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治国要论》出版座谈会召开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11/05 13:50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
《中国古代治国要论》是由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教授主持编写的为培养公共管理硕士(MPA)和相关专业研究生的研究型教材,也是一部探讨中国古代治国思想、方略和经验教训的学术论著。 本书编写的出发点,主要是考虑到长期以来我们在教育中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的忽视甚至缺失,进而在不同时期出现历史虚无主义的倾向。长期在教育战线工作的纪宝成校 中国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民族文化,对于我们探讨当今的治道政术,吸取治国安邦的经验教训,对于探讨如何提高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无疑都是一座无尽的宝库。我们要充分吸收西方国家政治文明的成果,也不能对自己民族长期积累起来的政治文明和政治智慧妄自菲薄。中国人民大学是一所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重点大学,在加强传统文化和人文教育方面,自觉承担起自己的使命。我们不仅在本科生教育中开设了一系列人文素质课,包括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华文明史、中国哲学智慧、中国古代文学名著赏析、唐诗与唐史等课程,还要加强研究生尤其是以培养高素质公务员为目标的公共管理硕士(MPA)的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教育。纪宝成校长表示要以当初我们补科学教育一样的志气来补上历史教育这一课,他认为,“历史是无法割裂的,只是肯不肯自觉地去认识罢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告诉我们:尊重历史才是尊重现实,懂得如何自觉探询历史的民族才会真正懂得如何理性地探索未来。只有在善于向西方学习的同时,还善于向我们的古人、前人学习,我们才有可能后来居上、引领时代”。 在中国人民大学讨论开设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以及有关公共管理专业领域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过程中,就提出了一个重要而艰难的问题,这就是:如何培养了解中国历史和国情的高级公共管理人才,如何把丰富的历史知识和历史上治国安邦的经验教训转化为各级行政管理人员的基本素质?为解决这一问题,从2001年开始,我们就提出要集中我校各学科的研究力量,编写一部适合MPA和公共管理教学的有关中国古代治道政术的教材。这项工作最初由纪宝成校长委托公共管理学院进行筹划和研讨。从2002年初开始,我校人文学院历史系、信息资源管理学院中国政治制度教研室、法学院和公共管理学院等单位的学者,就着手进行论证和设计,并将其作为公共管理学院和学校的一个科研项目正式启动。 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这部著作,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汇集了不同学科众多学者的研究积累。本书从补课的初衷出发,力图在公共管理领域进行拓荒性的尝试。中国历史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其渊源久远和发展进程的连续性。古代中国与现代社会在治理国家、实现社会管理职能方面,依然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本书致力于为当今的治国管理提供丰厚的历史借鉴。全书由思想、实践和制度三篇组成,侧重于对中国古代治道政术的宏观总结。思想篇主要探讨中国历史上治国安邦的基本理念、指导原则、价值取向、思维方法等,它不同于一般的思想史,而是从治国的角度,论列分析影响后世治国实践的以先秦思想家和思想派别为主体的各种思想和原则。实践篇重点探讨中国帝制时代治国安邦的经验教训,选取创业致治、改革中兴和王朝败亡等不同类型、不同背景下的治国实践事例,分析决策原则、行政技术、治理水平等治国实践方面的问题,尤其是侧重分析一些杰出的政治家如何将各种思想落实到治国实践。制度篇在批判专制主义的前提下,着重探讨中国古代在治国方面的制度设计,总结在长期的治国实践中不断完善的行政、法制、选官、吏治、兵政、财政、赋税等各方面的制度,并探讨制度运行的内在机理。 尽管我们付出了艰辛和努力,但由于这是开创性的工作,没有经验可以借鉴,所以本书离我们自己的期望也还有不小差距。例如,治国思想的总结是否全面,其深刻性和对现实的启迪是否得到了有效的挖掘和提升?治国实践的描述和分析,其事例的选择是否具有典型性,在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层面、不同类型的选材中是否有重大遗漏?典章制度的介绍和论述中,如何避免面面俱到同时又不失整体性和全局性?如何克服制度史的枯燥、写出制度背后的深层理据?这些都是我们萦绕于怀又深感不安的方面。好在我们进行的是一项尝试性的工作。我们热切期望广大读者包括各级领导干部的批评指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