也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再加上“非典”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还是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可以这么说,如果去年这仗打败了,今年的工作就很难做。2003年由于中央对就业工作高度重视,并且抓得非常及时,开创了一个很好的局面。各地和各高校创造性地采取了许多新办法新举措,值得学习借鉴。这些宝贵的经验和做法是我们做好2004年工作的基础,同时也是我们信心的源泉。我认为2003年能够做到的,2004年也应当能够做到,而且可以做得更好,因为我们有了更多的经验教训。

  明确做好2004年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目标和任务。在全面综合考虑2004年工作的不利因素和有利因素的情况下,会议提出了2004年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就业率要高于2003年同期水平的目标。由于我们初步有了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体制和政策框架,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得到了中央、省市教育部门、高等学校的高度重视,所以实现今年的就业率高于去年的目标是有可能的,经过努力是可以做到的。当然,要实现这个目标还有很多困难,压力也很大。但我们如果克服了困难顶住了压力争取到了好成绩,受益的将是学生、家长、社会和学校。所以我们应该努力排除各种困难,千方百计扎扎实实地把这项工作做得更好一些。

  抓住重点 保证就业工作的顺利执行

  要保证今年的工作更顺利、更有效地执行,应抓好几下五个重点:

  (一) 要狠抓地区不平衡,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对于就业再就业,温家宝总理、黄菊副总理针对再就业工作提出的多项政策都做得非常细致,同时又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在宏观调控上,中央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前一段时间中央组织了全国再就业工作的调查,温家宝总理提出来今年再就业800万、失业率控制在4.5%以下的就业目标。这说明中央对这项工作非常重视,同时在财政支持上力度也是很大的。对于教育而言,提出来就业工作的主要责任在地方是符合中央精神也是符合实际的。这是因为我们就业工作的主要困难在高职高专,而高职高专的权力在省级政府。负责招生就要负责就业,这就是权力和责任对称。本科生的规模控制在教育部,如果就业有困难,那我们从招生规模上就应该加以调控,但是对于高职高专这个层次,各省不能只负责两三年前的招生,对他们以后的就业应当进行更好的考虑。从这点来说就业工作的主要责任在地方。

  但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多种原因,目前各地的就业工作进展并不平衡,一些地区就业率与全国的平均水平相比差距比较大,因此各地都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完善省级毕业生就业工作管理体制,加大省级财政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投入,保证高校毕业生的各项政策都能落到实处。有些地区就业工作做得不好也存在主观上的原因,有些工作如果经过努力完全可以做得更好。位于西部的宁夏,是一个经济条件并不好的自治区,但是由于就业主管部门与人事部门、组织部门、劳动部门和民政部门充分合作,互相配合,就业工作就做得比较好。对于就业率比较低的省份,今年我们狠抓落实,共同商量对策。2004年各省就业率都应当按照高于2003年当地同期水平的目标来安排,每个省都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提出一个指标,要把毕业生就业率和高校的工作挂钩。

  关于就业率是否要指标、指标科学不科学、公布的时机合适不合适,这里我想提三点意见:

  第一,要有就业率。从全局的角度看,国家必须要掌握就业率,这涉及到国家的安全与稳定。今年国务院确定的目标是800万再就业,失业率控制在4.5%以下,就是从国家的风险来考虑的。如果只解决400万就业,将今年的失业率控制到6%、7%,可能就会影响到国家的安全与稳定。这是国家的大局观,我们应该心中有数。周济部长在报告中提到的今后几年我国政府一个很尖锐的问题就是解决就业和再就业,这一问题事关国家政权的巩固和稳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是整个国家就业的一方面,我们不能因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没做好,而加剧全国就业形势的严峻性,影响国家的稳定。

  从另一方面来讲,统计就业率时一些学校肯定会有水份,有不科学的地方,但一般来说就业率高的学校总体好一些,就业率低的学校差一点。因此我们应该有一个就业率。如同企业生产的产品一样,产品最终是想要卖掉,并且卖一个好价钱,企业才能得到发展,这符合市场经济的法则。因此,如果学校培养的学生就不了业,就很难说这个学校办得好。

  第二,就业率统计比较复杂,还需要改进。这不仅在我们国家,其他许多国家在统计就业率方面也没有完全解决。现在就业形式的多样化是客观存在的现实,只有一个指标肯定不科学。统计就业率出现的主要问题在临时就业、灵活就业、非全日制就业等方面,对此我们现在还没找到一个好的办法进行统计。我们能够统计一次就业率,是因为统计签约率比较简单,凭签约合同我们就能够很好地进行统计。目前我们没有对临时就业等多种就业形式进行统计,并非我们不愿意做,而是现在没找到很好的解决办法,我们要对此进行研究、逐步改进。但我们不能等到研究清楚了再统计、再公布,事情都是从不完善到逐步完善,而且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完善。如果我们现在不去统计就业率,就不知道统计的问题出在哪里,就永远得不到完善。所以尽管现在统计就业率时确实存在不完善的地方,有些数据确实不能全面反映学校的实际情况,但是现在只能这样做,同时还需要更进一步地改进。就业率怎么统计,它的内涵是什么,还需要我们去研究。应当说临时就业、灵活就业、非全日制就业都算就业,它也是就业的一种形式,因为现在的就业并不像计划经济时代那样,意味着在一个岗位干一辈子,这有点不太现实。上海市的经验是在统计它的就业率同时还登记待就业率,这是因为有的毕业生没有去签约就业,也不需要去登记再就业,但他们实际上已通过各种渠道就业了。而那些来登记就业的毕业生由于想就业但未能就业,学校就可以提供帮助。把这些数字统计起来就会反映学校的一个实际水平。

  第三、在全国再就业工作会议和全国人大会上,提出了半年以后要登记失业。我认为把毕业时候的初次就业、毕业时候的申请待业、半年之后的失业这三个数加起来,可能就比较完整地反映一个学校的水平。当然初次就业率的统计我们还需要研究和改进,统计的数据应该提供更确实的信息,不要有虚假信息,误导最后决策,也不要因此误导了学校的改革发展。我们现在形势如何,要客观地给学生介绍。既不能盲目乐观,也不能说完全没有出路,如果弄得灰心丧气,完全失去信心,我觉得也不利于学生的就业。

  因此我认为一要有就业率;二是就业率要改进;三是我们并不规定就业率要达到非常高的比例,抵制互相攀比弄虚作假,使就业率达到一个合适合理的程度。

  (二) 要狠抓高职这个弱项。当前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不高,主要反映在高职高专就业方面,因此没有高职毕业生就业率的提高,也就没有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的提高。2004年高职高专毕业生是147万,占毕业生总数的一半以上。要提高各地就业率,难点在高职,潜力也在高职。我认为2004年就业率超过2003年的一个期望值就在高职上。如果高职高专的就业率能够较大地提高,整个毕业生就业率就会相应地得到提高。换句话说抓住了高职就抓住了当前就业的主要矛盾,就会使我们的工作、全国的工作、各省的工作取得明显的成效。

  因此,高等职业学校要加强毕业生的思想教育,加强观念引导,提供信息服务,帮助他们面向市场面向基层,到生产第一线去,通过多种方式就业,要在劳动保障部门的支持下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培训,加大双证书力度,使学生真正做到学有所长,一技多能,掌握更多的本领,参与市场竞争。作为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以就业为导向,加大对高职教育的调控力度,要真正做到高职的年度招生与毕业生就业率挂钩,高职毕业生的招生规模和专业设置要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以市场需要为导向。

  (三) 狠抓信息化建设。毕业生就业难一个主要的问题是信息匮乏,表现在毕业生没有用人单位的足够信息,同时用人单位也缺乏毕业生的足够信息。现在用人单位想要人的要不到人,毕业生想去的又去不了,有业没有人就,有人没有业就,信息缺乏是导致毕业生就业难的一个很大的障碍。目前毕业生求职还是以学校举行的小型招聘会为主,求职效果比较好,多数毕业生在这类会上能够求职成功,而在大型招聘会和网上求职效果并不明显。目前我们的网络建设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各个省、各重点高校都建有网络。网络的开通,为就业信息上网提供了很好的条件。我们应当把就业信息的网络建设摆在十分紧要的位置。毕业生通过这种方式求职,方便快捷省时省力省钱,所以要加大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化建设,要把它作为2004年就业工作的一个重点来抓。我认为如果学校给学生提供了足够的信息,而毕业生却还不去求职,那就是他的就业观念有问题了,但如果他没有得到信息,那么学校的就业工作就还有待改进。我们要尽快使就业网络成为沟通供需信息的主渠道。目前全国省级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已建立了26个网站,高校已经建立了817个网站,我们希望在2004年3月前,全国省级的网站都能够开通,同时网站质量要逐步提高。我们可以对就业网站进行评比,推广比较好的网站的建设经验,把全国的就业网站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我们也希望能够实现国家、省、高校三级互联。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就业网的建设,包括就业市场的建设,教育部门要主动的和人事部门、劳动部门配合,使几个市场打通,共同来做,最好是几个网互联互通,这样才能给学生们提供足够的信息。

  (四) 要狠抓到基层到西部去。支持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去,到西部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统筹发展的一个客观要求。投身科技教育卫生这些社会事业,是青年知识分子成长成材的必由之路。2004年我们要进一步唱响这个主旋律,学校要以更加积极主动的态度、极端负责的精神,组织好大学生服务西部计划和选拔高校毕业生到西部基层工作。

  服务西部计划是一项志愿计划,经费由中央财政划拨专款。志愿者服务一到两年后,鼓励、吸引他留在西部。如果不愿意留在西部,也可以回去通过自主择业进行就业。但作为人事部门、组织部门、教育部门要考虑他们志愿服务西部做出的贡献,要支持他们,关心他们,使去西部的人能够免除后顾之忧,从而使更多的人愿意服务西部。在志愿服务西部的计划中,很多企业提供了资助,不仅资助这些学生,而且表示他们回来之后愿意接受这些毕业生。他们看中的是这些去西部基层干了两年的学生肯定与其他人不一样。实际上我们很多的优秀人才都是这样在基层里面成长起来的。因此我们希望各个学校能够对这个计划给予更多的支持。要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从学校的角度来看,我们要做好工作,使他们在西部干得更好,支持他们在将来能找到更合适的工作。因此应当把支持学生到西部、到基层、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就业、创业的学生人数和成效作为衡量一个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毕业生就业工作尺度之一。

  (五)、要狠抓教育教学改革。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推进教育创新,优化教育结构,改革教育模式,提高教育质量,形成向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新的教育体制。这句话内涵非常丰富,需要我们所有从事教育工作的同志们深思和研究,在国家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同时,我们教育应该做什么?这句话应当说得是非常简洁,也非常深刻,非常全面。这是新世纪新阶段我们落实十四大精神,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推动教育改革化的根本思路和任务。这个思路就是应当形成同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教育体制,我们的任务就是要推进教育创新,优化教育结构,改革教育模式,提高教育质量,对于教育战线来说,这是治本之策。切实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使更多的学生在社会上能够去找到更合适的岗位。

  及时部属 检查落实 做好宣传 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一) 要及时传达和部署会议的有关精神。特别是将周济同志讲话精神能够传达到有关部门的领导班子和相关的工作人员,并向各省区党委政府至少是主管学生和就业工作的领导汇报。全国大多数省都有由中组部、人事部、劳动保障部、团中央和教育部门参加的协调小组,要切实地把讲话精神传达到这些范围里去。通过传达贯彻,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这次会议精神中来。各地高校要根据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总体目标,从实际出发制定一个通过努力可以达到本地和本校的就业目标。应当制定明确的方案,进行具体的分析,切实加以解决,来提高我们工作的自觉性、针对性和时效性。我们既要实事求是,又要开拓进取,定下一个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目标,使就业工作在2004年登上一个新台阶。

  (二) 组织好多处检查。我们希望各个省的主管部门能够对本地区本部门进行自查,并且牵头对本地的高校进行检查,对工作不落实的,包括对国务院文件和2003年就业工作的电视电话会议精神落实不够的要限期整改。对有些还没有成立协调小组的地区,应当尽快成立。2004年教育部有关部门将在适当的时候派联合督查组,到各地区进行检查。这是一次对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情况的专项检查。

  (三) 要做好宣传教育工作。我们要通过宣传教育使社会和广大的毕业生了解国家的就业形势,了解我们就业工作的目标,了解国家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方针政策。我们的宣传部门、教育部门、高等学校都要做好这项工作,同时我们要宣传各高校和各地方的先进经验,希望籍此互相借鉴,互相学习。特别要宣传好毕业生到基层,到西部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的先进典型,要宣传特别是那些做出突出成绩的毕业生,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2003年是最近几年中第一次把这个主旋律提出来,而且很多高校都打出这样的标语,喊出这样的口号,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因此做好毕业生工作的宣传教育也是我们教育部门和高校份内的工作之一。宣传毕业生就业率,在一定意义上来说就是宣传学校的教育质量;宣传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就是宣传我们党一心为公,执政为民;宣传我们毕业生就业状况,也就是在宣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应当通过宣传使学生、家长和用人单位包括各级政府都能够把观念转变到适应现代新的形势中来,努力把我们这些毕业生安排好,使他们在现代化建设的岗位上能够做出更大的贡献。

  (四) 要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高等教育发展都不平衡,各地、各校的情况千差万别,我们既要有总的要求,也要尊重现实,希望大家在落实会议精神的时候结合本地本校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特别是要大胆地把探索溶于实践,通过多种措施、多条渠道、多种形式、多种办法来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要认真地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创造新经验,走出新路子。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在全社会形成一个齐抓共管的局面,标本兼治地解决毕业生的就业问题。特别是要形成一个比较完善长效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体制和机制,来做出我们自己应有的贡献。

  同志们,随着时代的变化和世界的发展,高校毕业生的工作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学生就业工作已从由原来局部的工作,发展成为一个事关全国全局的重要工作。它不只是一个就业部门的,而是整个学校的工作。它是涉及到整个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工作,涉及到全国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工作。我们都担负着神圣的职责,担负着对学生负责任,对国家负责任,对教育负责任的职责,让我们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再接再厉,扎实工作,坚定信心,开拓进取,为完成好2004年的工作任务,开创高校毕业生就业新局面而努力,谢谢大家!(教育部副部长袁贵仁在2004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评论】 【天生我才论坛】 【推荐】 【 】 【打印】 【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search 小灵通 儿童用品 香水
 
热 点 专 题
中国工人在阿富汗遭袭
胡锦涛出访欧亚四国
河北邯郸6-3矿难瞒报
辽宁盘锦大桥垮塌事故
雅典奥运圣火全球传递
美国前总统里根病逝
中国残疾人艺术团赴美
《后天》 孙燕姿巡演
2004欧锦赛 NBA总决赛

   



文化教育意见反馈留言板电话:010-62630930-517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