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教育 > 考试中心 > 恩波考研课堂 > 正文

政经笔记:社会经济制度与经济运行的一般原理

http://www.sina.com.cn 2004/08/05 12:06  恩波教育

  第二章 社会经济制度与经济运行的一般原理

  一、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

  (一)社会经济制度的更替

  社会形态的发展表现为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在人类社会的历史上,已经相继出现了五种基本类型的生产关系:原始公社制度、奴隶制度、封建制度、资本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制度。人类还将进入共产主义社会。

  (二)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一般规律

  推动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最根本的动力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①任何生产关系刚刚建立起来的时候总是同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基本适合,从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②生产力是积极的活跃的因素,生产关系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这样,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导致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由基本适合逐渐变成基本不适合。

  ③当生产关系完全不适合生产力的发展状况的时候,就要求对旧的生产关系进行变革,以重新实现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基本适合。

  ④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总是从基本适合到基本不适合,再从基本不适合到基本适合,循环往复。由此,推动了社会经济制度的演化。

  二、社会经济的两种基本形态

  人类社会经济发展至今的两种基本形态是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

  (一)自然经济

  自然经济就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其生产目的是为了满足生产者家庭或经济单位的消费需要,不是为了交换。

  原始社会的经济是自然经济。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中,虽然商品经济已经出现,但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

  (二)商品经济

  商品经济是指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包括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

  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存在需要两个条件:一是社会分工,它决定了生产者相互交换劳动的必要性;二是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它是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决定性条件。

  商品经济的发展经历了简单商品经济和发达商品经济两个阶段。简单商品经济又叫小商品经济,是以生产资料个体私有制和个体劳动为基础的商品经济;发达商品经济即是市场经济,在这种经济形式下,各种商品和生产要素都要进入市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三、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

  (一)商品

  1.商品的含义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2.商品二因素

  商品二因素是指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

  ①使用价值

  使用价值是指物品的有用性或效用,它能够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反映着人与自然的关系。

  ②价值

  商品不仅具有使用价值,而且具有交换价值。交换价值是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

  交换价值与价值的关系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交换价值表现着价值。

  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是商品的本质因素。

  ③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关系

  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对立的统一。

  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统一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而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因素。二者缺一,不能成其为商品。

  使用价值和价值又是矛盾的。商品生产者生产商品是为了实现价值而不是为了取得使用价值,消费者购买商品是为了获得使用价值而不是为了取得价值。只有通过交换,这一矛盾才可以得到解决。

  3.劳动二重性

  ①劳动二重性是指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具体劳动是指在一定的具体形式下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具体劳动是劳动的自然属性,反映着人和自然的关系。

  抽象劳动是指撇开劳动的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抽象劳动是劳动的社会属性,反映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

  ②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对立的统一。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统一的。它们不是两次劳动,而是同一劳动的两个不同的方面。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又是矛盾的。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反映着人和自然的关系;抽象劳动形成价值,反映着社会生产关系。

  ③马克思的劳动二重性学说具有重要意义

  其一,马克思的劳动二重性学说,奠定了劳动价值论的基础,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其二,马克思的劳动二重性学说,奠定了剩余价值论的基础。劳动二重性学说把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分为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这是揭示剩余价值来源的先决条件。

  其三,马克思的劳动二重性学说,也为科学地阐明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资本积累、资本有机构成、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社会资本再生产以及资本主义地租等理论奠定了基础。

  4.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而劳动量是用劳动时间衡量的。但是,决定商品价值量的不是个别劳动时间,而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5.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

  简单劳动是指不需要经过专门训练,一般劳动者都能够胜任的劳动。

  复杂劳动是指经过专门培养和训练,具有一定技能或专长的劳动。

  决定商品价值量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以简单劳动为尺度的,因此,少量复杂劳动创造的价值相当于多倍的简单劳动创造的价值。

  6.劳动生产率

  劳动生产率是指劳动者的生产效果或能力,有两种表示方法:一是由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来表示,二是由生产单位产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来表示。

  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同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同社会必要劳动量成正比。

  7.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①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指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

  在私有制条件下,各个商品生产者使用自己的生产资料进行生产。生产什么,生产多少,生产出来的产品的处置,都是私人的事情。因此,他们的劳动是私人劳动。

  但是,商品生产者存在着社会分工,他们生产出的产品是用于交换即用于满足社会需要的,他们每个人的劳动又都是社会总劳动的一部分。因此,他们劳动又是社会劳动。

  在私有制条件下,商品生产者的劳动首先表现为私人劳动。若使私人劳动转化成社会劳动,必须在市场上进行商品交换并获得成功。然而,由于生产具有盲目性,就使得某些商品或全部或部分卖不出去,从而使商品生产者的劳动或全部或部分得不到社会的承认。由此,导致了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②为什么说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其一,这一矛盾是简单商品经济各种矛盾的根源。简单商品经济的各种矛盾,都是由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引起和决定的。若使私人劳动转化成社会劳动,就必须进行商品交换,而商品交换的实现要求把不同质的具体劳动还原成同质的抽象劳动。只有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得到了解决,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才能得到解决。

  其二,这一矛盾决定着私有制条件下商品经济产生及发展的全过程。正是由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的存在,决定了商品交换的必要;正是由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的发展,决定了商品经济规模的扩展;正是由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发展成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矛盾,决定了简单商品经济发展成资本主义商品经济。

  其三,这一矛盾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商品生产者的商品能否在交换中获得成功,决定着他的劳动能否得到补偿并能否进行正常的再生产。如果他的商品全部按照价值卖出,那就意味着他的全部私人劳动得到了社会的承认;如果他只卖出了部分商品,那就意味着他的私人劳动全都没有得到社会的承认。由此,商品生产者在销售商品上必然展开激烈的竞争,竞争的后果必然导致两极分化。在两极分化中,商品生产者们有着不同的命运。

  8.商品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

  从现象上看,商品表现为物,但从本质上看,商品体现的则是被物掩盖着的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特定的经济关系。商品生产者相互交换商品,这不仅仅是物和物的交换,更重要的则是他们相互交换各自的劳动。正是通过这种交换,商品生产者沟通了相互间的联系。

  (二)货币

  1.货币的含义

  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2.货币的产生

  货币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商品经济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价值形式发展的完成形式。

  所谓价值形式,是指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亦即交换价值。它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

  ①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即一种商品的价值简单地偶然地表现在同它相交换的另一种商品上。这种价值形式反映了原始社会末期偶然的商品交换关系。其公式如:

      1只羊=2把石斧

  在这个公式中,羊处于相对价值形式上,石斧处于等价形式上,1只羊的价值偶然地被2把石斧的使用价值所表现。

  作为等价形式,具有如下特点:其一,使用价值成为价值的存在或表现的形式;其二,具体劳动成为抽象劳动的存在或表现的形式。

  ②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即一种商品的价值表现在同它相交换的一系列的商品上。这种价值形式反映了扩大的商品交换关系。其公式如:

           =2把石斧

           =10斤盐

           =3公斤茶叶

      一只羊  =1件上衣

           =1克黄金

           =其他若干商品

  在这个公式中,羊处于相对价值形式上,处于等价形式上的则是一系列的商品。由于一种商品的价值有一系列的等价物,因而商品价值的表现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从质上说,第一次真正地表现为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凝结;从量上说,第一次真正地体现出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随着商品生产和交换的发展,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日益暴露出其内在的矛盾即交换的不便。显然,当甲方需要乙方的产品而乙方并不需要甲方的产品时,交换难以实现。

  ③一般价值形式,即所有商品的价值全部统一表现在从商品界分离出来的特殊商品上。这种价值形式反映着对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下交换困难的解决。其公式如:

       2把石斧  =

       10斤盐 =

       3公斤茶叶 =    1只羊

       1件上衣  =

       1克黄金  =

      其他若干商品=

  在这个公式中,只有羊这种商品处于等价形式上,而其他各种商品则处于相对价值形式上。这样,羊就成为一般等价物。所谓一般等价物,是指从商品界分离出来的充当其他一切商品之统一的价值表现材料的特殊商品。

  一般价值形式同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相比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其一,任何商品的交换,都必须以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为媒介方能完成;其二,由于商品价值的表现既简单又统一,所以价值作为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这一本质属性得到了完全的表现。

  然而,由于一般等价物此时还没有固定在一种商品上,所以又给商品交换带来了新的困难。

  ④货币形式,即一般等价物固定在贵金属即黄金或白银上。

       2把石斧  =

       10斤盐 =

       3公斤茶叶 =    1克黄金

       1件上衣  =

       1只羊   =

       其他若干商品=

  货币形式同一般价值形式的区别是:在一般价值形式中,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是不固定的,而在货币形式中,一般等价物固定地由金银来充当。一般等价物之所以固定在金银上,是因为金银具有体积小、价值大、便于携带、易贮藏、易分割、质地均匀等自然属性。

  货币形式是价值形式发展的完成形式。货币出现后,一切商品的价值都用货币来表现。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就发展成为商品和货币的对立。

  马克思说过:“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显然,金银的自然属性不能决定货币的生产,货币乃是商品经济内在矛盾发展的结果,乃是价值形式发展的结果。但是,由于金银具有体积小、价值大、便于携带、易贮藏、易分割、质地均匀等自然属性上的优点,故而它们最适宜充当货币商品的物质材料。换句话,一般等价物产生之后,最终要固定在金银上。

  3.货币的职能

  货币有五种职能,即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最为基本的职能。

  ①价值尺度

  价值尺度是指货币充当衡量商品所包含的价值量之大小的社会尺度。

  货币之所以能够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是因为货币本身也有价值。

  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不需要现实货币,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用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叫价格。或者说,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其中,价格以价值为基础。

  ②流通手段

  流通手段是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必须使用现实货币。

  ③贮藏手段

  贮藏手段是指货币退出流通领域,充当被人们当作独立的价值形态和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而保存起来的职能。

  只有足值的金属货币才能充当贮藏手段的职能。

  货币充当贮藏手段的职能,可以根据商品流通的需要而调节货币的流通量。

  ④支付手段

  支付手段是指货币充当用来清偿债务或支付赋税、租金、工资等的职能。

  支付手段一方面使商品交换出现赊购、赊销,这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但另一方面又在形式上加深了经济危机的可能性。

  ⑤世界货币

  世界货币是指货币在世界范围内履行货币的职能。

  从历史上看,执行世界货币职能的货币,长期限于贵金属,但在今天,一些币值比较坚挺的经济发达国家的纸币,如美元和欧元等,也在一定程度上起着世界货币的作用。

  世界货币在国际交往中具有如下作用:其一,作为支付手段,估算国际收支,支付差额;其二,作为购买手段,购买国外商品;其三,作为社会财富的代表,从一国转向他国。

  4.货币流通规律

  货币流通规律是指决定商品的流通过程中货币需要量的规律。

  商品在流通过程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取决于三因素:其一,参加流通的商品的数量;其二,商品的价格水平;其三,货币流通速度。

  货币流通规律可用下列公式表示:

    一定时期内      商品价格总额

     流通中所 = ----------------------------------------

    需要货币量   同一单位货币的流通速度(次数)

  货币支付手段职能出现后,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就要发生变化。这时,上述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的公式应调整为:

  

  5.纸币和信用货币

  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并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纸币本身没有价值。

  信用货币是指由银行发行的,能够代替货币履行流通手段、支付手段等职能的价值凭证。如银行券、信用卡、电子货币、支票、汇票、期票等。

  6.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通货膨胀是指因纸币的发行量超过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实际数量而引起的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现象。

  通货紧缩是指纸币的发行量少于流通中所需要的实际数量而引起的纸币升值、物价下跌的现象。

  7.如何认识价值、价格、供求关系相互之间的关系?

  ①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在现实生活中,影响价格变动的因素有:价值、商品供求状况、货币价值和政府的政策。

  ②价值与价格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价值是价格的内容和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有价值的东西一定会有价格;但有价格的东西不一定有价值,例如土地、股票。

  ③价格与供求关系之间存在互动的关系。一方面,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扬时,其供给会增加,其需求会减少;而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下跌时,其供给会减少,需求会增加。另一方面,当某种商品的供给大于需求时,其价格会下跌;而当它的需求大于供给时,其价格则会上扬。

  (三)价值规律

  1.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它的基本内容包括: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要求商品交换必须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2.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表现形式

  由于供求关系的影响,商品的价格同价值经常不一致。供不应求时,价格高于价值;供过于求时,价格低于价值。商品的价格总因供求关系的变化而以价值为轴心上下波动。

  商品的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并没有否定价值规律。因为:其一,从较长的时间来看,价格高于价值的部分和价格低于价值的部分可以相互抵消,商品的总价格同商品的总价值是相等的。其二,商品的价格无论怎样波动,必须以价值为基础。价格既不能无限地高于价值,也不能无限地低于价值。

  3.市场机制

  市场机制是价值规律实现其作用的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由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构成。其中,价格机制是市场机制的核心。

  市场机制对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的调节,称为市场调节。在市场竞争中,产品供不应求,价格就会上涨,高于价值。商品生产者有利可图,就会竞争相扩大生产,增加产品的供给。相反,产品供过于求,价格就会下跌,低于价值。商品生产者获利少或者无利,就会减少生产甚至不生产。

  4.价值规律的主要作用

  ①调节资源配置和经济活动,即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的分配。

  ②促使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刺激生产力的发展。

  个别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个别价值,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社会价值,而商品是以社会价值为基础出售的。这样,如果某商品生产者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那么他就会获利较多,从而在竞争中处于有利的地位。为了能使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就必须改进技术,改善管理,降低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刺激了生产力的发展。

  ③促使商品生产者发生两极分化,形成经济活动中的优胜劣汰。

  由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社会价值,所以那些个别劳动时间较少从而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处于有利的地位,那些个别劳动时间较多从而个别价值高于社会价值的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长此下去,必然促使商品生产者发生两极分化,优胜劣汰。

  5.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只要存在着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价值规律就一定要起作用,这是不以人的主观意识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价值规律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无论是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还是政府的宏观调控,都必须遵循价值规律的基本要求。

  (四)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时代性。深化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认识。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也在不断地丰富、发展和完善。

  我们必须深化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认识。

  随着社会分工日益细密和生产的日益社会化,生产过程中价值的创造实际上已经突破只是由单个劳动者创造的状况,应当认识到是由“总体工人”共同创造价值。在“总体工人”中,不仅包含着直接从事生产劳动的工人,而且包含着从事科技劳动、管理劳动的劳动者。他们的作用日益增大。

  与此同时,我们还必须正确认识价值创造与财富生产的关系。

  ①财富的物质内容要由使用价值构成,价值要以使用价值即财富为物质承担者。但生产使用价值即财富的劳动,并不必然形成价值。自然经济的劳动生产财富,却不形成价值。财富是与人类社会并存的,价值则是商品经济的范畴。

  ②在商品经济中,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统一的。因此,生产使用价值的条件,也是生产价值的条件。但是,不能把生产价值的源泉同生产价值的条件混为一谈,也不能把生产价值的源泉同生产使用价值即财富的源泉混为一谈。

  ③财富即使用价值是所有的生产要素共同创造的。马克思指出:“劳动并不是它所生产的使用价值即物质财富的唯一源泉。”并引用威廉·配第的话说:“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这一原理,为生产要素的所有者共同参与财富分配提供了理论依据。

  ④价值则不同。价值是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凝结,劳动是价值创造的唯一源泉。物质要素仅仅是价值创造的物质条件。

  ⑤人类创造价值,必须创造财富,因为财富是价值的载体。但是应该看到,价值的创造与财富的生产,并不是始终按照同一比例增长的。财富的增长与生产力的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成正比,但价值的增长不一定与财富的增长成正比。从单个商品看,单个商品所包含的价值量是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的。从社会角度看,单个商品的价值要想实现,还必须通过交换的环节,要受到供求关系、竞争的影响。

  鲁生:全国考研政治辅导专家,主讲哲学、政经两门最重要、最难懂课程。鲁老师知识渊博,理论功底深厚。上课旁征博引,激情澎湃,感染力极强。最擅长讲懂难点,辨清易混淆点,哲学、政经的晦涩、繁琐经鲁老师讲解后简单、明了,便于记忆,学生信服地称鲁老师为“难点一点通”。鲁老师2003年度全国10几个重点城市的巡回授课受到广大学生的一致好评,被誉为最有激情,最有责任心,讲课效果最好,课堂收获最大的好老师。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评论】 【考研论坛】 【推荐】 【 】 【打印】 【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search 小灵通 儿童用品 香水
 
热 点 专 题
亚洲杯精彩视频集锦
中国互联网统计报告
饶颖状告赵忠祥案开庭
赵薇邹雪纠纷
范堡罗航展 北京楼市
手机游戏终极大全
健康玩家健康游戏征文
环青海湖自行车赛
《谁是刀郎》连载

   



文化教育意见反馈留言板电话:010-62630930-517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