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教育 > 教育时评 > 正文

为“名”所累--这个校长真吃亏

http://www.sina.com.cn 2005/09/13 13:38  中国教育报

  【案例三】为“名”所累——这个校长真吃亏!

  说起张校长,那可是大“名”鼎鼎,人们私下都称他为获奖专业户。因为不仅他的学校获得的荣誉和各种称号多得不得了,而且他本人头上也有许多耀眼的光环。问题是,这些“光环”大多禁不起推敲,换句话说,张校长放大了对“名”的追逐,以致采取了一些非正常的途径来博取这些“名誉”。尽管学校奖杯匾额一大堆,但是老师心里最清楚,这些“荣
誉”不少都是用钱“买”甚至弄虚作假得来的。而且张校长特别对一些内容比较“虚”的名誉十分感兴趣。比如什么重大课题研究啦,什么研究专家头衔啦,什么名誉顾问啦,什么书籍的编委啦,乃至他自己现在也在三年不到的时间内获得了两个专业的研究生资格啦等等。外面人一看,不知底细,还真以为张校长有那么“两瓢水”。可是熟悉他的人特别是学校老师都知道,他的这些头衔、名誉里面“水分”相当大。就说那个《素质教育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研究》课题,单就课题题目来说,就毫无新意可言。从课题的立项到研究报告的结题全都是他那位在外省一所大学教科所当“教授”的亲戚完成的,学校老师压根儿就没有谁碰过这个课题。据说,这个课题是校长用五千块钱换来的。因为那时上面规定,学校升格(示范中学)要有研究课题,没办法只好出此下策。如果说课题这一项有情可原的话,那么张校长成为几十本书的编委,那就另当别论了。因为这些书除了每个老师每个学生人手一册外,学校图书室里至今还存了一摞摞他参编的书。再看看那是些什么书啊,不外乎是书店里卖不掉的什么论文集、作品集之类的资料“堆积”。在一次家长会上,校长照例大讲特讲他新编的一本书的价值,然后照例要求每一位家长领取一本,当然少不了要照价付款。我们知道校长参编的书,照例由学校账面上支付各种出版费用,最主要的是他既获得了能写书的“美名”,卖书后还能略有盈余,可谓名利双收。

  【点评】现在人们对“名”的理解比以前似乎宽泛了许多,以至一些人对“名”的追逐也变得正大光明甚至理直气壮起来。当然,在一个日益市场化的时代,注重“名”的效应,也无可非议。但是,无论怎么去经营、打造自己的“名”,也要恪守“名实相符”的根本原则,否则,就有对“名”的存在产生异化的倾向。特别是在教书育人的学校,更应该注重务实求真的价值伦理追求。这位张校长对“名”的追逐本没有什么不对,但如果仅仅是为了粉饰外表,追求一些浮华的名誉,甚至为了某种私欲而求名,那就违背了作为校长的知性选择,只能是一种灰色心理的真实反映了。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教育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227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