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教育 > 政治理论辅导全书 > 正文

第四章资本的运行(4)

http://www.sina.com.cn 2005/10/23 21:12  金榜考研

2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矛盾的协调与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在经济发展中的上述矛盾的协调,有赖于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历史上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形成,标志着国际经济旧秩序的形成。国际经济旧秩
序的显著特征在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从国际贸易、金融、货币、技术等领域控制并剥削发展中国家,造成世界资本主义体系范围内的贫富两极分化。

  国际经济新秩序是相对于国际经济旧秩序而言的。它是指在国际经济交往中消灭剥削和控制,建立起真正体现平等互利、互助合作原则的世界经济体系。其主要内容包括:世界各国应该在平等的基础上参与国际经济事务,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加强和扩大经济、科技、文化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共同发展与繁荣。国际贸易应当建立在平等互利、互通有无的基础上。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援助和技术转让,应当严格尊重受援国的主权,不附带任何政治、军事条件,不要求任何特权或借机牟取暴利。应当通过对话逐步建立起平等合作的南北关系,反对经济贸易中的不平等现象和各种歧视性政策与做法,更不允许动辄对别国进行经济制裁。

  发展中国家争取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斗争,必然会遭到各国垄断资本的顽强抵制和反对。同时,斗争从来就是实力的较量,发展中国家今天的经济实力在总体上远不如西方发达国家,这就决定了发展中国家争取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斗争的长期性和曲折性。

  附录:关于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以及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

  实现条件的推导过程一、关于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实现条件的推导

  假设两大部类一年中生产了如下价值构成的产品:

  Ⅰ4000C+1000V+1000M (作为第一部类的产品,该6000产品的实物形态为生产资料)

  Ⅱ2000C+500V+500M (作为第二部类的产品,该3000产品的实物形态为生产资料)

  其中,第一部类的4000C部分表示第一部类中的所有企业为生产所有的6000产品而消耗掉的生产资料的价值。4000C这部分作为第一部类的产品,其实物形态是生产资料;在简单再生产过程中,当将这4000C的产品卖掉后换成货币,用这些货币接下来需要购买的对象也是生产资料。而生产生产资料的所有企业都在第一部类。因此,4000C这部分产品只需要在第一部类内部不同企业之间相互交换即可得到实现。而同一部类内部的交换其难度要远低于跨部类的交换,因此,这里的Ⅰ 4000C的实现问题不作为分析的重点。

  第二部类的500V+500M部分表示第二部类工人的工资和资本家获得的剩余价值。作为第二部类的产品,他们是各种各样的生活资料;当它们被销售出去换成货币,它们所要购买的对象依然还是生活资料(在简单再生产条件下资本家把所有剩余价值全都用于个人消费)。而生产生活资料的所有企业也都在第二部类,因此,这里的500V+500M部分也只需要第二部类内部不同企业之间相互交换就可以得到实现。同样地,这里的Ⅱ(500V+500M)的实现问题也不作为我们分析的重点。

  而第一部类中的1000V+1000M则表示第一部类工人的工资和资本家所获得的剩余价值。这部分作为第一部类的产品被生产出来后,其实物形态是生产资料;在简单再生产过程中,当将其卖掉后换成货币,用这些货币接下来需要购买的对象却是生活资料。而生产生活资料的所有企业都在第二部类,因此,它必须向第二部类提出交换要求。反观第二部类的2000C,表示第一部类中的所有企业为生产所有的3000产品而消耗掉的生产资料的价值。这部分作为第二部类的产品,其实物形态是生活资料;在简单再生产过程中,当将其卖掉后换成货币,用这些货币接下来需要购买的对象却是生产资料。而生产生产资料的所有企业都在第一部类。因此,它必须向第一部类提出交换要求。在这里,我们刚好假设I 1000V+1000M = Ⅱ 2000C,这也恰好是简单再生产对于两大部类之间交换条件的要求。由此,得出了简单再生产的第一个实现条件:

  1. Ⅰ (V+M) = Ⅱ C

  将此条件的左右两端同时加上Ⅰ C,可得简单再生产的第二个实现条件:

  2. Ⅰ (C+V+M) = Ⅰ C + Ⅱ C

  再将第一个条件的左右两端同时加上Ⅱ (V+M),并将公式左右换位,则可得第三个实现条件:

  3. Ⅱ (C+V+M)= Ⅰ(V+M) + Ⅱ(V+M)

  二、关于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前提条件的推导

  先看上述简单再生产的第二个实现条件:Ⅰ(C+V+M)= ⅠC + ⅡC。此条件的含义是:如果社会要维持简单再生产,则必须使第一部类生产的全部生产资料能够满足两大部类维持简单再生产所形成的对生产资料的共同需求。如果我们把这个条件的含义反过来理解,我们可以这样说:如果仅仅满足Ⅰ(C+V+M)= Ⅰ C + ⅡC,则该社会也只能维持简单再生产。如果要进行扩大再生产,则要求第一部类生产的全部生产资料在满足了两大部类维持简单再生产所形成的对生产资料的需求之后,还应该有一个剩余,以便满足两大部类进行扩大再生产所形成的对生产资料的追加需求,即公式中的" = "须变为" > ",我们由此得出了Ⅰ(C+V+M)>ⅠC+ⅡC的条件。将此不等式左右两端同时减去一个共同项ⅠC,由此得出扩大再生产的第一个前提条件:

  1. Ⅰ(V+M)> ⅡC

  再看上述简单再生产的第三个实现条件Ⅱ(C+V+M)= Ⅰ(V+M)+Ⅱ(V+M),它表示如果一个社会要维持简单再生产的话,其第二部类所生产的全部生活资料必须要同时满足两大部类的工人和资本家对生活资料的共同需求。这里大家要注意的是,公式右边的两个M表示的是两大部类的资本家用于个人消费的剩余价值。资本家用于个人消费的剩余价值通常用M/X来表示,只不过在简单再生产条件下资本家把全部剩余价值都用于个人消费了,因此在这里X=1,所以M/X简化为M。现在我们将该公式右端的两个M还原为M/X(只不过此时X=1)。和我们推导第一个前提条件时相同的思路,如果Ⅱ(C+V+M)= Ⅰ (V+M/X) + Ⅱ (V+M/X),则该社会只能实现简单再生产。如果要进行扩大再生产,则此处的" = "须变为" > "。即Ⅱ(C+V+M)> Ⅰ(V+M/X)+ Ⅱ(V+M/X)。然后再将此不等式左右两端同时减去Ⅱ(V+M/X),由此得出扩大再生产的第二个前提条件:

  2. Ⅱ(C+M-M/X)> Ⅰ(V+M/X)

  三、关于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实现条件的推导

  假设两大部类一年中生产了如下价值构成的产品:

  Ⅰ4000C+1000V+1000M (作为第一部类的产品,该6000产品的实物形态为生产资料)

  Ⅱ1500C+750V+750M (作为第二部类的产品,该3000产品的实物形态为生产资料)

  再假设在扩大再生产条件下,第一部类的资本家只将其所获剩余价值的一半用于个人消费,即500M/X;将其剩余价值中的另一半500再转化为资本用于扩大再生产,并按照原本4:1的资本有机构成分为400△C和100△V两部分,分别追加到原有的4000C和1000V上去,这样一来,第一部类的价值组成形成了新的组合如下:

  Ⅰ 4400(C+△C)+ 1100(V+△V)+ 500M/X (1)

  这其中,4400(C+△C)作为第一部类的产品他们的实物形态是各种各样的生产资料;而当他们都被销售出去后换成货币,接下来要购买的对象依然是进行扩大再生产所需要的各种各样的生产资料,因此,这一部分产品只需要在第一部类内部不同企业之间进行交叉交换就可以得到实现。

  第一部类剩下的1100(V+△V)+ 500M/X部分,作为第一部类的产品他们的实物形态是各种各样的生产资料;而当他们都被销售出去后换成货币,接下来要购买的对象却是进行扩大再生产所需要追加的生活资料。生产生活资料的所有企业都属于第二部类,因此第一部类的这部分产品只有向第二部类提出交换要求。根据上面分析简单再生产的经验我们知道,它应该是向第二部类的C部分提出交换要求。但是现在我们发现,第一部类拿出了1100(V+△V)+ 500M/X(共计1600)向第二部类的C部分提出了交换要求,而第二的C部分却只有1500的数额。此时,为了与第一部类协调,或者说为了维持全社会扩大再生产的协调进行,第二部类也必须进行相应的扩大再生产,即将C部分再追加100,变成1600(C+△C);按照第二部类原本2:1的有机构成,每追加100的C相应要求追加50的V,这样一来原本的750V部分就变成了800(V+△V);而无论追加的100△C还是追加的50△V,都只能来源于其获得的750M。于是,第二部类的价值组成也形成了新的组合如下:

  Ⅱ1600(C+△C)+ 800(V+△V)+ 600M/X (2)

  由简单再生产分析的逻辑我们知道,式(1)中的Ⅰ 4400(C+△C)和式(2)中的Ⅱ [800(V+△V)+600M/X]都只需要在各自部类内部交换就可以得到实现;而式(1)中的Ⅰ[1100(V+△V)+500M/X]则必须与式(2)中的Ⅱ 1600(C+△C)相交换,整个社会总产品才能够得到实现,社会资本的扩大再生产才能顺利进行。将此跨部类交换活动的数字去掉,我们就可得出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第一个实现条件如下:

  1.Ⅰ (V+△V+M/X)= Ⅱ(C+△C)

  将此公式左右两端同时加上Ⅰ(C+△C),则得出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第二个实现条件如下:

  2.Ⅰ(C+V+M)= Ⅰ(C+△C)+ Ⅱ(C+△C)

  此条件表示的含义比较清楚:在扩大再生产条件下,第一部类所生产的全部生产资料要同时满足两大部类维持扩大再生产所形成的对生产资料的需求。

  如果我们再将第一个实现条件的左右两端同时加上Ⅱ(V+△V+M/X),然后将式子左右换位,则得出第三个实现条件如下:

  3.Ⅱ(C+V+M)= Ⅰ(V+△V+M/X)+ Ⅱ(V+△V+M/X)

  此条件表示的含义也很清楚:在扩大再生产条件下,第二部类所生产的全部生活资料要同时满足两大部类原有工人(V)、扩大再生产新增工人(△V)以及资本家(M/X)这三部分人对生活资料的需求。

  本章需要掌握好的基本概念包括:资本循环、资本周转、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固定资本的有形磨损和无形磨损、资本周转时间和周转次数、简单再生产与扩大再生产等。

  本章需要理解掌握好的基本原理包括:产业资本实现连续循环的条件、制约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资本周转速度对商品生产和价值增殖的影响、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和实现条件等等。

  2005年考题中出自本章的题目有一道单项选择题【原题第6题】:

  某企业有一台高精度磨床,价值为20000元,使用年限为10年,目前已使用2年。这时由于生产该种设备的劳动生产率提高,所需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其价值降为15000元。此时,这台高精度磨床的物质磨损是

  A.1000元B.2000元C.3000元D.4000元

  【答案】D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固定资本有形磨损(又叫物质磨损)和无形磨损(又叫精神磨损)的含义的理解和把握。此台高精度磨床使用寿命为10年,原价值20000元,则其每年由于正常的物质磨损而造成的折旧额为20000元/10年=2000元/年。它在被使用2年后正常的物质磨损就应该是4000元。题干中告诉说这台磨床2年后的价值变成了15000元,也就是说磨损的价值总额是5000元,那么很明显,其中的1000元是由于固定资本的无形磨损所造成的损失。

  1994年至2005年试题分值分布表

  分值年份内容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理文理文理文理文理文理文理文理文理文合合合资本运行的一般原理2

  分2

  分1

  分8

  分2

  分12

  分5

  分6

  分3

  分2

  分1

  分1

  分4

  分垄断阶段的资本运行[20]6

  分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向国际范围扩展

  本章也属于比较常考的一章。但从过去几年的出题情况来看,所考题目大多数情况下还是以客观题(单项选择、多项选择)的形式出现,考查的内容主要还是考生对重要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理解和把握。考虑到本章内容上的特点及2006年新大纲对本章内容未作任何修改的情况,可以预测这种命题的特点在今后的命题中依然会得到体现。

  本章内容与上一章相比少了许多,复习把握的难度也低一些。本章的复习应该侧重于把握那些与现实资本主义经济运行有着密切联系的原理和理论,主要以选择题的形式把握。具体来看,以下知识点在考生复习时应给予充分的注意: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和三种职能形式、资本循环顺利进行的条件、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制约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资本周转速度对商品生产和价值增殖的影响、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与实现条件、资本主义国有制的产生和发展、国家对经济生活的调节和干预、垄断资本主义国际扩张的主要形式和影响等。

[上一页] [1] [2] [3] [4]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20,600,000篇。

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教育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3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