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教育 > 教育时评 > 助贫寒学子上大学 > 正文

热门讨论:超生家庭的贫困生该不该获得资助

http://www.sina.com.cn 2006/08/18 11:03  厦门日报

  有读者给本报来电说,他们在关注媒体扶贫助学的报道时发现,不少贫困生都是超生家庭的子女,有的家庭甚至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孩子。他们在想,扶贫助学如果经常救助超生家庭的贫困生,岂不是让不遵守计生国策者得益?这对其他独生子女家庭公平吗?

  主持/刘筠

  搜闻解事

  每年这个时候,总有一批高中毕业生手捧高校录取通知书,心里却在犯愁:家庭经济困难,昂贵的学费不知从哪里来。

  幸而,各界总在此时伸出爱的双手。慈善机构、新闻媒体……他们没有忘记自己的社会责任,他们为筹善款,为帮助贫困家庭的孩子顺利走进理想中的学校而积极奔走;社会大众通过媒体的宣传,知悉这些孩子的遭遇,纷纷慷慨解囊……爱心,在一轮接一轮地传递中,让许多孩子圆了自己的大学梦。仅以市慈善总会为例,据统计,市慈善总会借助媒介,召集社会爱心人士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慈善助学活动,曾使3222人次的学生得以继续上学。

  记者特意翻看了今年几家媒体扶贫助学的相关报道,发现这些贫困家庭经济困难的原因各不相同,大部分孩子家住农村,有的家里靠天吃饭,收入微薄,从小学业靠资助完成;有的家庭原本经济过得去,但因为遭遇天灾人祸而背上沉重的债务。当然,记者的确注意到读者反映的现象:有相当一部分贫困生,都有一两个兄弟或姐妹。

  记者前日回访了给本报来电的王女士,她表达了自己的矛盾心情:省内不止一家媒体在报道需要社会资助的贫困生情况,她也有心要解囊资助,但是看到一些家庭有不止一个孩子需要资助,她就有些犹豫了,因为超生而使家庭生活困难,现在有好几个子女申请资助,这对于那些同样需要资助的独生子女家庭来说,多么不公平啊!她很想知道其他人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最后王女士说,她打算资助的对象,肯定是独生子女,尤其是那些独生女孩,因为他们的父母思想境界高,符合国家政策,理应受到资助。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国家人口计生委副主任潘贵玉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谈到,现在很多地区农村养儿防老的思想还是很强,为鼓励农村少超生,一定要在农村中启动养老保障体制,可以从部分农民先开始,这部分农民就是实行计划生育的农民,让他们先享受养老保障。

  农村超生的现象归结为生存的环境和条件所致,也许更合适。而既然孩子出生,那么他就享有基本的权利,比如受教育,这与家庭超生是两码事。

  百姓擂台

  赞同

  超生家庭的负担不应让社会承担

  陈琦真、吕女士:对超生家庭贫困生进行慈善助学,从情感上来讲,无可厚非,但这无异于是对他们父母超生行为的肯定。其实很多超生家庭在超生前经济就不宽裕,超生后的

生活质量就更可想而知了。但早知如此,他们为什么又明知故犯?我认为超生家庭不应该接受社会资助,如果对他们进行资助,那么就会让想超生的家庭前赴后继,无后顾之忧。

  资助应发挥导向作用

  宋鹏飞:如若对超生家庭贫困生一视同仁给予资助,等于变相鼓励和支持不遵守计生国策者。因为那样会挤占了自觉实行计划生育的贫困家庭的受助机会和资源,不但对遵守计生国策者不公平,同时也有损于国家计生政策、法律法规的威信。既然是资助,就应当有所区别、选择和倾斜,这样方可发挥其应有的帮助与导向作用。

  反对

  父母之过不该由孩子代偿

  陆豪:超生家庭的孩子也是孩子,如果人为地把他们归为另类,会对他们的心灵造成极大的伤害。凭借“出身”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前途是残酷的,面对需要帮助的孩子,不管他是否出生于超生家庭,我们都应该伸出援助之手去拉他们一把。抛弃他们,厌恶他们,于人性不符,于社会不利。从冷酷中走出来的孩子将以冷酷来对待这个社会,这是我们不希望看到的。

  陈黑牛:慈善助学是非官方的社会或民间救济行为,是弥补现行体制的某些不足或缺陷,是扶助弱势群体的善行。因此,慈善助学的助学条件应是受助方生活困难,无力上学升学,面临辍学。至于是否是超生家庭子女,不应是受资助与否的条件。如因是超生家庭贫困生而不予慈善助学,要孩子承担父母的过错,这和封建社会“一人获罪,殃及九族”的株连有何区别?

  助学与超生是两码事

  阿龙:我们资助超生家庭的贫困生完成学业并不等于就是鼓励父母们做超生游击队。难道就因为超生,家庭没钱,社会就应该让他们没有书读,以此来警示社会超生是没有出路的?要是我们真这么做了,那是不是另一层意思是说,有钱人家就能理所当然的多生子女,反正生得起养得起。超生是抓父母,助学是帮孩子,根本是两码事。

  支招

  向遵守计生政策的贫困家庭倾斜

  郝佳章:在超生家庭的贫困生和遵守计生政策家庭的贫困生同样遇到困难需要救助时,笔者觉得,慈善助学主办方应该向遵守计生政策的贫困家庭倾斜。也就是说,在同样困难程度的情况下,应该优先照顾计划生育的贫困家庭;在助学款有限的情况下,应该优先考虑遵守计生政策的贫困家庭,以此体现对自觉遵守国策的高尚行为的褒扬。我们不能让超生家庭的贫困生对父母的错误负责,但有必要通过事实让想超生的父母深刻地认识到违反计生政策的过错及带来的危害,否则,超生的人就会更不负责任,“越生越穷,越穷越生”,遇到困难就甩给社会,让别人替自己“扛”。

  短信快语

  孩子没理由为上一代的无知买单

  130****3888 :超生是对基本国策的藐视和挑战,是造成人口素质下降和资源浪费的诱因,这种不计后果行为应受谴责和惩罚,不该成为博得捐助的可怜借口。

  138****5333: 既然生得出,就要养得起。若因超生而贫困,又因贫困而接受资助,拿别人的钱养自己的儿女,那么我也很乐意多生啊,何乐而不为!

  138****1102: 厦门人太善良,善良得都是非不分。别拿孩子的无辜说事,无辜不能和法律相提并论。有本事生,就要有本事养,别一有困难就向社会伸手。

  137****8891: 既然慈善助学,就别去论人出身歧视人。超生是当父母不负责任的结果,别让无辜孩子用前途为上一代的无知买单。

  130****7271: 资助贫困生是在奉献自己的爱心,既然是爱心,应该是不附带任何条件,不计较任何得失,否则,只是一笔看上去很美的交易。

  浮头雨:资助超生家庭贫困生不等于支持多生,就好像你不说话不等于别人把你当成哑巴。独生子女贫困且高分的话,慈善会同样资助。

  康章炳:助学与超生本是两码事,超生有超生的法律可制约,助学有助学的规章可循,扶贫济困本是实行人道主义的慈善行为,即使对待犯人,其家属有困难同样也要实行人道主义帮助,更不用说助学是为了培养国家人才了。

  黄奕民:现在是法制文明社会,不能像古代那样“父母犯错累及子女”,或像“文革”时期那样追究人的出身问题。让超生家庭的孩子承担父母的错误,那才是不公平的。

  专家观点

  资助超生贫困生有效杜绝恶性循环

  高和荣(集美大学社会科学系副教授 博士):从源头上看,超生是贫困生父母由于种种原因违反国家计划生育政策行为,一般政府相关部门早已对这些贫困生的父母进行了相应的惩罚。因此,我们不可以进行二次惩罚,尤其不能实行“父债子偿”式的代际惩罚制度,即把本来应该由上一代承担的责任转嫁给下一代身上。认为超生贫困生不应该获得资助实质上就是坚持代际惩罚论,事实上,在现代社会里,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的国家都没有这样的制度理念。

  从终极意义上看,超生贫困生也是贫困生,他应当享有贫困学生最基本的权利,包括接受教育权利、参与社会行动、获得社会角色、保障自身生存、进而促进自身发展的权利。从这个角度看,不管哪种类型的贫困学生都有权获得必要的资助或帮助以完成学业。因此,这些超生贫困生有权利也有资格获得资助。

  事实上,我们发现超生者绝大多数是文化素质不太高、经济不太富裕的农民。因此,从这一点上看,我们要想解决超生问题,恰恰正要设法提高他们子女的素质,大力发展经济,以改变他们及其子女的生育观念,杜绝超生问题。否则,只能导致他们在“贫困——超生——无助——贫困——超生”这样一个恶性的循环中而不能自拔。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教育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3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