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自考生进复试是北大失败 谁来维护弱者利益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04/26 11:53 新京报 | |||||||||
北大法学院教的不是量子物理,而是培养学生为社会各个阶层提供司法服务,因此生源必须多元。比如穷山沟的农民,也需要法律服务;北大需要录取一些来自穷山沟、理解那里的人民生活的学生,使我们的司法制度能够更多地向这些弱势阶层提供服务。 日前,网上有帖子称,北大法学院教授陈瑞华在课堂上公然侮辱自考生,在网上引发激烈讨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陈瑞华承认讲过类似“大量自考生进入复试,是法学院的悲
北大法学院又一次经受公众的拷问。为了维护北大的信誉,笔者作为一个北大的校友,呼吁陈教授尽早公布其讲话的全文。 这里笔者为陈教授提供的一个榜样,是哈佛大学的校长Summers.他在今年年初一个不对外公开的会议上,提出了一个假设,称女科学家少的一个原因可能有男女先天之别,结果举世哗然。 在公众的压力下,他公布了讲话全文。事实证明,他的讲话比媒体开始报导的要审慎得多,温和得多。这虽然没有阻止哈佛文理学院的教授投他的不信任票,但他毕竟给公众判断这件事的是非曲直提供了一个是非依据。说网上的声音一边倒、不能容忍不同的声音,是个讲不通的托辞。不久前,华东师范大学的许纪霖教授,也对地方小学校的学生靠死记硬背在考研中占据优势的现象发表过评论,同样引起网上的喧哗。 但许教授出面解释,事情平息。从网上的反应看,固然有不少声讨他的,也有不少人支持他的观点,认为他指出了我们的大学教育的问题。 为什么陈瑞华教授不能做同样的事情? 北大享受大量的国家拨款,主要靠纳税人的钱来支持。北大能否为社会提供公平的教育服务,是老百姓有权过问的事情。至少陈瑞华自己也承认讲过类似“大量自考生进入复试,是法学院的悲哀、北大的失败”的话。 把大量自考生进入北大说成是北大的失败,也许可以解释成北大没有教育好自己的学生,使他们竞争不过自考生。但是,为什么大量自考生的进入,会成为法学院的悲哀呢? 北大法学院教的不是量子物理,而是培养学生为社会各个阶层提供司法服务,因此生源必须多元。比如穷山沟的农民,也需要法律服务。他们的子弟受教育的机会少,即使是靠死记硬背,进北大法学院也比城市子弟困难。那么将来谁能在法律上代表他们的利益?北大需要录取一些来自穷山沟、理解那里的人民生活的学生,使我们的司法制度能够更多地向这些弱势阶层提供服务。也正是因为同样的道理,像耶鲁、哈佛这些一流的法学院,一旦发现本校的学生被录取的比例太高,就马上有危机感。怎么什么事情一到了我们这里,就不一样了? 不管陈瑞华究竟说了什么,从他自己承认的话看,我们的大学里,特别是在北大这样的大学里,“精英主义”的传统似乎还有很大势力。许多教授还没有意识到,大学的使命不仅仅是培养最聪明的量子物理学家,而且必须为社会提供必要的服务。这种服务,包括为社会的各个阶层培养人才。法学院培养的学生,要在维持社会公正方面起关键的作用。如果这些人都来自名校,都来自城市的富裕阶层,他们连“小地方”的生活都不了解,我们还能指望谁来维护那些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人的利益?(作者:旅美作家 薛涌 电邮:evasicunxue@hotmail.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