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教育 > 助贫寒学子上大学 > 正文

于海波:受资助毕业后支援西部

http://www.sina.com.cn 2006/08/15 10:21  黑龙江新闻网-生活报

  编者按——

  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自2000年起在西部部分省实施了“西部开发助学工程”,2002年我省被纳入中央“西部开发助学工程”资助范围。

  我省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省教育厅在实施“西部开发助学工程”过程中,创新载
体,实施了“一加二”助学工程。中央和省投入资金1464万元,目前已资助995名大学生,400名高中生。

  今年,我省2002级253名受助大学生毕业,他们有的被保送读研,有的留校任教,有的去西部就业。中央“西部开发助学工程”2003级高中“宏志班”已圆满完成学习任务,受助学生达到重点院校比率为86%,本科院校升学率为100%。围绕西部助学学生艰苦求学的成长经历和受助后报效祖国的事迹,以及提高“宏志班”办学质量、探索贫困优秀学生的成长教育规律,本报特设专栏予以报道。

  于海波:受资助毕业后支援西部

  作为我省首批受到西部助学工程资助的大学毕业生,于海波从

吉林大学毕业后,毅然放弃了到上海工作的机会,放弃了每个月3000多元的收入,主动到经济条件比较落后的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容县自良镇政府工作,每个月工资只有750元。

  “在党的关怀下,我完成了学业。对党,我有一颗感恩的心,在感恩的基础上树立了我的人生观,我的理想。我到西部工作,不仅仅是感恩,也是为了实现我的理想,兑现我对自己的承诺。”14日,于海波在电话那头对记者说。

  于海波出生在我省宝清县农村,父母都是农民,家中还有一个弟弟、一个妹妹,一家人靠几亩地为生,家庭生活非常困难。虽然父母都是农民,但他们平时省吃俭用,供于海波兄妹三人上学。看着望子成龙的父母,于海波暗下决心,一定要考上大学。于海波上高中时,因为负担不起三个孩子的学杂费,他的妹妹、弟弟先后辍学。背负着全家人的希望,2002年8月,于海波拿到了吉林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于海波说,虽然考上大学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但收到通知书的那一刻,他还是兴奋得流下了眼泪,毕竟这张通知书中包含着父母那么多辛酸,包含着弟弟妹妹那么多委屈,包含着自己那么多辛苦。收到通知书的兴奋很快被烦恼冲淡了,每年将近5000元的学费怎么办,生活费怎么办?就在全家人一筹莫展的时候,省精神文明办公室将其纳入了西部助学工程,不但减免了他的学费,每年还给他提供5000元的生活费。

  在电话里,于海波说他在获得西部助学资助前,没想过以后应该干什么,但是他享受西部助学后,非常渴望回报社会。于海波说,他不能只做守法公民,还要对社会进行回报,因为他从社会得到的比别人多。

  在西部突然面对一个陌生的环境,繁杂的工作,如果厌倦了怎么办?面对这个问题,于海波告诉记者,他到西部是出于人生的选择,为了鼓励自己坚持下去,现在他每天写日记,把每天的见闻都写下来,让自己不要忘记承诺,他在日记的开头和结尾,都会写上一些激励自己的话,那将会是很好的心理暗示。

  在西部于海波又是如何开展工作的呢?于海波说,在西部工作条件虽然艰苦,他现在住的地方只有一张木床、一张桌子、一床被和一条毛毯,但他却从工作中找到了快乐。于海波告诉记者,他现在的工作是每天了解农村是否发生山体滑坡等紧急情况,负责突发事件的联络工作。就在这个月的8号,于海波还参与了一个乡村的山体滑坡的救援工作。于海波说,当天他在救援现场为了救埋在土里的老百姓,用铁锹挖了三个多小时,手全磨起了大泡,浑身上下都是泥,但很遗憾,埋在土里的老乡被挖出来后没能抢救过来。

  说到现在的生活,于海波说,他一点也不觉得苦。他告诉记者,他现在每个月的生活费用只需要两三百元就够了,每个月还能剩下四百多元钱。他觉得现在能养活自己很光荣。说到今后的打算,于海波告诉记者,他想积累一点钱,从明年开始资助一名小学生和一名中学生,不仅可以帮助贫困学生交一些学费还可以给他们买学习用品,最主要的是他还可以给这些贫困学生补课。于海波说,他一定会怀着一颗感恩的心让爱心在贫困地区得以传递。(本报记者:吕晓艳)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教育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3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