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岁贫困生考出高分:虽然贫寒,但我从不放弃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07/14 12:00 红网 | |||||||||
生活贫困的黎黎从来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她期待着有好心人能圆大学梦。(陈正摄) 她叫姜黎,18岁,家住长沙市书院路大椿桥。 初二的时候父母离异,黎黎从小在外婆家长大。黎黎的成长是特殊的,但她却考出了602分(文科)的高分。在黎黎和大学校门之间,还隔着一道因为家庭的不幸和清贫带来的门
从小就和外婆一起生活 大椿桥一座旧楼房的一楼就是黎黎的家。房子里光线很暗,一间小小的房间里却摆了两张床铺,一台旧彩电被挤到了一个小角落里。 黎黎是个高挑的女孩子,一眼看去健康活泼,充满了阳光。但说起家里的事情,她还是情不自禁地低下了头。她已经有一年多没有见过爸爸的面了,而妈妈,在她的记忆之中就更显得遥远了。 “我不恨爸爸妈妈,虽然得不到他们的爱护,但还有很多亲人在关心着我。”黎黎说,她从出生起,就一直和外婆在一起,外婆是她最亲的人,外婆的头发也是因为她而愁白的。 外婆今年70岁了,外公去世十几年了,就是这个白发苍苍的老人,支撑着这个家。家中的负担就落到了外婆身上,外婆原本在长沙市一家针织厂上班,退休后靠每个月四五百块钱的退休金维持着家里的生计。 “外婆很不容易。”这是说起外婆时黎黎的第一句话,“小时候外婆对我们很严,但家里人都很尊重外婆。我对外婆的感情比妈妈还深,很深很深。” “黎黎也是我的精神支柱。”在外婆眼里,黎黎是个最懂事的孩子。外婆说,如果黎黎不是这么懂事,这个家的状况就难以想象了。外婆还记得,从黎黎5岁进幼儿园开始,每学期都是带着奖状回来,“一直很优秀”。 每个周末从学校回来,黎黎总会陪外婆一起去买菜,怕外婆万一在街上出什么意外,买菜回来后再洗衣服,吃完晚饭,把房间里里外外打扫一遍后,黎黎才返回学校。 拉扯五个儿女长大成人以及家庭的诸多不如意,多年的操持劳累,让这位年事已高的老人患上了一身病。更严重的是前些年外婆被检查出患上了心脏病,还有高血压。“这些病发作起来全家都跟着痛苦,因为没有钱去住院……”外婆说。 舅舅承担了父亲义务 小时候就是舅舅带着黎黎骑单车,放风筝,玩游戏……承担着父亲的角色,陪伴黎黎度过童年时光。“爸爸可以做的事情舅舅都做了。小时候舅舅一发工资第一件事情就是给我买喜欢吃的东西。”抿抿嘴,黎黎笑了。“童年还是快乐的,大家都对我非常好。” 黎黎说,现在舅舅下岗了,在一家公司做运输。舅舅的孩子5岁了,家庭负担也比较重。“舅舅的孩子以后上学,也将面临着学费的问题。” 黎黎说她一定要读大学,虽然现在很困难,但她会想尽一切办法去读书,因为她觉得,以后她要用自己的力量支撑起这个家。因为怕离家远的学校来回的路费贵,因此,她报了离家最近的学校——湖南师范大学。 “我要做家里的支柱” 谈到入大学后的打算,黎黎说,听说大学里可以勤工俭学,到大学后还是要做点什么,家教也好,多少可以给外婆减轻些负担。 说到大学的专业,黎黎说她会选择经济方面的专业,因为经济类专业会让她变得更有经济头脑,不是因为自己,是因为这个家。“这个家的外婆、舅舅都为我付出了很多。将来我要做家庭的支柱!支起这个家,改变这个家。” “对于毕业后,暂时还没有具体的想法,总的来说责任还是很大,负担很重。”黎黎说,“家里人比较多,外婆身体也不好,舅舅和姨妈的孩子也都上学了,条件也不怎么好,我可以说是肩负着全家人的希望吧。”说到这里,黎黎把脸转向了一边。 长沙市政府启动500万助学活动 “我想献上一首《病中吟》,答谢去年资助过我的所有好心人。”就读于沈阳音乐学院的熊浩动情地拉起了二胡。昨日,由长沙市政府安排专项财政资金500万元的2006慈善助学活动启动。7月15日开始报名,8月15日为报名申请截止日期。 学生本人凭家庭低保证、户口簿、本科院校录取通知单、缴费通知单向户口所在地的村(居)委会写出书面申请报告,并通过网上(www.cscsh.org)下载并填写《长沙市城乡低保户家庭子女高等教育助学金申请表》(或者向乡镇街道民政办索取)。8月21日,助学金评定委员会开会集中审核救助对象资格,8月23日左右,长沙慈善会将拟救助对象在长沙的主要媒体上公示3天,无异议者予以救助。 据悉,长沙市今年助学的对象仍然确定为今年被录取到全日制本科院校的学生(按国家任务计划形式录取,不含录取到独立学院及有津贴的军事院校的学生)和保送到高等院校(本科)的学生中的长沙市城乡低保户家庭子女和特困家庭子女。具体说,就是录取到二本以上的所有低保户家庭的子女(不含录取到独立学院及有津贴的军事院校的学生)都可以获得政府的慈善救助。低保家庭救助对象每人3000元,其他救助对象每人2000元。长沙慈善会将直接发放助学金现金存折给助学对象本人。 今年慈善助学计划救助2000名学生,救助的名额作如下分配:天心区、芙蓉区、雨花区各20人,开福区、岳麓区各30人,长沙县400人,望城县270人,浏阳市620人,宁乡县590人。 公益岗位招贫困生 如果你是一位在校贫困大学生,如果你想利用这个暑期勤工俭学,为父母减轻一点负担,今天起到7月15日,你都可以拨打本报热线0731-5571188报名,参加由王老吉支持的公益岗位助学活动。 暑假,省图书馆和省少儿图书馆接待的读者大量增加,王老吉确定招募5名大学生到两个图书馆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公益性服务,王老吉将给予一定额度的工资。省图书馆馆长助理、办公室主任邹序明,省少儿图书馆副馆长杨柳对这一活动非常欢迎。他们表示,学生们将主要安排在借阅部工作,帮助工作人员整理书架,为读者提供借阅服务等,但日常考核管理与休假与馆内工作人员完全一样。不过安排在省少儿图书馆还有一点小小的要求,那就是性格开朗活泼,有爱心,喜欢与小孩子亲近。 潇湘晨报记者李柯夫 实习生向慧玲 周旺余:好好付出就会有收获 周旺余,湖南邵阳人,2001年考入湖南大学电子信息工程系,当了三年院系学生会干部,拿了5次各种奖学金,2005年被保送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育技术学研究生。是受本报助学活动资助的第一批大学生。 “大学4年,你都可以往家里寄钱了”,有人这样开他的玩笑。只是大二拿了一次国家奖学金后,他不再申请了。(当时得国家奖学金者一律免学费,再另外发放数千元奖金)。他解释说,“我想把机会留给更困难的同学。旁人可能不知道,当时我们学院里确实有许多特别贫困的学生,有个来自河南的,家里父母都患了艾滋病,不能下地劳动。”“他们都学习很努力的,把机会留给他们吧。”这么轻飘飘一句话,1万元就飘走了,虽然自己家境也不宽裕,可这奖学金要是让给更困难的同学,却可以让他们脱离柴米油盐的困局,安心学习。后来那个同学考上了清华大学的研究生,周旺余很替他高兴。 现在,周旺余在北航小日子也过得有滋有味,保送生不用交学费,国家还给每个研究生补助300元,他又在教务处找了份兼职,对付日常开支是绰绰有余。他计划着趁暑假出去找份好点的兼职,每个月3000块钱就差不多了。 路是人走出来的,困难没有什么可怕的,周旺余想告诉所有寒门学子,只要好好付出,就会有收获,而且还可能获得比别人更多。潇湘晨报实习生谭超 记者刘勇 严琼:怀着感恩之心回报社会 严琼,去年以644分的高分考入中国科技大学,是当年“爱心改变命运”公益助学活动的受助者,在前日本年度的“爱心改变命运”公益助学活动启动仪式上,她获得了“自强奖学金”。 有幸进入梦想的大学校园,她学习非常刻苦,从早晨7点起床一直学习到晚上12点,因而其成绩比较理想。中国科技大学的学生出国率高,严琼虽也有这个想法,但觉得出国需要的费用太高,因而决定考研。问及她在生活方面有什么困难,她回答说:“学校在这方面有一些补助,因而过得还可以。”问她是否有兼职的打算,她笑着说:“我刚进校时,师兄就对我说‘大一要好好好好学习,先不要忙着去做兼职’,因而就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学习上啦。等大二以后,到时自己对这边也熟悉啦,就准备去找兼职,减轻一下家里的负担。如果能申请到助学贷款那就更好啦。” 对于本年度“爱心改变命运”公益助学活动,她认为:“这样能够帮助很多需要帮助的人,希望受助的学生也能怀着感恩之心回报社会,报效祖国。”(潇湘晨报实习生覃金艳 记者李柯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