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教育 > 全球MBA教育巡展 > 正文

海外著名商学院的申请之道(5)

http://www.sina.com.cn 2004/09/22 14:05  新京报

  专家访谈

  海外MBA申请之门

  bebeyond首席执行官著名国外MBA申请培训师 谢劲波

  记:国外商学院和国内商学院在招聘学生上有些什么区别?

  谢:如果从选拔人才的本质上来讲的话,两者是没有区别的。但是两者在选拔体制上是不同的。国外商学院是一种主客观相结合的动态的评价招聘体系,其中客观的标准主要是考试分数,而主观的标准则是通过面试、申请文书进行的。而这些进行主观判断的教授都是在这一学校有十几年招生经验的专职人员,这些人对学校所需要的学员的特点非常了解。同时,这些院校的招生标准并不是静态的,而是根据不同的人,不同的情况而进行调节招聘标准的。这种招聘形式更接近于实际的工作和生活。而国内商学院是一种以客观为主的静态评价招聘体系。主要的评价标准是国内MBA联考的成绩,更看重书本知识,同时面试则常常流于形式,因为没有足够数量的专职招生人员。

  记:这种招生体系这么动态,考生如何来把握呢?

  谢:这对于中国学生来说的确是有一定的难度。我认为,最有效的办法就是采用案例研究的方法来进行申请,通过研究别人申请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来获得最直接的认识。

  记者观察

  不做无准备的西游

  就像唐三藏虽然悟性不错,但同样需要到西天搞点真经作为佛学理论基础一样,MBA们求学的初衷也大多如此,因为他们在实际的工作中真正感受到了在理论上,知识结构上的差距,于是他们甘愿舍弃工作,放弃薪水,像三藏和尚一样拿着个紫金钵盂就虔诚上路了。

  但三藏准备好了吗?显然没有,如果不是侥幸遇上了猴子、猪八戒和沙僧,也许早就GAMEOVER了。但我们要看到的是,三藏身后有观音姐姐罩着,就算有什么危险,最多不过RESTART.而我们MBA可没有,任何一次院校选择的失败,任何一次考试的失败,任何一次实践的失败都有可能导致这些同样虔诚的准MBA们灰头土脸,人财两空。

  那我们的准MBA们准备好了吗?据一位清华大学的MBA在读学员讲,由于对课程的难度没有准备,当英语授课的统计学和大量的课后作业出现在他面前时,他险些崩溃了。像这位仁兄一样的情况还大有人在,虽然很多人最后还是通过各种神通获得了证书学位,但是在这两年的时间中所获取的知识,所提升的价值便有了天壤之别,最后的结局也就是人家当了“斗战胜佛”,而你幸运地成了“净坛使者”,如此而已。

  所以,对于中国的职业经理人来说,不管是申请国外的商学院也好,国内的MBA教育也好,关键的不是有没有勇气上路,而是在申请之前,有没有为这接下来的两年做好充分的准备。

  本版采写/本报记者蒋理

  本版摄影/本报记者刘新征



评论

推荐】 【 】 【打印】 【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服饰 首饰 手机
电器 MP3 数码相机
热 点 专 题
甲午海战110周年
中国网球公开赛
电影金鸡奖百花奖揭晓
法兰西特技飞行队访华
新一轮汽车降价潮
北京周边郊区秋日游
金龙鱼广告风波
2005研究生报考指南
《我知道的中国监狱》

   



文化教育意见反馈留言板电话:010-62630930-517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