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人类社会的本质和基本结构(3)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10/23 19:46 金榜考研 | |||||||||
二、社会的经济结构 (一)社会经济结构的内容和功能1社会经济结构的内容 与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相适应的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构成了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但每一种社会形态都同时存在着多种形式的生产关系,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
2社会经济结构的功能 作为“生产关系总和”的社会经济结构有其特殊的功能: 第一,经济结构以一定的形式把人与物结合起来;使生产力中人的要素与物的要素相结合成为现实的生产力。 第二,经济结构直接决定社会的政治结构和文化结构,构成政治结构和文化结构的现实基础。 (二)生产力的内涵及其构成要素 1生产力的含义 生产力是人们在物质生产活动中形成的解决社会同自然之间矛盾的实际能力,是人类改造自然使其适应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从哲学上看,生产力是标志人类改造自然的实际程度和实际能力的范畴。 2生产力的要素 生产力是在物质生产活动即劳动中形成的,生产力有三大基本要素: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劳动者。 (1)劳动对象。劳动对象是人的劳动所能加工的一切对象,包括两个部分:一是未经人们加工过的自然物,即纳入到生产过程的自然界现成的物质资料;二是经过人加工的物体,即由人们自己活动所创造的物质资料,实际上已是劳动产品的物质资料。 (2)劳动资料。劳动资料是劳动过程中用以改变或影响劳动对象的物质资料,人和劳动对象之间的媒介体,即传递人对劳动对象作用的物或物的系统。在劳动资料中,生产工具具有决定意义。 (3)劳动者。劳动者是指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劳动技能的人,即运用劳动资料作用于劳动对象的有一定劳动能力的人。在生产力中劳动者占据主导地位,这是因为:第一,生产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是“死的劳动”,而劳动者是“活的劳动”,生产资料归根到底是人的创造物,是劳动结果;第二,只有劳动者能使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结合起来,把可能的生产力变成现实的生产力。从“物”由“人”来创造、使用和操作这个意义上说,劳动者是生产力诸要素中的主导因素,首要的生产力是劳动者。 3生产力的特性 (1)生产力的本质决定了生产力的特征,即生产力具有属人性、客观性、社会性和历史性。 第一,生产力具有属人性。生产力不是超历史的预成的实体,不是存在于人的活动之外,而是存在于人的活动之中,是在人的劳动中形成的、人能够直接掌握的力量,是人们以往活动的产 物和人们实践能力的结果。因此,生产力具有属于人的性质。 第二,生产力具有客观性。生产力的形成和运动虽有精神因素的作用,但又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们不能自由地选择生产力。现存的生产力是前人实践活动的客观结果,又构成人们当前生产实践的既定前提。从根本上说,生产力是在人与自然之间物质变换过程中形成的特殊的物质力量。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把生产力称为“物质生产力”。 第三,生产力具有社会性。个人的劳动能力是生产力构成的要素,生产力的运行离不开个人的劳动能力。但是,生产力并不是个人劳动能力简单相加的“算术和”,而是个人劳动能力通过一定的社会结合方式,包括协作、分工等中介环节而形成的社会力量。这是一种在质上不同于个人劳动能力的总体生产力,即社会生产力。“受分工制约的不同个人的共同活动产生了一种社会力量,即扩大了的生产力。” 第四,生产力具有历史性。劳动以人的需要为其内在动因,而人的需要又是历史地发展的,“已经得到满足的第一个需要本身、满足需要的活动和已经获得的为满足需要而用的工具又引起新的需要”由于人的需要在同劳动的相互作用中不断变化发展,因此,人们进行劳动的动因在客观上是永恒的。在劳动中形成的生产力不管如何发达,总是具有继续发展的内在动力,必然随着人们需要的变化和劳动的发展而处于不断发展之中,永远不会停留在一个水平上。因此生产力总是具体的历史的,不存在抽象的不变的生产力。 (2)根据在生产力系统中存在和作用的不同方式,可以把它的构成因素分为实体性因素、渗透性因素和社会性因素。 实体性因素是指人的劳动、劳动对象、劳动资料;渗透性因素是指科学技术、信息、教育、管理等,它们没有实物形态,是通过渗透在实体性因素中而发挥作用。 社会性因素是指与生产的组织和管理有关的因素,组织与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社会生产力发展程度的高低。社会生产的发展,必须通过劳动时间的节约而得到实现,这个规律适用于一切社会,不会因为社会制度的变化而消亡。 (三)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现代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1在当代,科学技术成为生产力诸要素中的主导因素,成为决定生产力发展的第一因素。 现代生产的特点是,以电子计算机控制的智能型机器体系日益成为最主要的劳动工具,再生型和扩展型的资源正在成为主要劳动对象,科学管理水平和劳动者知识素质提高,这表明科学技术已经成为决定生产力发展的第一要素。 2现代科学技术明显的超前性,是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的客观依据。由于现代科学是构成现代技术的知识基础,所以现代技术是知识密集型技术,现代科学技术的这种强烈的超前性,使原来的“生产一技术一科学”的模式转化为“科学一技术一生产”的模式,同时由于科学向技术向生产转化的周期缩短、节奏加快,决定了它的第一生产力的地位。 3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现代经济发展中的最主要的驱动力。产品高层次化,产品科技含量高,科技应用于生产的周期大为缩短,这些新情况证实,科学技术已经处于“第一生产力”的地位。 4高科技及其产业的崛起和发展,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体现和实践佐证。 (四)生产关系的本质和内在结构 1生产关系的定义 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 2生产关系的内在结构 (1)从静态说,生产关系是由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和分配关系三个方面构成的。 在生产关系中,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是基本的方面,它构成全部生产关系的基础。这是因为,只有生产资料所有制才能把生产力中的人与物的要素结合起来,成为现实的生产力;只有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才是区分社会经济结构或经济形态的基本标志;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决定生产关系的其他方面,有什么样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就有什么样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有什么样的分配关系。可以说,生产关系本质上就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关系。 (2)从动态说,生产关系贯穿于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全过程。在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环节中,生产这一环节居于主导地位。生产资料所有制需要通过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人与人的关系来维持,需要通过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的运转过程才能实现和体现出来。 3生产关系的特征 生产关系是人们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本身是客观的。 生产关系是人们全部社会关系中最本质、最基本的关系,是决定其它关系的关系。 生产关系具有历史性,随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 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生产关系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各个方面的总和构成该社会的经济基础。 4生产关系的本质 在生产关系中,生产资料所有制是最基本的、决定的方面,它构成全部生产关系的基础。 (1)只有所有制关系才能把生产力中人和物的要素结合起来,使生产力由可能变成现实;只有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人和物具体结合的方式和方法,才是区分社会经济结构或经济形态的基本标志。 (2)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决定生产关系的其他方面,即决定消费、分配、交换关系,决定人与人的关系。 所以,生产关系本质上就是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