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题答案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10/23 15:02 金榜考研 | |||||||||
三、分析题 1【答案要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从根本上改变不适应现有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其客观依据是: (1)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在建国初期的特定历史条件下发挥过积极作用,但长期以来已经
(2)在当今世界,市场是比计划更为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现代市场经济在充分发挥基础性资源配置作用的同时,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引入政府宏观调控,显示出对计划经济的明显优势。 (3)世界经济以市场经济为基础,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是与国际经济交流、合作与竞争,必须沟通国内外市场,在经济运行机制上与世界接轨。 (4)我国的改革实践证明,市场经济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改善了人民生活,增强了综合国力。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 2【答案要点】国有经济布局不合理,是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必须着眼于从整体上搞好国有经济,对国有经济布局进行战略性调整,其基本思路是: (1)明确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国有经济的控制力上。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国有经济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总量将继续增加,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分布更加合理,但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还会有所减少。只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国家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和竞争力得到增强,这种减少不会影响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 (2)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要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完善结合起来,坚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国有经济需要控制的行业和领域主要包括:涉及国家安全的行业,自然垄断的行业,提供重要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行业,以及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中的重要骨干企业。其他行业和领域,可以通过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集中力量,加强重点,提高国有经济的整体素质。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要积极探索公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国有资本通过股份制可以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增强国有资本的功能,提高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国有企业尤其是优势企业,宜于实行股份制的,要改为股份制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重要的企业由国家控股。 (3)只有正确处理国有经济的数量、比重与分布、质量的关系,才能使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有所下降的同时,不断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 3【答案要点】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不可缺少的条件,是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的必要的外部条件,是政府实行宏观调控和间接管理的纽带,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环节。 社会主义市场体系是由各类专业市场组成的完整体系,是各类专业市场的有机统一体,它不仅包括商品市场,还包括劳动力、技术、信息、房地产、产权等生产要素市场。当前应着重发展金融市场、劳动力市场、技术市场、信息市场、房地产市场、产权市场等生产要素市场。 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应该是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统一、开放是市场体系的本质要求,是市场竞争的前提,竞争是市场经济活动的基本动力,竞争有序是市场发育成熟的重要标志。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的基本要求是:商品和生产要素在全国范围内按统一的交易规则自由流通,市场主体自由地展开竞争。因此,必须打破地区、部门的分割和封锁,清除市场障碍,反对垄断,制止不正当竞争,为市场主体创造平等的竞争环境。 4【答案要点】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成为调节经济运行的基础性机制,并不排斥计划的作用。相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只有将计划和市场有机地结合起来,按照它们各自的功能和发挥作用的领域,使之优势互补,相辅相成,才能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在市场经济运行中,计划发挥作用的优势是在宏观经济领域,对经济总量、经济结构和宏观经济运行的调控更为有效。市场发挥作用的优势是在微观经济领域,对微观经济主体的行为能够进行有效的调节。 根据计划和市场各自具有的适应范围、长处和短处,针对不同时期、不同领域和不同地区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手段和方法,充分发挥计划和市场的长处,实现两种调节手段的优势互补,扬长避短,就能够更好地发展社会生产力。 实现计划与市场的优势互补,要求从计划与市场的内在统一上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作为经济手段,计划和市场的作用都是覆盖全社会的,调节经济活动的目标都是为了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作用的范围和目标的一致性,决定了计划与市场对经济活动的调节作用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交叉渗透和相辅相成的。一方面,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整个经济运行都是围绕着市场展开的,计划的制定、实现和检验要以市场为基础;另一方面,市场机制又是受国家宏观调控的,计划要引导市场、培育市场和调控市场,市场必须接受计划对其导向、校正、补充和规范。 5【答案要点】(1)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初步走出了“短缺经济”,出现了以有效需求不足为特征的通货紧缩现象,主要表现为物价指数持续下降。据国家统计局公布,到1999年6月底,我国商品零售物价和居民消费物价已分别从1997年10月和1998年4月开始,出现连续21个月和15个月的下滑。按国外通行的“通缩”定义,我国经济已进入“通缩”时期。 (2)我国这一阶段出现通货紧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国际经济环境看,由于东南亚金融危机使出口需求的困难增加。从国内看,由于前期宏观紧缩政策的滞后效应,影响了投资需要;改革深入使居民预期支出增加,消费率减少,影响了消费需求。 (3)这一阶段我国采取了稳健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来刺激需求。其理论依据是市场机制也有局限性,必须建立健全宏观调控体系,采取“逆风向而动”的经济政策。 6【答案要点】(1)1997年以前是经济过热,高通货膨胀。国家主要采取了紧缩性宏观经济政策,控制总需求扩张,缩小信贷规模。宏观调控的基本目标是防止经济过热,在保持经济高增长的同时,抑制高通货膨胀,实现经济“软着陆”。1997年以后出现经济过剩,总供给大于总需求,通货紧缩。国家主要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加国债,加大基础设施建设规模,扩大信贷规模。宏观调控的基本目标是防止通货紧缩,扩大内需,保持较高的增长率。 (2)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证明,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经济呈现波动是不可避免的。社会化大生产要求各产业、各部门之间协调发展,这仅靠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是难以实现的。 (3)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表现在:第一,宏观调控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第二,宏观调控是克服市场失灵和弥补市场缺陷的内在要求。第三,宏观调控是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 7【答案要点】(1)这一轮宏观调控针对的是经济运行中一些不健康不稳定因素,着力解决经济生活中最突出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猛、粮食供求关系趋紧及物价总水平上涨压力增大的问题。 这一轮宏观调控强调主要运用经济和法律的手段,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注重发挥信贷、投资、价格等方面的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的作用,在保持宏观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同时,着力提高宏观调控“有保有压”的灵活性,以避免经济增速回落幅度过大带来的问题。 (2)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题中应有之义。我们要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第一,宏观调控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在全社会范围内按比例分配社会劳动,以保持国民经济各部门按比例协调发展和保证社会再生产各个环节顺利进行,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一般规律和内在要求。要达到这个目标,仅仅依靠市场机制的自发作用是远远不够的,解决产业结构调整和生产力布局、社会基础条件和基础设施建设、供求总量失衡和结构失衡等经济总量问题,必须依靠政府的宏观调控。 第二,宏观调控是克服市场失灵和弥补市场缺陷的内在要求。市场作为一种配置资源的手段,存在着难以避免的局限性:一是市场是通过市场价格变化对局部经济利益进行调解,对未来供求关系的平衡带有较大程度的盲目性;二是市场发挥作用的优势范围主要是在微观经济领域,它不能自动地引导整个国民经济的宏观平衡;三是市场不能保证收入的平等分配,以至为取得效率要以牺牲一定的公平为代价。市场调节的局限性必然会导致市场失灵,只有通过政府的宏观调控才能弥补市场机制的功能性缺陷,解决市场无力解决的问题,有效地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保证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 第三,宏观调控是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在我国,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和加强国家宏观调控,二者是统一的,缺一不可。既要充分发挥市场的积极作用,使经济活动遵循价值规律,适应供求变化,体现竞争原则;又要努力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总量平衡和结构优化,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在处理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关系方面,我们完全有可能将市场优势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结合起来,比西方国家做得更好。 8【答案要点】市场秩序是市场运行中各经济主体都必须遵循的一切规则和法律规范的总称。市场经济的本质是法制经济、信用经济,它的基本秩序就是公平竞争,讲求诚信,依法行事。建立和维护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既是社会生产、交换、消费、分配等各个环节得以顺利实现的必要保障,又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举措。没有健全和完善的市场规则,市场就难以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不可能真正建立起来。 当前某些不法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为了谋取自身利益生产和销售假冒伪劣产品,损害消费者利益。为了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必须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通过健全现代市场经济的社会信用体系来提高市场主体的信用水平,通过完善市场规则和市场执法机制来规范市场行为。 加强信用建设,建立健全良好的社会信用体系是规范和整顿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内容。由政府采取建立信用档案,借助媒体曝光等多种措施,严把市场准入关,强化法制作用、从严监管十分必要,政府为市场正常运行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证。 政府干预与发挥市场作用并不矛盾,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约束市场主体,维护广大消费者合法权益,树立诚实守信的市场道德风尚,培育和发展有序的市场,恰恰是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顺利运行的重要保证。 9【答案要点】我国的国有企业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曾经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发挥过重大作用。然而由于历史的和制度方面的原因,国有企业缺乏活力,效率低下,必须进行改革。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现代企业制度是适应现代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客观要求而建立的一种企业制度。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就是要使国有企业从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控制的对象变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 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 (1)产权清晰是指出资者拥有的财产所有权和企业拥有的法人财产权具有明确的界定。国有企业中的国有资产所有权属于国家,企业拥有包括国家在内的出资者投资形成的全部法人财产权,成为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的独立法人实体。 (2)责权明确是指所有者的权责和经营者的权责有明确的划分和规定。企业以其全部法人财产,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照章纳税,对出资者承担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出资者按投入企业的资本额享有所有者权益,当企业发生资不抵债而被宣告破产时,出资者仅以投入企业的资本额为限对企业债务负有限责任。 (3)政企分开是指政府作为行政组织和企业作为经济组织的职责分开。企业作为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按照市场需求组织生产经营活动,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为目的,并在竞争中优胜劣汰;政府作为社会经济管理者,从事社会行政管理和对整个社会经济活动的管理,不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4)管理科学是指建立科学的企业领导体制和组织管理制度。企业管理要以效率为中心,以发挥劳动者和科学技术的作用为重点,按照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完善和严格内部的经营管理,建立科学、规范、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管理体制。 10【答案要点】(1)社会保障是国家和社会通过立法对国民收入进行分配和再分配,为社会成员特别是暂时失去劳动能力及生活发生困难的个人或家庭给予物质帮助,保证其基本生活的制度。 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主要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等方面。 第一,社会保险是以国家为主体,对有工资收入的劳动者在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或虽有劳动能力而无工作即丧失生活来源的情况下,通过立法手段,运用社会力量,给这些劳动者以一定程度的收入损失补偿,使之能继续享有基本生活水平,从而保证劳动力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正常运行,保证社会安定的一种制度。社会保险主要包括社会养老保险、社会失业保险、社会医疗保险三大法定保险项目及其社会工伤保险和社会生育保险等。 第二,社会救济是国家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对因自然灾害或其他经济、社会原因而无法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社会成员给予救助,以保障其最低生活水平的制度。社会救济的内容一般可分为贫困救济和灾害救济两大类。 第三,社会福利是国家和社会面向全体社会成员举办的福利事业和采取的福利措施。社会福利的内容包括未成年人福利、老人福利、残疾人福利、劳动者福利及女职工福利等多个方面。 此外,根据具体国情,我国还采取了其他一些社会保障形式,作为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的补充。我国政府明确地把优抚安置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设置专门机构负责伤残军人生活、抚恤烈士家属、优待军人家属的工作。 (2)社会保障是社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产物,是伴随生产社会化和市场经济的形成建立起来的。建立健全适合我国国情和市场经济要求的社会保障体系,对保持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创造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良好环境,保证国民经济和整个社会机体的协调发展,促进改革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这具体表现在: 第一,社会保障有利于化解个人风险,维护社会稳定。 第二,社会保障有利于调整社会经济关系,维护社会公平。 第三,社会保障有利于维持劳动力再生产,保证社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 第四,社会保障有利于调节积累与消费关系,促进经济稳定发展。 (3)当前要从以下七个方面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第一,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坚持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扩大个人账户试点。 第二,推进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并轨,在全国多数地区基本解决历史遗留的国有企业下岗职工问题,企业裁员今后将逐步依法直接纳入失业保险或城市“低保”。 第三,依法扩大养老、事业、医疗、工伤等社会保险覆盖面,提高个体、私营和外资企业的参保率,完善、灵活就业人员的参保办法。 第四,加大社会保险费的征缴力度,逐步提高统筹层次。研究制定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 第五,进一步完善城市“低保”制度,有条件的地方可探索建立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第六,搞好优待抚恤工作。 第七,支持慈善事业发展。 11【答案要点】(1)国有企业的改革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现代企业制度是以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为依据,以规范和完善的企业法人制度为主体,以有限责任制度为核心的新型企业制度。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就是要使国有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 (2)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是构建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基础。现代产权制度应具备四大基本特征:一是归属清晰,二是权责明确,三是保护严格,四是流转顺畅。前两个特征决定了现代企业制度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的特征,后两个特征说明了要依法保护各类产权,健全产权交易规则和监管制度,推动产权有序流转,保障所有市场主体的平等法律地位和发展权利。 只有产权归属清晰,才能有效形成一个个明晰的财产所有者的企业法人财产权,从而使企业真正成为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的法人实体,企业也才能以全部法人财产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对出资人承担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产权的顺畅流转,既有利于企业开展资本运营以提高经济效益,也有利于不同性质的资本之间进行收购、兼并、重组,有利于相互参股,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和企业产权多元化,构建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真正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经营机制。 12【答案要点】(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取得了巨大进展,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地位已经确立。但也必须看到,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处于初步建立阶段,在诸多方面需要进一步完善。还存在经济结构不合理、分配关系尚未理顺、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就业矛盾突出、资源环境压力加大、经济整体竞争力不强等问题,其重要原因是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体制还不完善,生产力发展仍面临诸多体制性障碍。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进步加快的国际环境,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必须加快推进改革,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注入强大动力。 (2)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要求是: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是: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增强企业活力和竞争力,健全国家宏观调控,完善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体制保障。 主要任务是: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建立有利于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体制;形成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完善宏观调控体系、行政管理体制和经济法律制度;健全就业、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建立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机制。 (3)正确处理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和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关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使两者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正确处理按劳分配为主体和实行多种分配方式的关系,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注重社会公平,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切实采取有力措施解决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正确处理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的关系,坚持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强和改善国家宏观调控,促进国民经济充满活力、富有效率、健康运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