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教育 > 2005考研政治经典 > 正文

政治理论三种题型的命题特点及答题方法

http://www.sina.com.cn 2004/08/30 17:26  双博士丛书

  《考试大纲》明确规定:政治理论考试在考查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注重考查考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此,掌握好基本理论和基本事实,弄清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基本原理、基本事实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是备考最基本、最重要的要求,也是提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基础和前提。但是,在考试中这种能力是通过“解题”表现出来的,所以,能不能掌握解题能力就成为能否考好政治课的关键。

  《考试大纲》自2003年开始对试卷题型的结构做了修订,把题型规定为选择题、辨析题和分析题三种类型。其中选择题包括单项选择题(选择题Ⅰ)和不定项选择题(选择题Ⅱ),属于客观性试题。辨析题和分析题属于主观性试题。以下就这三种基本题型的命题特点及解题摘要加以具体分析。

  (一)选择题

  1、选择题的命题特点

  考试大纲已明确规定,选择题共占45%,其中单项选择题15题,占分比例约为15%,其优点是分值小,评分客观;保证它在试卷中占有一定的比例有利于确保知识考查的覆盖面,减少试卷的评分误差。从考生的答题情况来看,该题型的正确率比较高,但得满分的比例不足10%。由于单项选择题的指向是明确的,不存在干扰选项,因此在各题型中是难度最低、得分率最高的。

  不定项选择题15题,每题2分,占分比例约为30%。不定项选择题基本上是为实现《考试大纲》的第一、二项评价目标而进行命题的,但要求层次不高。从形式上来看,题目考查的角度和形式比较灵活,时常在给出不同于教材的表述、情境或言论等情况下,考查考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的程度。由于该题型对知识掌握的全面性和准确性要求较高,所以其难度要比单项选择题大得多,考查考生是否准确掌握了有关的理论范畴、规律和论断或是否对相关内容有较深层次的理解辨别能力。如果考生没有真正理解有关的范畴、规律和论断,就不能准确地把正确项与干扰项区别开来。在各种题型中,该题型的得分率是较低的。该题型的答题情况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考生的总分值。

  从考生答题情况来看,多选了选项是错误的主要表现。因此,考生在该题型中反映出的主要问题不在于少选了正确选项,而在于多选了错误选项,对一些似是而非的干扰项难以作出准确的辨别,正确选项选了,错误选项也选了。从直接反映出的问题来看,是考生排除干扰项的能力不强,但从深层次上看,是对基本范畴、规律和论断等没有真正理解和吃透。

  不定项选择题的命题内容大多集中在一些对著名人物的主要观点、理论的评价和语义的正确理解。对一些相关概念,诸如: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同一性和斗争性、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商品资本和商业资本、社会主义民主和资本主义民主等这些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的理解和把握也是多项选择题命题的首选。

  (1)单项选择题最鲜明地体现对基本概念以及对基本概念之间关系的考查。

  单项选择题基本上是为实现《考试大纲》第一项评价目标即准确地再认或再现有关的哲学、历史、经济和政治等方面的知识而进行命题的,主要是考查考生对有关历史、经济和政治方面基本知识、基本概念或基本事实的掌握和认识情况,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它是由概念题演变来的。

  例1(2001理科第6题)抗日民主政权的“三三制”原则是指

  A.进步势力、中间势力、顽固势力各占三分之一

  B.共产党、国民党、民主党派各占三分之一

  C.共产党员、党外进步分子、中间分子各占三分之一

  D.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各占三分之一

  [解析]本题实际上是考查抗日民主政权的“三三制”原则的内容。然后清晰掌握这一知识点,就可很容易地找出正确选项。答案为C。有的单项选择题,看上去比较复杂,实际上也是在考查基本概念。

  例2(2003年第1题)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之后,开始出现了

  A.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对立B.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C.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D.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

  [解析]这道单项选择题实际上考查的是唯物主义历史观与唯心主义历史观两个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比较和区别,抓住了这一点,该题的解题思路就清楚了。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在自然观上有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对立,而在社会历史观上,虽然也有个别哲学家表述过某些唯物主义的观点,但在总体上没有完整科学的唯物史观,即无论是自然观上的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其历史观都是唯心的,历史唯心主义长期占据统治地位。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实践为基础去解决哲学的基本问题,把思维和存在的统一理解为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现实的历史过程,揭示了自然和社会的相互渗透和相互转化,形成社会的自然和自然的社会,说明了自然史和人类史是密不可分的。这就把唯物主义原则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实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进而实现了哲学上的伟大革命。所以唯物史观的创立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伟大的贡献。所以正确选项只能是D。

  (2)强调在记忆基础上的理解。

  政治复习时不能全靠死记硬背,要对各个知识点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这样容易记得牢。近几年考研政治选择题的考查方法,不再是“完形填空”——把一个概念去掉定语,让考生补充,而是通过从四个备选项中做出选择来考查考生的能力。这就提高了考试的难度。

  例3(2001年理科第19题)资本家经营的畜牧场中的种牛,属于

  A.不变资本 B.可变资本

  C.固定资本D.流动资本

  E.生产资本

  [解析]这道题实际考查考生对三组资本,即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实物形式的理解和掌握。答题的关键是要明确畜牧场中的种牛是劳动资本。考生如果仅记住什么叫不变资本、什么叫可变资本不行,出题者不会问“什么是可变资本?”你还得懂得资本家经营的畜牧场中的种牛是属于什么资本。如果你不理解它们的本质,无论怎么推理,怎么搜肠刮肚也看不出来有血有肉吃草的牛和抽象的资本有何联系。

  例4(1996年文科第4题)在下列经济行为中,属于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是

  A.顾客用10元钱可购买5斤苹果

  B.顾客购买5斤苹果,一周后付款10元

  C.顾客用10元钱购买了5斤苹果

  D.顾客向水果店以每斤2元的价格预定5斤苹果

  [解析]该题命题的意图是检验考生是否掌握货币具有的各种职能。考查的目标是要考生从对现实经济现象的分析中理解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内容是什么。

  这同样是一道强调在记忆货币流通手段职能知识点的基础上的理解性选择题。解题思路应从搞清楚什么是货币流通手段职能入手,分析各选项中的现象是否符合货币作为流通手段的内容。货币执行流通手段其职能是充当交换的媒介,即必须是发生货币与商品的现实交换。根据这一标准来衡量题目中所给出的各选项,只有C项才符合要求。

  (3)引文、材料型的选择题有增多的趋势

  所谓引文型的选择题,一般是截取某句名人名言,有时候也引用一句俗语,由考生来分析这句话有几层意思,是对是错,再进一步分析。从历年考题来看,所引用的著名人物的理论、观点主要是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等人的,其他有代表性的错误观点也有可能成为选择题命题的素材。

  例5(2004年第27题)“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不能笼统地说股份制是公有还是私有”,这一观点表明

  A.由法人股东而不是个人股东构成的股份制是公有制

  B.公有制与私有制都可以通过股份制这一形式来实现

  C.有公有制经济参股的就是公有制

  D.股份制本身不具有公有还是私有的性质

  E.公有制经济占控股地位就具有明显的公有性

  [解析]这是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所提出的一个著名论断,作此题的关键就是熟练掌握党的重要文件的说法,答案为BDE。

  例6(2002年理科第2题)马克思说:“搬运夫和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差别小得多。他们之间的鸿沟是分工掘成的。”这表明人的才能

  A.与人的先天生理素质没有关联B.主要来源于后天的实践

  C.取决于人的主观努力的程度D.是由人的社会政治地位决定的

  [解析]这是引自马克思的一个著名论断,说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现实基础,实践对认识起决定作用。

  例7(1997年理科第1题)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

  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

  B.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

  [解析]这是以恩格斯的一个引言为题干的单选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的掌握情况,答案为C。

  例8(1997年理科第11题)唯物辩证法就其本质来说是批判的、革命的,因为它

  A.认为凡是现存的都是应当灭亡的

  B.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从其暂时性方面去理解和对待

  C.认为事物变化发展只有间断性,没有连续性

  D.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理解中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理解

  E.认为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

  [解析]此题的题干是列宁的一句名言。列宁指出:“马克思认为他的理论的全部价值在于这个理论在本质上是批判的和革命的。”选项C、E属于形而上学的观点,为干扰项,应排除。答案为ABD。

  2.选择题答题方法:

  (1)针对选择题命题的特点,选取正确的复习方法。

  对于第一个特点,“单项选择题最鲜明地体现对基本概念以及对基本概念之间关系的考查”,我们在复习时,要牢固熟记和掌握一些基本的概念、原理、历史事件等,要注意复习一定要细致、全面、牢固,否则考生会因为丢了一个知识点或一条答案而丢掉分数,这在不定项选择题中体现特别明显。注意从纵向上和横向上对比记忆和复习,这样比单纯地记忆某一知识点,效果好得多。要特别注意小的知识点,这是考生经常忽视的地方。

  对于第二个特点,“强调在记忆基础上的理解”。考生如果只是简单地熟记某些考点,而不真正去理解,往往对于一些难度稍为大的题无能为力。所以一方面要做大量的强化练习题,另一方面除了复习政治讲义外,还要结合各科的相关教科书来加深对难点的理解和掌握,特别是哲学和政经这两科。

  关于第三个特点,“引文、材料型的选择题有增多的趋势”,有的考生根本没有见过该材料,感到茫然。考生除了多做题外,还要阅读一些原著来加深对所学理论和知识的理解。

  (2)在答题时,选取正确的答题方法。

  选择题的答题方法有多种,有顺选法、排除法、比较法,这些方法不再一一详细叙述。考生在答题时,要根据自己掌握知识的情况,合理恰当的选择答题方法。一般情况下,如果一个考题对于考生来说比较困难、不熟悉,那就一般采用排除法和比较法。

  (3)对于没有把握的题目,采取第一印象和后来突破的方法。

  有的选择题特别是不定项选择题,难度比较大、模糊性比较强,有的考生往往患得患失,对于选哪几个选项犹豫不决,这时考生不要花费太多的时间在此题上,一是浪费时间,二是影响情绪。最好的办法是凭第一印象答题或者是等完成了其他题后再做思考。

  (二)辨析题

  1.辨析题的命题特点

  辨析题主要是考查考生运用有关原理辨别理论是非,分析、论证某一观点的正确与错误的能力。辨析题往往是一些既有合理因素又有片面观点的命题,有时很难简单地说是对或错。

  总结历年的考题,我们不难发现辨析题的几种类型:观点正确型、观点错误型、观点片面型。

  在历年的考题中,观点片面型的分析题占了绝大部分,是命题者的爱好所在。

  下面简单举几个例子来说明:

  (1)观点正确型

  例1(1998年文科第23题)“唯心主义哲学是生长在人类认识之树上的一朵不结果实的花”。

  [解析]本命题出自列宁的《谈谈辩证法问题》一文,它用简洁、生动的比喻说明唯心主义哲学产生的认识论根源。所以,这是正确的观点。

  例2(1998年理科第23题)“人们不能自由选择某一社会形态”。

  [解析]该题的解题思路是:首先,阐明社会形态的概念;其次,指出社会形态的演变有其历史必然性;第三,阐述历史发展中主体的选择性与客观规律性是辩证的统一。

  例3(2001年文科第32题)“剩余价值的产生,既不在流通领域,又离不开流通领域。”

  [解析]该命题是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即等价交换与价值增殖矛盾的条件,是正确的,所以,对该命题进行简要的分析就可以了。

  (2)观点错误型

  例4:(2001年文科第31题)“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由计算机网络建立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将成为社会的基本关系。”

  [解析]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它决定其他一切社会关系,因此是社会的基本关系。即便是信息时代的到来,由计算机网络建立的社会关系大量、普遍出现,仍然不能改变上述事实或观点。生产关系是社会的基本关系,是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之一。

  例5(2003年文理科通用第32题)“资产阶级国家掌握和运营国有资本,是为了直接获取高额垄断利润。”

  [解析]回答本题要求重点分析以下三点:一是指出资产阶级国家掌握和运用国有资本,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这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不断加深的必然结果。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一方面是通过国有资本,另一方面是通过政策措施。二是指出资产阶级国家掌握和运用国有资本的目的。三是指出命题中所揭示的资产阶级国家掌握和运用国有资本的实质是错误的。

  (3)观点片面型

  此类型的题目出现频率比较高。

  例6(2002年文科第31题)“古希腊哲学家说:没有理性,眼睛是最坏的见证人。”

  [解析]该命题强调了理性认识的优点,有合理的成分。但是,这个命题本身没有肯定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感性认识虽然具有局限性,但由于它是人在实践中通过感官对事物外部形态的直接的具体的反映,因而也具有可靠性。忽视或否认这一点,就会犯哲学史上唯理论的错误。答题时,首先简要说明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辩证统一,然后指出这位哲学家的命题的合理性与不是,这样才符合辨析题这种题型的要求。

  例7(2002年文科第32题)“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格的变化就是价值变化的表现。”

  [解析]价值是价格的内容和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所以,价值的变化必然引起价格的变化。这是正确的。但是,价格的变化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除了商品价值的变化外,还受货币价值变化的影响。在现实生活中,价格的变化还受商品供求、市场竞争以及政府政策的影响等等。所以,不能笼统地说,商品价格的变化就是商品价值变化的表现。因此,本题的前半句正确,后半句不一定正确,需要具体分析。

  2.辨析题的答题方法

  从上面我们举的例子中,不难总结出辨析题的答题方法。

  回答辨析题,首先,要明确辨析题的性质和要求。辨析题不是是非判断题,指出“对”或“错”就行了,那是不给分的。辨析题也不是简答题,对题干所给的命题有了判断后再加些解释性的回答,那也会因思路不对而丢分。“辨”是辨别,即辨别试题提出的命题或观点是对的或是错的。“析”是简要分析,即如果是对的,要分析为什么对,对在哪儿;如果是错的,要分析为什么错,又错在哪儿。如果既有对的地方和成分,又有错的地方或成分,则需要具体分析,对在哪儿,又错在哪儿,正确的应该是什么。寓判断(辨别)于分析之中,这是辨析题的真谛所在。很多考生在辨析题上之所以失分,就是不从辨析题的这个根本要求去答题。

  其次,要审题,弄清楚这是属于哪门学科的试题,是与什么基本原理、基本史实相联系的问题。然后,运用所学的有关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去进行辨析。多年来,辨析题都是一门课只出一道题。所以,弄清楚这一点并不难。

  再次,要弄清楚你要辨析什么?这是答好辨析题的关键。很多考生辨析题丢分就在这里,所以,一定要注意。

  总之,在解答辨析题时,绝不能在开头匆忙做出判断,也不要求必须做出明确的判断,不明确写出命题正确、错误和片面是不扣分的,对辨析题的判断可体现在整个答案之中。辨析题除了判断以外,还要对所给命题进行具体分析,说明理由、辨别是非,重点是要考生做出正确的分析,这是辨析题答案的主要组成部分,因而该题型是有一定难度的。在最后的结尾部分,在解答辨析题时应注意不要只考虑问题的一个方面,而应要要全面考虑问题;要善于用正确原理、概念去指出命题的错误,再分析命题错误的性质。

  具体的答题思路请见辨析题的命题特点中所举的例子。

  (三)分析题

  1.分析题的命题特点

  分析题这一说法是在2003年的考试中出现的,它包括了2003年以前的材料题和分析题。以前的材料题的命题模式基本上保留下来,它和经过修订后的论述题命题模式,构成了现在的分析题命题模式。

  从2003年开始分析题与往年相比有较大的变化:

  第一个变化:不再简单的要求考生用某一原理来分析某一问题,而是要求考生利用某一原理并结合所给材料信息,回答给定的问题,往往有多问,所考知识点往往是跨章节的,而且出题方式也灵活多样。目的是考查考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以前的论述题基本上是一个固定的模式,即“试用某某原理,分析或阐述某某问题”:“试述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原理,并结合当前实际阐明重视意识形态领域工作的意义”(1992年理科试题);“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原理,联系我国改革开放的实际,阐明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1995年理科试题);“试述价值规律的作用,并用以阐明我国企业必须注重技术进步,改善经营管理”(1996年理科试题);“试从认识主体的含义和特征,阐述在我国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中怎样不断增强主体认识能力”(1998年理科试题);“运用马克思关于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有关原理,分析我国经济生活中存在的部分生产资料和消费品的供过于求对社会再生产的影响及应采取的政策”(2000年理科第33题)等。

  2003年第35题:1944年7月,毛泽东在延安同英国记者斯坦因谈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政策的问题时指出:“任何地方的共产党必须将共产主义的思想体系,和另一件全然不同的事物即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区分开来,因为后者是这个思想体系的最终目标。”特别是在中国,我们必须严格地将观察、研究和解决社会问题的共产主义方法,同我们实际采用的新民主主义政策加以区别。“没有共产主义的思想方法,就不能正确地指导我们现在的社会革命的民主阶段;而没有新民主主义政治制度,我们就不能将共产主义哲学正确地运用于中国的实际。”

  请依据毛泽东的论述,分析中国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同实现共产主义最终目标之间的关系。

  2003年第36题:下列数据反映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宏观经济的运行状况,以1997年为界,大致可分为两个不同的阶段。

年份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GDP增长率 9.2 14.2 13.5 12.6 10.5 9.6 8.8 7.8 7.1 8.0 7.3
物价上涨率 3.4 6.4 14.7 24.1 17.1 8.3 2.8 -0.8 -1.4 0.4 0.7

  根据资料,请回答:

  (1)90年代以来,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两个阶段表现出来的基本特征,国家采取的宏观调控政策的措施,以及国家的调控目标。

  (2)结合我国90年代以来经济发展的实际,从理论上分析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从对比中,我们不难看出分析题的变化,即它不再是一个简单的模式,而是要求考生结合材料来分析问题,出题方式也灵活多样,所以考生要做好准备。

  第二个变化:2004年大纲规定,当代部分的分析题为两个。第Ⅰ道题考查“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的内容”,第Ⅱ道题考查“考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来认识和分析当代世界一些重要问题的能力”;若考生两道题都回答,只按第Ⅰ道题的成绩记入总分。这基本上是2003年大纲的原话,只不过加上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请看2003年当代材料分析题:

  选做题I:

  传统学派认为,单极从根本上是不稳定的,美国任何轻微的违规之举都有可能引发危险的动荡。我认为情况正好相反:单极是持久的,也是和平的,最大的危险是美国的行动太少。作为一个拥有无可争议的优势的国家,美国比任何国家更有可能轻视这一国际系统和总的挑战。但由于这一系统是围绕美国建立起来的,这就要求美国进行约束和管理,美国对挑战的反应及提出的法令越有效,这一系统将越长久和越稳定。

  摘自[美]威廉•沃尔弗斯:《稳定的单极世界》,1990年

  评析上述材料提出的观点及其实质并论述当前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趋势。

  可以看出,第Ⅰ道题考查“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的内容”。

  选做题II

  (考查考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来认识和分析当代世界一些重要问题的能力):

  工业国强加给进口农产品和加工食品的商贸易壁垒,再加上它们对农业的补贴,使发展中国家的这些商品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份额下降了。贸易的这种扭曲使最贫困的国家受到特别大的伤害。

  摘自世界银行:《全球经济展望与发展中国家》,2001年

  世界1/6的人口生产了全部商品和服务的78%并获得了78%的世界收入——平均每天70美元,而世界人口有3/5生活在61个最贫困的国家,他们只获得总收入的6%——每天不到2美元。但是,他们的贫困不限于收入方面……世界各国能否一起努力来减少极端贫困人口?这是21世纪的根本挑战。

  摘自世界银行:《2000年世界发展指标》

  当面临资源短缺、人口迁移和贫困时,其结局无可避免地是冲突和不稳定,这将使世界变成一个充满冲突的地方。

  摘自英国《观察家报》,2000年7月16日

  请回答:

  (1)为什么说工业国与发展中国家贸易的“扭曲”,会“使最贫困的国家受到特别大的伤害”?

  (2)从发展与和平的相互关系来说明南北差距拉大、南方贫困会引起世界的冲突与不稳定。

  (3)运用矛盾力量不平衡性的原理分析解决南北问题的正确途径。

  可以看出,第Ⅱ道题考查“考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来认识和分析当代世界一些重要问题的能力”。

  2.分析题的解题方法

  分析题基本上是为实现大纲第五项目标而进行命题的。主要是考查考生对所提供的材料能否根据所掌握的有关历史条件或国际、国内政治经济生活的背景给予综合、归纳,并进行科学的评价。

  该题型的基本要求有:一是要阅读理解材料所表达的意思,并从所给材料中获取信息、对材料进行鉴别、比较和综合概括的能力;二是回答分析题的一个根本要求就是不要离开材料,要运用有关的知识,对材料本身或材料提供的观点给予正确的评价、分析;三是由于分析题所含的信息具有隐蔽性,其选用的材料又反映不同的态度或立场,有一定的时间、空间差别,这增加了这种题型的难度。考生要能根据材料和题目的要求,引申出自己掌握的有关基本知识或观点。

  所以,解答分析题首先要掌握分析题的结构,从分析结构入手。分析题的命题形式多种多样,但其结构总是分为两部分。一方面,要求阐述原理;另一方面,要求联系实际。按照这两个要求,在答题时,一般应分两部分:先简明地阐述原理,然后再联系实际。其次,掌握分析题的命题形式(前面已有详细介绍,此处不再重复)。根据不同的命题形式采取不同的答题方法。再次,要善于从提问和材料中提取信息。分析题虽然灵活,但是,其提问和材料却提供了解题的线索,这就要求在解题时,不能径直按照考生本人的想法、认识去答题,而是应从材料本身中提取信息。最后,要善于归纳、引申。怎样对材料进行正确的归纳、引申呢?一个重要的方法是使所学的原理和材料“对号入座”,要懂得在复习时所掌握的原理对解答材料性质的分析题是具有指导作用的。



评论

推荐】 【 】 【打印】 【下载点点通】 【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服饰 首饰 手机
电器 MP3 数码相机
热 点 专 题
甲午海战110周年
中国网球公开赛
电影金鸡奖百花奖揭晓
法兰西特技飞行队访华
新一轮汽车降价潮
北京周边郊区秋日游
金龙鱼广告风波
2005研究生报考指南
《我知道的中国监狱》

   



文化教育意见反馈留言板电话:010-62630930-517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