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例题、考题分析(2)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09/27 16:43 双博士丛书 | |
二、选择题 答题技巧:1.速发短暂反应时有()。(首都医大2000) A.细静脉内皮细胞收缩B.仅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损伤 C.毛细血管和小静脉内皮细胞损伤D.仅细静脉内皮细胞损伤 E.细动脉、毛细血管和细静脉内皮细胞均损伤 答案:A 考点:炎症的局部基本病理变化中渗出的过程。 解析:在炎症的最早阶段,内皮细胞 答题技巧:明确速发短暂反应的特点是内皮细胞收缩和/或穿胞作用增强,并无细胞损伤,而B、C、D、E均为细胞损伤,故错误。 2.速发持续反应时有()。(首都医大2000) A.细静脉内皮细胞收缩B.仅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损伤 C.毛细血管和小静脉内皮细胞损伤D.仅细静脉内皮细胞损伤 E.细动脉、毛细血管和细静脉内皮细胞均损伤 答案:E 考点:炎症的局部基本病理变化中渗出的过程。 解析:在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的渗出过程中,血管通透性增加是一个重要环节。在严重烧伤和化脓菌感染时可直接损伤内皮细胞,使之坏死脱落,血管通透性增加迅速发生,并在高通透性上持续几小时到几天,直至血栓形成或内皮细胞再生修复为止,这种过程称为速发持续反应。这种损伤可累及所有微循环血管,包括毛细血管、细静脉和细动脉。 答题技巧:牢记速发持续反应可累及所有微循环血管。 3.迟发持续反应时有()。(首都医大2000) A.细静脉内皮细胞收缩B.仅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损伤 C.毛细血管和小静脉内皮细胞损伤D.仅细静脉内皮细胞损伤 E.细动脉、毛细血管和细静脉内皮细胞均损伤 答案:C 考点:炎症的局部基本病理变化中渗出的过程。 解析:如果损伤比较轻度或中等度时,血管通透性增加发生较晚,常在2~12小时之后,但可持续几小时到几天,这种过程称为迟发持续反应,主要累及毛细血管和细静脉。 4.急性炎症局部疼痛的主要因素是()。(首都医大2000) A局部组织变性坏死B渗出物压迫 C局部充血及血流量增多D炎症介质的直接作用 E细胞增生压迫神经末消 答案:D 考点:炎症的临床局部表现。 解析:急性炎症的典型局部表现包括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疼痛主要是由于某些炎症介质直接作用于神经末梢而引起的。 答题技巧:明确题干中是问急性炎症局部疼痛的主要原因,那么,答案A局部组织变性坏死和E细胞增生压迫神经末梢还没有发生,答案B和C并不是引起疼痛的主要因素。 5.关于炎症反应的防御作用,应除外下列哪项?()(首都医大2000) A炎性渗出有利于消除、消灭致病因子 B液体的渗出可稀释毒素 C吞噬搬运坏死组织,有利于再生和修复 D吞噬细胞溶酶体成分外溢有利于炎症介质的形成 E纤维素的渗出有利于炎症的局限 答案:D 考点:炎症反应的防御作用。 解析:炎症反应即有防御作用,又有一定的组织损伤作用。其防御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局部炎性水肿能稀释毒素,减轻毒素对局部的损伤作用;为局部浸润的白细胞带来营养物质,带走代谢产物;渗出物中所含的抗体和补体有利于消灭病原体;渗出物中的纤维蛋白原所形成的纤维蛋白交织成网,不仅可限制病原微生物的扩散,还有利于白细胞的吞噬以消灭病原体,炎症后期纤维素网架可成为修复支架,有利于成纤维细胞产生胶原;渗出物中的病原微生物和毒素随淋巴液被带到局部淋巴结,有利于产生细胞和体液免疫。吞噬细胞的溶酶体成分对内皮细胞和组织有损伤作用。 答题技巧:题干中是炎症反应的防御作用,也就是对机体有利的一面,A、B、C、E都属有利的方面。 6.下列有关炎症的理解,哪项不正确?( 首都医大2000) A血管反应是炎症的中心环节 B对机体损伤的任何因素均可作为致炎因子 C炎症对机体有利,又有潜在危害性 D凡是炎症都运用抗生素抗炎 E炎症既有局部反应,又可有全身反应 答案:D 考点:炎症的概念 解析:外源性和内源性损伤因子均可引起机体细胞和组织各种各样的损伤性变化,同时机体的局部和全身都发生一系列复杂的反应,这种反应即有对机体有利的一面,又对组织有一定的损伤作用。从进化角度看,血管反应是炎症过程的中心环节。 答题技巧:凡是炎症都运用抗生素抗炎,这种说法显然欠妥。 7.下列哪项对遗传病的特点描述最准确?()(首都医大2000) A先天性B遗传物质的改变 C终生性D家族性 E垂直传递性 考点:遗传病。 解析:遗传性疾病通常具有垂直传递的特征,可由亲代传至后代。 8.炎症的基本病变是()。(首都医大2000) A组织细胞的变性坏死B组织的炎性充血和水肿 C变质,渗出,增生D红,肿,热,痛,功能障碍 E周围血液中白细胞增多和体温升高 答案:C 考点: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 解析: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包括变质、渗出和增生。 答题技巧:注意该题强调的是炎症的基本病变。答案A、C、E都不全面,而D描述的是炎症的局部临床特征。 9.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是指()。(华西医大2000) A全身小动脉内有广泛的血栓形成B心、肝、肾等重要器官内形成了许多血栓 C微循环内有广泛的微血栓形成D全身小静脉、小动脉内有广泛的小血栓形成 答案:C 考点:血栓形成的条件和机制。 解析: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由于促凝因子大量进入血循环后广泛的内皮损伤造成凝血过程激活,在微循环内有广泛的微血栓形成。 答题技巧:抓住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特点是关键。 10.混合血栓可见于()。(华西医大2000) A静脉门柱状血栓的尾部 B毛细血管内 C急性风湿性心内膜炎的心瓣膜闭锁缘 D.动脉血栓的头部 E心室内附壁血栓 答案:E 考点:血栓的类型 解析:混合血栓多发生于血流缓慢的静脉,常作为静脉血栓的体部。单一的混合血栓见于二尖瓣狭窄时扩大的左心房内和动脉瘤内。在血流急速、管腔较大的部位,如心脏或较大动脉等处,仅形成白色血栓或混合血栓,而且附着于一侧壁上不完全阻塞管腔,称为附壁血栓。心室内的附壁血栓属混合血栓。 答题技巧: 此题可用排除法。急性风湿性心内膜的心瓣膜闭锁缘的血栓一般为白色血栓;毛细血管内的血栓为透明血栓;动脉血栓的头部、静脉血栓的尾部均不是混合血栓。 11.导致含蛋白质液体渗出的最主要机制是() (华西医大2000) A血管内流体静压降低B血管通透性升高 C组织液胶体渗透压降低D.组织液胶体渗透压升高 答案:B 考点: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 解析:在炎症的渗出变化中,血管通透性增加产生血浆超滤现象,富含蛋白质的液体从血管内到血管外。血浆丢失蛋白质,血浆的胶体渗透压下降,而间质胶体渗透压增加。血管内流体静压升高和组织内胶体渗透压的升高,决定水分由血管内向组织内的流向。 12.葡萄球菌感染的炎症病灶内主要的炎症细胞是()。(华西医大2000) A单核细胞B淋巴细胞 C嗜酸性粒细胞D浆细胞 E嗜中性粒细胞 答案:E 考点:炎症的组织学类型。 解析:葡萄球菌感染的炎性病灶一般为化脓性炎,化脓性炎是以嗜中性粒细胞渗出为主的渗出性炎。 答题技巧:首先判断葡萄球菌感染病灶的常见类型,再抓住这种类型炎症渗出物的特点。 13.下列哪种情况不会发生气体栓塞?()(华西医大2000) A颈部外伤或手术B胸部外伤或手术 C大隐静脉切开输液D胎盘早期剥离 E二锁骨下静脉插管输液 答案:C 考点:空气栓塞的形成机制。 解析:空气栓塞多发生于静脉破裂后空气的进入,尤其在静脉内呈负压的部位,如头颈、胸壁和肺的创伤或手术时易发生。另外,分娩时子宫的强烈收缩亦有可能将空气挤入破裂的静脉窦内。 答题技巧:排除头颈、胸壁和肺的静脉,答案D属分娩时可能遇到空气栓塞的情况,只有C大隐静脉是正确的。 14.下列各项急性炎症反应,按出现顺序哪种最先出现?()(华西医大2000) A血管扩张B血流缓慢 C白细胞附壁D白细胞游出 E血流停滞 答案:A 考点: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 解析:炎症的渗出过程和渗出物的出现,是一系列局部血流动力学改变、血管通透性升高和白细胞主动游出以及吞噬活动构成的。局部血流动力学改变一般按如下顺序发生:细动脉短暂收缩、血管扩张和血流加速、血流速度减慢,直至发生血流停滞。白细胞的渗出和吞噬作用是一个复杂的连续过程,包括白细胞边集、白细胞粘着、白细胞游出和化学趋化作用。白细胞边集发生在血管扩张、血管通透性升高和血流缓慢,甚至血流停滞的情况下。 答题技巧:首先判断血管的动力学变化要早于白细胞的变化,排除C、D,在血管扩张、血流缓慢和血流停滞三个选项中,首先出现的是血管扩张。 15.漏出性出血多发生于()。(华西医大2000) A.毛细血管B小静脉 C小动脉D大静脉 E大动脉 答案:A、B 考点:出血的类型。 解析;因毛细血管和毛细血管后静脉通透性增加,血液经扩大的内皮细胞间隙和受损的基底膜漏出于血管外,称为漏出性出血。 16.潜水员从深水中过快地升向水面,容易发生()。(首都医大1999) A.肺不张B氧气栓塞 C氮气栓塞D二氧化碳栓塞 E肺水肿 答案:C 考点:栓塞的类型。 解析:当潜水员从深水中过快地升向水面,气压骤减,溶解于血液和组织液中的氧、二氧化碳和氮迅速游离,形成气泡。氧和二氧化碳易再溶于体液,但氮气泡溶解迟缓,遂在血液和组织间隙内持续存在,在血管内形成气体栓塞。 答题技巧:首先判断此题的考点是栓塞的类型之一——气体栓塞,那么在氧气栓塞、氮气栓塞和二氧化碳栓塞中,选出氮气栓塞。 17在急性炎症中,最早发生的血管血液动力学变化是()。(首都医大1999) A小动脉扩张,血流加速B.小静脉扩张,血流变慢 C血管壁通透性增加D毛细血管扩张,血流淤滞 E小动脉短暂痉挛,血流减少 答案:E 考点: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 解析:炎症的渗出过程和渗出物的出现,是一系列局部血流动力学改变、血管通透性升高和白细胞主动游出以及吞噬活动构成的。局部血流动力学改变一般按如下顺序发生:细动脉短暂收缩、血管扩张和血流加速、血流速度减慢,直至发生血流停滞。 18.溶血性链球菌常引起蜂窝织炎,其机理是()。(首都医大1999) A易侵犯较疏松的组织B病原体能产生链激酶和透明质酸酶 C.病原体毒力强,组织破坏明显D病原体能产生溶血的毒素 E病原体能产生血浆凝固酶 答案:B 考点:炎症的组织学类型。 解析:蜂窝织炎主要由溶血性链球菌引起,链球菌能分泌透明质酸酶,能降解疏松结缔组织中的透明质酸,链球菌还能分泌链激酶,溶解纤维素,因此细菌易于通过组织间隙和淋巴管扩散,表现为疏松结缔组织内大量嗜中性粒细胞或脓细胞弥漫性浸润。 19.脂肪栓塞患者死亡的常见原因是()。(华西医大1999) A急性右心衰竭B急性左心衰竭 C脑出血坏死D肾功能衰竭 E心源性休克 答案:C 考点:栓塞的类型。 解析:脂肪栓塞的后果取决于脂滴的大小和量的多少,以及全身受累的程度。脂肪栓塞主要影响肺和神经系统。若进入肺内脂滴量多,广泛阻塞肺微血管,会引起肺功能不全的表现,严重者伴有肺水肿、出血和肺不张。直径少于20um的脂滴可通过肺进入左心,到达全身各器官,引起栓塞和小的梗死灶。尤其在脑,引起点状出血和梗死甚至脑水肿,严重者可发生死亡。 答题技巧:脂肪栓塞主要影响肺和神经系统,寻找与此对应的答案即可。 20.下列疾病中,哪项属于化脓性炎症?()(华西医大1999) A干酪性肺炎B小叶性肺炎 C大叶性肺炎D支原体肺炎 E过敏性肺炎 答案:B 考点:炎症的组织学类型结合肺炎。 解析:化脓性炎症多由化脓菌感染,病毒、支原体、结核杆菌和过敏很少引起化脓性炎。大叶性肺炎主要由肺炎球菌引起的以肺泡弥漫性纤维素渗出为主的炎症。小叶性肺炎主要由化脓菌感染引起,病变起始于细支气管,并向周围或末梢肺组织扩散,形成以肺小叶为单位、呈灶状散布的急性化脓性炎症。 21.出血性梗死较常发生于()。(中山医大1996) A脑B肺C.肠 D皮下E子宫 答案:B、C 考点:梗死的病变和类型。 解析:根据含血量的多少,梗死可分为贫血性梗死和出血性梗死。贫血性梗死常发生于动脉阻塞,常见于心、肾、脾等组织结构比较致密和侧支血管细而少的器官。出血性梗死主要见于肺和肠等有双重血液供应或血管吻合支丰富和组织结构疏松的器官,并往往在淤血的基础上发生。 22.肺梗死常为出血性梗死,其原因包括()。(中山医大1996) A双重血循环B组织疏松 C左心衰竭 D右心衰竭 E动、静脉同时发生栓塞 答案:A、B、C 考点:梗死的病变和类型 解析:出血性梗死主要见于肺和肠等有双重血液供应或血管吻合支丰富和组织结构疏松的器官,并往往在淤血的基础上发生。肺有双重血液供应,一般情况下肺动脉分支的血栓栓塞,不引起梗死。但在左心衰竭时,在肺静脉压力增高和肺淤血的情况下,单以支气管动脉的压力,不足以克服肺静脉压力增高的阻力,以致血流中断而发生梗死。因肺组织结构疏松,淤积在局部的血液和来自支气管动脉的血液从缺血损伤的毛细血管内大量漏出,进入肺泡腔内,造成出血性梗死。 答题技巧:须考虑肺的出血性梗死的多种因素。 23.股静脉内血栓形成可引起()。(中山医大1996) A. 动脉栓塞B下肢坏疽 C脑动脉栓塞 D门静脉栓塞 E肠系膜动脉栓塞 答案:B 考点:血栓对机体的影响和梗死的病因、病变 解析:动、静脉血栓会阻塞血管,静脉内的血栓可引起淤血、水肿,发生在下肢,可因继发腐败菌感染而变成坏疽。血栓部分可脱落成为栓子,随血流运行引起栓塞。下肢深静脉——股静脉内血栓栓子最常引起肺动脉栓塞。 答题技巧:从股静脉内血栓形成对机体的影响作为思考的出发点,首先是阻塞血管造成栓塞,血管阻塞就可导致梗死,下肢静脉栓塞引起的淤血、水肿,很可能继发腐败菌感染而变成坏疽;其次,静脉血栓有可能脱落成为栓子,思考股静脉的血流通路:股静脉髂外静脉髂总静脉下腔静脉右心房,因此,易造成肺动脉栓塞。答案C、D、E均不正确。 24.贫血性梗死最常发生于下列哪一器官?()(中山医大1996) A.肾 B脾C肺 D心脏E肝 答案:A、B、D 考点:梗死的病变和类型。 解析:贫血性梗死发生于组织结构较致密、侧支循环不充分的实质器官,如脾、肾和心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