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自学考试药理学模拟试题(八)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10/21 15:43 华夏大地教育网 | |
八,论述题(每题7分,共21分) 1.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及结合率,竞争性排挤及其在用药方面的意义。 答:药物在血浆中或组织中可与蛋白质结合成结合型的药物,主要是与血浆中的白蛋白相结合。未被结合的药物称为自由型药物。有些药物在常用量时与蛋白质的结合率可高达95%以上,如双香豆素为99%。结合型的药物不易穿透毛细血管壁、血脑屏障及肾小球膜而致转运分布或排泄缓慢;结合型的药物暂时失去药理活性;由于结合是疏松、可逆的,血浆中的结合型药物与自由型药物之间常处于动态平衡,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就成为药物的一种暂贮形式,使药物作用的持续时间延长。 因此,结合率高的药物在结合部位达到饱和后,如继续稍增药量,就将导致血浆中的自由型药物浓度大增,而引起毒性反应。另外,如两种药物与同一类蛋白质结合,且结合率高低不同,将它们先后服用或同时服用,可发生与蛋白质结合的竞争性排挤现象,导致血浆中某一自由型药物的浓度剧增,而产生毒性反应,如口服结合率高达99%的抗凝血药双香豆素以后,再服结合率为98%的保泰松,保泰松就排挤已与血浆蛋白结合的双香豆素,而使血浆中自由型的双香豆素浓度成倍地增高,可能引起出血。 [解析](第二章4页) 2.论述有机磷酸脂类的中毒机制、症状及临床解救方法。 答:有机磷酸酯类属难逆性抗胆碱酯酶药,通过皮肤、呼吸道及消化道吸收后与AchE结合,不易水解、时间稍长酶的活性即难以恢复。 ⑴、中毒机制为有机磷酸酯类中的磷原子与AchE结合生成难逆性磷酰化胆碱酯酶,不能水解Ach,导致Ach在体内堆积,引起一系列中毒症状,如不及早应用胆碱酯酶复活药,在数分钟或数小时内,磷酰化胆碱酯酶即发生“老化”,对胆碱酯酶复活药产生了抵抗力;即使再用胆碱酯酶复活药,也不能复酶活性。须待新生的AchE出现因此,一旦发生中毒,应及早抢救; ⑵急性中毒症状有:轻度中毒者以M样表现为主,中度中毒者可同时出现M样和N样表现,严重中毒者除M样和N样表现外,还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①M样症状 瞳孔缩小、视力模糊、眼痛;流涎、口吐白沫、出汗;支气管痉挛、呼吸因难、肺水肿;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小便失禁;心率减慢;血压下降等。这些表现对中毒的早期诊断极为重要。②N样症状 肌肉震颤、抽搐、肌无力甚至麻痹N2受体被激动 ;心动过速、血压升高N1受体被激动 。③中枢症状 先兴奋后抑制,如不安、失眠、谵妄、昏迷、呼吸抑制、循环衰竭等。 ⑶、急性中毒的解救原则:①清除毒物,避免继续吸收 用温水或肥皂水清洗染毒皮肤;对经口中毒者,可用2%碳酸氢钠或1%食盐水反复洗胃,再用硫酸镁导泻。敌百虫口服中毒时,不能用碱性溶液洗胃,硫磷中毒者忌用高锰酸钾洗胃,可氧化成对氧磷而增加毒性;②对症治疗 反复地注射阿托品以缓解中毒症状;③对因治疗 采用胆碱酯酶复活药以恢复AchE的活性。 ⑷、胆碱酯酶复活药:是一类能使已被有机磷酸酯类抑制的AchE恢复活性的药物,常用的有碘解磷定和氯解磷定等。碘解磷定具有强而迅速的复活胆碱酯酶作用,其分子中带正电荷的季铵氮与磷酰化胆碱酯酶生成磷酰化胆碱酯酶和碘解磷定的复合物,后者进一步裂解成磷酰化碘解磷定,由尿排出,同时使AchE游离出来,恢复其活性; 还能与体内游离的有机磷酸酯类直接结合,形成无毒的磷酰化碘解磷定从而阻止游离的有机磷酸酯类进一步与AchE结合,避免中毒过程继续发展。主要用于中度和重度有机磷酸酯类中毒的治疗。碘解磷定易使刚形成不久的磷酰化胆碱酯酶复活,应及早用药。由于碘解磷定对中毒时体内积聚的Ach无直接对抗作用,故应与阿托品合用,以便及时控制症状,其代谢及排泄较迅速,故应反复给药。 [解析](第七章第二节35-36页) 3.请详述氯丙嗪的药理作用。 答:(比较详细具体,请同学理解后简要记忆)CPZ对DA受体、α受体和M受体等有阻断作用,作用广泛。 ⑴、中枢神经系统作用: ①抗精神病作用 正常人有镇静、安定、感情淡漠、环境安静也可入睡等作用;精神病人用药后,在不引起明显镇静的情况下,能迅速控制兴奋躁动,使异常的精神活动和行为逐渐消除,是特殊的精神镇静药。与其阻断DA受体有关,非经典抗精神病药氯氮平对D4受体的亲和力专一。CPZ等主要阻断D2受体,其临床疗效与阻滞D2受体有相关性;阻断中脑边缘系统通路和中脑大脑皮层通路中的DA受体发挥抗精神病作用;阻断黑质纹状体通路中的DA受体,引起锥体外系统反应;阻断下丘脑垂体通路中的DA受体引起内分泌作用。镇静作用可能与其阻断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的肾上腺素α受体有关;能抑制电刺激边缘系统引起的觉醒反应,是其引起安全、感情淡漠等作用的原因。②镇吐作用 小剂量抑制延脑的催吐化学感受区CTZ,对抗皮下注射去水吗啡所引起的呕吐;大剂量能直接抑制呕吐中枢,其镇吐机制与阻断CTZ的D2受体有关。氯丙嗪对刺激前庭所引起的呕吐无效。 ③对体温调节的影响 抑制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使高烧患者和正常者的体温降低,剂量越大,降温越明显。④加强CNS抑制药的作用 增强麻醉药、镇静催眠药和镇痛药的作用。与吗啡合用时,吗啡可用原量的1/2。 ⑵、植物神经系统:阻断α受体,翻转肾上腺素的升压效应,抑制血管运动中枢和直接抑制血管平滑肌而扩张血管,对高血压患者降压明显,用药后可使降压作用减弱甚至无效,不宜用于高血压病的治疗;还阻断M受体。 ⑶、内分泌系统:阻断下丘脑垂体通路中的D2受体,减少下丘脑催乳素抑制因子的释放,使催乳素分泌增加,致乳房肿大、溢乳,乳癌患者不宜使用;抑制促性腺激素的释放,减少卵泡刺激素和黄体生成素的分泌,抑制性周期,延迟排卵和引起停经;抑制垂体生长激素的释放,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可试用于治疗巨人症;抑制ACTH的释放,使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减少。(第十六章第一节80-83页) [解析]氯丙嗪是作用十分广泛的药物,机制也比较复杂,是抗精神病药的代表药,其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都是重点,其内容每考必有。本章的重点有氯丙嗪及碳酸锂的应用(适应证、禁忌证)、主要不良反应,奋乃静及米帕明在应用及不良反应方面的特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