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立南成了公司的关键人物。这个中等身材、体态微胖的年轻人当时是公司的高级副总裁,领导着总部系统的1 000多人。就公司的权力体系来说,他与杨元庆、郭为并驾齐驱,看上去是“三驾马车”。不过他的权力范围较小,又不创造实际利润,所以在业绩和声望方面都不能与杨、郭二人相比,职位级别略低一筹,也不是总裁室执行委员会的正式成员。然
而正因为他不在权力的核心圈中,没有利害冲突,所以才能成为公司分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角色。
朱立南是柳传志眼里的“帅才”,具有举重若轻的本领。柳传志有一次把他和联想的两个少帅并列在一起,说他是“新的领军人物”,还说“杨和郭是大军区司令,在前边作战。这个人是参谋长,在家里策划”。可是在新世纪的第一个春天,他的心情并不顺畅。从前公司经常让人觉得就是一个亲密无间的大家庭,可最近几个星期他才知道,原来亲兄弟分家也会精打细算。
公司在法律上的分拆要等到2001年才能完成,但实际进程中的分拆却是在2000年春天开始的。其基本原则是由杨元庆统帅全部联想品牌的业务,而将代理业务和系统集成归于郭为旗下。要把一个拥有几十家分公司、几十项业务、一万名员工、20亿元资产、200亿元销售收入的庞大公司一分为二,谁都知道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且要冒极大风险。柳传志每天和李勤、曾茂朝和马雪征商量,希望把副作用尽量缩小,还召开了无数次执行委员会会议。但是他知道,那些最重要的问题通常不能在会议桌上讨论。杨元庆和郭为在公司的重大决策过程中一向都是重要人物,但这次不同,两人直接牵涉在利害之中,所以很难从容周正。柳传志意识到朱立南同两位少帅保持着同样良好的个人友谊,又有着处理人际关系的高超技巧,便知道这个人可以帮助自己解决难题。
2000年年初,执行委员会决定吸收朱立南列席它的重要会议,于是朱立南成了一座桥梁。他在杨元庆和郭为之间斡旋,频频将这两个人的想法转达给柳传志,又向他们传达柳传志的想法。公司的高级经理们都知道他在代表总裁说话,只有他自己不这么认为。“谈不上代表,我只是协助柳总策划,”他这样说。
不管怎样,朱立南和柳传志之间的电话交谈成了加快公司分拆的润滑剂。这一老一少的起居习惯截然不同,一个是早睡早起,一个是晚睡晚起。朱立南每天凌晨两点才躺下,可是到了5点钟,柳传志已经起床开始琢磨公司的分拆。一旦冒出一个好的想法,他就兴奋不已,抑制不住,给朱立南打电话,明知那小伙子正在酣睡,也顾不得了。“抱歉,抱歉,我知道打扰你睡觉了,”总裁在电话上的第一句话总是这样说,“可是我已经憋了一个小时了,不能不说。”
朱立南突然发现,自己走进了杰出人物内心世界中的平凡角落。杨元庆和郭为这两个统帅千军驰骋疆场的少帅,到分家的时候原来也是斤斤计较。一个开出一张又一张的账单,另一个则是寸土不让,真有点像集市上的“漫天要价”和“坐地还钱”。如果杨元庆所谓“联想和神州数码是血肉相连的兄弟”不错的话,那么这次兄弟分家就是“一边倒”的局面。结果是由杨元庆来继承大统,只将公司大约10%的财产、20%的员工、20%的业务和20%的销售收入分到郭为名下。这一结果一经公布,就引来媒体的诸多议论,有人说柳传志过分厚待杨元庆而冷落了郭为。柳传志一笑置之,任凭这样的评论自生自灭,在他眼里,这可不是普通人家的分割财产,而是公司业务发展的百年大计。这事过去三年之后他有一次与朋友闲谈:“牌子不可能交给两家,只能交一家。你说,让郭为做杨元庆的位置,行吗?”
郭为名下资产和员工比起杨元庆那一边少了很多,他并不在乎这个,让他伤心不已的是,他失去了“联想”这块招牌。
联想品牌的归属成了分拆过程中最棘手的问题。公司一分为二之后,主持自有品牌业务的杨元庆显然顺理成章地继承了公司名称、商标以及由此带来的价值40亿元的无形资产。股票市场上的“00992”也都归属在杨元庆名下。郭为曾设想为自己领导的公司起个“联想科技”一类的名称,还援引方正公司有个“方正电脑”又有个“方正科技”的例证,说明自己的要求并不过分。杨元庆坚决不能同意分拆之后的两个公司共同使用“联想”。从公司制度和股市规则上来说,这也是不被允许的事。朱立南试图说服郭为放弃“联想”的牌子,没有成功。柳传志只好亲自出面,半是劝慰半是命令地要他“另找名字,另跑台子”。别人说的那些道理,郭为和他属下那些高级经理们又何尝不知,可是他们全都在感情上无法接受。想到自己在过去12年里为了“联想”这块品牌呕心沥血,情深意笃,可一夜之间竟不再是联想人了,郭为当场痛哭。他后来对属下员工谈起这事,还会眼圈发红:
当执委会正式做出这个决定的时候,我的情绪跌到了谷底,心中百感交集,说不清楚是痛苦是失落是无奈还是不甘。伴随着15年的发展历史,联想的荣誉和辉煌就像电视剧一样,一幕幕在我的脑海中闪过。我是联想第一个企业编制的员工。联想的名字已经在我心底打下永远磨不掉的烙印,联想的事业已经深深融入我的生命中,联想的精神已经在我思维的土壤上长成参天大树。我投入了自己全部的热情和心血,最后却不得不放弃,真是难以接受。
企业的成功之路是不承认眼泪的,在这里是无休止的进取,而郭为正具有这样的品格。事实上早在几个月前他就为此做好了准备,他甚至已经为新的公司起了一个名字:神州数码。有些人说这个名字不好,理由是“神州”二字太中国化,还太传统。另外一些人则认为“数码”二字过分赶时髦,有点机会主义的味道,但是郭为坚持。当他成功地说服工商管理局的官员同意他用英文“Digital China”来注册的时候,就已经向世人宣布了他的新梦想:开创第二个驰名商标。
“其实我们就是‘中国数码’,”他见人就说,“只不过政府不让我们用‘中国’打头,后来改成‘神州数码’,‘神州’也是‘中国’。”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