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教育 > 第22个教师节 > 正文

教师节特别策划:四段教师故事折射时代变迁

http://www.sina.com.cn 2006/09/09 15:17  河南报业网-河南日报

  自1985年设立教师节开始,今年即将迎来第22个教师节。

  有人说,给一个群体设立节日,目的无非是想提高这个群体的社会地位,改善他们的生存状态。设立教师节、重新塑造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大抵也是如此吧。

  21年过去了,教师职业发生了很大变化,在我们身边,在我们生活的城市里,他们的
地位在变,观念也在变;但是,在我们的视线之外,在那些边远的地方,路,还长着呢……

  本报选取了几位普通教师,希望通过他们的故事,昭示这种变化。

  淮河东路小学退休教师方永昌(1963年从教,2004年退休)

  难忘“老师怕学生”的时代

  方永昌19岁就成为原铁11小的一名老师,从教3年,他就遇上了文革这个“老师怕学生”的时期。

  “1966年是一个分水岭,可以很明显地感受到教师地位的变化。”方永昌说。

  刚当老师时,方永昌经常去家访,多数时候都能享受到茶叶水或者白糖水的待遇。“这在当时已经是不错的待遇了,从中可以感受到社会对老师的那种尊敬。”

  然而,1966年学校30多个教学班都停课了,但方永昌所带的班级成为校内少数几个坚持上课的班。“我经常对孩子们讲,人不能没有知识,小学教给他们的是最基础的知识。”

  但是,方永昌和他的同事们还是都受到了冲击。有一件事让方永昌至今难忘:当时老师们习惯在办公桌下面放一个暖水壶,一次壶里的水被学生倒掉,竟然被灌上了尿。

  老师地位的降低也影响到了方永昌的终身大事,直到26岁那年,他才托人从农村找了一个对象。

  “不是没想过转行,但是我对这一行有着天然的感情,一站上讲台,我就精神十足。”方永昌说最终自己还是咬牙坚持下来了。

  从1978年开始,方永昌所带的班都成绩优异,直到退休。 (本报记者柯杨)

  郑师附小分校老师孙凤梅(1968年从教至今)

  教师地位21年“步步高”

  “从过教师节以来,哪一年我都没有落下,但是印象最深的还是第一个教师节。”有30多年教龄的孙凤梅说。

  1985年9月10日,孙凤梅第一次荣获“金水区优秀教师”称号,在省人民会堂领奖。在此之前,在她印象里,没有为教师们举行过如此隆重的表彰会。

  “当时只有一本证书,但那种自豪感,现在都难忘。”孙凤梅说自己至今保存着荣誉证书。

  此后直到2004年,20个教师节,她先后荣获了4次区级优秀教师、1次市级优秀班主任和1次省级优秀教师称号。

  “2004年那个教师节,我成为一名河南省优秀教师。不光在荣誉上达到一种高度,物质奖励也最丰厚。”她笑着说,当年每名优秀教师得到了一辆价值3000多元的

电动车以及500元奖金。

  孙凤梅认为,随着科教兴国口号的提出,特别是近5年来,社会上逐渐形成了尊师重教的氛围。

  1998年那个教师节,孙凤梅教过的十几名学生同一年考上大学,报到之前这些学生一起来看望她。“第一次和那么多学生一起过教师节,我那个激动啊,叫出一个名字就哽咽一下。”

  孙凤梅计划退休后在教师节前后出去旅游,不少旅行社都推出了感谢老师的特价路线,她打算好好利用一回当老师的“特权”。(本报记者柯杨)

  郑州十一中老师赵娜(2004年开始任教)

  师生关系从“上下”变“平等”

  赵娜的妈妈是一位退休教师,对于过去到现在老师与家长的关系以及师生关系的转变,她有着更深切的感受。

  在她看来,以前学生不犯错,家长很少找老师,现在家长和老师联系时变得主动多了,而且交流的内容也变成了包括孩子学习成绩在内的综合表现。

  “以前学生对老师的态度是敬畏,而现在敬的程度远远超过了畏。”赵娜说,不管是上课还是课余,学生和老师互动的程度在增加,交流的内容也更多,师生之间的关系更和谐。

  在十一中,除了学习问题外,学生们也会跟老师交流生活、思想方面的一些问题。“这种学生对老师的信任就是一种变化。”赵娜认为,老师不会像父母那样给学生下命令,多会用和蔼的态度给他们指导、建议,这时老师和父母是一种互补的关系。

  2004年赵娜度过了第一个教师节,那天一上课,全班同学起立后没有马上坐下,班干部为她呈上玫瑰花裹成的花束,大家自编

歌词一起为她唱“Happy Teachers Day To You”。

  “我平生第一次收到这么大一束玫瑰花。”说起两年前的情景,赵娜的眼圈红了,“这束花背后代表的是一种尊重,蕴含着师生之间的感情。”

  “现在好老师的标准是要有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赵娜认为。(本报记者柯杨)

  荥阳市广武镇代课教师任喜妮

  月薪260元的幸福生活

  52岁的任喜妮已在荥阳市广武镇第四小学任河村教学点执教了30年。其实,早在2000年底,任喜妮就应该按照规定结束民办教师的身份,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她仍是一名“编外民办教师”--乡村小学的代课老师,每个月工资只有260元。

  1976年8月,由于任河村大队的学校缺教师,初中毕业的任喜妮由大队推荐当上了老师。

  当时任任河村教学点校长的任春喜说:“任老师踏实、努力。”他介绍,1988年,广武镇办了所实验小学,每年从全乡87所小学中招收40名学习成绩优异的四年级学生。任老师教的四年级每年都会考上三五个。每次上级组织统一考试,她教的学生成绩总名列前茅。很多外村的学生家长争着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她的班上。

  “我就是爱孩子,一来到学校心情就敞亮。”一提到学生,任喜妮就一脸兴奋,“我教过的学生少说也上千人了,其中仅我知道的大学生就有65人,其中博士1人,硕士4人。”

  随后,任老师拿出一份名单,指着胡总伟、胡总康、胡总丽三个人名说,她自己的三个孩子很争气,分别在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洛阳师范大学本科毕业或就读。任喜妮家里只有一台上海飞跃牌黑白电视机,所有的家具都是结婚的时候打的。目前,为供三个子女上学她还欠外债3万余元。 (本报记者 李若凡)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教育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3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