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教育 > 政治理论2000题 > 正文

选择题Ⅱ答案

http://www.sina.com.cn 2005/10/23 14:18  金榜考研

二、选择题Ⅱ

  1ABC【解析】经济制度是体现社会生产关系性质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一定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经济体制则是一定社会发展阶段上特定的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和运行方式。经济制度反映生产关系的性质,经济体制反映社会经济采取的资源配置方式。经济制度是经济体制的基础,它决定着经济体制的根本性质和主要特点,规定着它的发展方
向。同一种经济制度,可以采取不同的经济体制,不同的经济制度也可以采取相同的经济体制。因而,经济体制的变化并不必然意味着经济制度的改变。

  2ABCD【解析】商品是资本主义经济的细胞,是资本主义经济中最简单、最基本的范畴,它包含着资本主义一切矛盾的萌芽。商品关系是资本主义社会最大量、最普遍的关系,它渗透到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此外,简单商品经济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历史前提,因此,认识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定性及其运行规律,是进一步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理论基础。

  3ABC【解析】一切商品都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价值的存在要以使用价值的存在为前提,没有使用价值的物品就不会有价值,价值总是寓于商品的使用价值之中。但是,使用价值的存在不以价值的存在为前提,有使用价值的物品不一定是商品。

  4ABD【解析】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生产商品消耗的有用劳动即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和本质属性,抽象劳动创造商品的价值。

  5BCD【解析】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新鲜空气的生产,耗费了人类劳动,是以交换为目的经济活动。

  6A【解析】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关系就是: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和内容,而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7ABCD【解析】一切商品都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价值的存在要以使用价值的存在为前提,没有使用价值的物品就不会有价值,价值总是寓于商品的使用价值之中。但是,使用价值的存在不以价值的存在为前提,有使用价值的物品不一定是商品。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关系就是: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和内容,而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8ABCD【解析】此题测试考生对使用价值、价值概念的理解和掌握,以及使用价值和价值对立统一关系的理解。A、B、C、D均为正确选项。

  9CD【解析】本题考查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之间的矛盾主要体现在,商品生产者生产商品是为了得到商品价值,而消费者购买商品是为了获取商品的使用价值,生产者为了获取商品的价值必须放弃商品的使用价值,而消费者为了获取商品的使用价值必须放弃相当于商品价值的等价物。

  10ABCD【解析】此题测试考生对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概念的理解和掌握。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具体劳动与自然物质共同构成使用价值的源泉,因而D项也是正确选项。

  11ABD【解析】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础理论,剩余价值理论就是建立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的;在批判、继承、发展古典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创立的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随着时代和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马克思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阐明了剩余价值的源泉及其生产过程,阐明了资本主义基本经济关系,揭示了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因此,选项A、B、D是正确的。误选C的原因在于混淆了价值创造和价值分配的关系。价值创造研究的是生产领域中价值是有什么创造的,即价值的源泉是什么;价值分配研究的是价值超造出来后,在各个生产要素所有者之间按照什么原则进行分配的问题。由此,不能把价值创造和价值分配问题混为一谈,既不能把价值创造看作是价值分配的依据,也不能把价值分配问题等同于价值创造问题。

  12ABCD【解析】上述四项因素都分别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劳动生产率。

  13ABC【解析】劳动生产率是生产使用价值的效率,用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来表示,或者用生产单位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来表示。劳动生产率提高意味着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使用价值量增加,价值总量不变,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减少,因此它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成反比。

  14ACD【解析】劳动生产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或单位商品生产所需的劳动时间来表示的。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越多,劳动生产率就越高,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使用价值量成正比。劳动生产率是指具体劳动的生产率,因此,无论劳动生产率如何发生变化,同一劳动在同一劳动时间内所形成的价值量是不变的,而由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会使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增加,从而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变小,即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成反比。

  15ACD【解析】无论劳动生产率怎样变化,同一劳动在同一劳动时间内生产的价值总量不变。但它在同一劳动时间内生产的使用价值量会随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16ABC【解析】在“一只羊=两把石斧”的简单形式中,一只羊处于相对价值形式,它的价值通过处于等价形式的石斧表现出来,从而石斧的使用价值成为价值的表现形式,生产它的具体劳动成为抽象劳动的表现形式,生产它的私人劳动成为社会劳动的表现形式。

  17ABC【解析】价值形式的发展顺序经历了简单的价值形式、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和货币形式。扩大的价值形式与简单的价值形式相比较,价值表现的范围扩大了,从而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是一个质变;从扩大的价值形式过渡到一般价值形式,是一次质变;因为在一般价值形式上,一切商品的价值,都通过一种和它们分离出来的商品来表现,因而,它们的价值作为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凝结的这种性质,便完全充分地表现出来;货币形式和一般价值形式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所不同的只是这时一般等价物已固定地由贵金属黄金或白银充当。

  18AD【解析】在简单的、个别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下,等式右边的商品处于等价形式,它只是简单地用其使用价值表现等式左边的商品的价值,并不包含对价值的量的规定,因而其价值也不能得到体现。但这并不能说明石斧不是劳动产品,没有价值,而仅仅是石斧的价值没有得到体现。

  19D【解析】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两个最基本的职能,其他三种职能是在这两种基本职能的基础上派生出来的。

  20BD【解析】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是通过价格标准来实现的。为了衡量各种商品价值量的大小,货币本身必须确定一个代表一定金属重量的计量单位。这种被确定的货币单位及其等份就是价格标准。价格标准代表一定的贵金属重量,用来衡量货币本身的量。价格标准不是货币的职能之一。价值的货币表现是价格。

  21ACD【解析】信用货币不是由国家发行并强制流通的,而常常是由银行和企业签发的。

  22ABD【解析】根据货币流通规律,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取决于以下三个因素:①待流通的商品数量;②商品的价格水平;③货币流通速度。其中,商品价格总额=商品价格水平×待流通的商品数量。因此,A、B、D选项都是正确的。货币发行量是由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决定的,货币发行量要与流通中实际所需的货币量相适应,而不是相反,故选项C是错误的。

  23AD【解析】货币流通规律表明一定时期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待售商品数量和商品价格水平成正比,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24ABCD【解析】选项A、B、C、D均为通货膨胀现象的基本内容。

  25ABCD【解析】选项ABCD均可能成为通货膨胀的诱因。

  26BCD【解析】在纸币流通的条件下,纸币的发行量与流通中对货币的实际需求量之间必须保持基本相适应的关系。当纸币发行量少于流通中实际所需的金属货币量时,就会出现纸币本身的升值,物价下跌,这就是

通货紧缩。理解通货紧缩要从纸币的发行量与流通中对货币的实际需求量的相互关系着眼,单纯的货币供应增速减缓或居民储蓄存款总额增加与通货紧缩并无必然联系。

  27AD【解析】商品流通是货币流通的基础,货币流通为商品流通服务;商品经过买卖后,就会退出流通领域,而货币可以在多次商品流通中发挥作用充当交换媒介。

  28BC【解析】支付手段是指货币在商品赊购、赊销过程中发生的延期支付,以及用来清偿债务或支付赋税、租金、工资等职能。其特点是“先给货,后付款”,商品的给与和货款的支付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相分离。因此,B、C选项符合题意是正确的。选项A、D属于货币执行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职能,与题意不符。

  29ABD【解析】价值是价格的内容和客观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商品的价格同商品的价值成正比,同货币的价值成反比。商品的价格水平不仅取决于商品价值和货币价值的变动,而且与商品的供求关系紧密相关。当商品供大于求时,由于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竞争,商品的价格可能跌到价值以下;当商品求大于供时,由于商品购买者之间的竞争,价格可能涨到商品价值以上。

  30ABC【解析】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决定价格,并不是说价格和价值必须一致,事实上二者不一致的现象大量存在,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恰恰是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所以D项不正确。

  31BD【解析】商品是天生的平等派,主要体现在商品价值决定和价值交换两个方面。但是这种平等并不表明相同商品只能卖同样的价钱,各种差价普遍存在;同样地,在一定条件下,不平等交换也大量存在,如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交换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不平等的。

  32ABCD【解析】价值规律的作用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价值规律作用于各生产部门内部的关系,刺激生产者改进技术,节约生产资料成本和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第二,价值规律刺激商品生产者展开激烈竞争,促使生产者发生分化,造成优胜劣汰的结果;第三,价值规律作用于部门之间的关系,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者在各部门的分配,从而调节商品的生产和流通,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33BCD【解析】由于商品的价值是由货币来表现和衡量的,而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是价格,所以价值规律的客观要求是商品的价格与价值一致。但是,在现实的商品交换中商品的价格与价值经常是不一致的。价格往往要背离价值。这是因为,价格虽然以价值为基础,但它要受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当供大于求时,商品价格会低于其价值;当求大于供时,商品价格会高于其价值。但是,反过来,当商品价格上升时,会引起供给增加需求减少;当商品价格下降时,会引起供给减少需求增加,从而引起供求关系向着相反的方向变化。可见,一方面是供求关系变动使价格背离价值;另一方面则是价格变动对供求关系起反作用,使价格对价值不会偏离太远,并使偏离的价格再向价值靠拢。因此,从较长时间来看,价格始终围绕价值波动。这种状态不仅不是对价值规律的背离,恰好相反,正是价值规律在价值实现中的表现形式。

  34ABD【解析】在经济运行中,价值规律的作用主要是通过竞争机制、供求机制、价格机制来实现的。因此,选项A、B、D是正确的。价值规律在商品经济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自发地调节社会总劳动在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的按比例分配,使社会资源配置趋于合理和优化;促使商品生产者不断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促使商品生产者在市场竞争中实现优胜劣汰两极分化。所以,选项C价值规律作用本身,而不是价值规律的实现机制,因而是错误选项。

  35ABCD【解析】选项A、B、C实际上是价值规律在商品经济中的三个作用,选项D则是价值规律的应有之义,因为要坚持等价交换原则,就必须保护公平竞争,规范市场经济秩序。

  36ABCD【解析】当代科学的迅猛发展,经营管理劳动的突出作用,第三产业的充分发展,都和马克思所处时代有着根本的变化。

  37ACD【解析】注意审题:商品的“内在矛盾”。货币是商品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它的出现使整个商品世界分为两极,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也就发展成为商品和货币的外部对立。因而选项B不符合题意。

  38AC【解析】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要求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商品的价值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显然,B、D选项不符合题意,混淆了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个别劳动时间、价值规律的基本要求与表现形式的概念。

  39BD【解析】根据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首先,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它以价值为基础。其次,在经济运行中,价格又受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再次,价格变动又会反过来影响、制约供求。因此,三者的基本关系是:价值决定价格、供求影响价格、价格又影响供求。因此,B、D选项是正确的。价格由价值决定,而不是受价值影响随供求关系变化而变动,选项A是错误的。价格反映供求关系的变化,供求关系是影响价格变动的重要因素,选项C也是错误的。

  40ACD【解析】在简单商品经济条件下,价格根据市场供求关系变化而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自由竞争阶段,在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形成后,市场价格随供求关系变化而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在存在着垄断的部门和领域中,价值规律采取了垄断价格的形式,市场价格围绕垄断价格上下波动。因此,选项A、C、D是正确的。

  41ABD【解析】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生产活动和消费活动紧密联系,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从表面上看,商品交换活动是物与物的交换,实际却是商品生产者和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劳动的关系。因而,生产关系本质上是人与人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把利己心作为人的一切活动的出发点,是资产阶级经济学的观点,是错误的。

  42ABCD【解析】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且两者成正比,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以简单劳动为尺度的,部门劳动生产率提高后,在等量劳动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增多,但创造的价值总量不变,因而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部门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43BCD【解析】除了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矛盾不是商品的内在矛盾,其余三对矛盾都是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商品的内在矛盾。此外商品的内在矛盾还有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矛盾。

  44ABD【解析】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各种内在矛盾的根源,决定私有制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全过程,并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因而是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45ABD【解析】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就是要表现商品的价值,即用货币数量表现为商品的价格,因为货币本身是劳动产品,也有价值,所以可以衡量别的商品的价值大小;充当价值尺度时不需要实现商品价值,因而只要有想象中或者观念中的货币即可。因此选项A、B、D正确。

  46BD【解析】货币执行流通手段把物物交换转化成商品流通,买和卖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分离,有可能产生买卖脱节,第一次产生了经济危机形式上的可能性;货币执行支付手段的职能,使商品生产者结成长长的债权债务链,一旦有人到期不能支付,就会引起连锁反应,使经济危机形式上的可能性进一步扩大。

  47ABCD【解析】应明确,作为价值惟一源泉的活劳动,既包括体力劳动也包括脑力劳动,既包括生产商品的工人的活劳动,也包括生产商品的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的活劳动。注意理解“总体工人”或“结合劳动人员”的概念。

  48BCD【解析】商品经济是通过市场交换而进行劳动联系的经济形式,其特点是:(1)以社会分工发展为条件;(2)生产商品的直接目的是用于交换;(3)劳动联系的经济形式是间接的,通过市场交换而实现;(4)其本身不具有特定的社会性质,可以与不同社会性质的社会经济相结合。可见,B、C、D是正确选项。自给自足经济是自然经济,A选项是错误的。

  49ABCD【解析】价值体现的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比较劳动和交换劳动的经济关系,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或内容,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任何有用物都具有使用价值,但只有当这种有用物作为商品时,它才具有价值。价值是商品的最本质的属性。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300篇。

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教育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3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