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学院鱼龙混杂各显神通 中国MBA教育面临洗牌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06/23 16:32 外滩画报 | |
6月16日,“哈佛商学院全球领袖论坛”在上海金茂大厦开幕。此前10天,同在金茂大厦,“沃顿商学院全球校友论坛”刚刚落下帷幕。哈佛商学院、沃顿商学院这两所世界顶级商学院都挤在6月这个MBA(MasterofBusinessAdministration工商管理硕士教育)招生档期,假借“校友会”的名义举行商业色彩浓郁的宣传会,无疑是想以更积极的姿态进入中国的MBA教育市场。 “此次论坛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让中国年轻人了解沃顿,如果他们想读MBA的话,我们希望他们首选沃顿。”沃顿商学院院长帕特里克·贺克非常自信、直白地表示。而哈佛商学院院长基姆·克拉克则显得含蓄得多:“来中国举办论坛,就是想了解这里的情况,并把中国的市场带进哈佛的课堂。” 哈佛、沃顿如此热心中国市场,舆论普遍认为目的在招生。而就读这些顶级商学院的MBA的费用动辄数十万美元,让人不免觉得他们想要赚钱。然而,《时代》的专栏作家约书亚·乔朴却说:“主流商学院旗舰项目MBA仅仅做到盈亏平衡就已不易,很多都是亏损运营。”他认为,哈佛、沃顿等顶级商学院进入中国是其全球化的一部分,主要目的是逐渐扩大影响,抢占中国市场。 的确,这些全球顶级的MBA学院与中国MBA市场的直接接触,将给MBA一个清晰的面孔,这给目前国内鱼龙混杂的MBA市场敲响了警钟。北大光华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教授说:“国外顶级商学院的强势进入,将使中国MBA教育面临洗牌,最终理清目前混乱的MBA教育市场。” 三类商学院构成中国MBA教育中国 MBA商学院教育开始于1991年,经过13年的发展,培养院校已从开始的9所发展为2004年的87所。并被清楚划分为三种类型:以中欧、长江为代表的相对独立的商学院;以北大、清华领军的传统高校体系里的大学商学院;以复旦—挪威管理学院项目为代表的国际大学合作商学院。 如同中国的跨国公司、民营企业和国营企业的不同表现,三种类型的商学院虽然主营业务都是MBA、EMBA(ExecutiveMBA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EDP(ExecutiveEducationProgrames高层经理短期培训课程)培训,但无论从运营、管理、师资,还是从生源的质量、教育质量、企业的认同上都存在很大区别,学院个体差别极大。 中欧最早是中国企业管理培训中心和欧洲管理发展基金会合办的中欧管理中心,1994年延续变更为上海市政府、上海交通大学与欧盟欧洲管理发展基金会的合作项目,更名为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由于历史渊源,以及相对独立运营体制的成功,中欧在英国《金融时报》的亚洲MBA排名中已经跃居第一位。 长江商学院是由李嘉诚投资创办的非营利性高等教育机构。虽然仅创办两年,但因为有雄厚的资金支持,以及明确的办学思维,社会上对长江的前景非常看好。“长江十年之内要进入世界商学院十强之列。”长江商学院院长项兵常把这句话挂在口上。 北大光华、清华经管、复旦管理学院这些传统大学体制下的商学院中规中矩。商学院的实力,基本上就是大学综合实力的较量。国有企业一样,大学的商学院可以经受大风大浪,但是如何在体制上创新发展,却又是一个问题。 国内大学除了传统的商学院以外,还有大量的国际合办的MBA项目。由于国际合办MBA项目都是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而一个大学往往有多个合作项目。“复旦管理学院,有4个国际MBA合作项目(复旦—麻省理工IMBA项目,复旦—港大IMBA项目,复旦—挪威MBA项目,复旦—汉堡大学双学位硕士项目)。而且这些项目都是独立运作的。”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徐慧芬老师说。截至2003年底,国家承认的国际合作MBA项目有37个,接近国内全部商学院的50%。 MBA在中国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基本完成了从顶礼膜拜、迷茫混沌到简单务实的转变。建立在求学者对MBA美好预期基础上的MBA学位热潮,逐渐回归理性。2003年MBA全国报考人数较之于2002年下降了11%,曾经的商学院MBA产业链开始断裂,商学院之间的平衡被打破。而国外顶级商学院的入侵,无疑加剧了中国现有MBA商学院体系的洗牌过程。 不同的招生模式决定不同生源 “长江招生需要GMAT成绩,还要通过5轮严格的面试,录取比例是6:1。”长江商学院MBA执行总监李杰说。与长江一样,中欧也需要GMAT的成绩和层层面试,录取比例是4:1。中欧、长江商学院由于相对独立的管理模式,选择了与国际接轨的招生方式,要求一定GMAT分数,要求几年的工作经验。中欧和长江都表示,他们一些学生的条件完全可以申请哈佛、沃顿这些顶级商学院。 中国大学的传统选拨制度是高考,而传统大学商学院的入学条件是全国MBA联考。与高考一样,联考是全国命题统一考试,考试模式上几乎是高考的翻版。对学生的英语要求也远没有GMAT的高。而且对学生的工作经验也没有要求,这直接导致了传统大学商学院的MBA学生,在获得MBA学位之后,在没有任何工作经验的情况下,从事管理工作。 国际合作MBA由于是独立运营的MBA项目,有更灵活的招生模式。绝大部分都无需通过联考。网络上各种MBA招生广告都以国际合作为主,录取条件更是宽松得惊人。同时,因为国际联考的MBA拿的主要是洋学历,教育部对这些学历仅仅是承认,并没有权威的评定。所以,国际MBA的学生质量参差不齐。 商学院资金赔本与挣钱各有打算 最稳定的商学院资金链是传统的大学商学院体系。因为是国家投入,商学院的资金封闭,学生的学费也进入封闭的资金体系。盈利与不盈利对于个人意义并不大,传统的大学分配体系,决定了教授不可能获得与顶级商学院教授同样的工资。大学商学院是典型的国有企业资金链。 “国外顶级商学院都是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学费仅仅是商学院运作成本的一部分。而不足的部分主要依赖企业或者校友的捐助、基金支持等其他途径弥补。”长江商学院院长项兵说。对于长江来说,现在主要的资金来源是学费和李嘉诚基金的支持。“即使赚了钱,也是继续投入到学校的发展中。”项兵说。 长江现在用在建立自己的案例中心及顶级教授队伍,维持一个世界级的图书馆的开支每年就在数百万美元以上。而长江现在不过百人的学生,每人十几万的学费,根本无法维持正常运作,EMBA、EDP项目也只是杯水车薪。不过,有李嘉诚作为后盾,长江尚可以维持它的教学运作。 作为中国最贵MBA学院的中欧,MBA人均费用近20万元,也只能与它的培养教育费用打平。中欧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靠欧洲管理发展基金投资、政府投入、企业赞助和中欧进行EMBA项目和EDP赚的钱维持。“预计我们部门今年的收入是7500~8000万,明年会超过1亿元,今后每年都会以30%的速度增长。”中欧高层经理短期培训部刘副主任的目标是让EDP部门占到中欧全部学费收入的70%。中欧因为“赢家通吃”的效应已经可以保证资金的稳定,并且把赚取资金投入到学院建设上,已经形成了良性运转。 然而,与长江、中欧一样踏踏实实发展MBA教育相对的是某些通过MBA合作办学获取丰厚利润的院校。挂着MBA的名头,到处发放招生广告,甚至出现了招到学生给回扣的现象,这些MBA教学机构获利不菲。 “为什么国外普遍不盈利的MBA商学院,到了中国就可以成为摇钱树了?其实很简单,就是在MBA教育的各个环节偷工减料,疯狂地节省教学成本,获取最大的利益。结果导致教育质量的大幅度缩水。”北大光华的一位教授表示。 据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教授介绍,现在国内大部分的大专院校都和国外的大学合办MBA,部分只是与国外三流大学合办项目,每年只要招到一定数量的学生,就可以维持,即使招不到,国际MBA项目消失,也不会有太大的损失。一条利用MBA发财的产业链就这样中西合璧地运转着。 类似的MBA发财产业链在国际合作的MBA项目中普遍存在。虽然这些院校赚到钱,但却是非常短视的行为,没有自己的品牌也就没有长久生存的可能。 成败商学院管理模式决定论 “中国最优秀的商学院只可能诞生于中国的大学之中,哈佛是这样,沃顿是这样,芝加哥也是这样。”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张维迎说。北大显然想克隆美国的商学院发展路线图。然而,中国大学的管理体制与美国大学存在根本的不同,这恐怕是它发展路上的一个拦路虎。 “美国商学院都是教授治校。”长江商学院副院长、原斯坦福大学商学院金融学副教授黄明说。以国内高校目前的管理体制来看,这一点国内大学商学院似乎很难完全模仿。 虽然“教授治校”不一定导致世界一流商学院的产生,但相对独立的管理模式对商学院的发展显然是大有益处的。中欧虽然没有采取“教授治校”的管理模式,但独立、开放的管理方式还是获得了积极效果。 中欧相对简单的问题,对于大学商学院却是头痛的问题。无论是清华、北大还是一般的学院,管理模式都带着计划经济的痕迹。比如商学院最受争议的师资水平,大多数体系内商学院的教授的评估体系都是相同的,要求发表多少论文等等。同时,大学对教授的工资有严格的规定,而这些规定限制了商学院请更好的老师。 中国需要什么样的商学院? 从管理科学的角度来说,中国商学院要在短时间内赶超沃顿、哈佛似乎不现实。但是中国商学院的优势是中国作为世界经济最快速增长的地区,为新的经济学说的提出提供了舞台。而中国特殊的经济环境完全可以提供商学院研究分析的资源。中国商学院在培养了解中国市场,又具备国际眼光的MBA的同时,还可以推出新的研究成果。这样中国还是有机会打造出中国需要的真正的顶级MBA。 参照哈佛等顶级商学院的成功经验,中国本土的商学院要能够立足于国内,必须拥有自己的教授队伍,同时自己的教授队伍,要研究自己的案例。 “长江商学院的目标,首先就是要有自己数十人的教授队伍,而且这些教授是国际级的‘土鳖化’教授,让他们了解中国,研究中国的经济现象。”黄明说,“长江的已经邀请世界前十四名顶级水平的教授加盟长江,初步形成自己的教授资源。这些教授将深入地研究中国,建立自己的案例资源。”同样的想法,中欧也在酝酿。师资与本土案例对于中国任何一所商学院都是稀缺的,但这也是中国商学院发展,与世界顶级商学院竞争的关键。 虽然,哈佛和沃顿是顶级商学院,会冲击中国的MBA教育格局。但从本质上来说,中国的MBA还是需要了解中国的MBA学院培养。(外滩记者王晟/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