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关注-希望工程圆梦行动:为和谐播种希望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07/19 11:49 新浪教育 | |||||||||
新华社北京7月18日电(记者 黄冠)虽然天气闷热,女大学生王然作为志愿者又开始了紧张的一天。 7月14日,王然和另外十几名志愿者,共接听“共同关注-希望工程圆梦行动”热线电话524个,就如何资助那些考上大学却因贫困愁学费生活费的新生,一一向电话那头的爱心人士解答各种疑问。
“参加‘圆梦行动’,让我知道,比我困难的学生还很多。”来自辽宁农村的王然,为希望工程当志愿者再合适不过了:上小学时,她就受到希望工程资助;高中三年,一位退休干部“结对子”帮她;2005年考上北京工商大学时,这位老干部又“奖励”了她2000元。 “圆梦行动”由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和中央电视台《共同关注》栏目主办,计划通过中国青基会遍布全国的工作网络,寻找万余名符合条件的贫困大学新生,帮助他们顺利实现上大学的梦想。 寻访特困大学新生,充满了遗憾,甚至“残酷” 记者走进“圆梦行动”热线电话现场,数了数,20多平方米的办公室,安了17部电话。每天中午12:30央视《共同关注》栏目“圆梦行动”一开播,电话铃声便此起彼伏。 从7月到9月,《共同关注》栏目将以专题、新闻、公益广告、晚会等形式,从不同角度推进“圆梦行动”。 制片人姜秋镝说:“寻访特困大学新生充满了遗憾,因为我们一些老记者的摄像机会扛不稳、焦距调不准——贫困生的窘迫与期盼,不断地刺激和感动着他们,经常是边采访边流泪。” 寻访特困大学新生“云南组”编导詹军说,在第一站石屏一中,10个特困生都害怕自己选不上,好像到手的“稻草”要失去,他们的眼神让人揪心。到第二站大姚一中,考上大学的800多人中,申请救助的近300人,而受捐助的名额只有10个。怕伤害孩子,我们甚至都不敢“选”了。 “广西组”寻访了都安一中的蓝锦娜,一个笑起来很有感染力的女生。她父亲是小学教师,肝病没钱治,眼睁睁转化为肝癌。高考考了600分,她却掉了眼泪:“爸爸的命都没钱救,我怎么高兴得起来啊!”记者李欣说:“编到这段,我哭了。” 为了赶制后期制作,“圆梦行动”策划贾泱天天熬夜,12天没回家,困了去泡个澡,休息会儿接着干。他在手记中写道:“本人也是出身农村,为了让我上高中,我学习非常好的二姐放弃了自己的学业,从没出过远门的她只身到广东打工……如今我的日子一天天好起来,却我无法忘记那些曾经和我一样的穷孩子,更无法忘记那些和二姐一样伟大的、无私的穷孩子。能够为他们做些事,我真的很欣慰。” 据介绍,今年进入大学的新生有500多万人,按保守估计,特困生不会低于30万人。《共同关注》曾派出9个采访组赴各地寻访特困大学生。记者庞海森从宁夏、山西、河南一路采访下来,说:“什么工资多少、什么牢骚埋怨……我们已经很幸福了!” 打来热线电话的,许多人一点也不富,但他们想帮更穷的人 截至7月15日12时,“圆梦行动”共接到捐款375笔,不足资助一名贫困大学、数额在4400元以下的共293笔,占78%。 志愿者刘海源告诉记者,捐款人中,更多的是普通百姓,有捐出零花钱的小学生,有捐出两个月退休金的老人,还有捐出一个月奖金的打工者。 在电话记录中,“吴先生”的资料后写着“肾病、糖尿病、贫困”。记者打电话过去,接电话的正是吴先生。他说:“病痛虽然把我折腾得很苦,可是看到那些孩子只能啃干馒头度日,上大学本来能改变命运却上不起,我心里更苦。” “吴先生”叫吴文全,今年55岁,家住北京丰台区右安门翠林小区。1985年辞职后干个体,如今因病干不动,档案转到派出所后却找不着了,医药费无处报销,生活没有来源。申请“低保”,却够不上:妻子月退休金800元,女儿做会计,月收入1000元——一家3口人均收入超出了500元。 看到“共同关注”节目中卢春华兄妹的情况,吴先生想放弃治疗资助他们。记者更了解到,1999年吴先生就通过希望工程捐助青海一名回族小女孩,一捐就是4年,每年还给孩子寄去200元压岁钱。 打工青年高小平,今年20岁,月收入1000元。他搜集了一些“圆梦行动”资料,动员他所在的浙江省湖州顺裕人造板有限公司职工和亲戚朋友,为贫困大学生捐款。他说:“老爸很支持我,全厂100多名职工已有80%的人愿意捐款。” 在“上大学啦”网站(www.shangdaxuela.cn)“捐赠光荣榜”中,显示着捐款者姓名和金额——何培琳:70.4元;要晋龙:8元;白永剑、任淘、白容榕:1000元;周红霞、赵文静、张世杰、周学侠:300元…… 中国青基会秘书长涂猛介绍,公民互助,助人自助,是这次活动的突出特征。许多人在帮助别人的时候受到感染和激励,许多母亲捐赠贫寒学子,是为了让自己的孩子受教育,捐赠者也成了受益者。这次活动的受助大学生都承诺,在校期间,每学年义务为社会服务40小时以上,毕业后在有能力的情况下帮助别人。正如一位捐款人所说,每一个爱心故事都连着两头,许许多多的爱心故事,就能汇聚成和谐社会。 截至7月18日10时,中国青基会与各省青基会共接受资助贫困大学新生善款3583万元,有9711名贫困大学生将受到资助。同时,各地需要资助的贫困大学生材料还在陆续上报中。截至7月18日12时,“圆梦行动”网上“贫困生名单”中,尚有10080人等待被认捐。 为了80岁的老人,请把“慧”字改为“惠” “上大学啦”网站不仅是“圆梦行动”工作平台,也是捐助全过程公开、透明的管理平台。任何人都可以在上面随时查到受助人的情况、捐助的情况;任何一个细小的改动,都必须经过“核实——领导签字——下任务单——技术部门操作”这个过程。 7月13日,家住厦门的一位女士致电“圆梦行动”,说道她婆婆在看过《共同关注》节目后,要求认捐一名贫困大学生,钱已寄出。她在代办的时候把“叶惠芳”误写作了“叶慧芳”。她婆婆已80多岁,癌症晚期,怕接到“结对卡”时名字不对,让婆婆不舒服,因此请求把名字改正过来。 7月15日,记者在“上大学啦”网站“结对捐助人查询”捐助人姓名中输入“叶惠芳”,无果。输入“叶慧芳”,查到了,显示“款未到”。点击“捐助序列号”,显示出受助人情况:“吴兰芳 福建省”。 为了查到“吴兰芳”更详细的情况,记者进入了“贫困生名单”中查寻,先输入“吴兰芳”名,查到结果后,点击“吴兰芳”便进入了“学生详细信息”。吴兰芳为松溪一中文科班学生,准考证号为172401807,高中期间曾获得省三好学生英语奥赛南平市一等奖,申请理由为“父母务农,姐妹三人上学,家庭贫困”。 “圆梦行动”催发爱心故事,公民的爱心需要悉心呵护,因此,中国青基会要求:哪怕是一点小小的工作疏漏,都不允许。 7月14日,家住深圳福田的王婷向“圆梦行动”热线电话询问:她和姐姐王娟,各捐助了一名贫困大学生,8800元钱由同一张汇款单汇出,在“上大学啦”网站“结对捐助人查询”中显示,王娟的款已到,王婷的款还未到,这是为什么? 记者就此采访中国青基会“圆梦行动”项目负责人汪文斌。他说,叶惠芳老人的名字已改正;收到王婷结对传真件后,“款已到”状态也已显示。 圆贫困大学生的梦,也圆了我们的梦” 中央电视台新闻节目中心采访部副主任肖振生,今年42岁,1982年考上吉林大学,并申请获得了每月21元的一等助学金。“助学金,对我们那一代大学生的影响很大。拿到助学金不用家里作难,就觉得自己是国家的人了,理应为社会做贡献。” 肖振生认为,关注贫困大学生,既是分担政府压力,也是尽媒体应尽的责任。他说:“只要他们能进大学校门,依靠‘绿色通道’、助学贷款,他们定能学有所成。在人生关键时刻,托他们一把,将来他们回报的不是个人,而是国家、社会和民族。” 中央民族大学副校长马文喜,今年44岁,1983年考上大学。“我上大学是靠每月18.8元的助学金过来的,所以一直感谢国家。对于各种能帮助贫困大学的活动,我有呼必应,能多帮一个心里都非常充实。” 肖振生说:“考不上大学,他们将不会埋怨;考上了为何不帮?如果不帮,培养出来的将是怨恨。” 爱是可以传递的。2005年中国青基会与中央电视台“我要上大学”活动受助者王志刚,如今不仅成了“圆梦行动”的志愿者,而且做着力所能及的“小事”:给寒风中的乞讨者买大饼,给苦闷中的同学以实际的帮助,把飞舞的塑料袋捡起来放进垃圾箱……作为北京科技大学0519班班长,他还在策划着,和同学一起资助一名山区的孩子。 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国青基会理事长尔肯江-吐拉洪向记者介绍,“希望工程圆梦行动”实施以来,得到了各级党政的大力支持和社会各界的踊跃参与。他表示,我们开展“希望工程圆梦行动”的目的,就是要展示贫困大学生自强不息、励志成才、报效国家的精神风貌;介绍政府的扶助政策,传达党和政府对贫困大学新生的关心爱护;动员社会参与,传播公益理念,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尔肯江-吐拉洪特别指出,“圆梦行动”短短十多天能取得如此成效、引起强烈反响,也得益于中央电视台《共同关注》等众多媒体的热情参与。通过媒体的影响力,爱心效应会放大,互助理念会更加深入人心。每一个贫困学生圆大学梦,点点滴滴,都在帮助我们圆和谐社会之梦!(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