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教育 > 正文

寒门学子的考研心结:土著和移民差别在哪里

http://www.sina.com.cn 2005/08/16 10:28  中国青年报

  土著和移民差别在哪里

  章捷的导师、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的孟建教授承认,“很多老师对自己学校的毕业生有偏爱,但是就我所带的研究生的情况来看,很多优秀的学生都是外校考过来的,成才比例甚至还高于我们本校的保送生。”

  王爱华很快就要从北大法学院研究生毕业了。本科毕业于石油大学的她两次考研终于进了北大法学院。王爱华说,考3年的是正常情况,考4年、5年的也比比皆是。“有人常问我是不是有什么想不开的,我想如果真有什么想不开的,那就是我的北大情结吧。”

  复旦大学物理系的保送研究生朱莹表示,从能力和知识面上,外面考进来的同学并不见得不如本校生。“相反地,他们更认真,更努力,有的人自己觉得低人一等,更加珍惜在学校的机会,这反而促进他们有紧迫感,更加发愤。”

  但是朱莹也承认,部分老师的确偏爱本校生,即使他们成绩低一些,在师生互选的时候老师也会选择本校生。但这并不是歧视外校生,而是老师对自己学校培养的本科生的知识结构和研究能力更熟悉和放心,很多学生在本科期间就在实验室帮忙,赢得了老师的信任。

  采访中,记者发现,外校考上“名校”研究生的同学都能感觉到名校毕业生的一种优越感,“他们身上带有更多的这个学校的‘气质’”。

  方远,本科毕业于山东工业大学,在北京大学的政府管理学院3年的研究生生活让他对北大“土著”和外校考生之间的差别有自己的看法:“他们之间有共同的价值认同,北大自由的个性和不羁的风格在他们身上流露出来,高兴的时候他们大声喝彩,很放得开,而我们更谨慎,在需要团队合作的时候,我们更有优势。”

  章捷也有同样的感觉,“复旦直研生有自己的圈子,外校的人很难融入。”

  尽管本校生一开始更能被导师所看重,在奖学金评定、班干部选举上会“赚点便宜”,但是外校生慢慢地也能冲出“土著”的包围。据方远介绍,研一开始的时候,他们班的班干部超过三分之二是“土著”,到毕业时,刚好换了一下,超过三分之二成了外校生。

  王爱华也说:“刚刚来的时候,环境陌生,和导师又不熟,导师的很多任务都会分派给本校生,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导师会熟悉和了解我们的能力,慢慢地也就融合到一块了。”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考研频道



  爱问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教育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227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