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时评:平息教育乱收费的豪言能否兑现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05/16 11:34 现代快报 | ||||||||
又是坚决追究“一把手”责任,又是“出现一起查处一起”,如果不是听惯了,对中国教育部门最近对治理高招乱收费一番豪言,一定会激动于政府的“铁腕”并坚信“中国乱收费绝迹指日可待矣”———可在熟悉中国教育国情的人眼中,这一番豪言传达的预期不过是镜花水月罢了。 据《现代快报》报道,教育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近日发出通知,对高校招生收费
消息一出,网评如潮,绝大多数网友没有领这则满纸“豪言”通知的情,而是纷纷表达各种质疑,有的说“年年高招前部委发这种通知,可乱收费岁岁屡创新高”,有的说“没有法律维护的通知不过是空头支票而已”,有的说“举报电话没公布,显得没一点儿治理诚意”。 别怪网友这种毫不领情咄咄逼人的苛刻,“年年发通知,年年收费乱”的恶劣治理现实很难不让老百姓产生严重的“审美恶心”。教育行政部门与学校利益关连、教育投入和培养成本一笔糊涂账的体制格局下,可以找到千万条理由支撑对那番豪言的不信任,却很难找到一条信任的理由。 毋庸讳言,教育行政部门在禁止乱收费的“通知”上缺乏公信力是一贯的。一边是一年一度的“高等学校收费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一边是不仅得不到遏止反而乱象丛生的乱收费现实,公众有理由质疑这些缀满豪言的“通知”是不是教育行政部门一种寄望免责的作秀。 可能以下现实更有理由让公众不相信“豪言”:就是在许多地方,作为收费监督部门的教育行政部门成了乱收费的主体!显然,包括这个“高等学校收费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那些禁止乱收费的文件中,教育行政部门都是治理乱收费的“执法”主体———可“执法主体”普遍性地纠缠于“非法利益格局”之中,实质又是乱收费的潜在保护者。“豪言”一离开纸上,就会陷于执行僵局。 最让人担忧的是:“教育投入不足”这个症结使乱收费在既有体制中拥有“合法性”基础,政府不得不在很大程度上容忍乱收费。投入不足对中国教育来讲是一个现实,经费不足怎么办?就要允许学校“多渠道筹资”,如何“多渠道”呢?“多渠道的政策承诺”很多时候就成了“乱收费的灰箱”。为解决经费不足问题,政府得给学校开“多渠道”的政策口子,可执政为民,政府又要站在公众的立场打击任何“乱掏百姓腰包”的行为。如此,温柔地,投鼠忌器地,或“雷声大雨点小”地治理乱收费就会成为必然的选择。 所以,对“出现一个查处一个”的豪言壮语,老百姓不知道有几人当真?(文:曹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