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资本主义国有制的产生和发展
资本主义国有经济虽然出现较早,但国有经济成为资本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事情。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出于战争的需要,参战各方建立了一批国有制经济,将铁路、邮电、航运等部门置于国家的垄断经营之下。但是,随着战争的结束,各国又纷纷放弃了国有制经济。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罗斯福新政实行了对经济全面干预的政策,先后建立了一大批国有企业和国有基础设施,一些欧洲国家也开始效仿美国,掀起了国有化运动,将银行、铁路等置于国家的控制之下。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国有经济有了巨大的发展。尤其当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提出政府应当干预经济后,纷纷得到资本主义各国认同,对经济实行广泛干预,除了通过对国民收入、金融、资源、技术、产业结构等的控制来调节经济之外,大规模地建立国有经济也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方面。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50年代到70年代末,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国有经济经历了迅速的增长,但到20世纪80年代后,各国开始对国有经济进行调整和改革。
(二)国有垄断资本和私人垄断资本在企业范围内的结合
国有垄断资本和私人垄断资本在企业范围内结合的形式很多,既有国家和私人共同投资于一个新的企业,也有国家出售一部分国有企业的股份,形成国家和私人资本共有的企业,还有国家收购一部分原私有企业的股份形成国有资本与私人资本相结合的企业。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企业制度是实现国家和私人垄断资本在企业范围结合的有效实现形式。国家与私人资本不管以什么样的方式结合,总的来说是为了解决单纯的私人资本无法解决的如资本、市场、社会等方面的问题。当然,也是为了解决国家管理社会经济、实现国家职能的需要,也有为了解决国有企业管理不善、效益低下等问题的考虑。
(三)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干预和调节的内容(重要考点)
1.干预和调节的目标
维持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平衡;维持物价总水平的基本稳定;维持国家对外经济关系的基本稳定。
2.干预和调节的内容
规范微观经济主体行为;规范市场经济活动;调节国民收入分配;协调资产阶级各集团间的经济利益;调节宏观经济运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充分利用。
3.干预和调节的方式
(1)财政政策:经济衰退时期,政府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即增加财政支出,减少税收,以刺激总需求,降低失业率。经济高涨时期,政府实行紧缩性财政政策,即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以抑制总需求,降低通货膨胀率。目的是保持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基本平衡,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
(2)货币政策:核心是中央银行调节货币供应量。经济衰退时期,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以刺激总需求;经济高涨时期,实行紧缩性货币政策,以抑制总需求。目的是保持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基本平衡,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
(3)产业政策:政府根据不同时期经济发展目标和条件,提出产业发展战略,并通过多种经济杠杆和政策手段对资源进行诱导,达到某种短期或中长期经济增长目标。
(4)经济计划调节:政府通过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年度计划或中长期计划,对经济进行综合调节。
(5)社会福利政策:通过社会保障、福利补贴和社会救济等措施,使劳动力再生产得到一定的社会保障。
(6)行政和立法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