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教育 > 助贫寒学子上大学 > 正文

奉献与亲情冷漠交锋中 七旬老人默默捐助14年

http://www.sina.com.cn 2006/08/24 12:07  山西青年报

奉献与亲情冷漠交锋中七旬老人默默捐助14年
沈兆骅老人在山西省希望办公室
  昨天上午,74岁的沈兆骅老人拿着刚刚从存折里取出来的200元钱交给了省希望办公室。他并不是一个富有的老人,每月1576元的退休工资是他仅有的经济来源。初次见到沈兆骅老人,露着大窟窿的背心,胶鞋上被密密麻麻缝补过的痕迹还清晰可见,用衣衫褴褛来形容毫不过分。

  14年,为了资助13名贫困孩子上学,他倾尽了全力,在社会的一片赞扬声中,他承受
的却是亲情的冷漠。在爱心与亲情交锋的14年里,沈兆骅老人坦陈:他感受更多的是快乐。

  1992年老人开始捐助

  1992年,沈兆骅老人退休的那年,正好是希望工程全国推广的时候。在报纸上看到这个消息,沈兆骅老人当即找到省希望办表明了自己自愿资助的意图。希望办让老人提一下对被捐助人的意见,沈兆骅老人说,别的没有,就有两点:第一,资助的孩子一定要是吕梁地区的;第二,一定要是女孩子。沈兆骅老人固执地认为,山西最贫困的地方在吕梁,吕梁地区山区多,而且吕梁地区的农村普遍存在重男轻女现象,而且很严重,所以他要资助的一定要是吕梁地区的女孩子。经省希望办推荐,吕梁地区柳林县王家沟乡杨家沟小学三年级学生杨英成为沈兆骅老人的第一个资助对象,这一资助就是10年,杨英是老人资助的13个孩子中时间最长的一个。沈兆骅老人当时的工资并不高,但他还是当下就一次性付清了杨英200元钱的资助费用。用老人的话来说,自己也是从苦难年代走过来的,在最困难的时候中午饭只有两杯开水,还下放过农村。虽然当时的工资不多,但人应该有责任心,同时自己也是共产党员,有这个义务去带头做个榜样,资助农村孩子五年总共200元,所以当下就一次性给了。

  他是13个孩子的爷爷

  从1992年到今年,沈兆骅老人总共资助了13个孩子,他们有的来自吕梁地区的临县、柳林,有的来自临汾的汾西县和太原市迎泽区、尖草坪区的贫困家庭。如今他们中间,有4个已经成家,大部分走上了工作岗位。说起13个孩子现在的状况,老人的精神顿时振奋了许多,如数家珍似的给记者一一介绍起来:“这个孩子前些日子还来太原看我,我穿的这件衣服就是她给我买的;这个孩子昨天还跟我在电话里面通过话……”在老人滔滔不绝的介绍中,杨英是老人常在嘴边挂着的一个孩子。

  “资助杨英时我们互相都没有见过面,第一次见到杨英是在已捐助一年后。”老人眼神里充满了无限的慈爱。1993年他听说杨英所在学校的课桌不行了,老人便开始在太原市的学校里四处找寻替换下来的旧课桌,在找人修修补补后,老人把拼起来的40张课桌带到了杨英的学校,这就是他们的第一次见面。在杨英的家里,老人才真切地感受到了他们生活的艰难:狭小的屋里仅能容得下几个人,再多几个都很难了。杨英下面还有几个弟弟妹妹,自家种的山坡地也没多大的起色。因为杨英当时还小,老人一直都在与她妈妈通信,信里介绍一些家里的情况及杨英的学习状况。据老人回忆,在1992年到1994年间,通信有好几十封。

  每个受资助孩子都会报恩

  “捐款只是输血,根本的问题还得造血。”老人打了这样一个比方。从杨英家里回来之后,老人前前后后跑了很多的地方,通过农科院给农村捐种子、化肥,期望像杨英他们这样的家庭能尽快走出贫困。“孩子的学习情况很一般,在太原上职高期间经常来看我。现在找到工作了,来看我的时候从来没有空过手,每次都带一大堆东西,前两天出差还问我想吃些什么。我每次都跟他们说不用带,可他们每次总要给我带点。”由于杨英家里的情况没有好转,每次开学,沈兆骅老人就去给她交学费、住宿费、伙食费,连回家的路费都由老人来负担。总共资助了多少钱,老人说他已经记不清楚了。

  “我在报纸上看到很多受资助的孩子不知道报恩。”老人斩钉截铁地说,“我的13个孩子没有一个这样的,他们对我都是很感激的,每个孩子跟我都有联系,只要经过太原他们都会记得来家里看看这里的爷爷。”很多人笑话老人说,又不是你的孩子考上清华、北大了,但老人觉得只要他们能快乐成长就好。

  老人道出捐助的辛酸

  说起家里人对自己资助学生的看法,沈兆骅老人顿时神情暗淡,眼神里闪过一丝哀伤。“我有三个孩子,他们都很少跟我说话。说句实在话,我的家庭条件一直都很一般,现在已经连一般都不如了。老伴精神失常27个年头,身体一直都不好,一年间有八九个月在床上躺着。”老人说起这段往事一脸的愁苦,“2004年到2006年是我资助最多的时候,也是家庭变故最多的时候。2002年我的老伴被查出了癌症,到2004年去世,中间所有的花销全部都是从亲戚朋友那里借的,到现在自己住的房子都是租的,孩子们成家的房子也都是分期付款买的,我没有为孩子们添置什么,也再没有能力去为他们买房。”

  沈兆骅老人说,资助他们不仅仅是花钱的问题,更主要的是受捐助的孩子思想波动是牵扯老人最大的难题。2003年的时候,一个受资助的孩子性格非常古怪,可能是长期贫困造成压抑的原因,与学校同学们之间的关系都很僵。怕孩子在这种环境下出问题,老人便把孩子接到了家里一个多月。老人说,其实像这样的情况不是少数,资助的孩子们每逢周末放假都会到爷爷这里住上几天,现在都放着很多孩子的书、行李,因为存放他们的东西太多了,老人都搞不明白哪些东西是谁的。因为对父亲的不理解,女儿几次来到家里摔东西,孩子们的衣服、作业都被扔了出去,到现在都很少来看父亲。

  对于孩子们的不理解,老人显得很平静,“孩子们也不是完全不对,我很理解他们。”沈兆骅老人向记者坦陈了14年来不愿意接受任何采访的原因,“第一,我觉得没有必要宣传,在报纸上我还看到过捡破烂的人资助大学生的事情呢;第二,因为我做这件事情,我的孩子跟我的关系弄得很僵,还不知道他们会不会原谅我这个父亲。”

  老人瞒着儿女借钱捐助

  在资助过的孩子中,有的受老人资助只有一年半,有的时间长达十多年。沈兆骅老人说,本来去年资助完一个小孩后,老人就不打算再捐助了,一是因为儿女们的反对,跟孩子们的感情越来越不好;二是自己确实已经没有经济能力再资助这些贫困的孩子们了。但是,上个月发生的一件事情,再次让老人破了例。

  “我一直资助的一个吕梁地区柳林的孩子今年考上了大专,本来不打算资助了,可是他的家里这么多年来还是非常贫穷,根本就没有丝毫好转,加上家里还有个妹妹今年也考上了幼师,眼看着马上就要报到了,两个孩子将近一万元的学费还没有着落。”老人说,自己是实在挑不起这个担子了,但是眼看着不管又不忍心,所以老人去找学校领导谈,看能不能少收或者采取分期付款的方式减免点费用。学校再三通融,但还是有很大一笔费用压在这两个贫困孩子的身上。眼看着26号学校就要报到了,父母亲倾尽了全力也只筹到2000元。

  “说实在话,我现在已经拿不出来钱了,我原来想,资助完12个孩子就不再做了,但又不忍心看着他们失学。”老人思量再三,瞒着儿女从原来的同事那里借来了2000元,以解这一燃眉之急。

  要尽力做一个好父亲

  昨天上午,沈兆骅老人再次来到省希望办公室,从衣服的口袋里拿出了200元钱,希望捐助给圆梦行动的贫困学生,这是沈兆骅老人继第13次捐赠之后再次向希望工程捐款。老人动情地说,“这是我刚刚从存折里取的200元钱,也是最后一次向孩子们捐款了,我现在的条件已经不允许自己再这样做了。”

  个人捐出一天的薪金,企业捐出一天的利润,这是省青基会呼吁社会各界参与圆梦行动的公益活动,而沈兆骅老人捐赠的200元钱已经远远超出了他一天的工资标准。沈兆骅老人苦笑着说,“周围很多人笑话我,这么多年了,还在租别人的房子住。”老人告诉记者,其实这么长时间,中间也有几次买房子的机会,因为是单位的房子,价钱也很便宜,但每年都要资助贫困的孩子,老人的积蓄几乎用尽,根本没有经济能力去考虑买房子的事情。

  十四年来,老人用自己微薄的力量,默默资助了13名贫困地区的孩子。这是最让老人快慰的事情了。但是,面对亲情的冷漠,老人却陷入了14年无奈苦苦挣扎之中,老人说,作为一个父亲,什么都没能留给他们,对他们实在亏欠了。接下来的时间,他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帮助自己的孩子们。当记者表示出要采访老人的孩子们时,老人摆了摆手说,不要去打扰他们。(张丽)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教育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3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