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教育 > 政治理论辅导全书 > 正文

第四章资本的运行(2)

http://www.sina.com.cn 2005/10/23 21:12  金榜考研

3社会总产品

  社会总产品是社会各个物质生产部门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以年度为单位)所生产的全部物质资料的总和。从实物形态看,社会总产品可分为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两大部分;从价值形态看,社会总产品(社会总产值)可分为c、v、m三部分。

  既然社会资本运动包括生产消耗和个人生活消费,因此考察社会资本运动,必须以社会总产品为出发点。因为只有社会总产品,才包括用于生产消费的生产资料和用于个人生活消费的消费资料。

  4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

  (1)社会总产品的实现

  社会总产品的实现包括两个环节:

  ①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所谓价值补偿,是指社会总产品各个组成部分的价值,如何通过商品的出售以货币形式收回,用以补偿生产过程消耗的预付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并且还要获得剩余价值,以便继续预付资本进行再生产。

  ②社会总产品的实物补偿。所谓实物补偿,是指社会总产品的各个组成部分通过出售转化为货币形式以后,如何再转化为所需要的物质资料,其中,相当于不变资本价值的部分,从哪里和怎样重新买到所需要的生产资料;相当于可变资本价值的部分和资本家和用于个人消费的剩余价值部分,从哪里和怎样重新买到所需要的消费材料。

  社会总产品只有先实现了价值补偿,又实现了实物补偿,才能叫得到了实现。

  (2)社会总产品的实现是考察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

  社会资本再生产过程,就是社会总产品不断实现以及它的各个组成部分不断得到补偿的过程。之所以说社会总产品的实现是考察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原因在于:

  ①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是社会资本再生产和流通正常进行的基础。

  ②社会总产品的实物补偿是社会资本再生产和流通正常进行的关键。

  (十)分析社会总资本运行的两个基本理论前提

  为了考察社会总产品的实现及其各个组成部分的补偿问题,首先必须分析社会总产品的构成,以及与此相适应的社会生产的划分问题。社会总产品在实物形式上,按其最终用途,可分为用于生产消费的生产资料和用于个人消费的消费资料。与此相适应,整个社会生产也可分为两大部类:第一部类(用符号I表示)即生产生产资料的部类和第二部类(用符号Ⅱ表示)即生产消费资料的部类。社会总产品在价值形式上,由三部分构成:不变资本的价值(c)、可变资本的价值(v)和剩余价值(m)。社会生产分为两大部类和社会总产品在价值上由c+v+m三部分构成,是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的两个基本理论前提,它指明了社会总产品实现的基本途径和规律。

  (十一)简单再生产

  再生产按其规模不同可分为规模不变的简单再生产和规模扩大的扩大再生产两种类型。规模不变的再生产被称作简单再生产。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则是指资本家把剩余价值全部用于个人消费,再生产只是在原有的规模上重复进行。

  通过对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的分析,可以发现以下特点:

  1资本家付给工人的工资,即可变资本,是工人自己创造的。

  2不仅可变资本,而且全部资本都是工人的劳动创造的。

  3工人的个人消费也从属于资产阶级,成为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必要条件。

  可见,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不仅是产品的再生产过程,同时还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过程,它一方面不断地再生产出资本家,另一方面又不断地再生产出雇佣工人。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的实质是产品(物质资料)再生产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

  (十二)扩大再生产及其两种方式

  1扩大再生产的含义及其两种类型

  规模增大的再生产被称作扩大再生产。扩大再生产按其实现方式分为外延扩大再生产和内涵扩大再生产两种类型。

  (1)外延扩大再生产是在生产技术、劳动效率和生产要素(生产资料和劳动力)质量不变的情况下依靠增加生产要素数量以及扩大生产场所来扩大生产规模。

  (2)内涵扩大再生产则是依靠生产技术进步、提高劳动效率以及生产要素质量来扩大生产的规模。

  2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含义及其特点

  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是指资本家把一部分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用来购买追加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使生产在扩大的规模上进行。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特征是扩大再生产。

  考查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可以发现以下特点:

  (1)用于扩大再生产的追加资本,从一开始就全部是资本化的剩余价值,全部是工人的无酬劳动创造的。

  (2)用于扩大再生产的追加资本,不仅是剥削工人的结果,而且是进一步扩大对工人剥削的手段。

  (3)劳动力买卖的真实内容是资本家用他不付任何等价物而占有的工人劳动的一部分,来换取工人更大量的活劳动,亦即“以不给换取多给”。

  这些特点表明,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在扩大的规模上被再生产出来了。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是产品扩大再生产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扩大再生产的统一。考察资本积累,分析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实际上是着眼于考察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过程中生产关系的扩大再生产,进一步揭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及其发展的内在规律

  (十三)社会总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两大部类的产品,是通过以下三个方面的交换实现的:第一部类内部各部门和企业的交换,实现了Ic部分的产品;第二部类内部各部门和各企业的交换,实现了Ⅱ(v+m)部分的产品;两大部类之间的交换,实现了I(v+m)和Ⅱc部分的产品。通过以上三个方面的交换,全部产品都卖出去了,实现了价值补偿;需要的各种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都重新买到,得到了实物补偿,从而下一年的社会生产就可以在原有的规模上继续进行。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将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所应具备的基本实现条件及在此基础上扩展出的另外两个实现条件概括成以下三个公式:

  1Ⅰ(v+m)=Ⅱc。这个条件反映两大部类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即两大部类的生产必须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

  2Ⅰ(c+v+m)=Ⅰc+Ⅱc。这个条件反映整个社会的生产资料的供给与整个社会对生产资料的需求之间的内在联系。

  3Ⅱ(c+v+m)=Ⅰ(v+m)+Ⅱ(v+m)。这个条件反映整个社会的消费资料的供给与整个社会对消费资料的需求之间的内在联系。

  以上三个条件从不同侧面反映了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内在联系。这些客观要求的比例关系遭到破坏,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就不能顺利进行。

  (十四)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实现条件及其意义

  1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

  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主要有两个:

  (1)Ⅰ(v+m)>Ⅱc。这一条件表明,第一部类的全部产品除了补偿两大部类消耗掉的生产资料以外,还必须为两大部类的扩大再生产提供追加的生产资料,作为两大部类追加的不变资本之用。

  (2)Ⅱ(c+m—m/x)>Ⅰ(v+m/x)。这一条件表明,第二部类的全部产品除了补偿两大部类消费掉的消费资料以外,还必须为两大部类的扩大再生产提供追加的消费资料,作为两大部类追加的可变资本之用。

  具备了上述两个前提条件只是有了扩大再生产的前提和可能,并不等于现实的扩大再生产。

  2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及其两个扩展的实现条件可用以下公式表示为:

  (1)Ⅰ(v+Δv+m/x)=Ⅱ(c+Δc)。这里,Δc表示追加的不变资本,Δv表示追加的可变资本,m/x表示资本家用于个人消费的剩余价值部分。这个条件说明了扩大再生产条件下两大部类互为条件、互相制约的内在联系。从这个基本条件也可以引出以下2、3两个派生条件。

  (2)Ⅰ(c+v+m)=Ⅰ(c+Δc)+Ⅱ(c+Δc)。这个条件表明了在扩大再生产条件下,整个社会的生产资料的供给与整个社会对生产资料的需求之间的关系。

  (3)Ⅱ(c+v+m)=Ⅰ(v+Δv+m/x)+Ⅱ(v+Δv+m/x)。这个条件表明了在扩大再生产条件下,整个社会的消费资料的供给与整个社会对消费资料的需求之间的关系。

  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实现条件反映的平衡关系,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

  3资本运动和再生产包含着适用一切社会化大生产的共同规律

  马克思关于资本运动和再生产的理论,不仅是对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的进一步揭露,而且也是对社会化大生产普遍存在的一般规律的科学概括,撇开生产的资本主义形式,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国家宏观经济调控与企业经营管理也是适用的。

  资本循环理论揭示了市场经济条件下物质生产和价值运动的一般规律和基本条件。社会主义企业同样必须遵循这些规律和条件,合理安排各种资本的比例,人财物合理配置,供产销紧密衔接,做到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三种资本循环的统一,才能实现企业生产经营的良性循环和均衡持续发展。

  资本周转理论对于社会主义企业增强市场观念,坚持市场导向,改善经营管理,加快资本周转速度,节约投资,提高资本利用率,增强企业素质和效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再生产理论中关于社会生产分为生产资料生产和消费资料生产的原理,关于第一部类和第二部类之间比例关系的原理,关于剩余产品是积累源泉的原理,以及关于积累是扩大再生产重要源泉的原理等,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十五)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根源和周期性

  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主要表现

  在资本主义国家,周期性的经济危机一旦发生,通常的表现是大量商品积压甚至被毁弃,大量企业减产、停工或倒闭,大批工人失业,银行、金融机构、商业机构破产,社会生产急剧下降,整个社会经济生活陷入一片混乱。其中,大量商品过剩、积压是其突出表现。

  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即生产的商品并非不为社会所需要,不是绝对地超过了社会的需求水平,而只是相对于社会的支付能力来说过剩了,是一种相对过剩。

  3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如前所述,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表现具体为单个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和社会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当上述这些矛盾激化到一定程度,使得社会生产所要求的比例关系遭到严重破坏、导致大量商品过剩时,就会引发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因此,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产物。

  4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

  (1)再生产周期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呈现周期性的特点,即过一段时间发生一次。两次危机爆发之间所经历的时间叫做一个再生产周期,它一般包括危机、萧条、复苏、高涨四个阶段。其中危机阶段是决定性的阶段。

  (2)危机周期性爆发的原因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的原因在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本身运动的特点。任何矛盾运动过程都是由矛盾产生、发展、激化、到通过某种形式使矛盾得到缓解或解决而后再进入下一次矛盾运动的周期性的过程。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也呈现这样的特点。与此相适应,由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决定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也是随着基本矛盾的周期性激化而周期性地爆发。

  (3)经济危机周期性的物质基础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的物质基础是固定资本的大规模更新。

  通常发生在再生产周期的萧条阶段的固定资本大规模更新之所以是经济危机周期性的物质基础,是由于:

  ①固定资本的大规模更新为暂时摆脱危机、促进复苏和高涨阶段的到来准备了物质条件。

  ②固定资本的大规模更新又为下次危机的到来创造了物质前提。

  二、垄断阶段的资本运行

  (一)资本主义国有制的产生和发展。国有垄断资本和私人垄断资本在企业范围的结合垄断资本主义自身的发展也经历了由低级到高级的不同阶段。由最初的私人垄断,到后来的国家垄断,到再后来垄断资本主义国际化(或可叫国际垄断),私人垄断资本与国家垄断资本日益走向融合,垄断资本的垄断程度也日益提高。

  1资本主义国有制的产生和发展

  资本主义国有制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最高形式,也是垄断资本的一种重要的运行方式。它的产生,一是通过国家采取“国有化”政策,用高价收购或其他补偿方式,把私人垄断资本收归国有。

二战后西欧各资本主义国家就曾掀起过“国有化”的热潮。二是通过国家的财政拨款,直接兴建新企业。比如战时国家兴建的军事工业、国家投资兴建的新兴尖端技术工业以及大量的基础设施等这样一些私人垄断资本无力或不愿投资的行业均属这一类型。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20,600,000篇。

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教育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3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