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教育 > 政治理论2000题 > 正文

分析题答案

http://www.sina.com.cn 2005/10/23 14:18  金榜考研

三、分析题

  1【答案要点】(1)劳动二重性学说为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马克思以前的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家虽然分析了价值并把价值归结为劳动时间。但由于他们不了解劳动的二重性,因而无法真正解决究竟是什么样的劳动创造价值以及劳动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形成价值的问题。马克思把生产商品的劳动区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提出劳动二重性学
说,正确地解释了价值、价值实体、价值量的决定、价值形式和价值本质,从而使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家提出的劳动价值理论发生了革命性变革,成为完全科学的理论。

  (2)劳动二重性学说为剩余价值理论奠定了理论基础。马克思运用劳动二重性理论科学地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二重性。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雇佣工人运用具体劳动在生产新的使用价值的同时转移生产资料的价值,运用抽象劳动再生产劳动力价值和生产剩余价值。在此基础上,马克思区分了资本的不同部分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不同作用,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

  (3)劳动二重性学说为解决政治经济学上的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提供了重要依据。马克思从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出发,科学地分析了价值、货币、资本、剩余价值、工资、利润、利息、地租等经济范畴,创立了价值形式理论、货币理论、资本有机构成理论、资本积累理论、资本再生产理论、平均利润与生产价格理论、资本主义地租理论等。总之,马克思的全部经济理论都是建立在劳动二重性理论基础之上的。

  2【答案要点】(1)商品是以物为媒介的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商品虽然是以自己的自然属性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物,但它不是单纯的物,而是在物的外壳掩盖下的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因为人们相互交换商品,看起来是物与物的交换关系,实际上是不同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比较劳动和交换劳动的关系。

  (2)价值也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第一,价值反映同一生产部门内部不同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同一生产部门内不同生产者生产同一商品所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各不相同,但商品的价值量只能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因此,价值这一概念把同一生产部门不同生产者的差别平均化。同一部门不同生产者之间,通过价值发生了经济联系。第二,价值也反映了不同生产部门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不同生产部门生产不同种商品,他们的具体劳动各不相同,劳动复杂程度也各不相同。他们之间进行商品交换时,通过价值关系,把不同的具体劳动、复杂劳动转化为倍加的简单劳动。可见,价值这一概念,又把不同生产部门商品生产者的劳动差别同一化,从而使不同部门的商品生产者之间发生经济联系。

  3【答案要点】(1)货币流通规律是指一定时期内流通过程中客观需要的货币量的规律。其内容是: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与待实现的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同一单位货币的平均流通速度成反比。在金属货币流通的情况下,不可能出现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在现代市场经济中,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是不能兑换成贵金属的纸币和各种信用货币,它们统称为货币供应量,货币供应量超过或少于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时,就会引起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严重地影响经济发展和稳定,必须加以克服。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样受货币流通规律的支配。必须依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和货币流通规律的要求,通过有计划地投放和回笼货币,自觉地调节货币流通,有效抑制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这是国家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内容。它是稳定市场物价、促进生产发展、安定人民生活、顺利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确立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条件。

  4【答案要点】(1)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价值规律在商品经济中的作用主要是:自发地调节社会劳动(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个生产部门的分配,调节商品的生产和流通;促进商品生产者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商品生产者展开激烈竞争,实行优胜劣汰。

  (2)我国企业作为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必须按照价值规律的要求办事,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自己生产的商品的个别价值,获得更多的利润;同时也才能增强自己的

竞争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

  5【答案要点】(1)简单劳动是指不经过专门训练、一般劳动者都能进行的劳动。复杂劳动则是指需要经过专门训练、具有一定文化知识或技能的劳动者才能从事的劳动。决定商品价值量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以简单劳动为尺度的。复杂劳动在同一时间里创造的价值会大于简单劳动创造的价值。这是因为,复杂劳动是复杂劳动力的耗费,而复杂劳动力的形成,和简单劳动力相比,需要花费更多的劳动时间,正如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指出的,许多种类的劳动包含着需要耗费或多或少的辛劳、时间和金钱去获得的技巧和知识的动用。同时,复杂劳动力在再生产过程中需要不断地更新知识。这种再学习所花费的劳动必然会增大复杂劳动力的价值,并要求在以后的使用过程中得到补偿。

  (2)马克思主义关于复杂劳动创造更大价值的原理,对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化对社会主义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当代,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社会化的发展,科学技术工作和经营管理工作作为劳动的重要形式,它们的复杂程度不断提高,并在社会生产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许多高科技产品之所以具有很高的附加值,就是因为它们是复杂劳动的产品。因而,应该建立健全收入分配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提高国有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工资报酬,充分体现他们的劳动价值,并同时进行严格的约束和监督。

  6【答案要点】社会分工和生产资料私有制决定了生产商品的劳动既具有私人劳动的性质,又具有社会劳动的性质。

  由于社会分工的存在,每个商品生产者生产的商品,都是为了满足别人的需要,他的劳动是社会总劳动的一部分,因而具有社会劳动的性质,是社会劳动。由于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存在,各个商品生产者的劳动又是他们个人的私事,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完全由私人决定。所生产的产品也归私人所有。因此,他的劳动又是私人劳动。商品生产者的私人劳动虽然具有社会劳动的性质,但只有当他的私人产品在市场上实现了同其他商品交换的时候,他的产品被社会接受了,他的私人劳动才算真正转化为社会劳动。如果产品在市场上卖不出去,商品生产者的私人劳动就无法转化为社会劳动,具体劳动就不能还原为抽象劳动,使用价值就不会被让渡而实现其价值。由此可见,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其根源在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所以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7 【答案要点】此观点错误。货币的价值尺度职能是指货币是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社会尺度。货币所以能够充当价值尺度,是因为货币(金或银)也是社会劳动的产物,它本身也包含一定的价值。但是,各种商品的价值所以能相互比较,并不是因为有了货币,而是因为它们本身都凝结了的一般人类劳动,具有相同的质,因而它们本身就是可以相互比较的。只是因为货币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才统一由货币来表现和衡量。所以说,“货币作为价值尺度,是商品内在的价值尺度即劳动时间的必要表现形式。”

  8 【答案要点】使用价值是商品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一定量的价值存在于一定量的使用价值之中。“按质论价”中的“质”是指使用价值,“按质论价”是在同种商品中,一个商品质量好,它的使用价值就多,社会就承认它包含了更多的价值量,由此就产生了“优质优价”。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同种商品,它们的使用价值是可以比较的;对于不同种商品,它们的使用价值是不能比较的。

  9 【答案要点】在现实生活中,个别企业由于提高劳动生产率而增加了产出与投入比,与同行业其他企业相比,单位时间内生产出更多的产品,从而形成更多的价值量,这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的理论命题并不矛盾。这是因为,这里的劳动生产率指的是整个部门的劳动生产率,而不是个别企业劳动生产率。整个部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会使单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下降,从而使商品的价值量减少。然而就一个部门来看,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可以使该企业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而在市场上,仍然是按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量出售商品,因此该企业能够获得更多的利益。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各个企业只有在竞争中使自身的劳动生产率高于社会劳动生产率,才能在这些产品按照社会价值出售之后获得更多的收益。这就是各个企业千方百计地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的根本原因所在。

  10【答案要点】劳动生产率是生产者生产某种使用价值的效率。根据价值规律的要求,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之间最基本的关系是: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同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同体现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商品价值量决定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取决于部门平均劳动生产率。如果部门平均劳动生产率不变,只是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并不能缩短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降低商品社会价值,只能降低商品的个别价值。如果企业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企业可获得超额剩余价值。

  11【答案要点】土地、原材料等各种非劳动生产要素是商品生产中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它们和劳动相结合生产出使用价值,即社会财富。因此,“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这句话的正确含义是:劳动和自然物质共同构成使用价值的源泉。但就价值创造而言,劳动者的活劳动是创造价值的惟一源泉。因此,要把社会财富(使用价值)的源泉和价值的源泉区别开来。

  12【答案要点】经济制度是一定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它规定着社会生产、分配和交换的基本原则,反映着该社会生产关系的性质,是该社会的基本制度。经济体制是一定经济制度所采取的具体组织形式和管理体系,是生产关系的具体实现形式,它反映社会经济在组织生产、交换、分配过程中采取的资源配置方式。

  经济体制和经济制度是不同层面的范畴。经济体制的选择,既受经济制度的制约,同时也受生产力发展水平、历史文化传统和国情等其它因素的影响。其中,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决定经济体制模式的关键因素。因此,不同社会经济制度的国家可以实行类似经济体制,相同社会经济制度的国家也可以实行不同的经济体制。

  13【答案要点】在简单商品经济条件下,社会分工和生产资料私有制决定了生产商品的劳动既具有私人劳动的性质,又具有社会劳动的性质。只有当商品生产者的商品在市场上实现了同其它商品交换的时候,它的私人劳动才能转化为社会劳动。可见,商品能否卖出,即他的具体劳动创造的使用价值是否符合社会需要,抽象劳动形成的价值在量上是否相当于或者低于同种商品的平均水平,是私人劳动转化为社会劳动的关键。如果商品在市场上卖不出去,商品生产者的私人劳动就无法转化为社会劳动,具体劳动就不能还原为抽象劳动,耗费在商品上的劳动无法得到补偿,生产就无法继续进行。因此,私人劳动能否及在多大程度上转化为社会劳动,决定着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的成败,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

  14【答案要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化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研究和认识,对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启示在于:

  第一,价值创造与财富生产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社会主义生产中,既要肯定创造价值的惟一源泉是人类劳动,又要看到创造价值与创造财富是有区别的,财富的生产需要多方面的条件。

  第二,既然生产要素也是社会财富的源泉,那么生产要素的所有者也应该参与社会财富分配,这就为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财富分配提供了理论依据。

  第三,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必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一切有益于人民和社会的劳动,一切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的劳动都应该得到承认和尊重。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都应该得到保护,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

  15【答案要点】(1)毛泽东分析了商品生产的性质,提出社会主义也有商品生产的观点。毛泽东认为,商品生产与资本主义相联系就是资本主义的商品生产,与社会主义相联系就是社会主义的商品生产。在毛泽东看来,商品生产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现象,既可以为社会主义服务,也可以为资本主义服务,这不是两种社会制度的本质区别。

  (2)毛泽东认识到,当时中国的国情决定,必须有一个发展商品生产的阶段。因为中国还非常落后,人民的生活水平不高,要发展适宜交换的社会主义商品,以便逐步提高每个人的工资。

  (3)毛泽东还意识到,应该充分利用商品生产这一有利的工具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弥补“自给性的生产”的不足。

  (4)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的认识虽然只是初步的,其后没有深入下去,甚至没有坚持自己的正确观点,但他已经认识到商品生产是发展社会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手段,而不是两种社会制度的根本性区别。这是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可贵探索。

  16【答案要点】通货紧缩是指由于流通中的货币供应量少于所需要的货币量,从而导致货币升值和物价的普遍下跌。形成通货紧缩的原因有很多,从我国的情况来看,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生产能力开始出现总体性过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生产力得到快速发展,出现了大部分商品供过于求的局面。这是造成产品积压、价格下跌、形成通货紧缩的一个重要原因。

  (2)体制性因素的影响。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中,社会保障体制的转轨、就业体制的改革、教育体制、城镇住房体制改革等,使居民自己所承担的住房、养老、医疗、保险、教育等方面支出的比重越来越大。这一变化造成消费者对于未来支出预期的增强,于是纷纷压低现期支出水平,从而降低了现期需求水平和购买力,造成商品积压、价格下跌。

  (3)供给结构不适应需求结构。在生产能力总体过剩的大格局下,供求结构出现失衡,即生产领域提供的产品,并不是消费者所真正需要的产品,由此造成消费者持币不购、物价下跌的现象。

  (4)外部需求萎缩的影响。东南亚金融危机之后,这些地区的许多国家纷纷贬值本国的货币,使我国出口形势空前严峻,外部需求萎缩,造成许多出口商品积压。针对通货紧缩现象,我国政府先后采取了稳健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以及投资政策、收入政策、外贸政策等来治理通货紧缩,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7【答案要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认为,尽管土地、原材料等生产要素是商品生产的必要条件,但不是价值的源泉。价值是由劳动者的活劳动创造的,劳动之外的生产要素不创造价值。

  劳动是价值的惟一源泉,但劳动不是财富的惟一源泉。马克思和恩格斯一再批评“劳动是一切财富的源泉”的说法,赞同威廉•配第所讲的“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的观点。在他们看来,土地、原材料等生产要素是商品生产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它们和劳动结合生产出财富即使用价值。

  马克思劳动二重性理论揭示了价值创造与财富生产的区别:价值创造与抽象劳动相关联,财富生产与具体劳动相关联;前者反映的是经济活动中的社会关系,后者反映的是经济活动中人与自然的关系。因此,不能把价值创造与财富生产混为一谈。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300篇。

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教育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3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