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时评:把“翻牌学校”的牌子翻回来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05/17 11:15 工人日报天讯在线 | ||||||||||||
据近日央视《焦点访谈》报道,近年来,一些地方的公办学校里办起了民办学校,而且集中在一些名牌学校里面,因为只有这样做才能实施高收费。教育界把这种情况叫做“名校办民校”,而老百姓把这种学校称做“校中校”。 国家出资金、出教师、出校舍,经过长期积累形成的优质公共教育资源,一夜之间摇身一变就成了“民办学校”。学校还是那个学校,教师还是那些教师,但是牌子一换,俨
“转轨换制”之后的“名校办民校”是怎样快速创收的呢?以江苏某中学为例,该中学一年招生1200人,每个学生收取1.8万元,一年就有2000万元左右的进账。经济效益如此诱人,自然跟进者众。于是当地好一点的初中、小学几乎都办起了“翻牌学校”。其实,又何止一地有这样的“转轨换制”?据央视《焦点访谈》披露,这种“翻牌学校”在全国不少地方普遍存在。 公办教育是由国家养着的,吃的是财政饭,岂能将由财政饭养大的优质公共教育资源摇身一“转”就进了民办这个“制”,变成了卖优价、搞创收的筹码?我想,公民享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也应当包括享受优质义务教育,而“翻牌学校”却导致优质公共教育资源的流失和优质公共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公。义务教育异化成了高价教育,实际上是将本应由公众共享的公共优质教育资源变成了谁出得起钱谁拥有、谁出钱多谁享受。其后果,除了把穷孩子排斥在优质公共教育资源之外,那高收费放进了哪个金库,也成了一个问题。 有舆论认为,“一校两制”的“翻牌学校”实际上已成为滋生教育腐败的一个温床。我看,这并非危言耸听。所以说,把“翻牌学校”的牌子翻回来,使其“物归原主”,回归公共教育的本质,其意义也就不只是为公办教育正本清源了。(文/奚旭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